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影侯-第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对中愈能够看清自己的,还是相当满意的,人就是这样,看得清楚别人,却始终看不清自己,看得清自己的,少之又少。

    “这,孩儿倒是没想过,还请父亲明言。”中愈到是真没想过这个问题,毕竟他现在的交际还没有牵扯这么多。

    “纵观前代历史,在这片土地上,王朝皇权基本上有四大支柱:文官,武将,宦官,外戚。太祖高皇帝在《皇明祖训》中曾有明言,皇后、宫人出自民间。

    为父还记得,洪武十四年庚子,敕谕苏、松、嘉、湖及浙江、江西有司,凡民间女子年十三以上,十九以下,妇人年三十以上,四十以下无夫者,不问容貌妍丑,但无恶习,……

    又洪武二十七年丙寅,敕礼部于河南、北平、山东、山西,凡职官及军民家或前朝故官家女年十四以上、十七以下,有容德无嫉而家法良者,令有司礼遣之,俾其父母亲送至京,俟选立为皇太孙及诸王世子郡王妃。这是明旨,在江南,北方都是明发的。你,懂我的意思吗?”

    中愈听后沉思了一会,“父亲是说四大支柱之一的外戚已不足虑。”

    “不,现在的外戚还是有力量的,只是以后就难说了。你要扶持武将,带来的冲击可不是一点半点,光是朝廷的那些儒官这关,想过都难。”儿子的跳跃性很大,但是说的也有道理,最终就是这样,外戚再无力量左右朝廷。

    “那,父亲呢,你是如何考虑的呢?”中愈看着自己的父亲,盯着他的眼睛,想看出他的真实想法,毕竟,父亲作为文官,又是儒家领袖,有些事还得让父亲出面,挡住一些人的攻击。

    方孝孺坐在了椅子上,眼皮子微微拉下,不再发一言。

    看着父亲如此模样,中愈一叹,唉,算了,父亲还是有些顾虑的,也许自己逼得有些急了。

    “孩儿告退,父亲早点休息。”中愈行礼后便离开了,父与子的交谈,是那样的深沉,没有打机锋,只是陈述事实,却那么冷寂。

    一早醒来,曙光初露,中愈今天没有去宫中值守,他带人去了货栈的工地,如今购买的土地已经是一大片一大片,工匠们已经按照他的意思设计了货栈的规模与构造,他不是去监工,只是去看看进度。

    如今各地的工地都在开工,到处都是忙碌的身影,中愈还是很满足这样的状态的,他看着自己心里的主意,正在通过工匠的手慢慢的实现,心里很是欣慰。

    工地里的负责人是廖家的小管家廖三,是廖氏兄弟派过来的,他是知道自家少爷与这位风头正盛的方家少爷的关系的,一听说他来了,赶忙过来见礼。

    “方公子,什么风把您吹来了,你要有什么事,招呼一声,小的去您府上当面跟您汇报啊。”廖三说着俏皮话,一脸笑容的看着中愈,生怕中愈对他有什么不满,不过看样子还行,没那么严厉。

    “没什么,就过来看看,你做的很好,抓紧时间,越早完工越好。”中愈还是很满意的,大哥派了这么个人在这里,看来的的确确是用了心了,中愈刚刚感知了一下他的情绪变化,确确实实是高兴,看来没有做什么心虚的事情。

    中愈在这里转了转,想了想后世的仓储物流,想要按照这个模样建,他要做一个完整的体系来,就像顺丰,京东,或者是菜鸟。

    在之前的讨论中,从廖氏兄弟口中知道,这个时代是有货栈的,不过它的名字叫做牙行。

    魏晋南北朝时,货栈称“邸店“,具有给客商提供住宿,存放和推销货物的作用,而且数量几多,规模极大。在宋代,货栈又叫“榻房“,后称“牙行“,多设在水陆码头和乡镇一带。

    洪武初期规定,经营牙行者须有一定数量的资产,经官府批准并发给执业凭证和帐簿,但事实上执行困难,而且并没有杜绝私牙的存在,因此到最后不了了之。

    中愈并不想做一个私牙出来扰乱秩序,他想做的是一个车马行和牙行联合起来的一个物流体系。

    后世对物流的定义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中,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功能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用户要求的过程。

