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影侯-第1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姚善声称燕王贬斥不当,建文帝于是就诏见姚善,征求他对于平叛的对策,姚善奏议起兵勤王。

    建文帝钦命姚善组织苏、松、常、镇、嘉兴五府兵勤王,这件事情中愈反正没有弄清楚,姚善到底是已经在练兵了,还是处于准备状态,中愈都没有底,之前也没有想过派密探去查一下,毕竟重点还是在北方。

    所以中愈就让他一定要选择去这个地方,不管这件事情发生过没有,只要能得到他的帮助,那就是大功一件,这一点,中愈并不担心。

    “不管成不成,我希望先生去,这非常的重要,因为他们这是离京师最近的兵马了。”似乎也是为了撑起一点希望吧

    “好的,我知道了,如若陛下召见,我也会按照你说的做,不过姚善之前来过京师,也曾提议募兵,不知道现在做的怎么样了,不过你也不能报太大的希望,地方上限制太多,我也不能保证会怎么样。”

    这真的是老成之言了。

第0247章 重封王众生百相() 
中愈又和齐泰聊了其他的,两人之间没有那么么多的客套,在此之后,似乎更加的亲密了,沟通起来似乎也没有太多的拘束,总之是将近期的重点事物都做了沟通,这一点,他是没有瞒着的,不然获取不了更大的支持力度,中愈现在把齐泰作为整个事情的最为重要的一环,能不能成功就看这一回了。

    巍峨的皇宫,安静的东厢房里,除了齐泰的发言,其他人都没有做声,募兵的事情并不新鲜,在建文三年的时候就已经做过,但是那个时候,南北战事不利,朝廷想要向北方求和,建文帝不得不假意将齐大人黄大人贬斥地方,逐出京师,但是实际上他们二人也是奉了建文帝的命令出去私下募兵的,不过效果似乎并不好,后来他们回来的时候并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这一点在场的人都是清楚地。

    齐泰在众人面前一点一点的说完了自己的想法之后,就在下面静静地等待着其他人的想法,等着他们发言,他相信这里面的人,有不跟他一条心的,这个时候应该可以看出点什么的吧。

    建文帝心里也是很高兴,至少是觉得齐泰齐先生真的是为了这个朝廷,为了天下百姓在着想,他心里很是欣慰,朝廷就是需要这样的人,年轻的中愈是一个,他也是一个,更希望朝廷有更多的人,更多的有用之人,忠心的人。

    至于其他人的想法就有些奇怪了,他们不仅仅奇怪为什么是齐泰第一个站出来支持皇帝,还能说出这么多的建议,更加奇怪的是他刚刚提到了恢复诸王的王爵,对于未开府的诸王进行加封,这想法怎么看,怎么就不像是齐泰的想法,他要是能想出这样的方法,当初就不会这样的支持削藩了,或许说当初削藩的政策他们两人都是极力支持的,只是方向不一样而已。

    这一点很明显,况且如果恢复已废藩王的王爵不就意味着之前所做的一切都是白做了吗,这三年的靡费,三年的杀戮,遭殃的百姓,这一切的一切,这可见的种种,谁来负责,谁来承担?

    难道还要为了解决这一次的问题,在酝酿出一次新的潜在的危机,他们是真正的不懂了,看着皇帝的脸上似乎有了笑容,看来陛下是很看好这种方式,难道他们都已经落伍了,这这这。

    “陛下,派遣大臣外出募兵之事可以做,臣是支持的,可是关于这重新颁封王爵之事,只怕齐大人还是欠考虑了,王爵之事事关重大,恐怕并不适合在这个时候重新颁封,大明的法统还是要注重的,因此还是请陛下慎重考虑,这一点臣并不赞同。”

    出言的是礼部尚书陈迪陈大人,这位将礼教看得很重的陈大人,现在遵循着自己一贯的原则,考虑着这件事情的好坏与利弊,在他的心里也在盘恒着,总之有些事不能违背原则,虽然他也认为现在他们之前的决定是错误的,三年的时间里,经过他们之手传出去的错误命令不少他也有些后悔,但是他还是觉得这件事情太过着急了,不能就这样简单的做了决定,所以他还是选择了反对,这件事情还得慎重考虑。

