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影侯-第1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是小儿科了,况且真要是大事,他们会再说一遍的。

    他看了一眼苏公公,苏公公会意,扭头看了一下,示意旁边的小公公将东西端上来。

    那小太监小心翼翼的端上来一个托盘,上面放着一份圣旨,上面绣有着云龙纹,这是一份很是郑重的圣旨,似乎也有了千斤重呢。

    “宣读吧。”建文帝手一挥,督促苏公公宣读圣旨。

    苏公公躬身行礼,“是,陛下。”

    他打开了卷轴,“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天日昭昭,朕心功德,兹有方氏子弟中愈,德才兼备,心思活络,入天子亲军后,尽心尽力,鞠躬尽瘁,于不久前遇刺,为表其功德,今,敕封其为锦衣卫北镇抚司千户,掌诏狱,侦缉天下。另有锦衣卫指挥佥事曹公文越,数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力保锦衣卫之荣辱,后又发现英才方氏中愈,特晋升为锦衣卫指挥同知,秩从三品,钦此。”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众位大臣都赶忙跪了下来,山呼万岁,这是在大堂颁旨,既是给个人的,也是给朝臣的。

    方孝孺立马从一旁向中间道路上挪了一步,“全资不在,臣方孝孺,叩谢陛下隆恩,谢陛下。”

    锦衣卫指挥佥事,曹文越并不在大殿上,他已经很久很久没有在这里出现过了,它更多的时间是在锦衣卫衙门,或是在自己的府邸,没有出现过,所以呢这份圣旨算是公开了,他有没有接旨都不重要了,不过他也不会不接旨的,毕竟是升官了吗?

第0304章 一个不是局的局() 
中愈又升官了,短短的三个多月,已经从一名无名小卒成长为了朝廷的正五品官员,实权的,手下可以调用的人马粮草无数,现在他还只是一个十七岁的年轻人。

    想想自己十七岁的时候,还是在苦命读书,只是为了一个名额,一个读书的名额,然后才能参加考试,一步一步的走到了今天这个位置,还有多少人,连踏进这个圈子都还需要门路,没想到他,这么容易就到达了这个位置啊。

    说不嫉妒是不可能的,毕竟走得太快了啊,没有人可以做到忽视他的年龄,因为,实在是太小了,也许读书,中愈并不比他们强,可是耐不住人家脑子活,而且人家有个牛逼的爹啊,虽然那个爹死板,固执,有些时候还有些不靠谱。

    有些人一辈子都没有走到过如此高度,那是很多人的梦想,就像很多自称**的人一样,那样的日子,遥不可及,他们甚至连五品官服都没有见过,真是人比人,气死人啊。

    有这样的想法的人并不少,有人认为中愈能有这样的圣眷是因为方孝孺的原因,毕竟帝师的面子还是要给的,不然皇帝在官员心中多少会有一些刻薄的印象。

    人就是这样,见不得别人吃肉,只要是有点肉吃,就会被他们给意淫的面目全非,想着可能有什么东西是他们不知道的,胡乱揣测,也就是说,这些人啊,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

    只是他们也不想想,现在方孝孺和方中愈都是正五品了,是五品大员了,虽说是大家心里,还是认为文官的品秩自然是要比武将的品秩要高一些。

    但是现在看来,他们父子二人并不会像其他人一样了,那是普通官员的比喻,是最简单的规则,只是并不适用于他们。

    道理也很简单,中愈领导的毕竟是强权部门,论实力还是胜过了他的父亲,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他比他的父亲年轻,这是无法反驳的优势,他们心里都清楚,方孝孺之所以之前没有做官,那是太祖高皇帝的有意压制,不让他过早过多的参与到朝政上来,不然现在在什么位置就不好说了,没有人会瞧不起一个两人皇帝都看重,只是程度不一样的人罢了。

    并不是书呆子就一定没有执政经验,齐泰也是书呆子,但是他却做得很好,因为他比方孝孺更懂得利用时势,揣摩揣摩,看的也比较远,还有就是他有过基层执政的经验。

    不过,人都是进步的,谁也不知道以后会怎么样,但是现在他们家,可以说是门楣大涨了啊。

    不过中愈现在并不知道,他已经升官了,昨天他认为自己能够得到陛下的圣旨就已经很高兴了,这是陛下对他得看重,也是陛下对于目前现状的不满,因为,时势没有给他太多的机会,也就是说,燕王的威胁远远大于中愈要权带来的威胁,所以,中愈的胁迫成功了,纵然,他本身的意思并不是胁迫。

