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影侯-第6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于草原部落的实力非常了解的兵部尚书齐泰,一下子就看中了整个计划中所透露出来的,种种阴谋。

    他甚至还在头脑里构思了一番,怎样做才能够把他们这个计划更加的完善,怎样做才能使那些愿意归附大明的草原部落,能够在最少的损失下达成这一目的。

    因为他知道大明现在非常的缺人,就算是按照如今这个计划实施下去的话,那些就算是有心投靠大明王朝的人基本上都得死掉。

    他还想得更远,那就是如果这个事一旦做成的话,对于西边青藏部落那边恐怕有更大的帮助。

    “陛下计划是个不错的计划,可是只银钱的花费,可就不低了。”

    户部尚书张嘴说到,现在他已经很忙碌了,虽然说之前拆分的户部,可他也在里面做了这么多年,一下子就说出来了。

    他一下子就看出来了,计划是不错的计划,可是这每一项计划的直接实施都需要银钱和粮食。

    就算是去诱惑那些草原部落的人马,你没有付出怎么可能得到收获,这代价可不是一点点。

    财政部尚书如今也站出来说道。

    “陛下,计划确实不错,如今钱粮实在是牵扯过多,又要支撑大明南洲来往的探索,还要支撑各部前往西洋的探索,实在是难以维继。”

    建文11年的时候已经开始逐步向西部,以朝廷的名义向外探索,也就是说不仅要宣扬大明帝国的威风,还要与那些王朝建立外交关系。

    这,宝船的打造,人员的配置,再加上各种各样新式武器的装备,都需要花钱,他们已经足够忙碌了。

    如今,建文皇帝朱允炆还希望用,更多的钱来支撑方中愈的大计划,又让草原部落那边的人归心。

    这得花多少钱,谁也不知道,所以他还是要阻止一番的,但是那项计划又让他看得有些心动,毕竟如果有更多的人投靠过来,草原那边经营一番,还是能够获得不少的收入的,比如说之前北方军团打下的那一座铜矿,已经完全收归了财政部。

    他也希望军队能够有更多的发现。

    这可是整个财政部门的愿望。

    所以这一刻他是非常矛盾的,建文皇帝,朱允炆看着他都觉得他是不是心里有事,因为脸色不太好。

    “怎么,大家这种样子确实是不太让人觉得好啊,毕竟你们都同意,就说明这个计划是有可行之处的,现在大家不说话,又说银钱花费,那么问题就在这个上面了,你们也是这样想的?”

    其他的诸位大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没办法,他们既然已经在这个位置上呆着了,那也得为这些事情负责任,皇帝这个时候问他们话他们也要把这个话题进行下去。

    “陛下,朝廷如今可以说是在多方面进行的改革,很多地方都需要花钱,这也是事实,如果朝廷在花费大量精力进行北方战争的支持的话,恐怕力有不殆成,恳请陛下多考虑一段时间,甚至是徐徐图之都可以,如今帝国越来越强大,不需要急在一时。”

    刑部尚书暴昭说道,他也得考虑一下,如今对于百姓们或者是那些犯罪的人,在朝廷最多的处置都是流放。

    没有那么多的死刑之后心不就没有必要对那些秋后问斩的案子进行核查了,至少不会像之前那么频繁,所以他现在也在开始关注其他方面的事情。

    倒不是说他们都有一些什么其他的想法,只是因为在这个时候皇帝的想法不错,但现实不允许,至少在目前这种状态下,不会允许他们做这样的事情。

    国朝还没有力量在这个时候执行这么大的计划,那么在没有办法推翻这个计划的时候,就只能延缓它的进度,这是在场的所有人的想法。

    大家都是在朝堂上厮混多年的人,所以彼此打个表情就知道会牵扯到什么样的事情。

    皇帝的想法有问题吗?

    没有。

    方中愈的想法能够执行吗?

    可以。

    但为什么就是做不了了?

