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影侯-第68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人要在那里进行怎样的改革,或者说把那里作为怎样的试验地?”

    方中愈既然张嘴说了,那么自然还要想方设法的把这件事情做好。

    至少在他看来,肯定要和如今的大明本土不一样,不然的话根本就不能达到他所说的这个目标。

    所以一种区别于大明本土的制度必然要实行,否则的话,根本就不可能做到现在所想要期待的东西。

    当然步子迈得太大了,容易扯着蛋,方中愈对这些也是非常的清楚,正因为他都知道这些,所以才会尽量的去避免这些情况的发生。

    只不过历史的脚步一直向前,但从来都没有变过,就好比如今他一直希望朝廷能够尽量减少读书人的特权,可是他自己还开办着学院。

    那些读书人比其他的人更强,这就有些打脸了。

    所以呀,方中愈也希望能够有一些变化,至少一张白纸好画,总好比太多的东西需要去打破要好。

    “你认为应该怎么做呢?”

    既然有真本事,那就多说一些。

    两个人讨论一番或许能够得到不同的结果,方中愈现在也想考较一番。

    他也想知道自己带的这些学生到底长个什么模样呢?

    如今的年轻人这么多,每个人一个想法,那就是天然的建议者,毕竟只有他们能够独立思考,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才能够帮助朝廷进步,帮助方中愈自己进步。

    所以他得问问,问问他自己有没有什么特别的想法。

    其实在方中心中还有另一个猜测,只不过在这个时候他没有说出来罢了。

    对于这个问题,康石在头脑里回想了很多遍。

    之前,他就知道,如果方中愈来的话,一定会和他讨论这个问题的。

    所以他一直都在构思着怎样回答,只不过现在场面似乎和他之前想象的不一样。

    这可是巧了,方中愈虽然也在头脑里构思了很多,甚至是自己说话的语气都稍微想象了一下。

    除了最开始的那些差异以外,之后方中愈基本上就没有什么其他的情绪波动了。

    可是这些对于康石来说就不是那么友好了。

    方中愈并没有首先告诉自己的打算,而是直接问了他的。

    他不说的话似乎显得自己没有本事,可是要是完全把自己说的告诉方中愈。

    会不会有一些不妥?

    这个不妥倒不是说他想瞒着方中愈什么,只是在现在他在思考,这样的话说出来,真的有助于两个人接下来的谈话吗?

    毕竟他们还是要对于接下来的谈话,进行一个长久的沟通,一点点的不愉快可能就会影响到彼此之后的联系。

    所以他还在纠结,纠结该怎样回答。

    “怎么,是有什么难处吗?”

    中愈看着他,也能理解。

    现在,他肯定还在做着斗争,与自己的斗争。

    至于事情后期该怎样处理谁也不清楚。

    但是如果不告诉他的话,方中愈也确实难以对他给予更大的信任。

    理解归理解,可并不意味着一定要毫无条件的信任。

    所以在这个时候,方中愈还是希望彼此之间的交谈会更加的方便。

    “不,大人,只是在思考,如何回答。”

    康石也很洒脱,没想好就是没想好。

    这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情,况且他们两个人的交谈也不会被其他人听去。

    就算是他说出了什么大不了的话,方中愈也完全能够兜得住。

    所以在这件事情上来讲。

    他现在这样的态度才是正常的。

    如果方中愈一问,他就把所有的事情都说出来的话。

    那么方中愈恐怕还得考虑一番,毕竟一个如此了解他的人,又急急忙忙的向他推荐一些政策,不管怎么说,他都得防备着点。

    倒不是说方中愈的心思太过复杂,又或者说心机太重,只不过如今他已经不是一个人在做这些事情了。

    这可不是一个人两个人的事,牵扯到太多太多的人,他也不会一而再再而三的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

