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西州制霸-第20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范皱了皱眉头,表现出有些不耐烦的表情,说道:“什么要务?”

    一旁的军师贾诩冷言冷语地说道:“哼哼,该不会是右贤王阁下风闻我家主公要和其他番邦交易,赶紧过来阻挠吧!”

    于夫罗闻言,就是一个激灵。刘范的眉头越来越皱,说道:“足下果真为此而来?”

    于夫罗一看不但刘范不怎么满意,连他手下人也都不高兴,心虚不已。于夫罗说道:“非也非也!侯爷误会了!在下此来,是想重新和侯爷商谈牛马贸易一事!”

    刘范说道:“本侯道是什么事呢!原来是关于牛马的事。”

    于夫罗说道:“是是是。上次在下没有和侯爷达成一致,真是遗憾。故而,在下希望这次好好的和侯爷再商量商量!”

    刘范一挥手,说道:“还有什么好商量的!贵邦出的价简直就是欺负人。有那个钱,本侯还不如拿去购买鲜卑人的牛马。要是鲜卑人出的价也像贵邦这般离谱,大不了本侯再麻烦一些,去购买乌孙人的。总之,贵邦就不要在这件事纠缠了,没有用的。本侯还有要务在身,恕不能接待足下。足下请回吧!”

    说着,刘范端起了茶杯,贾诩适时喊了一句:“送客!”门外便冒出来两个仆人,这就准备跟着于夫罗出去。

    于夫罗一看刘范这是要来真的,赶紧告饶:“侯爷别介呀!谈不拢咱可以再谈谈嘛!何必这就把道堵死呢?”

    刘范摇摇头,说道:“这条道,可是你们自己堵上的,怨不得本侯。右贤王阁下,请吧!”刘范再一次催促于夫罗走。

    于夫罗这下好了,急得满身大汗,手足无措,嘴里也不知要怎么说。贾诩也挥挥手,示意仆人过来,把于夫罗给拉出去。

    情急之下,于夫罗连忙站起身来,连连给刘范作揖,说道:“侯爷,在下不能走啊!上次是在下有眼不识泰山,冒犯了侯爷。只要侯爷一句话,您要多低的价我们也同意!”

    刘范这才瞟了于夫罗一眼,说道:“哼,厥机部等鲜卑人已经给出了一头牛一千钱,一匹战马一千五百钱。本侯就不信你们匈奴人再怎么降价,还能把他们给比下去?”

    于夫罗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说道:“鲜卑人的价,别说我们匈奴能与之持平,反而还能更低!”

    刘范说道:“再低下去,可就连成本都收不回了。贵邦果真甘心?再说了,你们又能比其他人出的价低到多少去?”

    于夫罗说道:“这样,由在下做主,那就一头牛八百钱,一匹战马一千钱,一匹劣马六百钱!侯爷,这个价可比鲜卑人的低吧?”

    刘范说道:“呦,这倒是有点意思。”说着,刘范放下了茶盏。贾诩也朝门外挥了挥手,本来已经向于夫罗步步紧逼的仆人又都退了回去。

    于夫罗见状,才敢用袖口擦了擦额头上又冒出来的汗水。于夫罗心想,只要刘范别把他赶出去,还事情也就还有转机。却不料刘范说道:“可这样还是不行啊!”

    于夫罗说道:“为什么?”

    刘范思忖片刻,说道:“之前本侯已经告诉过你了,鲜卑人的牛胜在数量多,西域人的马胜在质量好,而你们匈奴人,能卖的牛又不多,马也都是些劣马,凭什么价格还比人家两家的就少这么一点?那本侯和他们两家,岂不是都让你们匈奴人给亏大发了?

    再说了,本侯已经和你们匈奴人做过买卖了。谁让你们出价太高,本侯没买够,只好把鲜卑人和西域人都请来。这两家大老远来这是为了什么?可不就是卖本侯一个人情,顺便和本侯做买卖吗?人家大老远地来了,本侯却食言,又不买他们的牛马。这不是让他们无功而返,更和本侯离心离德吗?如果本侯真买了你匈奴的牛马,本侯成什么人了?他们该怎么看本侯?他们还会和本侯保持友好的关系吗?本侯看,未必。”

    于夫罗谨慎地说道:“那”

    刘范又说道:“还有,贵邦上次出的高价,本侯已经接受。如果这次贵邦因为有了竞争者就出了低价,本侯又趋之若鹜,那旁人是不是会说,是本侯故意利用鲜卑人和西域人,从而达到让贵邦降价的目的?而且,上次的交易,本侯已经赔了数千万钱。还买你们匈奴人的牛马,岂不是还要赔更多的钱?足下看看,不是本侯不想买,实在是形势逼人,本侯不能买啊!”

