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西州制霸-第3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并州,晋阳城内。

    董卓有了李儒的提醒,对于西凉使者的到来没有多大的惊讶,命李儒代表并州,同西凉人谈判。在李儒的努力下,并州和西凉也订立了条约。因在晋阳城中签订,称为晋阳条约。晋阳条约规定,并州向西凉赔偿五亿军费;并割让上郡南部的五个县,也就是后世榆林一带,被刘范命名为榆林郡,并入凉州,同时也并入他的凉国;并州牧董卓遣使向凉公致歉;并州开放黄河口岸,保持与西凉的互通有无,且不准禁止并州流民向凉州迁徙;凉州释放并州军的俘虏。

    对于董卓来说,五亿钱还不算事,最主要的是,其中有条规定他必须遣使给刘范道歉,很显然这一条是刘范提出的。这是让他最为痛心疾首的。董卓有多恨刘范,就连他都无法估量。更别说让他给刘范道歉了,这不就是摆明了刘范要羞辱他吗?但恨归恨,条约还是被执行下去了。

    就在董卓服软之后,下一个服软的是乌桓单于蹋顿。乌桓是这次大战中损失最惨重的,没有之一。在长安大捷中,乌桓人因为被皇甫嵩所算计,成为了官军的替死鬼,吸引了西凉军最多的攻击,所以蹋顿逃回辽西时,身边还活着跟他回来的,只有两百多人,剩下的大多死在了长安城中的混战,和死在回辽西的路上。

    虽然西凉手中没有乌桓的把柄可以拿捏,乌桓距离西凉也很遥远,西凉不会越过千里来追杀乌桓人,但乌桓人对西凉军的恐惧还是在战后逐渐树立起来了。蹋顿也不得不全盘接受了西凉使者给他提出的条件。因在辽西签订,故称为辽西条约。辽西条约规定,乌桓必须向西凉赔款二万匹良马,十万头健牛,三十万头羊,五千头骆驼,以及每年都要给西凉进献九白之贡。相对的,西凉把乌桓俘虏放归。

    九白之贡,本是清朝喀尔喀蒙古向清太宗求亲时,清太宗规定的上贡之物,是一头白驼加上八匹白马。这九白都是极为珍稀的罕物,很难找全。刘范本就喜欢马,又苦于战后没有什么可以牵制乌桓人的,便想到了利用九白之贡。

    九白之贡,除了乌桓人接受了之外,还有鲜卑六部。本来鲜卑分裂成七部,但随着步度根的阵亡,其部众被其兄兼并,遂只有六部。六部也都各自接到了西凉使者提出的条件。六部哪有反驳的勇气?毕竟跟着他们生还回来的者,甚至比乌桓人还少。于是六部都签订了条约,称为六部条约。六部条约规定,六部必须各自赔偿西凉三万匹马、十二万头牛和四十万头羊以及一万五千头骆驼,六部加起来共计十八万匹马,七十二万头牛和二百四十万头羊和九万头骆驼。再加上每年的九白之贡。这些丰厚的赔款,换来的只是西凉放还鲜卑俘虏。

    六部条约对鲜卑的要求,更甚于辽西条约,几乎是要把鲜卑六部给全然掏空。

    这还不算完,下一个倒霉的是匈奴。因为采用了郭嘉的二虎相争之计,匈奴不但没有参与到十军会攻中来,而且还因此爆发了一场严重的内乱,实力受损。但在陈仓会战之后,匈奴有南下威胁西凉军东进的迹象。以及在张辽和阎行偷袭羌胡时,匈奴有意黄雀在后,这就让刘范很不痛快。

    于是,一份和约被摆在了匈奴新任单于须卜骨都侯的面前。须卜骨都侯无意签订,但此时恰好刘范率领大军回到了关中,并且魏延部也开始与刘范回合,张辽部还在北地郡以北和以西剿灭羌胡。两部西凉军颇有宜将剩勇追穷寇、从两个方向合围进攻匈奴的迹象。这一点。把须卜骨都侯逼到了谈判桌上来,在美稷城火速签订了美稷条约。此条约规定,匈奴向西凉赔款三万匹马,十万头牛和三十万头羊和一万头骆驼。美稷条约几乎是辽西条约的翻版,只是刘范考虑到匈奴饲养骆驼较多,才比辽西条约增加了五千头骆驼。

    这五项条约签订之后,西凉获得的利益十分可观丰厚,总共包括三十三亿钱、两百三十万石粮草、十六万一千匹丝绸、马二十三万匹马、九十二万头牛和三百万头羊和十万五千头骆驼。