    人到了这个地步总是会多考虑一些的,就好像是方中愈之前所知道的那样。

    他不可能完全依靠自己所做的事情而不去管其他人。

    那么他迟早都会成为孤家寡人,还好现在有很多的人愿意跟着他,一直跟着他。

    其他的事情,方中愈可以任性一些。

    只是这件事情他还真的不愿意这样做。

    因为就好比康石之前所说的,大明北洲是他的布局,也是为方家留一条后路。

    这样的话,别人可以猜测,但是方中愈不能承认,因为他一旦承认,就意味着方家和朝廷出现了巨大的隔阂。

    方中愈与皇帝中间出现了嫌隙,这是别人所不能允许的。

    当然这个病人都是关心方中愈的人,而不是他的敌人,那些人巴之不得朝廷不再重视方中。

    只是这条后路的如何大,又或者是如何好,谁也不清楚。

第0924章 大明的敌人来了() 
凡事都得有个过程,而这个过程正是解决现如今这种状态下最好的方式。

    百姓们看重的无非是一个稳定,那就是多少年来,如果他们真的远离了百姓,最后所制定出来的决策一定是错误的。

    所以自从方中愈来了之后,严格要求那些官员们接触百姓,以百姓的立场上多去考虑一些事情。

    所以现在朝廷的名声比之前要好。

    所以到后期就算是方中愈如今做到了这一地步,也没有人会去反对他。

    正因为是这样,那么就必然有人支持,有人帮助,后期所要操作的空间就越大。

    事情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发展的,你现在去问那些百姓,恐怕他们觉得自己受到的最大的益处就是如此。

    方中愈在等待着,康石也在思考着。

    房间里的气氛并没有尴尬,反而显得有些跃跃欲试。

    在这种状态下两个人都以更加振奋的心情,做好这样的事情。

    小十二一直都在门外等着,康石家的老仆人也在那里静静的等着。

    房间里的两个人。

    说什么与他们无关,他们只要确保没有其他人来打扰就行了。

    两个人都是聪明人,从来都不带着耳朵。

    至少在这一时刻,房间里的两人到底在谈论什么与他们无关,他们只要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可以了。

    这种状态其实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状态,甚至是非常的正常。

    能够成为大人物身边的人,自然都有一些本事,甚至是一直都坚守着一种原则,从来不会有二心,这才是真正的心腹。

    可以委之重任的。

    “大人,如果可以,大明北洲应该军管。”

    康石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在方中愈来之前,他也想了无数可能提出来的建议。

    甚至是他还思考了,如果康石真的提出了那些建议,他该怎样吸取里面有用的,或者说摒弃那些没用的。

    康石所说出来的话没有什么语气词,但偏偏这里面就透露了一个无比巨大的信息,那就是在他看来,那里必须要成为军事重地。

    方中愈甚至觉得这一趟他来对了。

    越是这样方中愈就越是庆幸,有些时候不能光凭自己的主观臆想去判断。

    只是没有想到康石一张嘴就给了他这么大的惊喜。

    “为何?”

    方中愈目前不想评价这项政策到底是好还是坏,但是他依然张口这样说,也是想听听康石到底想到哪一步,这样做又是为什么?

    甚至他隐约觉得自己之前所欠缺的到底是什么。

    这个时候他似乎看见了多年前的自己,就好像当初那个时候,他一马当先,带着大明幻夜骑冲入军阵一样。

    不知道为什么,他这个时候总有一种奇怪的感觉,好像面前的那个人就是当年的自己。

    “从我离开学院之后就去了边疆,在边疆的时候我就在不断的想,甚至是不断的在研究您的事迹。

    当然里面还有不少是断片的。

    因为我知道那里面是秘密行动,很多大人所做的事情都没有对外宣扬过。

    但这并不影响我对您的敬佩。

    有些事情您不愿意说,也就意味着对于普通大众来讲。

    那些东西是不应该公布的,既然如此,我也就不过多的做猜测了。

    但是把您这些年更多的行迹穿插起来的话,基本上也能猜到个7788。”