第三百五十章 鱼儿上钩() 
于夫罗这下总算是听出刘范的意思了,无非是继续要挟他继续降价。于夫罗说道:“那在侯爷看来,价格降到多少才合适?”

    刘范说道:“依本侯看,贵邦还是还有诚意的话,上次的交易就取消掉,如何?”

    于夫罗点点头,就那五千头牛马,还不算什么。刘范又说道:“然后,贵邦只需再把价格降低到一头牛二百钱,一匹战马三百钱,一匹劣马一百五十钱,我们双方才有机会继续谈下去。足下以为如何?”

    于夫罗闻言,瞪大了双眼。于夫罗惊讶地说道:“侯爷不是在和在下开玩笑吧?”

    刘范说道:“如此重要的事情,本侯怎么疏忽?”

    于夫罗愤怒地说道:“那为何价格如此低廉?就连米谷现在在也不过一斤二十钱!难道一头千斤重的牛,它的价值就只有十斤小麦吗?”

    刘范哈哈大笑,说道:“今时不同往日,足下何必动怒?如果足下不想和本侯交易,大可以现在就走。本侯也好赶紧清扫门户,等另一个愿意同意这个价的卖家。总之,这桩生意成与不成,都在足下一念之间。足下可要想好了,不然莽撞之下作出的决定,可能会让足下遗憾终生。”

    于夫罗第一反应,就是转身拔腿就走。但回想起大单于和整个贵族会议的命令,于夫罗又不得不留下来。朝廷已经派人准备去没收他们的马,说不定汉朝皇帝看上了他们的牛,还要强征到宫廷里去。再说了,就算于夫罗不同意,鲜卑人和西域人也会抢了这个机会。就算刘范的价格很低廉,但总算也还是有些甜头。如果不答应他,匈奴连这点甜头都没有了。留在于夫罗面前的,除了答应刘范的条件,也没有其他路可走了。

    于夫罗想了想,说道:“侯爷提出的价格未免也太过低廉。在下不过匈奴人的使者,恐怕还没有这个权力决定是否同意。”

    刘范摇摇头,说道:“足下在说谎。如果你们匈奴的贵族们对你不放心,也不会只把你一个人派过来。而这次,涉及到数百万头牛羊的大买卖,他们竟然只派你一个人来,说明包括单于在内的全体匈奴贵族已经达成一致,授予你全权负责此事。再说了,你是右贤王,是仅次于单于的第二号大贵族。如果你都不能代表匈奴全权负责此事,那本侯看,你父亲的单于之位,还是早日让出来为好!”

    于夫罗被刘范拆穿了,十分尴尬。刘范说道:“还有,本侯府中的道士们前日为本侯卜卦,他们都算出了今年即将是百年一遇的大寒之年。想必,贵邦未曾准备过冬的草料,牛羊难以过冬。本侯在朝廷里的亲信也传回信来,说朝廷有意扩充西园新军,特别是要建立骑兵。那战马从哪里来呢?自然就是要问你们匈奴要。”

    于夫罗大吃一惊,脱口而出道:“这等秘密,侯爷是如何得知的?”一说完,于夫罗又知道自己又说漏嘴了。

    刘范说道:“足下不要问本侯是如何知晓的,反正本侯对此事是一清二楚。现在摆在足下和贵邦面前的,只有两条路可走:要么贵邦同意本侯规定的价格,把数百万头牛马低价卖给本侯,这样匈奴就可以摆脱所有牛都饿死的厄运,至少卖出一半,还可以保全另一半;也可以摆脱被朝廷免费征收战马的命运,如此,匈奴还能在本侯这拿到一些钱,打打牙祭。”

    “要么贵邦不答应,那也可以。那贵邦就会白白损失过半的牛,一分钱也拿不到。更有甚者,所有拥有牛的贵族争抢本来就不多的草料,谁也抢不到足够的草料,上千万头牛干脆同归于尽。匈奴中郎将也会带兵到美稷城,四处搜刮可供打仗的战马。这样一来,匈奴也不会得到一分钱。相反,贵邦还有可能和匈奴中郎将产生冲突,甚至和朝廷开战。匈奴被朝廷控制,已经有一百多年了。能和朝廷抗衡吗?贵邦能挺过又一场战争吗?”