    现在突然冒出来一个锦衣卫千户,想必他会很高兴的吧,升官啊,一千个人啊,合法的编制,意味着,只要中愈不死,就会有一千个精英出现。

    众位大臣对于现在他们的情况很是了解,也有人担心北方的局势,但是唯独不了解皇帝现在的想法,他们突然发现不了解这个皇帝了,就是突然的不了解了,不是那种慢慢的理解,就是很是突兀,他们不曾想到,皇帝的想法和他们已经不在一条线上了。

    他们在想到底是什么时候开始,皇帝的想法开始和他们有了分歧,然后渐渐地飘离远去,事实上,不仅他们疑惑,皇帝自己疑惑,什么时候,他甚至觉得自己没用,自己辜负了皇爷爷的期望,大明朝的江山,不该在自己手里断送,自己的想法与之前有了改变,看着满朝的文武,他觉得跟他们之间有了一道看不见的沟,阻挡了他们进一步的交流,所以现在的局面并不好。

    大臣觉得皇帝陛下奇怪。

    皇帝认为臣子无用,不懂他的心思。

    这是一个局。

    大臣与皇帝间没有博弈。

    可是,依然有了这样的局。

    有解吗?

    有,也没有。

    在不同的人眼中,这,只不过是个开始。

    朝堂在这件事情后,发生了诡异的一幕,大家似乎都保持了身体的静止,他们不再说话,不,是不在多说话,只说结论,不参与争论。

    他们又讨论了一些事情之后,这些事情就搁置了,建文帝以累了为借口,结束了早朝。

    大臣们三三两两的离去,平日里和黄先生关系比较好的几位大臣,走近了他。

    几人互相行礼后,工部尚书郑赐突然问道:“黄先生,这是怎么回事,您刚刚……?”

    他没有把话说完,但大家心里都很清楚,而且,这问话似乎是不懂,似乎是懂了,但还是要责怪的意思。

    他是说的刚刚黄子澄接了皇上的话,那很明显坐在龙椅上的建文皇帝都不在状态,心思也不在朝堂之上,所以皇帝都没有搞清楚的时候说的话,怎么可以信呢,就这样答应,似乎有些草率啊,他们或多或少都有这样的想法。

    “呵呵,你们很担心,那会对朝廷不利,对皇上不利。”

    黄子澄没有回答,而是反问了一句。

    其他几人相视一眼,没有回答,但是那个意思,就是这样的,他们想要表达的就是这样的。

    “你们啊,平日里就是思索太多,一肚子坏水,都想的多了。不用担心那会怎么样,陛下不是说了按照咱们的意思办嘛,那就办呗,愿意让百姓立长生牌的就立,不愿意的就不立,哪里有那么多的担忧,应天府尹莫大人,他不傻,但是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提出来,你们想过吗?”

    黄子澄摸了摸自己的胡子,笑着说道。

    众人想了一下还是没有头绪,户部尚书王钝说道:“大人的意思是?”

    他们都投来探寻的目光,似乎想让黄子澄一个人将这些都讲完。

第0305章 走在迷局中的人() 
也不知是不是真的不知道,黄子澄心里也有些无语,跟这些说话真的很累明明都能猜个通透,却偏偏话只说一半,等着他来把这些话说满,说完,一肚子坏水。

    “无非是民心罢了,南北交战,叛军势盛,官军受挫,不管朝廷怎么堵着这个消息,也依然会传到百姓耳中,所以呢,百姓的心里也有些担心,如今陛下强势镇杀奸细,自然给了他们希望,现在这样做也就是求个平安,求个安慰罢了。至于,为什么要在,这个点提出来,恐怕也是为了别人?”

