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影侯-第9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棣似乎也发现了,帐内的安静,让他也渐渐恼怒起来,这些人,竟然在这个时候了,还在想着推卸责任,倒不是不信任手下这帮人,只是现在确实是一个坎,他们自己挖的坑,差点埋了他们自己,现在想要把所有人拉出来,竟然没人愿意出力,这让他很是不爽,几乎出于暴走的边缘。

    这个时候的燕王,非常的希望有一个人能够站出来说,我愿意,可惜,等了这么久,还是没有人出来应答,这些人,怎么可以这个样子。

    他的脸色变换不定,就在他准备在问一遍的时候,一个声音响起。

    “王爷,末将愿往,处理这件事情。”

    这个声音出现的很是突兀,让头脑晕晕,怒火压抑的朱棣感觉自己好像是在做梦,这声音太好听了,这到底是谁,解了孤王的燃眉之急,朱棣努力的睁大眼睛,想要瞅瞅是谁。

    只见张辅出列,恭恭敬敬的站在那里,行礼后,看着朱棣,其他的将军也都盯着他,似乎有些惊讶,又有些理所当然。

    “你说什么,再说一遍?”朱棣似乎不敢相信,又问了一遍,连声音都大了几分,帐内的其他人也都打起了精神,看着张辅。

    张辅似乎也发现了不对劲,但还是认真的字正腔圆的说道:“回王爷,末将愿意处理这件事情。”

    他想到了姚广孝对他说的话,现在才明白,为什么他说给父亲报仇,这是一个机会,因为这个机会,别人不敢要,而他,张玉的长子,就凭这一点,他获得了这个任务,也没有人会说什么的,就算说,也只会在背后,当面说,他们不会这样愚蠢的。

    朱棣的看着眼前的张辅,想起了那位战死的张玉,已经两年了啊,张玉已经故去两年了,他的儿子也已经在军队里成长到如此地步了,不错,不错。

    虽说朱棣因为张玉之事对张辅关爱有加,甚至是相关爱儿子一般爱护,但毕竟战场之事,也说不清楚,所以现在看到张辅出列,他还是很高兴的,心里直呼忠臣啊,这才是忠臣啊。

    张辅也并没有因为燕王的关爱,还有父亲袍泽的帮助而沾沾自喜,他要的是真正的建立功勋,不让张家没落下去,所以这两年,他发了疯的在前线杀敌,哪里需要他,他就到哪里去,只是为了告诉大家,没有父亲,他也一样可以在军队中活下去,当然父亲的威望不丢也是挺好的。

    没有人会放弃父辈的荫庇,就算是一点点也不会让人丢弃。

    “好好好,文弼敢挑大任,孤王深感欣慰,赏银一百两,若是事情做的好,孤另有重赏。”朱棣很是高兴,看见这个后辈能在关键时刻站出来,他心里也是很感激的,解了围,他也知道几位大将都不做声,是因为他们的人多有参与,这个时候处理,无非就是打他们的脸。

    再说,也没有必要把他们都拉上,还是要留一些好名声的,他能理解,作为王爷,很多事情还是要考虑到下面人的看法,所以他对此,也没有特别难受的地方,只是刚刚他们既不说帮忙,也不说不帮忙,让他有点尴尬。

    “末将,谢王爷赏赐,末将定会努力将这次事情做好,不辜负王爷厚望。”张辅又是一阵言辞恳切的表达,总之将一个忠臣,将门虎子表现的很是清楚。

    “好了,这件事情既然已经有人担下来了,诸将引以为戒,切不可再犯。”朱棣很是满意,这些人,也要松松筋骨了,他们心里都清楚,这段时间,靖难军发展的太快,里面各样的人也有,所以就当是借这件事情,清洗一下也是挺不错的。

    “末将领命。”诸位将军站起来拱手听令,虽说各有心思,但是已经成为既定事实了,那就听从命令吧。

    朱棣摆摆手道:“这件事情解决了,现在孤王要说另一件事情,咱们现在已经攻进了徐州附近的区域,各位还是要打起精神,提高警惕,相信在不久以后,咱们就能顺势南下,过淮安,渡长江,进军应天,以后大家共富贵,这天下终归是我们的。”

    众将听着有些兴奋,他们为什么要这样,豁出身家性命,跟着朱棣靖难,其实他们很清楚,这就是造反,造反是为了什么,还不就是金钱,女人,地位,现在有机会去实现这个简单的梦想,他们能不高兴吗?

