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混世王-第26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需要打到吏部,得到吏部的批示之后,高锐才能成为真正的知县。

    秦厉的老丈人是当今内阁首辅杨廷和,有这样一个大的背景,更有吏部尚书刘机和杨廷和关系匪浅。所以秦厉的报告打上去之后,高锐这个知县便是有了九成的希望。毕竟才是一个正七品的知县,又不是很大的官。

    搞定了肃宁县的事情,秦厉带领着众人返回河间府衙。当然了,李宽那地下宝库中的宝藏,秦厉取走了大部分,剩下一部分交给了高锐,让高锐用在县衙的建设上和平时的开销上。至于那穷苦的百姓,并不是一下两下能让他们富起来,也不是几两银子能填起来的。也就只好作罢。百姓的日子要想富起来,那是需要一个长期稳定的环境,更需要知县的用心治理。

    返回河间府衙也就是大年三十了。

    徐渭见到了这么多的银子和珠宝,登时便喜上眉梢。作为河间府衙师爷,河间府衙的很多事务都是由徐渭亲自署理的。徐渭深知河间府这个家不好当。千疮百孔,百姓生活苦不堪言。打土豪分田地了,可百姓手里的农具够用吗?百姓种田需要种子吧?那种子又是从何而来?

    再有,离着明年收割之时时间还很长吧?百姓的确是从地主豪强那里分到了些许粮食,但那也绝无可能支撑到明年收成下来呀?诸如此类种种,这一切都是需要银子的?可是银子又是从哪里来呀?徐渭不是生产银子的机器,他如何不犯愁。

    让徐渭欣喜的是这位知府大人秦老大虽然花钱很有一套,可谓大手大脚,但挣银子也是手段很多,没想到临近年关的一次小小的微服私访便是有不下十万两银子的收入。

    ……

    大年初一,秦厉大宴弟兄们。余大猷、大虎、周帆、利玛窦等都是兴奋至极。大家胡吃海喝,兴高采烈,玩儿的不亦乐乎,喝的好不痛快。一年了,隔着秦老大也是差不多半年了,在这半年中大家都是成长了很多,也得到了很多。他们对秦老大是发自肺腑的崇敬,坚定了决心,今后便是死心塌地的跟着秦老大干吧。

    秦厉做事的原则是玩儿的时候就要玩的痛快,绝对不掺和那些不愉快,令人揪心的事情。可是该干公务的时候是必须要尽力而为的。绝对不能三心二意,应付差事。

    现在弟兄们都是府衙里面的差役了,既然是差役了,那就是迈进大明官场之中了,所以在很多时候是要讲些规矩的。当然了,秦厉和弟兄们相处了这么长时间,对弟兄们都是非常了解的。这帮弟兄就是自己的亲兄弟,他们绝对会懂得深浅,不会让自己有半分的为难。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狂欢三天后,秦厉的河间府衙便正常开工了。当然了,秦厉仍然是没有坐下来当知府的习惯。在秦厉想来,既然我有能胜任知府的人,那我为何不用?当知府,当官,在很多时候并不是靠自己有多大的办事能力,也不是靠自己的勤奋。其实用人是很重要的,用对人,用有能力的人,并且能驾驭他,这才是一个为官者真正的本领。

    府衙中的很多公务自然是交给了徐渭。徐渭面对老大的如此信任和重用,那是感动的热泪盈眶呐。他发誓一定要竭尽所能,干好这师爷。帮助秦老大治理好这河间府。

    秦厉闲下来自然有他自己的事情要干。在庞家庄那一家七口家中,秦厉切实看到了百姓们的农具,当时秦厉便是产生了强烈的想法,那便是要改进农具,甚至是制作新的农具。

    大明时候仍然使用木锨。木锨使用费力不说,还非常容易磨损,它自然比不过后世的铁锨。

    后世的时候秦厉虽然时出身在市民家庭,但那基本的铁锨却是能清晰回忆起来的。

    很简单的事情,秦厉便凭脑中的印象画出了铁锨的图形,铁镐头的图形,以及铁锄头的图形。大明的冶铁已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秦厉兴起了物理学的学习,更是让冶铁技术发展迅速。

    其实别看这小小的物理学的开展,这一门学科开始兴起的时候看似没有必要。但当大家学习的时间长了,学习的深入了,相应的研究也深入了,便发现很有作用哩。尤其是在生产生活中,只要是稍稍动脑,一个新的发明便是出现了。发明了新东西,既享受了专利之权,又能赚到不少银子,以致于此时的大明专门有很多人投入到了研究发现中。