    中愈知道以现在的发展程度还不能做到这样,但是建立一个雏形还是可以的,他要为后来人留下一个底子。

    在逛完整个工地时,中愈对他们的工作效率还是很满意的,平整土地,修建通往外地的道路,还有建立仓库,到处都是劳作的身影。

    一层的高大仓库已经让工匠们花费了很多心思,毕竟还要建设休息室,后勤等一些列配套设施,还是有些困难的。

    中愈走了,带着对未来的期待走了,廖三一直送他到工地的门口,木栅栏还是做了的,中愈纵马奔驰,回了城区。

    街上的人很多,现在早春的季节出来游玩的人也不少,中愈一行人进城后下马前行,中愈已经很久没有这样在京师的土地上走过了,太忙碌的他,似乎都忘记了自己是一个十七岁的少年。

    他看着脸上有笑容的路人,他听着酒楼里嘈杂的声音,他回味着刚刚顺手买的煎饼,他远远地听着说书人的故事,他像一个普通人一样,穿梭在道路上,人群看到后面跟着的马就会主动散开。

    身后的护卫自动散开,保护着他。

第0108章 天机不泄露() 
廖府占地宽广,但在这一大片侯爵之地中还是显得很小,府中人来人往,家丁引了中愈去见了兄长廖镛,“怎么样,去看了货栈工地?”廖镛一边招呼他喝茶,一边开口问道。

    中愈也不跟他客气,端起茶杯就喝,心中感叹一声,好茶,好香的茶。

    “还行,手下人做的还挺快,工人们还很有干劲,大哥派去的人干活也利索,效率高,至少咱们的东西起步了,我想应该很快就可以投入使用了。”

    这话说出来让两人都很高兴,毕竟自己都付出了不少,看到效果还是松了一口气,虽然赚不赚钱还是两说,对于他们两来说。挣钱没有做事业重要,他们最希望的还是做一番大事业。

    “大哥,不知道,咱们的车马行准备的怎么样了?”中愈把事情都交给他们做了,自然要问清楚一下比较好,心里会放心些。

    “这个其实不难做,虽然朝廷对行商看得比较严,那些过往的客商也都雇着人呢,既帮忙雇主看货,又护卫随行人员的安全。我仔细看了他们的情况,最大的问题是规模比较小,又比较散乱,没有一个成系统的组织。咱们这个要做也不能做小了吧,招人的事情一直在做,闲散的人也不少,就是你说的那些训练,还需要时间啊。”

    “这倒无所谓,车马行虽是咱们出主意办的,但是入股的有这么多达官显贵,那些闲散的人,给他们一份可以挣吃食的活计,还发他们工钱,他们应该也没那大的胆子做坏事。”中愈这点自信还是有的,不然真当自己手下的情报体系是吃素的。

    “那咱们就加把劲,尽快把它办起来。只是中愈,大哥还想问你一件事情,这个,与朝廷的递运所似乎有些相似,咱们这么做,似乎有些僭越啊。”

    中愈想了想,递运所,始设于洪武元年,是朝廷之中专门从事货物运输的官署,其主要任务是运输国家的军需、贡赋和赏赐之物。由各地卫所管理,它的设置,是大明运输的一大进步,使货物运输有了专门的组织,不再像以前一样零散。

    明代的陆路运输,基本上是采取定点和接力的方法,因此,递运所除担负驻地指定运输路线的任务外,还要做好海、河运输的集散工作,他们的工作性质还是很重要的。

    要是这样说的话,自己想要做的车马行倒真的是跟它有些相似,只是规模更大,范围更广罢了。

    中愈想了想,沉吟一下,说道:“虽然功用确实是有些相似,但我们毕竟还是要走民间货运的,虽然陆运上也有一些马行,漕运上有漕帮,但他们都是替别人运输,咱们不仅可以帮别人运输,咱们自己的出货也要做的,以后做的成熟了,他们做的我们能做,他们不能做的,咱们也能做。况且,大哥,不要忘了,跟咱们入伙的有那么多人,那么多资源,足够咱们好好配置规划,做出不一样的东西来。”