第五百八十七章 战后余威() 
白水条约、辽西条约、六部条约、晋阳条约和美稷条约,连同朝廷对西凉的赔款,让西凉获得了极为丰厚的利润。这笔钱,甚至用来建设三个西域,都是绰绰有余。甚至西凉可以不收税,依靠这几笔战争赔款,也能支撑个三五年。这让刘范乐开了花。最让刘范高兴的甚至还不是巨额的赔款,而是这次战争中获得的粮食,如在眉县的一百多万石军粮、敖仓中的两百万石和白水条约带来的两百三十万石,除去回军途中消耗的,省省还能剩下四百多万石军粮。而且,西域还有一百多万石的粮秣。这就意味着,困扰贫瘠的西凉三个州的粮食问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有了这四百多万石粮食,刘范可以从容地等待西域二州开发基本完毕。等西域二州以及田丰部西凉军打下来的新疆域开发得差不多,可以产出粮食了,西凉就不会出现军粮缺乏的窘境。这一点,对于刘范争霸天下至关重要。刘范知道,历史上有多少次大战,都是因军粮短缺而告败的。回想陈仓会战,要不是郭嘉关键时刻谋出奇计,他的失败就是注定的了。

    当然了,这么多粮食不能只留给官府。这次大战,多亏了西凉的百姓,尤其是凉州的百姓,家家在紧要关头都不惜毁家纾难,把家中本就不多的食粮都无私地贡献出来,支援西凉军在陈仓城下的鏖战。凉州本就不产粮,凉州百姓家中的粮食当然也不多。把自己的口粮都从牙缝里抠出来了,想必他们自己早就是饥一顿饱一顿了。再说了,民富才能使国富,这道理刘范自己知道。所以刘范打算在免税五年的基础上,再分出这次赔款中的大部分用来赏赐西凉百姓,尤其是把粮食都分下去,只给西域二州的官府留下一百五十万石粮食即可。

    捡钱的高兴了,丢钱的可就难受了。就在刘范和西凉军高高兴兴地把一船一船的粮食、一车一车的粮食和丝绸、一群一群的牛羊马驼都运回西凉时,那些在战争中大出血的势力们的心正在滴血。

    朝廷是输的最惨的,所以也是赔款最多的。除了一个无足轻重的“凉公”的爵位以外,朝廷损失了两百万石的军粮和八十多亿钱。站在更长远的角度来看,朝廷还失去了众多人才。朝廷家大业大,但也禁不住如此的剥削。

    在后汉鼎盛时,这八十亿根本不叫事,因为光镇压羌人的起义,每年就会花掉朝廷一百多亿的钱。但须知今时不同往日,后汉鼎盛时的一百亿钱不值钱,现在的八十亿的购买力可比当时八百亿大多了。朝廷为了付清这笔钱,不仅把朝廷掏空,也让皇室的财富为之一空。没有了这笔钱,汉灵帝刘宏再想扩建西园,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了。就算他再怎么提高卖官鬻爵的价格,也不可能再建造西园。所以,刘范索要赔款,还间接地使历史上穷奢极欲的西园消失了。这也是一件好事。毕竟董卓火烧洛阳,一把火就把用无数金银堆积起来的西园烧的精光。既然如此,还不如用这笔钱来惠及百姓来的划算。

    除了西园消失以外,这次战败和赔款对于朝廷来说,虽不是足以让朝廷倒台,但也足以让朝廷更加的萎靡不振。朝廷这回可算是地主家也没余粮了。朝廷无力再想这次大战时征召动辄几十万的郡兵,为郡兵提供后勤的徭役。甚至再想动董卓,也有些捉襟见肘。

    但董卓的处境也没好到哪儿去。虽然董卓才付出五亿钱的赔款,但并州本就穷困,要不是并州是商道,董卓甚至养不起八万并州军。失了这一笔钱,原本想把并州军扩充到二十万的战略,董卓也只能放在一旁了。

    更令董卓忌惮的是,刘范逼迫他割让了上郡面向关中三辅的几个县,还以榆林县为郡治,新立一个榆林郡。李儒怀疑刘范这是想用榆林郡作为日后进攻并州的跳板,为下一场大战做准备。但其实李儒完全是冤枉刘范了。刘范之所以强迫并州割让出榆林郡,只不过是榆林郡在后世是煤的产地,而西凉三个州已经初具规模的手工工场,尤其是军工厂和各类金属冶炼厂,都需要大量的燃料。西凉处在沙漠的包围之中,刘范不能再以珍贵的树木为燃料。所以就特地割取榆林郡,并计划在那里开采煤矿,用来支持西凉三州的手工业。除此之外,刘范也没有如李儒设想的那样,意图以榆林为跳板,进攻并州。刘范这么做,其实是为了比并州重要的多的关中。至于并州,刘范根本没有兴趣。