    其他人看着也听着,也觉得这件事情陈大人说得对,纷纷出言表示支持。

    “陛下,陈大人言之有理,以现在的状况来看,朝廷就应该如此,其他的事情暂时不做深的考虑,我们只需要保住目前的态势就行,还请陛下三思。”工部尚书郑赐朗声说道。

    在他说完之后,刑部尚书暴昭说道:“陛下,朝廷与北军现在的情况正好,就这样对峙,朝廷在徐徐图之,想必以朝廷的军力与财力,最后还是朝廷获胜的,这一点还是请陛下放心。”

    “陛下,臣还是希望朝廷能够采纳我的意见,这一点臣不会让步的,还请陛下三思。”齐泰很是强硬,似乎就在这一条上,寸步不让。

    “陛下,万万不可啊,如今朝廷支持的北伐大军正在北方作战,战线之长远超大明开国的无数战役,如今户部强力控制军队的用量,制式武器的配备,还仅仅只能将他们的武器转备好,如若在募集一批兵马,这花销,恐怕国库承担不起啊。“户部尚书王钝说道,他是从自己管辖的领域说出了自己的道理,这一点他们丝毫不怀疑,因为要论国库钱粮,收支平衡,没有谁比他更清楚了。

    工部尚书郑赐说道:“陛下,臣附议。”他是支持王钝的,并不希望现在做一些可能会动摇根本的事情。

    “陛下,如今形势危急,事急从权,还是希望陛下能够答应齐大人的建议,尽快实施,燕逆并不会等着咱们,咱们应该主动出击,抓住机会,尽早解决这件事情,这三年来,劳民伤财,国库不支,百姓沉痛,是不可改变的事实,前段时间,还连累陛下昭告天下,明发罪己诏,这本就是我们做臣子的罪过,如今既然有办法改变这一情况,还是按照这种方法做吧。”说话的是右都御史练子宁。

    这个人大家都知道,属于那种真正的忠心耿耿的人,这一点没有人会否认。

    齐泰感激的看了他一眼,这是明确的全力的支持,刚刚大家都在出言反对,让齐泰隐隐有些担心,似乎毁坏了终于的事情,这一点让他很是揪心,他可是在中愈那里打过保票的,一定会尽全力促成这件事情的,若是;连这点事情都办不了,还谈什么一心为国,还谈什么拯救大明,这些话都将是废话,现在练子宁出言支持,让他的心里很是高兴,还是有人站在他这边,看的也很远。

    方孝孺因为中愈的缘故,并没有到场,齐泰甚至想到,若是方孝孺在现场的话,是不是事情会简单的很多,那些人在这方面可能会觉得方孝孺的说服力会更大一些,因为他的儿子是锦衣卫百户,现在正在家里躺着养伤呢。

第0248章 胜者为王败者寇() 
时间真的过得很快,刚刚在堂中,不管是明确的发言的,还是选择附议的,似乎大家都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至少没有那么的和稀泥,讲道理,就是不说自己的决定。

    今天并没有出现之前的那种杂乱的情况,反而是很安静,大家都在等着建文帝做出最后的决定,因为他们在今天已经彻彻底底明白了,在家国天下面前,朱允炆选择的是家国,不是先生,不是挂着帝师名号的诸位大人,而是大明王朝,这个可能随时会分崩离析的国家。

    他们一直跪着在,腿似乎也有些麻了,建文帝开口让齐泰站起来,但是遭到了拒绝,齐泰一直和大家一样,跪在地上。

    大明的中枢里,大家跪倒了一片,都在等待着建文帝的发话,可是建文帝这时走神了,他一直在想着中愈题本中告诉他的话,“陛下,家国天下,终究是朱家的家国天下,如果您自己都不努力,都不想着改变,那么对于大明国土上的老百姓来说,这朱家的天下,不过是换了一个姓朱的人坐罢了,与他们又有何干,只要自己不死,那就是好日子?

    他们哪里会知道,叛逆燕王得位不正呢,史书一直都是胜利者书写的,或许以后,您才是违背了祖制的叛逆,燕王恰恰成为了最大的功臣,那时,您又有何话可说?

    您,能成为那个书写历史的人吗?或者是您觉得燕王爷会给您一个什么评价,在他坐在了您的位置上。

    最后还有一句话,您,会活着吗?”

