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影侯-第3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愈老夫真是小瞧了你啊!之前你所做的那些在老夫眼里确实有些片了,但是没想到你在军事上还有这么高的造诣,居然能够训练出那样一支军队来老夫虽然没有上过战场,但是对于一些战场知识还是了解的战争打到这个样子,可以说你的出现,确实改变了朝廷的劣势。”

    中愈没有和老大人并排走,而是落后了一步。

    这不仅仅是自立的区别,也是因为尊。

    陈老大人对于整个朝廷做了多大的贡献,不用别人说,中愈也都知晓,况且之前中愈和他合作做的那些事情,也让他更加的认识到这位老大人,对于国子监的教学还是颇费心力的。

    陈老大人也注意到了,这一幕心里有一些满意看向钟毓的眼神也更加的慈祥了。

    心里也念着不错不错。

    毕竟像中愈这样的年轻人年少成名又有大工,甚至现在可以说是身居高位,但还是不急不躁,至少没有那样的盛气凌人在很多的年轻人身上看不见。

    年轻人可以自信,甚至可以自傲,但是不能盛气凌人瞧不起别人。

    在他心里年轻人还是差一些的,毕竟涉世未深天真幼稚。

    但是方中意的出现,让他有了不一样的想法,中愈做的那些事情,也让他认为这个年轻人值得培养,或者说这个候审让他看到了不一样的希望。

    “老大,人客气了。中愈之前也没有想到那么多,只是希望在朝廷上锦衣卫能够使一把力在那场战争中付出一些自己能做的东西吧,也没有想到会起到那么大作用,现在来说我也有些不敢相信,不过现在战争已经结束了。我也能松一口气了。”

    中愈笑着说道。

    老大人听着他这样说笑了一下,停了下来,看着他。

    “战争真的结束了?”

    说完这句话,他一直盯着,中愈看脸上露出若有若无的笑容,只是那笑容中多少都有一些狡黠。

    “这个那个让老大人笑话您都看出来啦!”

    中愈摸摸自己的头,似乎似乎是没有想会看破他的计谋。

    “你呀你呀,什么事都藏不住。战争要是真的结束了,海边练新军做什么?老夫虽然没有出过京城。但是北边的消息老夫也是知道的驸马爷没烟迟迟不回睛。魏国公,徐辉祖居然还带着一只兵马在边境跃跃欲试?就连今晚估计洗都没有回封地。你这个动作要是大家都看不出来,才叫鬼了呢。”

    陈老大人一副惋惜的样子,看着他。

    心里估摸着这小子不傻呀怎么?

    “原来原来这么明显啊,小子还以为做的很隐秘了,至少大家在评判战争结束之后边练新军也没有什么嘛。本来朝廷的卫所兵战斗力就不好,现在借这个机会练一下也很正常嘛,怎么都会想到战争上去了啊?”

    中愈多少还是有一些奇怪的,虽然他确确实实没有想过要让战争结束,但是也没有做得那么明显吧!如果是其他人或者是熟悉冰室的人,说出这番话,中愈到还是能够理解,但是老大人久居京师,甚至在国子监都没有出去过,居然也能对他的行动把握得如此之准,这就让他有些纳闷了。

    心里的一个念头闪过,难道老大人也是太祖高皇帝留下来的人手下还掌握着其他的东西?

    不过这个念头真的是一闪而过,然后他又否决了自己的想法,老大人没有必要这样,况且老大人也不是个懂兵的人。

    如果真的有这种情况的话,他相信老大人会告诉他的。

    中愈之前拿出来的建文数字,还有后来的国音正法也让老大人知晓,他们俩的关系已经很进一步了,况且老大人这个年纪和他做忘年交已经很看得起他了。

    也正是因为如此,中愈摒不把老大人往那方面想。

    “中愈老夫有一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两人找了一个凉凳坐下。

    “老大人请说,中愈洗耳恭听。”

    长辈训话中愈自然不会推辞,况且老大人已经宦海沉浮几十年,看出来的东西肯定比他要多,所以听听他的话也没有什么不可况且中愈作为一个后生,这老大的年龄彼方孝孺的年龄还要大听听也没关系。

