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影侯-第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之事,削之有名。现在想要问罪,应该先从周王开始。

    建文元年,周、代、湘、齐、岷五王相继被削。

    沉默,两人都不说话,之前的讨论可能有些沉重,对两人的心情都有些影响,但是,这是必须经历的一环,外面也渐渐的安静,想必是离皇城原来越近了。。

    “陛下,倘若,四王爷战败,陛下会如何处置?”中愈还是先开了口,对于他来说,后期的计划最大的影响者不是四王爷,而是眼前的大明王朝的掌舵者,他的态度才最重要。

    “这个问题,之前讨论过,你猜三位老师怎么说?”

    “那臣就斗胆猜一猜,黄先生,主张软禁中都高墙之内,重兵看管。家父,主张徙封他地,削减三卫,降王爵,仿汉之推恩制治。齐先生,主张杀一儆百,以儆效尤,震慑诸王,连坐者死。”中愈说的是云淡风轻,就好像不是什么事情一样。

    朱允炆听着心惊,居然说的不差,难道宫里出了奸细,可是那天明明只有我们四个人在。

    “你是从何而知?”建文帝的脸色变化,中愈知道自己猜对了。

    哎,叹了口气,中愈问道:“陛下这样问,那就是说此事是真的了。”

    “确有此事。”

    “其实也不难猜,黄大人之前出策,皆以废爵,圈禁高墙为主,流放不管为辅,出此之策,并不意外。

    至于家父,陛下难道忘了,家父是潜溪先生的弟子,也是兴宗康皇帝的师弟,平生最重儒道纲常,四王爷如今是最长之王,虽叛国不法,却入罪至死而不能死,徙封降爵是最可靠的,能堵天下悠悠众口,不违儒道之纲常。

    至于齐先生,不说您也应该知晓,齐先生以文臣之身重政兵部尚书,自知兵乱之祸害无穷,首犯者死,从犯者坐,对他而言,已是轻判。”

    “那依你所言,这三者皆非良策,那你的想法是?”

    “此乃陛下家事,为何问利于外人?况且,如何处置,陛下的态度最重要,我等不必也不能干涉。”

    “天子无常事,天家之事即为国事,既然是国事,爱卿身为朝廷栋梁,自然该为国分忧,为君出策。”

    中愈也没有想好到底要怎样面对朱棣,三位老师的政策肯定支持的人一大堆,这不仅是站队,也是他们自己信仰的一部分,都想按照自己的意志去做事情,所以中愈不想过多的卷入。

    他现在这个位置,本身就是孤臣的位子,这也是父亲极力劝阻的原因。

    文臣武将不对付,自古有之,唐宋以后更盛,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之后,武将的待遇就更差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时代,儒家领袖的儿子,做了武将思,本就是矛盾的。

    思索再三,中愈直视着建文皇帝的眼睛,问道,“陛下,陛下可知,当年太祖高皇帝为何自毁长城?”

    “为何有此一问?”

    “臣听闻,太祖高皇帝与兴宗康皇帝有一日在西宫共议国事,康皇帝因高皇帝废爵流放杀戮功臣勋贵而求情于陛下,太祖高皇帝听了以后不说话,沉默很久。

    第二天,高皇帝把康皇帝叫来,将一根荆棘扔在地上,命令康皇帝去捡起来,面对长满刺的棘杖,康皇帝觉得很为难。

    高皇帝又说:这根荆棘你拿不起来,我替你将刺拔干净了,难道不好吗?现在我所杀的人,都是将来可能威胁到你做皇帝的人,我把他们除了,是在为你造莫大的福啊!”

    “确有此事,后来此事并未隐瞒,皇室内部与栋梁之臣皆知。”

    “可他毕竟是朕的四叔,与皇父是亲兄弟,现如今也是诸位皇叔的兄长,朕不能那样做。”

    “是不能,还是不愿?”

    “有区别吗?”

    “不能意味着外界干扰太大,非君之所为。不愿乃私心作祟,不想做。”

    朱允炆听后眉毛一皱,声音顿时大了起来,“你这是在逼朕?”

    “臣不敢,臣只希望陛下能考虑一件事情,倘若南军战败,北军进入应天,陛下该当如何?忠于陛下的大臣们该当如何?到那时,燕王爷会怎样处置陛下和众位大臣?”

