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西州制霸-第3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范眯着眼,说道:“先生的眼里就没有天下吗?就没有天下人吗?”

    荀攸坦率地说道:“没有。完全没有。在下的眼里,只有英雄。天下人,不过都是些庸碌无为之人罢了,何足挂齿?”

    刘范有些吃惊,但一想也是,如荀攸这般的精英,确实也不太会关注到天下人,这也正常。刘范又问道:“那先生又是以何认为,孤当胜,曹操当败呢?需知曹操也非池中之物。他是天下难得、千古难见的英雄。”

    荀攸说道:“曹孟德确实是如此。在在下看来,说句大不敬的话,他比光武帝都更胜一筹。在下认为,曹操与凉公,当在伯仲之间,胜负难料。但冥冥之中,不知为何,在下就认为凉公当胜,曹操当败!”

第五百九十七章 主臣相认() 
刘范又说道:“为何?”

    荀攸说道:“原因很简单。曹操的十军虽然远远多于凉公的西凉军,还从四面八方包围了凉地。但十军互不统属,各在一地,其心不齐,其志不坚。打顺风仗,十军当然能赢;但一旦攻坚,时间一长,十军的凝聚力就慢慢瓦解。而反观西凉军,团结一致,心向一处,又是背水一战,不赢则败,所以西凉军之军心坚定。”

    “再者,十军的统帅,大多数都是些庸碌无为之辈,除了曹操以为,就连皇甫嵩也都是如此。有如此的统帅,十军必定是一支弱旅,战则必败。而反观西凉军,其将领包括凉公在内,大多都历经幽州之战、凉州之战和西域之战,智计百出,统率杰出,人人堪称当时名将。而且,西凉军中还有贾诩和田丰此二人在,后又有郭奉孝涌现。此三人者,俱为算无遗策的谋士。有这些人在凉公身旁辅佐,为凉公出谋划策,统兵作战,凉公不胜也难。”

    “再者,十军人众虽多,但其中只有很少一部分人精锐兵力,其余都是临时拼凑而来,根本不具备任何战斗力。这样的军队,在战场上只会一击即溃,一泻千里,尤其是面对西凉军如此劲旅。西凉军久经沙场,训练刻苦,选拔严格,军纪严明,自然不是十军能相提并论。所以他们必败无疑。”

    “这三者都是为何凉公胜而曹操败的原因。但最重要的原因,则是天下大势所趋。凉公在凉州实行的新政,无论是灭世家,还是重工商,还是耕者有其田,无不惊世骇俗。虽然这些新政会导致现在天下的秩序陷入大乱,但在在下看来,这些新政同时也会改变天下的秩序,创造出另一种更为先进的秩序。有如此秩序,天下方能变得更加完美,天下才更能接近先贤所说的大同。也就是说,凉公将要成就的大业,不会仅仅局限于天下太平、天下一统,而是再建立一套完整的秩序,创造一个新的天下。所以,凡是为新政所影响的人,也就是凉国人,都深知新政以及新政可能会改造的秩序的优处,故而都鼎力支持凉公。有这些人的支持,凉公不败的胜局已然定下。所以,在下才会认为,公必胜,而操必败。”

    荀攸说着,刘范整个人都呆住了。没想到,荀攸,这个素未谋面的人,却是最为了解他的人。刘范一直以为,自己穿越到这个有些陌生的朝代的追求,是使天下太平、天下一统。但他没想到的是,他的新政,其实正在悄然又剧烈地改变这个时代的社会秩序。原本掌握天下命脉的世家,被刘范打压到最底层,这意味着东汉开国以来的精英政治正被他逐步瓦解打破;工商业在凉州的繁荣,也证明了士农工商的传统秩序,也渐被打破,开始有百业平等的趋势。

    古往今来,有多少英雄都曾经使天下太平、天下一统,而真正能深刻改变整个天下的秩序的人,却没几个,这类英雄,大约也只有国父和太祖了。而刘范以前还不知道自己所施行的新政有如此效果。最初实行新政的缘故,不过是想繁荣经济,让他有更充足的实力去一统天下罢了。而经荀攸如此一说,刘范才知道自己原来可以有比一统江山更为崇高的使命要去践行,有更伟大的功业要去获取。从这一刻起,刘范知道了他的使命何在。

    等到荀攸说完,刘范抚掌大笑,站起身来,说道:“没想到,先生竟然比孤还要了解孤的大业,先生果真是高瞻远瞩,深谋远虑。”

    荀攸说道:“凉公过奖。在下只不过是斗胆一猜而已。”

    刘范说道:“猜?那先生如果能猜到天机,那也算是天下奇才。所以,这就是先生为何一定要用十军会攻来考验孤的原因吗?”

