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西州制霸-第30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侧而来。张常侍无凭无据的,怎敢诬陷我?”

    何进、王允等朝臣见张让俨然成了朝廷的发言人,心里都压着火。但把他们推到刘范前面,他们又不敢。张让又义正言辞地质问,只不过因为他是宦官,说话音调不男不女的,像只公鸭子在乱叫一样。他道:“哼!既然如此,冠军侯到底是为何而来?”

    刘范也不说话,自顾自地从典韦手里接过大旗,然后使劲地挥舞。刘范说道:“陛下,微臣此来,是要来为您诛杀奸佞,清理君侧来了!”

    一听到诛杀奸佞,张让就有些被刺激到了。他也不傻,知道刘范说的奸佞多半是他。上次洛阳之变时,也是他联合了乌孙人,但没被朝廷供出去给刘范杀掉,那是因为西凉军不过是侵占了潼关。但这次西凉军都兵临城下了,刘范要是要挟朝廷的话,朝廷岂会不把他交出去呢?

    故而张让吓得嘴唇都在微颤,不敢言语,幽幽地退回到刘宏身后。其他的中常侍也都人人自危。刘宏倒是不怕,因为刘范没有指名点姓要处置他。曹嵩怕极了。因为这次开启和西凉的大战,都是曹操一人所为。以刘范那睚眦必报的性情,在上次就杀了挑动朝廷囚禁刘焉等人的乌孙人,这次曹操捅的篓子可比乌孙人大得多了,刘范岂会饶过他?曹操是曹嵩众多儿子中最杰出的也是最孝顺的,一想到就要白发人送黑发人,曹嵩不禁悲上心头。百官们也都认为这次曹*定了,在曹嵩背后议论纷纷。

    刘宏鼓足勇气,说道:“卿言过其实了。朝中哪里有奸臣在?卿又没有真凭实据,怎能杀之?”

    刘范说道:“回禀陛下,这是因为陛下被奸臣蒙蔽了耳目,不辨忠奸。况且臣早已得到凭据,请容臣派遣一二使者进京,与朝廷申诉。”

    申诉?杨彪嗤之以鼻,洛阳之变时他负责过和西凉的谈判,他一准就知道这是刘范又要借谈和来要挟朝廷了。但杨彪也知道,若是不谈判的话,西凉军恐怕永远都不会撤开对洛阳城的包围。

    刘宏不知如何抉择,转身和朝臣们商议。对于刘范的话中有话,朝臣们也都不傻,心知肚明。他们也知道眼下只有和西凉媾和才能解决眼下的危机。不仅是三公九卿,就连九卿下的大臣也都赞成媾和。

    于是刘宏答应了。刘范点点头,知道他的算计成功了。而这时,经过紧急磋商,贾诩和刘诞也拟定好了要对朝廷提出的严苛的要求。于是刘范为了表示谈判的诚意,就先命令西凉军全都撤入三个城门下的大营之中。这次负责和朝廷谈判的依然是刘诞。原本刘范有私心,想把兄弟给留下来,把贾诩给派去谈判。一旦进入京城,就难保朝廷不会脑筋出问题,突然把使者杀了。所以刘范不愿再让刘诞以身犯险。但刘诞知道,留贾诩在刘范身边出谋划策才更有利。至于洛阳城那个龙潭虎穴,刘诞已经去过一次,根本不害怕。

    在刘诞的坚持下,刘范也只好同意派他去。

第五百七十四章 确定合约() 
于是,这一天剑拔弩张、大战一触即发的紧张局势暂时得到了缓解。朝廷和西凉相安无事。刘诞单骑进入了洛阳城,怀中揣着一份厚厚的条约,就等着朝廷在上面签字了。进城之后,朝廷还没有想好该怎么样谈判,于是先遣人送刘诞到驿馆休息。东汉时的驿馆,大概就相当于后世的招待所,不过是更为高级的,只接待重要领导或者外访人员。

    送走了刘诞,朝廷就关起门来在德阳殿里商议该怎么样做。卫将军朱俊建议朝廷一边借谈判来拖延时间,一边秘密派遣使者出城去联络其他州郡,命令各个州郡前来勤王,把刘范击退。但这个看似硬气的建议根本经不起其他大臣的推敲。因为不论是洛阳城的那个方向都被西凉军严密把守着,虎牢关、轩辕关和函谷关都被侵占,朝廷的使者要越过西凉军的营地,又因关隘被封锁,还要翻山越岭,等到勤王令传到其他州郡,不知要花费多少时间。在这段时间内,说不定刘范等不及了,就先攻打洛阳城了。朱俊又说可以派使者去见董卓,令董卓带兵来勤王。没想到朱俊又一次吃瘪。其他朝臣一听要请董卓前来勤王,解围洛阳,都义愤填膺。因为在陈仓会战中,由于刘范采纳了郭嘉和贾诩的计策,使李儒暴露在了阳光之下。现在朝廷里谁还不知道李儒还活着?而杨彪又曾经用计,逼迫李儒来京以试探董卓的忠诚。李儒还活着,这就足以证明董卓和刘范一样,都是卑鄙的反贼。刘范虽是反贼,但好歹天下人人尽知;董卓却隐蔽得十分好。俗话说,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大臣们忌惮董卓,更甚刘范。这样的反臣,怎么能指望他来勤王?