    “大明朝原本你想象的要复杂,官场里的水比你想象的要深。你现在做的事情确确实实有助于朝体,但是你忘记了一个问题。”

    中愈认真的听着老人大人的话。

    并没有反驳他老大人也没有让他回答,只是自顾自的说着。

    “自古以来,圣明之君不是没有,但是大部分的君王都是平庸之君或者说只能守成。当然也有一些昏君。这种情况只要是咱们汉家天下从来都没有断绝过。你是个聪明人,自然知道我说的是什么意思?有些时候一个皇帝的昏庸,是不是真的昏庸?我们没办法决定,因为这里面牵扯到了太多太多。太祖高皇帝为什么要废除丞相?就是因为臣权与皇权有了太大的其状。可是放眼望去除了太祖高皇帝能够压制住文官以外之前的立场历代有哪一个能把文官压制死死的。”

    陈老大人自己也是个文官,但是他却说出这样的话,所以证明他对于历朝历代研究的还是比较透彻的,至少在目前他看来。

    臣权与君权之间还是有很大的问题,存在的。

    “老大人觉得政策可改,体制可改。”

    中愈小心翼翼地问了一句,他知道老大人似乎亦有所指,但是却没有办法确认,只能用这样的方式来打听一下,看看老大人到底是什么意思?

    “哈哈哈哈哈。改不改老夫说了不算你们说了算。既然已经打算做了,还是想的周全一些。”

    老大人笑了一声,似乎对于现在的事情看得很透透彻彻。

    年终语都没有想到在整个朝廷之中,首先看看他的居然是这一位老大人。

    “大人太抬举小子,小子是有一些想法,但是现在实行起来困难重重,有些时候我也在问自己这样做到底有没有用?值不值得?。”

    “年轻人啊,到底是年轻人?不过你有没有想过这些东西?如果你不做,或者说你现在不做,以后你还会想做吗?老夫这么久了,别的没有学到,学到的一点,就是如果决定了就要做就好比你之前想要我帮你推荐文数字和国音一样。我答应了你,所以国子监已经在京师大力推广了了了了。现在看来你似乎有更大的计划有没有需要国子监帮忙的?今天来也不是要跟我说这番话吧,还有其他的事情对吧?”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太多的事情不是要用对或者错来定个决定,但是这样的事情发生之后确认很多人有了更多的想法。

    老大人说的容易,但做起来从来不简单。

    方中愈现在也是这样的的。

    “是的,今日来还是想请老大人做一番事情。之前中愈也曾和老大商量过关于大明国烟的事情。如今还想大人在做这件事情的同时,宣扬一种精神大明精神。小子,查看史书发现,汉家天下流传的最广的一句就是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李朝历代汉家天下的骗子都以这一句来鞭策自己鞭策朝廷虽然有些时候并没有做到,但是现在看来这一句话确实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所以小子相信大人在着重的宣传一下大明精神。”

    “”

第0559章 惊人一语建风雨() 
    国子监坐落在钟山脚下,风景秀丽,景色宜人。

    曾经有无数的学子在这里读书,讨论国事。

    这里还曾经有无数的外国番邦的学生来这里?