    康石现在用上了敬语,也就是说在他接下来的谈话之中,就是怀着一个比较崇敬的心情在说着这些话。

    方中愈也很认真的听,对于他来讲,这样的过程其实是很少见的

    因为他的长辈基本上都要由他去劝说。

    跟他年纪差不多的,都是听他的话去做事儿。

    比他年纪小的,他却时常教导不了。

    所以现在这种感觉看起来真的不错。

    两个人就像朋友一样交谈,方中愈也不觉得他有什么突兀的地方。

    这样的人有这样的本事其实很正常。

    不然也不可能这么快,就坐上了兵部大佬的位置。

    “接着说。”

    方中愈很清楚的知道,他一定还有更重要的话要说,现在所说的一切都只是为了接下来的铺垫。

    所以一直等待着让他说话。

    甚至是他已经做好了准备,被康石批判。

    因为一个人如果在首先给予了你很大的尊重,那么基本上是因为后期他可能要批判你,把你驳得体无完肤。

    “与您有关的探索队或者是商队,只要是远离了大明国土,当然如果能够控制的话都会留下石碑,在上面记述大明的人到达了哪些地方。

    这些年,那些石碑几乎在边疆到处都有,甚至是有的已经远离了边疆。

    而且那些远离边疆的地方,也有越来越多的大明百姓前往那里垦荒居住。

    之前或许大家猜测不到什么,只是有心人一看就知道您是把那里划为了大明国土。

    就算是之前不知道,但只要稍作打听,就会知道那些授意来源于您。

    在之前肯定没有多少人知道这到底是个什么用意。

    我听闻大明南洲在被发现的时候,先期的探索队将一块很大的水泥巨石立在那里。

    就是为了向大明百姓证明,那里是大明人首先发现的。

    虽然这也是很多人听到的理由。

    但据我所知,或许大人您在担心有其他的人发现了那一处地方。

    甚至是您或许已经考虑到了很久之后,如果朝廷势衰的话,那些土地将不会归为朝廷所有。

    也就是说您在防备未来可能出现的敌人。

    大人,我说的对吗?”

    康石一连串说了很多的话,或者这才是他心中所想。

    也许跟其他人分享过,也许从来没有。

    但有一点可以确定,对于这些话他一定做了很长时间的研究,不然不会知道方中愈的打算。

    确切的来说,他对方中愈所做的事情了如指掌,方中你所做事情的用意他也猜得透彻。

    如果不是因为这个人就是土生土长的大明人,方中愈甚至会怀疑这个人和他一样来源于后世。

    对于领土这样的东西,都非常的看重。

    就是兵部尚书齐泰,甚至是谭翼,恐怕根本就不知道方中愈有这样的想法。

    当初要求那些商队做这样的事儿到底是为了什么?

    因为兵部的下属早年都参加过这样的行动,甚至是很多那样的石碑都是由兵部参与的。

    可是却没有一个人把那件事情放在心上有更多的思索,或者说回来向方中愈建议,有哪些更加完善的方式?

    有些时候,有些事情对很多人来讲都是不明确的,但一旦明确,就意味着有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这样的情况发生了很多次,而每一次发生的时候都将会有大的变革。

    因为有越来越多的人能够看出来一些东西,就意味着那样的东西越来越明显了。

    真理不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只是因为在他发现真理的时候,能够认同的人太少了。

    后期为什么有更多的人愿意认可,就是因为在那个时候真的越来越明显。

    方中愈不得不感叹,他把这些人确实小瞧了。

    不过这也恰恰说明皇明军事学院的教育是成功的。

    精英教育或许不能完全执行,但只要有更多的人看到这些,他所做的那一切也就值得了。

    想到自己这么多年努力奋斗的一切终于有了结果,方中愈就非常的高兴,脸上露出了笑容,是的。

    “不错,或许可以称之为领土。

    大明朝廷和百姓或许在之前根本就没有领土的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