    “这到也是,我相信你的想法,那咱们就多做准备近期开张吧,廖铭到是自告奋勇的去招人了,现在他可是喜欢上了干活,居然连青楼都很少去了。“

    中愈听着笑了笑,又摇了摇头,自己这个哥哥,居然如此,倒是有些小看他了。

    “跟大哥说叨说叨,你是怎么和国子监勾搭上的,据我所知,那些大儒们眼光可高着呢,自诩正人君子,清流卫道士,歪门邪道可是不起作用的。”

    廖镛听到这个消息时就一肚子的问题,他可是见识过那帮人的嘴脸,除了儒家经典,仁义道德,其他的可是啥都不沾的,中愈一下搞定了他们,让他诧异的很,不搞清楚肯定是睡不好觉的。

    “天机不可泄露,容小弟先卖个关子,过段时间,你就知道了,哈哈”

    廖镛指了指中愈,叹了口气,笑道:“好啊,跟哥哥我还装大神,算了,你不说,我也就不问了,不过,以后这样的事情还是告诉告诉我,哥哥我啊,被你的秘密憋得慌。”

    “行行行,一定一定。喝茶,喝茶。”见过了大风大浪,才有了这随意转换的本事,中愈打着哈哈,这事就这么过去了。

    中午的时候廖镛要留终于吃饭,中愈推辞了,主要是最近太忙了,他想回去好好休息,毕竟很多事情还要考虑,廖镛也能理解,便不再留他,看着中愈骑马离开,廖镛的心里不知道在想些什么,看看远方的天空,一片蔚蓝。

    小书房里,屋里的角落里堆满了很多种纸,那是郑掌柜送过来的,他知晓中愈有写写画画,综合分析的习惯,专门给他裁剪的,中愈还夸他有心了。

    中愈面前摆满了纸张,有空白的,有写了的,涂了的,画了的,他知道好记性不如乱笔头,况且他知道自己的脑子不是超级计算机,没那么牛的能力,所以把近期的事情都好好梳理了一遍,然后总结在自己的小本子里,现在书坊的工艺已经能够帮他打造不少小的记事本了,所以用起来很是方便。

    大唐西游传的故事他一直在写,对里面的内容也作了修改,毕竟这是明初,还不是明朝中期,有些东西还不是人们可以接受的,他要写得让这里的人喜欢,至少不要让太多人抨击他,现在为了看大明报和逊志报,越来越多的人们愿意去识字了,虽然现在学知识有些困难。

    自从印刷协会开始正常运转之后,京师及京师附近的城市里面,各大有能力经营的书坊及笔墨纸砚相关材料的经营铺子,都在行业的监管之内,盗版的事情在慢慢减少,但并不是完全消除,毕竟还有抄书一说,就算自己不能印,抄总没人管吧,所以还是有人选择了抄书,手抄版本做来收藏也是不错的,所以销量也还行。

    中愈和郑左书坊,还有印刷协会对此也没有太好的办法,他们能做的就是赶紧推出更好地东西,什么都走在前沿,让别人赶不上,那么就不必担心了。

    上回郑掌柜过来说了,他们现在其实挣的利润也不多了,之前大家看着新鲜,所以都大力支持,没钱的也能省出不少,去买份正统的报纸看,但是现在,说书人的人数也多了,蹭听故事的人也就多了,所以利润也就难以保证了,对此,中愈思索良久,想出了另一个方法,印制连环画。

    这中愈倒是没想到,没有故事,西游传不就是一个吗,自己再写一个呗。

第0109章 这就尴尬了() 
当他把自己苦思冥想的这个主意跟郑掌柜和印刷协会的各位主事人分享的时候,特别奇怪,他们并没有表现出很大的兴趣,中愈从他们的脸上看不到丝毫的欢喜与期待,是的,反应很是冷淡,这让中愈有些尴尬,摸了摸自己的鼻子,自己好像有些失策了啊,难道这玩意在这这么不受人待见,他们知道是什么情况吗?

    装着一肚子的疑问,没办法,既然不清楚,那就只有厚着脸皮自己问了。

    仔细一问,大家一解释,他才知道,原来在他们这一行,在入行的时候,前辈就会讲解他们这一行的起源与发展,还有行业规矩。

    所以他们都知道啊,用图画来讲事可以追溯到汉朝的画像石,由连续的画幅来描绘故事或者是人物传记。以前也有人尝试做过,只是做得不好,基本上都亏本了,最后也就做些简单的年画,过年卖卖,讨讨喜气罢了。

    不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