    这个时候每个人都有了笑容,就算是朱能,丘福,也面露笑容,跟刚刚那个丧着脸的大将军判若两人,所以说呢,这些诱惑,不是一般人可以承受住的,封妻荫子,拿条命换来的也值。

    “末将谨遵王爷教诲。”大家齐声的回应着,蛋糕要分给众人吃,那才是好领导,好蛋糕,所以,没有谁不愿意,来早了有蛋糕吃,来晚了,可能就吃点面包屑。

    朱棣看着手下这些人,知道他们都不傻,今天过后,就该把目标放在南方了,那张椅子,迟早是孤王的,孤,要坐在那里,看看这天下。

第0201章 虚无中寻找自我() 
每个人都在按部就班的活着,这就是生活,生活给你的不仅是成长,还有停滞与残忍。

    但是,生活中,还有一部分人除外,他们也许还要想方设法的改变,去找寻不一样的梦想天堂,这群人大都是十五六岁的年轻人。

    在每一个时代都有这样那样的年轻人,不顾一切,奔向远方,只因为那里可能有一丝契机,能够实现梦想。

    在大明,在应天府,也有这么一群人,这群人基本就是中愈的粉丝,清一色的男粉丝。

    这也能够明白,也能解释清楚,年仅十七岁的中愈没有和其他的公子哥一样,年少就浪迹花丛,声名远播。

    中愈和那些莺莺燕燕的故事,几乎没有,因为这小子还没有逛过青楼,没有那些纨绔子弟的名声。

    当然帅帅的他,也是有着女粉丝的,比如徐家小郡主徐妙锦,还有他们家的小丫鬟,小英,她们可是经常念叨他的。

    还有那些家里稍微开明,还能够学习读书识字的大家小姐,小家碧玉,所以她们还是很欣赏中愈的,更何况他们的父兄都会提到中愈,在近段日子里,耳中时不时也能听见中愈的名字,让她们也好奇这到底是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当了解之后,才发现,这个人,是一个妙人,值得她们去探究。

    在这段时日,中愈现在去的最多的地方就是将作司,不管是什么时候,只要是时间充裕,他都会去哪个地方转一转。

    那个现在承载了希望,以后还会承载更多东西的地方,当然也不能确定,能不能够成功,不过这些都没有关系,中愈期待他们做出好东西,现在的速度还挺好的,他还比较满意,这些人的进步很快,技术不行可以慢慢练,慢慢研发嘛,况且以后会逐渐提高他们的知名度,让更多的人来从事这一行,那就会有源源不断的人才涌进来,那样的场面才壮观,那样才是盛世的来临。

    关于进宫给太子讲课的课程,中愈现在还摸不着头脑,也不知道要讲些什么,哪些要注意,哪些要避讳,他都不知道,同时他也不打算现在就去,反正圣旨上也没有说,让他什么时候赴任,所以,他打算先耗着,多考虑考虑才行。

    那些之前的太子属官们也没有来函催他,似乎已经默认了中愈的做法,只要他自己不去,别人就不会干涉他,不过,确实是没有必要干涉,中愈的差事多着呢,在这个战乱时刻,明显的锦衣卫的工作要大于太子读书的工作,因为太子还有很多老师,不是缺了他就不行了,也说不定,有人巴之不得他不去呢。

    中愈这段时间内基本没有太多空闲的日子,一直在努力的做好手中的杂事,因为他知道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

    不过没有太多具体事情的他,在这段时间他到是将之前的事情都好好的想了一遍,看看那些有疏漏,哪些要补上,这就是手下人多的好处,他只负责认真考虑,结合实际做出判断,发出命令就行了,要是什么事情都要自己出马,那不把自己累死了,况且养那么多人干啥,不就是为了让他们团结在一起,好好做事情吗,不然白养着他们,既浪费钱又浪费粮食。

    而且他的《大唐西游传》还在继续写,逊志报上依然在继续刊登,目前为止还没有断更,《说岳全传》的故事,画版也在参与之中,所以他的时间还是安排的挺好的。

    对于其他的事情,他也在渐渐地看着它们步入正轨,至少是按照他的预期在慢慢前进,这个时代和后世不一样,没有那么便捷,什么都要靠人,所以他还是很理解的,只要是把事情办好,就行了。