    此时大明的铁制品已经不是那么昂贵了。

    把这三种基本农具的图形交给周帆,让周帆速速去寻找匠人,打造成千上万的锄头,铁锨,镐头。

    这些只是靠人力的简单农具,人力毕竟是有限的,所以必须要制作出畜力使用的工具。对于后世的铁犁秦厉是见过的,画出先进铁犁的图形也是不难。

    难的是秦厉知道后世播种用的一种叫“篓“的农具。这种农具能使人工点种的速度快上百倍千倍,可只是从课本上知道有这种农具,具体这种农具是个什么样子,秦厉却是一无所知。所以他便是塌心下来展开了实验研究。(未完待续。)

第四百九十七章 吃了一回还想第二回() 
因为没有见到过后世的这种农具,秦厉一连几天的实验都是徒劳无功,秦厉的心情不禁越发急躁起来。

    他娘的,不就是后世极其简单的农具吗?这还不是拖拉机,播种机之类的比较先进之物。怎么办?难道就这样放弃了,让百姓仍然是徒手播种?那样的话,百姓的工作效率还是小的很多呐。河间府本就地广人稀,打土豪分田地后百姓手里的田地很多,若是不能及时发明这种农具,百姓们的田地恐怕来不及播种就要错过农时了。

    一筹莫展,这一日便是和慕容冰穿着便衣,扮作普通百姓模样走到河间街头。河间城毕竟是一府之地,虽然前些年被知府左旁门和通判李开先祸害的不轻,但街市上还是有很多小商小贩,沿街叫卖。商铺虽然不是鳞次栉比,但在最繁华的落井街也是有几家。

    此时已是过年后的初十了,虽然很不景气的商铺还都是开张了。正是正午时分,小夫妻互相看了一眼,便走进一家小吃铺。

    小吃铺是一家卖烧饼的店铺,店铺虽然不大,但处处收拾的井然有序,干净卫生。几张餐桌前零零星星的坐着几个人。秦厉和慕容冰在靠近门口的位置挑了一张桌子坐下。早有那机灵的店伙计走上前来,未曾开口先是笑意盈盈,道,“哎呦,您二位远来的吧?来我们小店就算是来对了,这是河间府最具特色的烧饼店铺,我们打出来的烧饼又酥又脆,保管客官您吃了一回还想第二回呐!”

    说来在后世的时候,秦厉还真是来过河间,后世的河间是一个县级市,和北上广等一级城市自然没办法相比,但城市总体环境还算不错。最主要的是河间人都是热情好客,很有北方人的传统特点。后世的时候,秦厉只是来过一次河间,便是对河间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很是喜爱。

    “先上三个烧饼。”秦厉对那店小二的热情很有兴趣,便是轻声说道。

    “好嘞,客官,我们这还有上好的紫米粥,客官是不是也来上两碗。”店小二很会做生意,忙着推荐道。

    秦厉点头。心想,你还别说,穿越大明来后还真是没喝上过紫米粥。这东西在后世对人体的健康是十分有益的,尤其是女人喝了,还有美容养颜的功效呐。

    慕容冰肌肤胜雪,容貌秀丽,但咋说喝多了这紫米粥也是有益无害不是。秦厉好奇的是这紫米是稀罕之物,产自云贵川一带,在这北方的河间为什么有了这东西。

    终于是耐不住好奇之心,秦厉问道,“店家的紫米从何而来?”

    “哎呦!一看客官您就是个懂行的,我们家掌柜的是云南人氏,来北方也就只有三四个年头。客官您知道,云南那地方土地肥沃,但地广人稀,紫米产量颇高。怎奈那么多的紫米却是在本地无法消耗。百姓们总不能成天吃紫米吧。毕竟这人是吃五谷杂粮的,光吃一种东西却也是对身体无益。”店小二索性站在一旁向秦厉耐心解释起来。

    当秦厉听到这里的时候,不禁一愣。咋的?云南那地方紫米泛滥了?这么说云南不可能缺粮食呐。

    那店小二还真是个机灵人,见秦厉疑惑,忙自又解释道,“当然了,说云南产出的紫米多也就是我们掌柜的那一个地方,至于其他地方嘛。呵呵!不管什么东西能填饱肚子就不错了,还哪里能谈得上食用紫米呀。

    我们掌柜的自小经商,看到当地那么多的紫米,便是有了主意。这才来到这北方之地。

    呵呵!当然了,云南像是我们掌柜的这样人也是不少,大家都是去了全国各地,不卖别的,单单是卖这紫米粥。不瞒客官您说,有很多人早就发财喽。

    怎么样?客官您不是喝过这紫米粥,感觉口味还不错吧?”