    不过何进倒是想支持朱俊,命令董卓来勤王。但何进探知到董卓在陈仓会战中也损失了五万大军,根本没多少兵力。要是真来勤王的话,那就是羊入虎口了。所以何进也反对请董卓来勤王。

    蹇硕建议,洛阳城里还有十一二万大军,又有众多的人口,足以和西凉军一战。不如和西凉军拼个鱼死网破,今夜就突袭西凉军的营寨。蹇硕的建议也被批驳了下去。因为经过刘范这一闹,使刘宏和百官都亲眼看过西凉军的盛大军威。况且西凉军几乎孤军奋战,独自把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几乎两百万的大军逐个击破,特别是在田丰创造了两次贵山大捷,郭嘉创造了陈仓会战的成功,贾诩决胜千里之外,而定下汉中郡与阳平关的得失,早就让西凉军骁勇善战之名和刘范的谋士能谋善断之名传遍天下。现在,还有一部西凉军在魏延的率领下围潼关之下,一部西凉军在张辽的带领下清缴羌胡,可见西凉军多线作战绰绰有余。要再和西凉军开战,刘宏第一个就不答应。百官也不能确定围城的西凉军有多少,虚虚实实之间,也不敢轻动。万一西凉军超过十万之数,那洛阳城岂不是要失陷了?

    争来争去,没有人支持还和西凉动武。那留给朝廷唯一的选择,就只有同西凉订立条约,结束战争了。商榷到这里,谁都知道朝廷又要大出血了。到现在朝廷君臣才知道刘范的厉害。古来征战,胜利者从来都不会向失败者索取战争赔款,因为那样看起来太过贪婪。但刘范却创造性地向其战败方提出赔款的要求,这样一来,不仅能削弱战败方,而且还能有效缓解战争造成的资金短缺。要是取得胜利比较重大的话,更能实现盈利。

    不用猜都知道,刘范这次一定会索要大量的赔款,提出严苛的要求。而且这一次朝廷要付出的代价一定会比洛阳之盟更多。叹息声充斥着整个德阳殿。虽然无奈,但媾和是势在必行了。首先要确定参与谈判的钦差大臣。朝廷很快就通过了关于选择杨彪为钦差大臣的决议。因为杨彪上次就参与了洛阳之盟的签订。代表朝廷媾和,尤其是和西凉媾和,这个钦差大臣可不是什么值得夸耀的事。这等事,最好还是让已经背过锅的人背锅。于是杨彪当仁不让地又成为了东汉朝廷的背锅侠。杨彪很爽快的就答应下来了,但内心的凄苦却不为人知。他想,他肯定是要在史册上遗臭万年了。

    接下来,朝廷又商议到了付出多少代价的问题。刘宏很是自觉地提出,要是赔款太重的话,除了可以动用朝廷的国库和太仓以外,他也会掏出皇室的一部分钱。朝廷在洛阳之盟中还算是赚到钱了,但比起皇室的资产还是相形见绌。刘宏肯大方一些,谈判就能越早谈完。其实刘宏也不舍得,但比起当个守财奴,刘宏还是愿意活命。皇室缺钱,反正提高赋税就好了。

    考虑到刘范在洛阳之盟中给了朝廷五万匹,朝廷有些大臣提出可以把这些战马送还。但朱俊、何进、杨彪等人都坚决反对。他们认为只有留下这些战马,日后朝廷才有实力再反击西凉。若是这些战马还给西凉,只会助长西凉军的壮大。于是朝廷确定了坚决不把战马还回去的决定。其实朝廷也太没见过世面,西凉的战马还多着呢,怎么会缺区区五万匹?