    他有他的事情,别人有别人的事情,每个人都在忙,中愈手里的事情也很多,意思就是他在谋划,凡事谋定而后动,这是他一向的选择,当然这也是到这个时代后养成的毛病。

    他总有一种不安定感,所以什么事情都要考虑的清清楚楚,这在有些时候是好事,有些时候就是真正的坏事,所以听取合理的建议就是非常重要的。

    而这些建议都来自很是重要的幕僚团队,他的团队现在有几组人,属于私人幕僚,但还是挂在锦衣卫名下,做的都是高级参谋的事情。

    他手下的人,暗卫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情报都是自主汇报的,基本上不通过锦衣卫的暗探体系,王雨辰负责一组,现在他们正在讨论京师里这些案子的来龙去脉,并将讨论的结果告诉他。

    不得不说,书生的成长不低于长时间浸淫在这一块的人,王雨辰就是一个例子,现在的他,可是不得了的,思维敏捷,善于发现,已经折服了很大一批人。

    之前的兵部盗图案他们已经渐渐有了眉目,前线的军事调动也在徐徐展开,但是这么大的事情,总需要时间的,所以并没有适当的调整好,甚至因为着急反而显得有些杂乱,甚至还让燕军钻了空子。

    当然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兵部太急了,而且齐泰等人为了防备奸细,采取的措施很是严密,所以进展的也不是很快,但是中愈却恰恰希望是这样,越是严密,奸细的心就会蠢蠢欲动,想要搞清楚到底是什么情况,那么就得出手获得情报。

    奸细嘛,总得给他个机会,让他好好表现,不然他们存在的意义也就没有了。

    中愈现在还在想方设法的确认自己存在的痕迹,是的,他总还有一种虚幻感,那一种被人注视的感觉依然还在,就好像有人在盯着他一样,看着他的一举一动,却从不说起什么,却总在关键的时候出现在某个地方,拨动一下,扰乱一下大家的视线,让一件事情变得不再那么清晰的呈现,中愈甚至把这种感觉称之为命运,但他又感觉很玄乎,可要是不这样说的话,他的存在就是一个悖论,说不通的。

第0202章 士子心声与考验() 
自从朝廷官员在那一晚暴雨之中出事以后,朝廷又迟迟不能破案,搞的京师是人心惶惶,别看他们还能逛逛街,有说有笑,但是心里可是怕极了,就好像是惊弓之鸟,一有点风声,就吓得不得了。

    为了确保老百姓和京师官员的安全,各项大的活动也取消了,应天府现在就像是一个大的船,在海上航行,却处处的有危险,不仅要注意避让船只,还得警惕暗中隐藏的礁石。

    在方孝孺的讲演辩论大会宣布取消后,很多士子是很忧虑的,好不容易能够获取一次增长知识的机会,就这样被白白丧失掉了,况且,成为方孝孺的门生,也是需要自己努力的,别人都不认识你,怎么会收你入门庭呢。

    他们也都听说了,朝廷已经渐露风声,以后的科举考试可能会有所改变,会考察多门知识,不仅仅是以前的明经,算科等了,所以知道些新思想还是对自己有帮助的。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小方大人的学识他们已经见识过了,想要了解的更清楚,总还是要有些方法的,拜访一下方先生,打探打探也是挺不错的嘛,况且,就算是不能交好方先生,也可以去见见小方大人,据他们所知,小方大人对于人才是很渴望的,他之前的那首诗还在广泛流传呢。

    最失望的莫过于那些支持方中愈的学子们,他们知晓方孝孺的理论研究有些是从方中愈那里得来的启发,所以他们也想知道,现在这个理论到底走到了那一步,有哪些值得他们学习和探讨,但是事实就是这样,方孝孺在报纸上公开道歉后,他们就知晓这件事事挽回不了的,但是他们相信,当处理好京师这些事情后,这件事还是会重新提上日程,让大家再次去听的。

    不得不说,在京师生活的学子不仅智商偏高,这政治头脑也不差,反正是获得消息最顺畅,也能够凭借蛛丝马迹判断一下大的方向,他们知晓,朝廷自有朝廷的考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