    “朕,朕。”朱允炆心乱如麻,心绪散乱。马车里一片静寂,只剩下粗重的喘息声。

    陛下,其实你都知道,却不愿意面对,大明天下,在你手里,丢的不亏,不亏。

    现在方中愈才知道,为什么朱允炆坐拥天下,却最终为一藩所倒,并非那些后世专家的分析的种种原因,只有一点,而这一点,也是最致命的,朱允炆在逃避,从头到尾,他都没想过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他在等事件的自然结束,怪不得,怪不得,四年未曾有结果,怪不得,战争后期有好几次的割地求和,甚至是划江而治。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有人出主意,他就能用,唉。

    朱允炆心烦意乱,脸上的表情也是变换不定,可以看出他的纠结。

    时间流逝,中愈不管眼前的皇帝陛下,他只是静静的等待,他现在很想,去看看,看看那个正在北方驰骋的朱家四子,那个大胡子王爷。

    车外人声鼎沸,闹闹嚷嚷,车内寂静悄悄,相顾无言。

    车马,慢慢的走过街道,没有人会知道,大明的皇帝就在里面。

第0061章 啊你还没湿(求推荐)() 
马车晃晃悠悠,锦衣卫的人马护卫左右,到了宫城角门,马车停下,年轻的建文皇帝陛下下了车,苏公公,正带着人等在那里,一看见朱允炆,立马就迎上来了,“陛下,您可回来了,可担心死老奴了。”

    说完,还盯着中愈看了一眼,刚刚他可是看见中愈从陛下的车里下来,这怎么能行呢?陛下的车,是随便能坐的吗?纵然你是天子亲卫,帝师之子也不行。

    “中愈,之前你答应朕的事,考虑好了吗?”建文帝没有回答,反而看着中愈说道。

    中愈一脸懵逼,答应你的事,我什么时候答应了,“臣不知,还请陛下明示。”

    “临出宫的时候,咱可说好了,你欠朕一首诗词,想了没,现在朕就要进宫了,最后期限可就要到了。”建文帝指了指眼前的宫门,红墙高高,琉璃瓦耀眼。

    “啊!”

    不是吧,能不能不这么坑,咱不带这样的啊,“陛下,容臣再想想,一会到了陛下的书房,想必臣应该就能想起来了,您看怎么样?”中愈脸上的表情像便秘一样,真是让苏公公高兴了一番,小子,叫你狂,不过,这方公子写的诗是不错,赶明,我要不要也去求一首呢?

    “既然如此,可以,朕,再给你一盏茶的时间,要是一盏茶之后,你还是做不出来诗,那可就怪不得朕了。走,回宫。”朱允炆走在前面,后面跟着一大串的地太监,这时的建文帝,又变成了那个高高在上的皇帝,在这个别人羡慕的牢笼里,行使着自己的权力。

    陛下一行人走进了大明的紫禁城,中愈在后面跟着,一脸的不痛快,跟在后面的锦衣卫看见了都有些奇怪,这方大人是怎么了,刚刚还好好的啊,这变脸变的也太快了吧。

    大内的风,吹拂在中愈的脸上,冷冷的,中愈感觉到天气又冷了许多,这不是都早春了吗,怎么还这么冷,中愈不禁缩了缩脖子,心里有些后悔,这次装逼装过了,一种要晕眩过去的症状要从身体内部来临了,给皇上写,能乱写吗,搞不好,要掉脑袋的啊。

    赶快想,赶快想,时间可不等人,观音菩萨,如来佛祖,快来帮助我吧。

    御道长长,宫殿高高,青砖绿瓦,心思飘飘。

    高楼宽宽,青烟寥寥,亭台楼阁,不在吾心。

    乾清宫东厢房里,朱允炆刚刚去沐浴更衣,或许是建文帝突发善心,要给中愈延长点时间,所以迟迟不出来,方中愈站在外面等了许久,腿都酸了。

    其实,事实是,建文帝太累了,一躺在浴池里,就睡着了,这不,刚刚才醒来呢。

    “方大人,陛下有旨,今天他太累了,笔墨纸砚都给您备好了,您可以写了,老奴,一会帮您送过去。”领了口谕的苏公公看着眼前已经等得快要虚脱的方大人,笑着说道,只是这个怎么笑的这么贱呢。