    “相反,贵邦如果不同意的话,本侯是一点影响也没有。本侯大可以把足下送走,再把其他番邦迎进来。他们出的价,不一定就比贵邦出的价高。现在,足下想好了走哪条路了吗?”说完,刘范就面带微笑,看着于夫罗一脸茫然的样子。

    于夫罗想了想,刘范说的确实是有道理。他还想找找什么挽回的计策,但他的大脑经历了这诡异的一天,早已是一片空白。想来想去,匈奴的路只有妥协一条了。

    于夫罗仰天长叹,说道:“侯爷把话说到这个份上,在下哪里还有不答应的余地?也罢,在下代表匈奴人同意了!”

    刘范说道:“当真?”

    于夫罗说道:“当真。”

    刘范点点头,说道:“好,右贤王真是识时务者为俊杰。本侯这叫让人写好合同。”

    很快,贾诩当场就把两份合同写完了。于夫罗踌躇再三,终究是无力回天,还是在合同上签了字,摁了手印。于夫罗拿一份,刘范拿一份。按照合同规定,西凉以每头牛二百钱、每匹战马三百钱、每匹劣马一百五十钱的价格,购买匈奴人的五百万头牛,十二万匹战马、四十万匹劣马,总价十亿九千六百万钱。

    摁下了手印,刘范捧起自己的一份合同,露出了欣慰的微笑。而于夫罗许久,都不把目光从合同上挪开。这次,匈奴人付出了近半的积蓄,可谓是一场大出血。而得到的回报,不过是大约十一亿钱而已。

    但好歹还有这二十多亿钱,如果不签合同,也许一分钱匈奴人都不会得到。于夫罗自我安慰道。

    刘范则是捧着合同,久久地也不曾放下。刘范吹了吹还没有干的墨迹,尤其是写着隶书体的“十亿九千六百万钱”这几个大字。对于刘范来说,这笔钱的数量已经超过了他总资产,也可以说是西凉官府的总资产的五分之一了。但刘范仍然感到欣慰。要知道,这次若不是匈奴人史无前例的倒大霉,刘范怎么可能用几十斤米麦就能买来一匹战马?

    虽然,得了这笔钱,匈奴人成功地止了损,但刘范也赚到了,可谓是双赢。

第三百五十一章 天衣无缝() 
不过,毕竟是十一亿钱,比起刘范当初在黄巾起义时搜刮到的张角的半数积蓄,也是不相上下;比之从西域搜刮和缴获的财富,也差不多占了十分之一。建设天州和昆州,安顿好五六百万流民,还不知要花多少钱。如果让匈奴人得到这笔巨款,说不定匈奴人会因此又强盛起来。总得想什么办法,削弱匈奴人的力量,顺便赚点钱来补贴家用。刘范心想。

    捧着墨香四溢的合同,刘范的思绪就飞到了北宋,这个中国历史上最为富庶的时代。北宋的经济达到当时世界上的百分之八十五,朝廷一年的财税就是明朝的十倍。但北宋因为缺乏大规模、强有力的骑兵,主力部队都是步兵,所以面对辽国和西夏十分乏力。不是因为北宋步兵经常打败仗,而是步兵打败了辽国骑兵后,却又不能追击之。久而久之,北宋就越来越弱。

    为了保境安民,北宋只能用金钱来购买和平。北宋的方法就是给辽国、西夏和金每年送岁币。即使是北宋政府在岁币上花费不少,给辽国每年三十万,给西夏每年二十五万,但北宋却仍然屹立不倒,甚至还把岁币的钱给赚了回来。精明的北宋朝廷,使用的绝招就是和那些敌国相商,在边境线上开通榷场,鼓励商人和契丹人、党项人,金人在榷场交易。

    由于北宋是中国所有朝代里重视商业的朝代之一(另一个是元),北宋又有人口优势、商品优势,所以北宋对北方敌国从来都是绝对的贸易顺差。宋的敌国只能提供皮毛、牲畜作为商品,而北宋却有茶叶、丝绸和陶瓷等大宗商品。仅仅依靠几个榷场,就能把岁币全部赚回来,另外还赚取到比岁币多达数十倍的利润。

    在很多人眼里,北宋给敌国送岁币,是一种屈辱的、消极的方式,有失国体。但其实,岁币这不过是开通榷场的一个由头。只要有榷场,北宋自然能赚得盆满钵满,何必在意一点点岁币?

    想到这里,刘范的心中逐渐想到了一个计划。把患得患失的于夫罗送走后,一肚子疑问的黄忠忍不住了,追问刘范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刘范和贾诩哈哈大笑,于是将所有事和盘托出。

    原来,贾诩给刘范献“无中生有”之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