    荀攸说道:“正是。在下笃定,凉公定比曹操更胜一筹,故而才敢赌上全天下的命运。”

    刘范说道:“用全天下来做自己的赌注,先生好生厉害!”

    荀攸说道:“一切都是为了考验凉公。”

    刘范说道:“那先生考验出来了吗?”

    一听这话,荀攸会意,立即给刘范跪下。刘范点点头。荀攸说道:“荀公达拜见主公!”

    亲口听到最后一个词,刘范才连忙把荀攸给扶起来,说道:“孤对公达,也是如饥似渴啊!”

    荀攸抱拳拱手,说道:“主公抬爱了。”

    刘范说道:“以后,公达就先任孤的一名长史。若日后立了功,便为军师祭酒。”

    荀攸说道:“属下当竭尽所能,报答主公。”

    刘范又坐下了,想起来些什么,又说道:“对了,公达不是颍川荀氏出身吗?”

    荀攸一愣,似乎是没想到刘范会问他这个问题,说道:“属下确是荀氏子弟。”

    刘范微微点头。荀攸又补充道:“但主公放心,属下早已知晓由世家掌控之天下大多数医院,必然不能够长久;世家又疯狂地蓄养家奴,必然会让官府的权力日渐衰弱,不利于天下安危。总而言之,世家之壮大,会让天下愈为分崩离析。只有破除世家对天下资源的掌握,天下才能被拧成一股绳。故而,属下要助主公一臂之力,灭除世家。”

    如此表决心的意味浓厚的话,刘范怎能听不出弦外之音?刘范有些惊讶,不知荀攸为何突然给他表决心。荀攸之所以如此一回答,还是因为之前曹操就说过,他是荀氏出身,而刘范虽为宗亲,却志在消灭世家,其身边所重用的人,除了他的近亲都是世家之外,都是些布衣出身。曹操说,像荀攸如此出身的,在刘范那里不会受到重用,甚至刘范不会用他。当时听了这句话,荀攸有些失望,对刘范即将会对他的态度也捉摸不透。故而刘范一问他的家世,荀攸就露怯,不得不给刘范表决心。

第五百九十八章 相认大势() 
说完这番表决心的话后,荀攸就后悔了。因为他见刘范听完他这番话,脸上的表情不是放下心来的点点头,而是疑惑不解地蹙眉,双眼狐疑地打转。这就说明,刘范真的只是单纯地询问他的家世,不是想逼着他表决心,让他以后不要再和世家扯上关系。

    荀攸沉默了,气氛变得有些尴尬。刘范略一琢磨,就猜透了荀攸为何说这番话的心思。刘范笑道:“公达何须如此紧张?孤像是会怀疑公达的忠诚的人吗?”

    荀攸尴尬地给刘范再一见礼,说道:“是属下无端猜度,请主公责罚。”

    刘范摇摇头,说道:“责罚什么的,就不必了。孤要问你的是,你家中是否有位名为荀彧、与你年纪相仿的族叔?”

    荀攸一听,明白了,说道:“确有其人,主公是不是又动了招揽属下这叔叔的念头?”

    荀彧是何许人也?那可是原来历史轨迹上的曹操帐下第一大谋士!其在曹操帐下的地位和其对曹操的贡献,就算是郭嘉、荀攸、贾诩、程昱,也不能相提并论。可以说,荀彧是曹操最为重要的谋士,没有荀彧的辅佐,曹操不会那么容易地在四面楚歌的中原站住脚跟,还一统中国北方。如此厉害的谋士,刘范对此如何能不垂涎三尺呢?现在正好荀攸成为他的人,若让荀攸去劝说荀彧来归附的话,成功的几率比较大,也是水到渠成。一家叔侄都归附于他,传到后世,也是一段佳话。

    刘范说道:“不错,正是如此。孤听说,你那个族叔,与你一样,都是智计百出,算无遗策,运筹帷幄之中,而决胜千里之外的顶级谋士。若是孤得了你之后,孤又得了他,孤的大业就越加容易功成,岂不美哉?”

    荀攸说道:“那主公大概是要失望了。”

    刘范说道:“为何如此说?”