    黄子澄笑呵呵的,说道,眼睛里一抹精光出现,这也是他在听到那段圣旨之后想出来的,他知道站在这里面的人绝对想得到的,自从上次的事情之后,他也想通了,有些事情自己还是要多听听别人的意见,自己还是不要这样那样了,得让自己活得轻松一点。

    “先生,是说方家父子,这?”有人点破了谜题,黄子澄的谜题,自然也是皇帝的谜题,只不过是一个小手段而已,只不过这个小手段,耍的恰好很合事宜,想出这个主意的人,一定是个天才,对于朝中大人物的心思都摸得很通透啊。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话我没说过。诸位再见,我有事,先走了。”

    黄子澄一拱手,留下了一脸呆滞的众人,毕竟是他们在聊事情,还聊的是当今圣上的一项决策。

    方家父子?

    众人心里一阵咯噔,怎么会是他们,难道?

    想出来的自然没那么诧异,心里还要嘀咕一声,英雄所见略同。

    只是,世上怎么会有如此厚颜无耻之人呢,当然别人是不知道的。

    没有想出来的,现在都一脸惊讶,还是因为先入为主,那就是中愈受了重伤,卧床不起,甚至是差点丢掉了性命,而这一切,又恰巧是因为京师里传出的消息,还有方孝孺的请假,毕竟他可是在家待了几天呢,要是这也是假的话,那这就太可怕了。

    脑海里一点念头闪过,方中愈极有可能已经好了,不然陛下为什么要升他的官,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有人心思活络,心中有了一个大胆的猜测,难道这一切都是方中愈搞的鬼,暗中指挥,才有了这么多的成果。

    他们不敢想象,除了这个,再也不能解释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了。

    不过大家都没有说话,话从口出的道理他们还是知晓的,因为啊,因言获罪,那是皇家的事,是朝廷的事,但是私人之间的谈话,本来没事,要是被有心人听见了,呢可就难说了。

    现在看来是真的了,只是这件事情到底是谁在做主?

    帝师方孝孺?

    还是锦衣卫北镇抚司百户,不,现在是千户了,方中愈?

    还是些其他什么人?

    皇帝,高高在上的皇帝有没有可能也参与了这件事情?

    他们都不清楚,也不敢弄清楚。

    而且还有一个问题,齐泰,齐大人又是怎么回事,他是不是知道方中愈的情况?

    越想越不对劲,偏偏这些话还不能对他人说,众人只好各自怀揣着小心思的走了。

    保守秘密是个技术活,知道秘密其实就是一个煎熬的过程,因为啊,你想要找一个人倾诉,但是却不能,因为,你不能保证别人也能保守秘密,重要的是因为你也没有保守这个秘密,所以,有样学样,泄露了也是你自己的关系。

    这个消息很快就会在京师里传播起来,这样的消息,应天府都会大肆的刊登,将这些东西说的是清清楚楚,至少是要让大家都知道才好,当然不会有太大的版面,作为民间第一报和官方一号报纸,他们的侧重点不一样,但是口风是一致的,因为他们都服务于一个共同的主要对象,方中愈。

    大明报是官报不假,但是对于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他们是不介意做的,无非是版面排版的问题。

    对于他们来说,这两份报纸,现在养活了很多人,不仅是京师,还有地方上的分社,更重要的是,那些流浪在大街上的孤儿,乞丐,他们都有了安身立命之所,选择由他们,他们可以学习,可以在报馆当学徒,可以去锦衣卫的训练营里面做后备,可以去饭馆当杂工,只要是身体好的,都能给自己挣点零花钱。

    不要说户籍制度已经将他们定死了,战乱已经有几年了,户籍没有,已经很正常了,再说连饭都吃不饱了,顶着户籍也没啥用不是。

    方孝孺没有和往常一样进宫和皇帝讨论事情,现如今他也明白了,很多事情已经远远超出了他的想象,他已经跟不上了,或者说,他在担心,担心太多的事情会失去控制,不是失去他的控制,而是失去陛下的控制,失去朝廷的控制,会让这些事情肆无忌惮的爆发,甚至将整个大明带向深渊。

    他早早的就离开了皇宫,只是很快的回到了家里,进了逊志斋以后再也没有出来。

    他,有心事,和很多的大臣一样,建文帝的重臣,没有心事的,那就是奇了怪了,人都是感性的,不信他们没有。

    傍晚时分,他独自一人去了中愈那里,中愈正在忙活着,完善着自己的计划,以后的计划。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