    丫丫个呸的,等了这么久,居然不让见了,什么情况啊,果真是,有权,任性啊。

    中愈心里嘀咕但脸上却是一片笑容,“谢谢苏公公,我这就写,这就写。”

    等了一会,也不见苏公公领进书房,也不见小太监搬椅拖凳,“不知公公,这个,在那里写呢。”

    “陛下说了,您就在殿门外的青砖上写,这样既大气也方便,咱这个纸张也铺张的开。”说完便指挥身边的小太监们铺好稿纸,宫女准备磨墨。

    方便,方便个屁啊,本来字就写得差,连个桌子都不给,这不是给我难堪吗?“额,这就写,这就写。”

    接过公公手中的毛笔,看着旁边宫女的磨墨小手,嫩嫩的,白白的,中愈差点心就乱了,哎呀,红袖添香,额,不,红袖磨墨,我的第一次,就这样没了啊,陛下,你要赔啊。

    有样学样,本想来个大笔一挥而就,谁曾想,刚一提笔,一个大的墨点滴落,“啪”的一声,黑色的墨汁渐渐扩散,眼看墨点越来越大,中愈尴尬的笑笑,“失误,失误。”

    “来,给方大人换张稿纸。”苏公公的眼睛里,一道光,一闪而逝。

    “是。”两位小太监,又收起废了的稿纸,重新换上一张大而新的纸。

    中愈,认真起来了,怎么说呢,认真起来的男人最帅,今天,传闻中的方大人,在宫中趴在地板上写诗,磨墨的小宫女,两眼冒着星星,这可是我的偶像额,感谢陛下,给了我这次机会。

    中愈每写一句,苏公公就念一句,念一句,脸色就变化一分,心里咯噔一声,这小子,是要搞事情啊。

    只见这纸上写着: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

    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

    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颍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又仔细读了一遍,“这是你写的?”苏公公有些诧异,指着地上的稿纸问了一遍,“你确定,这是你写的?”

    “是啊,苏公公这是什么意思,不相信我吗,难道苏公公以前听过这首词?”中愈扔下手中的笔,这些人怎么回事,没见过写词的吗,老是问我,是不是我写的,不是我写的难道是你写的,脑子是不是都坏掉了。

    “大人不要生气,那倒不是,杂家也没那个意思。”

    “秦千户秦大人,烦劳你过来一下。”苏公公转头看向旁边的大汉将军首领。

    今天值守的锦衣卫千户是秦川,刚交接没多久他就看见了,乾清宫门前的一幕,便过来凑凑热闹,只是这苏公公是什么意思,写完了就交上去呗,磨蹭啥呢。

    “苏公公,您这是?”秦千户应声走过来一看,一身的锦衣袍在这时特别的显眼,两人见了一礼,便在一旁窃窃私语起来,搞得中愈是一愣一愣的,我奉旨填词,二位这是要闹哪样。

第0062章 中愈造反了(求收藏)() 
苏公公递给他中愈刚写的词,“你自己看,这里,还有这里。”

    “这是首词,方总旗做的词啊,刚刚我都看见了,他就在这儿写的啊,这有什么问题吗?”

    “大人没看出来吗,这是首反词,方总旗句句以前朝皇帝为名,还加上自己的点评,还有这最后一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难道他想造反不成。”

    “这不就是一首词嘛,我看写的挺好,也没那么严重吧,况且,方公子是聪慧之人,断然不会在这皇宫大内写词造反吧,难道这首词还能杀的过这么多上直卫军士。”

    还写得挺好,就你那水平,能看懂就不错了,还能品评,“千户大人,杂家没有那个意思,,这样,你先控制起来,我去见皇爷,让皇爷决定。”

    看见秦大人在迟疑,苏公公说道:“秦千户,先控制起来,出了事,杂家来承担。”

    承担个屁,你让我的锦衣卫亲军去控制一个锦衣卫北镇抚司的总旗,可能吗。

    “你们几个,看着点方大人。”见秦千户还是没有动静,苏公公直接安排自己身边的小太监,这话一出,旁边的人都愣了,面面相觑。

    这是要做啥?这是在场其他人的想法,苏公公这是要做啥,那是锦衣卫,是外臣,还是新晋的御前红人,纵然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