    这是一声声大胆的质问,也是一声声深刻的提醒,更是一种意味深长的警告。他读懂了中愈的意思,他失败后,在史书上,他会成为一个名声不好的皇帝,因为获胜的人是朱棣,而不是他,不是他这个以大明正统,接受这个国家的皇太孙,如今的建文皇帝,或许他会被冠上昏君之名,在白纸黑字中,流传后世,甚至是千古骂名。

    他,猜得不错。

    事实上,在燕王朱棣打进京师顺利登基后的日子里,属于建文元年到建文四年的一切文书,书籍,档案,只要是沾边的,带有文字性的东西全部毁之一炬,知晓的人是能杀就杀,能关就关,若是有人敢私藏,那就是死罪。

    甚至建文年号也被革除,称之为洪武三十二年到洪武三十五年。

    是有多么的丧心病狂,才会将已经死去四年的父亲,大明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从坟墓里面拉起来又执政了四年,不得不说,是个狠人。

    朱棣始终是朱棣,是那位野心勃勃的朱家四子,在他真正的当上皇帝后,不得不承认他当的很好,甚至超越了很多皇帝,这一点恐怕他的父亲太祖皇帝朱元璋也没有想到会是这样。

    因为,朱棣在他们的眼中,就是个莽夫,是一个武人,不适合成为执掌天下的帝王,所以朱棣在太子朱标死后,失去了最好的也是唯一的一次成为皇太子的机会,最终只能尊奉朱允炆为皇帝,这个年轻的侄子,这个文弱的小儿。

    别提他心里有多郁闷了,换谁谁不会郁闷,这可是皇位,一个权力的巅峰,唾手可得的皇位,就因为一个立嫡立长的原因,成为了他心中永久的痛,所以才会不惜一切代价抢夺自己侄儿的皇位吧。

    朱允炆一想到自己那个残暴的叔父,那个现在挥军南下,势不可挡的燕王朱棣,心里的火气就不打一处来,他是做错了,他不该动了皇祖的制度,不该如此心急的削藩,可是现在他已经悔改了,但是并没有用。

    为什么四叔还是那个样子,直到他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燕逆的灭国之心,才狠下心来,做出这样的决定。

    扫视了一眼跪倒在地的大臣,朱允炆从走神中反应过来,“诸位爱卿,朕听了你们的话,各自都有各自的道理,说明,你们还是用心的在考虑,但是朕,这段时间一直是很焦虑,感觉什么事情都做不好,有感觉有些事情是朕可以做好却没有做好的。

    这一次,朕,要自己拿个主意,朕正式宣布,齐先生所奏之事,朕全部照允,募兵之事由兵部全权办理,都督府加以配合,至于给诸王恢复封爵,未开府诸王加封赏赐皆由礼部联合宗人府去做,两日内,朕要最后的结果,记住,你们只有两日,明白吗?”

    朱允炆说的很是坚决和冷酷,只给两日的时间,这就像是逼着他们下军令状一样,黄子澄听了还打算在说一下,但是看到其他人的表情,他还是选择了妥协,也许陛下是对的吧,他现在也有些有心无力了,这到底是是什么事啊,怎么一觉醒来,天下就变了个个呢。

    皇帝的意思很明白了,这件事情要真正的做下去,还要有人专门为这件事情负责,这一点对于他们来说,并不是没有问题,凡是总要有个打头的,他们都是重臣,做一点也是应该的。

    但是,怪就怪在,募兵一事,另一位兵部尚书茹瑺大人,并没有太多的意见,皇帝似乎也没有问他,这到底是是怎么回事,大家都是心思活络之人,细想一下,似乎都发现了些什么,就是不知道,自己想的和陛下的意思是不是一样的。

    揣度圣意,在某些时候,是有一个限度的,仅限于个人的意识流,或许在某些时刻,他们的思想与建文皇帝的思想产生了激烈的碰撞,而这碰撞会在某一个点成为一个大的火花,这一点他们不知道,建文帝也不知道。

    似乎感觉到大家领旨的热情不高,甚至隐隐有些抵触,建文帝忽然很是思念皇爷爷的时代,那个时候,文人士族哪敢如此轻待天家,朕的话居然已经如此的没有感召力了,“怎么,朕说的不够清楚,还是说你们,已经忘了朕是皇帝,朕的话已经做不了主了吗?”

    这话,颇有些诛心,作为帝王,说出这样的话来,就好像在威胁自己的臣子一样,到底是好是坏,谁也说不清楚。

第0249章 不作死就不会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