    秦厉微微一笑,不置可否,算是做了回答。

    那店小二这时朝秦厉热情的一笑,匆忙去了灶上。功夫不大,两大碗热气腾腾的紫米粥端上来,另外还有三个烧饼。

    秦厉先是看了一下紫米粥,轻轻点头。是那个模样,也是那个味道。久违的紫米粥,在后世经常喝的东西,穿越大明后这还是第一次见到呐。

    紫米粥熬制的相当不错,加入了几颗去核的大枣,喝起来更是一个醇香甜美。

    慕容冰自然是初次见到这东西,看着黑乎乎的,并不能吊起胃口。然而很快粥碗里散发而出的浓郁香味便让她惊奇不已。拿起汤匙舀一小口轻轻含如嘴中。啧啧!那滋味真叫一个美妙呐。

    和大米粥的味道截然不同,那是一种浓郁的醇香。

    秦厉抬头看着慕容冰很享受的吃粥,心中很是欣悦。道,“冰儿,此粥我以前只是喝过一次,味道醇美。既然河间府有了这种粥,那相公就要让冰儿天天喝!美容养颜,滋阴补肾,效果奇佳呐!”

    听秦厉这样说,慕容冰心下窃喜,不过她却是皱起秀眉,娇嗔道,“相公是说冰儿现在不美丽吗?”

    “嘻嘻,哪有呀?相公是说这紫米粥能驻容养颜,让冰儿永远年轻呐。当然了,冰儿到何时都是年轻漂亮滴。”秦厉轻声道。毕竟是在饭铺里面,当着人的面,秦厉还不好多说话了。但即使这样,慕容冰也是粉面羞红,狠狠的瞪了一眼秦厉。

    “冰儿,吃烧饼!”秦厉把一张烧饼递到慕容冰手里。

    烧饼这玩意已经具有了后世烧饼的雏形,表面看烤的黄橙橙的,很是耐看。轻轻咬上一口,那更是酥脆的很。秦厉点头,轻声道,“不错,还不错,真是那个味儿!”

    “呵呵!客官您算是说对了,这烧饼紫米粥就是我这店铺的一绝。在河间府是独一份,恐怕在整个大明也是独一份呐!烧饼紫米粥,尤其是我这烧饼,那可是祖传下来的手艺呦!酥脆可口呐!”不知什么时候店掌柜的突然站在了秦厉身边,他听秦厉这样赞誉,不禁随口道。

    本来打算吃完饭见店掌柜一面呢,不成想他现在便出来了,秦厉微微笑着问道,“店家,你们云南种植的紫米稻面积很大,不知是使用何种工具播种?”(未完待续。)

第四百九十八章 燕雀焉知鸿鹄之志() 
小吃铺掌柜的是一个四十出头,长的眉目和善之人,他听秦厉问起,不禁一愣,旋即说道,“耧车呀!说来真是怪了,小的来河间也有四年了,可是从来没见过耧车,大家种田还是靠人工一颗一颗的点种,那可是真的浪费时间呐!也难怪了,这河间之地如此贫困。呵呵!不过也好,虽然贫困,但我家这烧饼和紫米粥卖的还算不错。毕竟在这河间之地,单独做我们这种小生意的人很少。”

    秦厉心下想到,在河间岂止是小生意呀,就是大买卖也是很少有人做呀。前些阵子都是被地主豪强们垄断了。而很多地主豪强就是把买卖开在外地,也不肯在河间发展。幸亏是打土豪分了田地,若不然的话还不知道这河间府还要凋零到啥时候,凋零到何种地步呢。

    秦厉为他打土豪分田地之举颇是感到自豪。

    然而,那店掌柜接下来的话让秦厉彻底无语了。

    “小的姓陶名粪,祖籍云南之地。”

    乖乖龙地咚!有特点,这名字也是太有特点了,陶粪,真是让人哭笑不得呀。

    秦厉心下这样想,但脸上却是一点儿也没表现出来,他静静的看着陶粪,早已看出陶粪是一很健谈之人。果然陶粪四处看了看,把声音压到了最低,说道,“看客官风尘仆仆,应该是远道而来的吧。小的不知客官打算在这河间做什么?若是做生意,小的还是劝你快些另寻别地吧,这河间府穷的不能再穷了。

    最让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