    荀攸说道:“主公,根据属于对我这族叔的了解,其人最为愚忠汉家朝廷,最为愚忠大汉正统。而主公却两次与朝廷大战,尤其是最后这一次,把朝廷的脸都打没了。属下猜想,属下这族叔定然是对主公恨之入骨,恨入骨髓。在他的眼里,可能主公就是昔日的吴王;这次主公发起的清君侧,也是又一次七国之乱。所以,他宁死也不会为主公所用的。”

    刘范有些失望。但荀彧愚忠的毛病,他也不是不知道。在原来的历史轨迹上,荀彧之所以归附曹操,也正是因为他认为曹操是大汉的忠臣;也是他,劝服了曹操去迎奉天子;也是他,因为反对曹操称魏王、有废汉自立的迹象,所以被曹操用一个空盒子逼迫自杀。

    荀攸说道:“再有,他是世家出身,不同于属下的观念,认为世家掌控天下才是正理。所以他也极为反对主公对世家的态度。”

    刘范思忖道:“这么说来,荀彧不能为我所用了?”

    荀攸有些忐忑,说道:“正是。”

    之后,刘范就托着下巴,又思忖一番。荀攸有些松动,说道:“主公可是想要除掉他?”

    刘范说道:“公达何出此言?”

    荀攸说道:“因为他对主公非但不是一助力,反而是一阻碍。他有经天纬地之才。其计谋,犹在属下之上,胜在下五倍有余。假使他日后与主公为敌,比如,成为曹孟德的谋士,给他出谋划策,那将给主公造成许多的困扰。”

    刘范说道:“孤欲杀之,又不欲杀之。不杀之,就如你所说,会造成诸多麻烦;但若杀之,如此智谋绝伦的人就如此死在孤之手中,那也太过可惜了。”

    荀攸说道:“主公真乃英雄。”

    刘范说道:“不说这些了。孤想问你,在十军会攻结束之后,天下大势如何?孤又将如何?”

    荀攸思考一番后,说道:“回主公,在十军会攻之后,天下已经显露出四分之势,主公的凉国为一方,朝廷为一方,并州董卓为一方,益州贾龙为另一方。其中,凉国最强,朝廷次之,益州再次之,并州最次之。凉国拥有天下第一强军,千万人口,与方圆四千万的疆域,最为发达的工商各业,又处在丝路之上,贸易兴盛,故而为天下四分之中最强一方。朝廷拥有四千万人众,方圆六千里疆域,土地肥沃,工商各业虽无凉国之盛,但也重在齐备,潜力巨大,若朝廷肯学主公革新弊政,则必然远胜于凉国。现在朝廷之实力与潜力仍然不是凉国可以比拟的,但朝廷败在凉国手下,内部又有戚宦之争,军力微弱,所以虽实力雄厚,但不如凉国强大。益州人众有六七百万,方圆两千里,耕地广阔,物产丰饶,物阜民丰,虽被凉国击败,但其实力仍不可小觑。所以居于第三。并州虽地域广阔,但其中土地贫瘠,有黄河肆虐,人口稀少,所以最弱。

    凉国胜在上下一心,故而占了人和;朝廷占据天时;并州山河表里,益州蜀道难,所以此二者占据地利。以此观之,朝廷仍然最为强大,而益州与并州也不容小觑。”

    刘范十分认同。荀攸说道:“虽然如此,主公也不必再过于担心。在十军会攻之后,无论是朝廷,还是益州和并州,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主公在战争中获得了巨大的收益。这三方要想恢复到战前的实力,仍需五到十年的修养,不足为虑。主公最需要面对的,不是这三方,而是自己。”

    “自己?”刘范诧异地说道。

    荀攸说道:“不错,正是自己。主公新打下来的西域,尚未开发;新接受的移民,尚未安置。主公要做的,就是继续大力开发西域,安置移民,把西域建设成如凉州一般繁荣的所在。另外,主公新接受一部羌人的归附,这些人应该立即得到安置。再者,主公的新政必须继续大力推行,并增加更为广泛的内容。所以,主公要做的事,就是修内功、齐人心、兴新政。只要主公把这三件事做好了,那主公就能在即将到来的天下乱局中处于不败之地,始终实力最强。等主公实力大升,只待天下有变,主公就可率大军冲出陇山,兵临天下。到时,主公只需高举‘凉’字军旗,征讨四方不臣,平定天下乱贼,必定是马到功成,甚至是顺其自然,就可将整个天下收入囊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