    因为如今他们实在是没有太多的办法去做这样的事情。

    钱,是没有的。

    这就把他们难住了。

    建文皇帝朱允炆也清楚这一切,如今确确实实是这样的,国朝现在开启了很多的事情,所以在某些方面差了许多。

    还好这些年他也学习了不少东西,也知道大明帝国到了如今这个地步,开拓创新是一定要存在的,之前所做的只是一个铺垫,要想做得更多改革弊政,任重而道远。

    诸位大臣作者当然奏报的时候还得站起来,建文皇帝朱允炆端坐一旁,听着他们讨论这些事情。

    建文皇帝朱允炆缓缓的看着下面的大臣,想把他们都看一看。

    这种目光让下面的大臣都有一些不太舒服,似乎一下子就被建文皇帝朱允炆看穿了内心。

    “诸位爱卿考虑的事情,朕都知道了,既然你们也认为这种计划可行,那么这就说一种方法,你们且听一听,听完了再做决定也不迟。”

    诸位大臣听见建文皇帝朱允炆这样一说,彼此抬头看了看,但立马就低下头来。

    “陛下请说。”

    既然如此,还是先听听皇帝说什么。

    虽然他们自认为了解皇帝,可如今事情还是要在这一刻做好的。

    也许这一段时间来,皇帝变得不一样了呢。

    大明帝国经过这八年的发展,已经跟之前不一样了。

    之前冗兵冗官冗费是一直存在的。

    后来他们强有力的纠察之后,确确实实改变了不少也让朝廷收获了不少钱财,但是如今因为收上来的税收,最后都用于帝国的扩张和对于国内基础设施的改进,所以国库内还是比较匮乏的。

    建文皇帝朱允炆在明白那些事情之后就开始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了,所以在方中愈的支持下,在那个时候开始加强自己在皇宫之内的绝对权威。

    这也是为什么后宫再也没有波澜,前朝官员们也能够安安心心的做事。

    “之前金融改革所做试点,如今效果看起来不错,所以朕打算正式开展,皇明银行,统筹天下金钱流通,严查投机倒把,将如今的钱庄进行有效管理。”

    “这,,”

    “陛下,是不是太着急了。”

    作为朝廷官员,他们自然知晓陛下所说的金融试点是什么意思,之前他们曾经在各地开办钱庄。

    朝廷的名义和朝廷官员的名义开办,和之前那些商人们自己开办的一些子钱家的钱庄是不一样的。

    比如说以廖氏兄弟的货栈为主导,他们所开办的钱庄主要是让自己的货物和那些商家进行快速交易,不需要将赢钱来回运送,这样的话也减少在路上出事的可能。

    他们自然知晓那样存在的意义,可更有一点他们清楚,这其中所获的利润就很大了,朝廷的税收是完完全全收不到他们所花费的。

    “”

    “”

    “”

第0872章 心酸的户部侍郎() 
事情有轻重缓急,但每当有人提出来的时候,自然就会有其他人有不同想法,这个时候就需要花费更大的精力来说服那个人。

    在建文皇帝朱允炆的暖阁里面,诸位大臣现在正在听建文皇帝朱允炆给他们讲如何进行皇明银行的建设知识。

    建文皇帝朱允炆说到兴奋之处,还从自己的御座上下来,走到诸位大臣的旁边给他们讲。

    “之前户部虽然也有相似的政策,如今虽然划归财政部管辖,但是对于整个帝国来讲,还是没有一个统一的银钱流动机构,甚至是对一些政策的设置和安排。

    如今正希望皇明银行能够正式的按照如今的政策去做。”

    “陛下如今想要组建起来,花费的时间可就长了,再加上还需要一位得力的人手去做这件事情,不知陛下可有人选。”

    诸位大臣心里都非常的清楚,这个时候皇帝已经下定决心了,他们要是阻拦的话,就显得有些太不靠谱了。

    既然皇帝已经说到这个份儿上了,他们也都坚信皇帝肯定都已经有了好的人选在做这件事情,或者说有好的人选可能会做这样的事。

    “原户部右侍郎夏原吉,召他回京,担任第一任皇明银行行长。”