    最后一个问题,那就是把谁出卖给刘范。因为刘范有言在先,他这是来清君侧来了,肯定是要杀几个人。这就涉及到很多人的性命了。首当其冲的就是曹操。朝廷中的众大臣想也没想,立即确定可以把曹操交给刘范处置,说这些话时,他们根本不顾曹嵩就在殿中。曹嵩也知道朝廷决意交出曹操不仅是惧怕西凉军,更是因为这全是曹操挑起的战争,朝廷之所以丧失如此之多的官军和土地以及尊严,那都是拜他一人所赐。曹嵩知道,曹操他是救不了了。

    商议完这三个重要议题,朝廷基本上定下了谈判的条件。

第五百七十五章 交换条件() 
在朝廷商谈合约之时,他们不知道刘诞早就定下了合约的条件。朝廷把可以让出的利益的范围定下来,也只不过是配合西凉的合约罢了。

    第二天,杨彪选了大理寺作为谈判地点。刘诞准时来到大理寺,却看见杨彪早已坐在那里了。一看是杨彪,刘诞拱手笑道:“杨老大人,我们又见面了。”

    杨彪也拱手,没有生气,淡淡地说道:“既然来了,那就开始吧。你兄长说了,要向朝廷申诉奸佞。那就快把证据拿出来吧!”

    刘诞说道:“这是自然。”说着,刘诞拿出了厚厚的一沓纸,放在杨彪的面前,上面都是指控张让、赵忠和封谞三人的证据。这三个中常侍恶贯满盈,无恶不作,掌管锦衣卫的刘诞要想拿到这三个宦官违法乱纪的证据,根本花不了半个时辰。

    杨彪翻了翻证据,也不怎么仔细看,因为他知道,不论证据是真是假,被指为奸佞的人肯定会被以清君侧的名字杀掉。可以说,这份证据是阎王的生死簿,写上谁的名字谁就死定了。但杨彪有些惊喜。因为这份证据中被指控为奸臣的只是张让、赵忠和封谞三个人。在昨夜朝议时,朝廷决定要是西凉提出让朝廷交出曹操的话,朝廷就答应之。但杨彪翻遍了证据,没有看到曹操,反而是三个宦官。身为朝臣,杨彪自然想要诛杀宦官,继承陈蕃没能完成的丰功伟业了。只可惜上次洛阳之盟时,刘宏不舍得把张让卖给刘范,刘范也没再坚持,白白失去了一个诛杀宦官的好机会。而这次,张让、赵忠和封谞是死定了。张让和赵忠是十常侍中的领军人物,诛杀他们二人,十常侍的势力就极大地削弱,只剩下一个手握兵权的蹇硕了。封谞曾经勾结黄巾军,更是不可饶恕,在杨彪看来,封谞早就该死。而被所有人都认为死定了的曹操,幸而没被选中。这让杨彪缓了口气。十军会攻虽然失败了,但那也称得上是奇谋了。天底下能想出如此奇谋者,定然不超过十个人,而曹操就是其中一人。所以杨彪还有心保住曹操,让朝廷不至于失去这一人才。要是曹操真让西凉选中为清君侧的对象的话,那他基本逃不开一个死字。因为曹操是罪魁祸首,又和十常侍不和,又不受何进重视,真被选中的话,没人出来保他,而且就算有人保他,也没有能力保得住他。这也让杨彪觉得奇怪,为何西凉不杀曹操呢?

    奇怪归奇怪,但杨彪也没问。万一刘诞听了,又把曹操加上去可就不好了。但刘范想要诛杀者并非朝廷设想的曹操,杨彪有责任把消息传递回去。杨彪派人告诉朝廷,让他们商量同意不同意。

    杨彪说道:“等朝廷决定以后,若是同意诛杀此三人,你西凉军就该撤军回西凉去,不要再与官军起冲突。”

    起冲突?死了几十万人也能说是起冲突?刘诞暗笑。刘诞说道:“大人恐怕想错了。诛杀了奸臣之后,我军还是不能离开洛阳。”

    杨彪就知道清君侧是幌子,索要好处才是真是目的。杨彪佯装发怒,说道:“即是为清君侧而来,君侧以清,为何还不回军?难道你等还想谋朝篡位,犯上作乱吗?”

    刘诞笑道:“当然不想。清君侧才是西凉唯一的目的。但大人可以这么想。”

    杨彪说道:“怎么想?”

    “大人请想,西凉清君侧,是不是算是给朝廷立功了?”刘诞慢慢地引导。

    杨彪有些难以开口,但还是勉为其难地说道:“算是吧!那又怎么了?”

    刘诞说道:“那西凉军为了清君侧,和官军起了冲突,付出了数万人的伤亡。西凉军是不是给朝廷立功了?”

    这个问题让杨彪更难开口。谁不知道官军被杀了几十万,投降还生俘的也不少。要是承认西凉军立功了,那他怎么给战死的官军一个交代?但不顺着刘诞又不行。杨彪艰难地说道:“是!”

    刘诞说道:“那就清楚了。自古以来,都是有功必有赏。西凉军和我家兄长给朝廷立功了,又岂能没有封赏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