    一次中愈在这里做了演讲,里面有人不解,有人愿意,有人高兴,有人欢喜。

    有人因为听了中愈的话而奋发图强。

    而那些不屑的人,总觉得别人是异端。

    时间过去了,这么久。

    国子监依旧,非常的热闹。

    愿意做事的人跟着陈老大人和他手下的其他官员们一起在做着这些。

    越来越多的人知晓国子监在做一件大事,一件真正惠及万民的大事。

    只是惠及万民是不是他们想要的那就不得而知了。

    中愈和陈老大人一起,在国子监里漫步,这里没有其他人打扰,远远的跟着的也是锦衣卫的亲卫。

    小12这段时间一直跟着自己大人。

    没有像其他的哥哥们申请外调,做一些暗探的首领,甚至是在军营里发挥更大的作用。

    他一直都留在中愈身边。

    不是因为别的,只是因为他留在中愈身边,要保护好中愈,而且可以学到的更多。

    两人之前有一番交谈,后来似乎都沉默了一些。

    老大人听着中愈说大明精神。

    这样连起来的词语很少见,至少老大人从来没有在其他的年轻人口中听到过。

    精神么也很好说。

    刚刚中愈提到那一句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

    陈老大人自然知晓。

    那一次战役说大不大,但绝对不小。

    朝廷,有没有命令不得而知,但是最后的胜利确实可观的。

    那次战役,共斩单于阏氏、太子、名王以下一千五百多级,生俘一百四十五人,投降的匈奴有一千多人。

    大胜之后,甘延寿、陈汤给汉元帝发去那封流传千古、扬眉吐气的疏奏:“臣闻天下之大义,当混为一。匈奴呼韩邪单于已称北藩,唯郅支单于叛逆,未伏其辜,大夏之西,以为强汉不能臣也。郅支单于惨毒行于民,大恶逼于天。臣延寿、臣汤将义兵,行天诛,赖陛下神灵,阴阳并应,陷阵克敌,斩郅支首及名王以下。宜悬头槁于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你想效仿陈汤公”

    老大人倒是看了中愈一眼,没想到中愈居然有这样的志气。

    大汉因为匈奴而耗费国力,要养着大量的边防军防备匈奴南下。

    如今大明也是一样要养着大量的边军防范蒙古。

    前元余孽并不是所有的都投降了。

    那些蒙古贵族们依然有着不小的力量。

    “不,大人说笑了,小子还做不到那样。但愿有生之年,朝廷天军可以做到这些。”

    “好啦,你又自谦了。说吧,老夫也想听听你说的大明精神是什么?”

    “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

    中愈一字一字地说出了这一番话。

    以前他不曾理解那些写的作者为什么总是在提起明末的时候会说这句话,但是现在他理解了。

    当他真正的融入这个时代的时候,他才发现有些东西真的离他太远太远。

    而如今这些东西已经离他很近很近了。

    百姓们安居乐业是因为他们没有太多的烦恼,况且人口不足,让他们觉得整个大明疆域都已经足够,他们生存了。

    但是中愈来说这些都不是他想要的。

    或者说他要改变大明之后的命运。

    这个目标一直都没有变过。

    陈老大人心里一直都在思索,嘴里也在不断地念着这几句话。

    他心里自然知晓,这些话到底是对应什么的。

    大明如今无汉之和亲,无唐之结盟,无宋之纳岁薄币,亦无兄弟敌国之礼。

    越是深想越觉得方中愈这句话大有来头,而且将大明现在的情况说的清清楚楚。

    对于方中愈的誓言,他真的是很心动,仔细咀嚼了这几句话之后还是觉得差一点味道。

    不是这几句话不好,恰恰相反,他认为这几句话现在就概括了大明现在的情况,只是他读来总是觉得差了些意思。

    “中愈,老夫承认你这几句话确实不错,不过总觉得差点意思。你是不是还有什么藏着掖着?”

    也许是从来没有年轻人敢这样跟他讲话,或者说没有人想到这层深处,所以陈老大人,觉得中愈肯定是还有一些话没跟他说。

    是别人的话,中愈还能忽悠过去,毕竟有些话现在不太合适说。

    中愈是喜欢跟聪明人打交道,但是太聪明的人,更何况还是一个长辈,这就让他有些难受了。

    不说的话,总觉得是瞒着别人说了的话,现在自己似乎又承受不起。

    所以一时间中愈竟然愣在了那儿,没有及时的回答。

    陈老大人等了半天,看见中愈似乎是在思索,又似乎是在发愣。

    “罢了罢了。看这样子,你确确实实是有话没说出来,要是不愿意说就算了,老夫也不强求。不过你既然想让老夫宣传大明精神,这几句话肯定是不够的。连老夫都觉得他差了点味道,就别说其他人了。”

    这个倒是事实。

    中愈真的隐瞒了下一句,或者说他理解的下一句。

    “老大人果真是老大人,见多识广,学问渊博。一下子就猜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