    伤心者还有草原上的游牧民族。鲜卑、乌桓和匈奴,前二者在十军会攻中损失了几乎所有的军队,族里几乎都是老弱妇孺。后者也没好到哪去,在内战中的损失很重,且又被刘范算计过,衰弱到了极点。

    这三个族,被条约剥夺掉了他们几乎十年才能积攒的财富。尤其是马。三族几乎把全族的马都交了出来,最凄惨的鲜卑六部,甚至每部只剩下不到三万匹,战争潜力下降到了极点。刘范也知道他们的难处,甚至都没有对马匹做出要求,只要是马就行。但就是这样,草原上的马大多数还是进了刘范的口袋里。马尤如此,牛和羊就更别提了。这些都是草原民族的口粮。失了如此多的牛羊,鲜卑、乌桓和匈奴的日子不好过了。其实刘范如此而为,也是有深意的。索要牛羊,可以有效地控制这些游牧民族的人口繁殖。游牧民族不需要如稻作民族繁衍到几千万人,他们只需增长到五十万以上,就足以崛起,威胁周边民族的安全。如成吉思汗鼎盛时,蒙古加上色目才有一百二十多万人,却打下了大半个亚欧大陆。所以,控制游牧民族的人数,才是常胜不败的关键。

第五百八十八章 关下笑谈() 
除了这些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的势力之外,除开化敌为友的大牂羌部落,就只还有贵霜帝国还没有向西凉妥协服软。但刘范却也不怎么担心。因为贵霜帝国被侵占了大夏之地,而田丰的手里又握着昆苏耶伽这张王牌,正在西凉军中好吃好喝地养着。有这两张王牌在手中,刘范相信贵霜帝国多半还是会妥协的。难办的是贵霜帝国在中亚并不是孤立的存在,在贵霜的旁边还有安息,以及开始崛起的波斯。刘范有些担心,这些国家很可能会浑水摸鱼,他们的加入定然把局势弄得更加复杂。

    但这些担心在刘范的心里并不占据主导地位,他也无心关心那些失败者的心境。因为此刻,他正率领大军得胜回军,穿过了武关,行进在广阔的关中大地上。时在冬季,大雪纷飞,将黄色的大地覆盖住,将青色的天空遮挡住,将整个天地装点成一片白茫茫的世界,目之所及,唯有灿白。在纷纷大雪之下,骑乘在黑云马背上,远眺一色天地,刘范紧了紧身上的貂皮大氅,感叹这冬天还真是不好受。想到这,刘范回身望了望他身后跟着的大军,从将军到普通士兵,每个人身上都披着一件大氅,大氅之下没有甲胄,都是丝质的厚衣服。整个大军都包裹在厚实的大氅之下,将士们甚至还带着只漏出双眼和鼻孔的面罩,几乎很难看出人的模样,只是将士们和战马不时喷出白雾,看上去都叫人觉得温暖。

    刘范欣慰不已。虽是入冬,但全军将士和他的心情是一样的欣悦。这样的心境,大概也只能用“春风得意马蹄疾”来形容了。得胜的欣悦,让全军将士都感觉一身轻松,即使身上披着厚厚的大氅,将士们也是感觉如飞天般的轻快。大军之后,则是排成长龙的装载战利品的辎重车辆。

    这时,有斥候来报,负责押送俘虏的阎行将军已经行军至潼关之下,魏延部也在潼关下等着。而此时刘范也行军至蓝田,便只带着典韦以及虎卫军离开大军,北上前往潼关之下。之所以去那里,一方面是因为刘范要把俘虏交割给驻守在潼关之上的皇甫嵩,那个手下败将;另一方面则是刘范想见曹操。曹操就像个梦魇一般,一直存在于刘范的心中,挥之不去。

    两天后,刘范抵达了潼关。到时,潼关下已经不再下雪,骄阳当空。刘范回合了魏延和阎行,先是和两员将寒暄一番,然后又命人去通知皇甫嵩派人来交接俘虏。在这次大战中,被西凉军俘虏的,以及向西凉军投降的盟军士兵共计二十三万人。如此之多的俘虏,在潼关下排成一个巨大的方阵。要防范又要控制还要饮食如此之多的人,也是让阎行所部忙得不行,他们早就想快点把这个累赘还给朝廷了。

    很快,皇甫嵩就命人打开了潼关,让这些俘虏进关。二十多万人涌进潼关,让潼关水泄不通。皇甫嵩正在为安置这些人而发愁,却接到消息说,西凉军又送来了一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