    这个人选倒是有些出乎其他人的意料,毕竟他们以为皇帝会在这些人中选出一人来做这件事情,或者说在其他人现在在京师的京官中选出一人担任这个官职。

    已经按照皇帝自己的说法,这个部门非常的重要,可能影响整个帝国后期的发展。

    但是他们却没有想到,皇帝选的这个人,确实在之前他们的所思所想中是没有出现的。

    原户部右侍郎夏元吉。

    建文四年平定燕王朱棣的叛乱之后,他就因心向燕王而被贬。

    建文皇帝朱允炆那个时候对周围大臣还算是比较仁慈的,心怀宽广,没有给他们有太多的压力。

    只是对这些不在忠心的臣子做出了惩罚,让他们远离京师。

    “谢陛下。”

    夏元吉在现在的诸位大臣的眼中还算是比较不错的一位官员,年纪虽说不太大,但已经能够很好的处理好整个帝国的事情。

    大家知道夏原吉还是一个不错的人,而且名声挺好的,所以这个时候皇帝既然已经提出来了,他们也就不再反对了。

    “看这个样子大家是同意了,既然如此就按照计划上的去做吧,等他回来把这件事情你们再商量一些,拿出一些具体的政策,各个部门都要配合,真希望能看到你们做更多的事情,更重要的是这些会影响大明帝国的未来。”

    “是,陛下。”

    诸位大臣这个时候还算是非常的高兴的,皇帝,在这个时候愿意让之前因为燕王朱棣而获罪的大臣回到京师,也就意味着皇帝在这个时候真正的对自己的地位完全的有把控。

    之前皇帝不曾愿意让那些因为燕王朱棣而获罪的大臣回到京师,恐怕就是有一些担心会出现一些什么问题,但是如今既然已经愿意让他们回来了,就说明皇帝在内心里。

    承认不会再有人能够威胁到他的地位了。

    更重要的是他们相信夏原吉一定能够做好这件事情,因为长期在基层的夏元吉这个时候就能发挥出它更大的作用了。

    等诸位大臣离开了之后,建文皇帝朱允炆埋头审阅者,现如今送上来的奏折。

    通政司如今并不会将所有的作者都呈递上来,他要做的都是经过筛选的。

    毕竟建文皇帝朱允炆也不可能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好,他跟太祖高皇帝是不一样的,太祖高皇帝希望什么事情都经过自己的手,但是建文皇帝朱允炆却希望军国大事他来管,其他的小事儿由各部的大臣自己做主,现如今这种政策已经非常的好了。

    更重要的是建文皇帝朱允炆也想享受啊,如今他已经能够完全的放心将手中的权力下放出去,有更多的官员愿意好好的做事,那么他也能够享受着权力带来的快感。

    要是什么事儿都去管。

    谁家生的小孩都去管,那他哪有时间去做一些其他的事情。

    整个帝国如今在他的所作所为之下,变得非常的好。

    不久之后一封征召夏原吉回京的圣旨,就从京师离开了,前往赣州。

    赣州地方不好,人员复杂,经济贫困,就算是这几年借助朝廷改革发展的东风,也还是发展的非常的缓慢。

    夏原吉在这里做的还是不错的。

    至少百姓们还是非常希望夏原吉能够在这里一直做到。

    由锦衣卫护送,自然甚至能够很快的送达。

    五天之后,锦衣卫护送的传旨太监就已经来到了赣州。

    夏原吉这个时候还在农田里跟那些百姓们聊天,因为他需要在这里知道百姓们如今更多的需要些什么。

    “赣州知州夏原吉接旨。”

    夏原吉这个时候也没有穿戴官服,毕竟如今他正在跟百姓们一起劳作。

    百姓们一个个看到京师里的传旨太监,再加上锦衣卫的衣服,他们还是知道的,所以还是有些紧张的,不知道其实你到底来了什么样的旨意让来找夏大人。

    夏原吉虽然不知道是什么情况,但多少猜到的是好事,因为如果是坏事的话,根本就不需要如此大张旗鼓的直接下令把他拿了到京师就行了。

    更重要的是他对如今朝廷的政策还是非常了解的,燕王朱棣都能够离开大明国境,前往大明南洲担任实权王爷,自然也不会因为当初他的内心向往而迁怒于他。

    “臣,夏原吉接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赣州知州夏原吉,兢兢业业,劳苦功高,特召回京师,另有任用,旨到之日,即刻回京,不得有误,钦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