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之帝国再起-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嗯,快去,再晚就迟了!”钱谦益一激动,牵动了伤势,又不停地咳嗽了起来。

    黄宗羲望了望年过花甲委顿不堪的钱谦益,又看了看顾杲、侯方域,最终咬了咬牙,道:“学生知晓了,学生即刻就去,向史公泣血直陈,不使马、刘之辈奸谋得逞!牧老有病在身,就请在家好好将养,静等音讯吧!”

    “嗯,我们也去!”

    顾杲、侯方域彼此换了一个眼神,也都纷纷请缨。

    “好,那咱们就一起去见史公!”

    三人约定完毕,遣下人去常熟通知河东君柳氏来金陵照顾钱谦益,并安排好仆人侍奉后,就马不停蹄的赶到了位于洪武门东侧的兵部衙门外。

    到了门首处,众人径自上前要求通传。门公见他们只是青襟士子,并无官品,便一口回绝,不让进。

    直到侯方域亮出身份,告诉门公其乃户部尚书侯询之子,并塞了一两散银后,门公方才放行。

    众人被家仆引到花厅等候,等了良久,没等到史可法,却等来了史可法的亲信幕僚,同样是复社中人的陈贞慧。

    陈贞慧字定生。宜兴(今属江苏省)人。明末诸生,又中乡试副榜第二人。父陈于廷,东林党人,官左都御史。贞慧也是复社成员,文章风采,著名于时,与冒襄、侯方域、方以智,合称“四公子”。

    社中好友相见,自是一番寒暄。

    寒暄时,陈贞慧请告诉众人史公暂时军务缠身,等了却公事后,便给他们通报,让众人暂且再等等。言语中甚是歉意。

    黄宗羲、侯方域等人互相望了望,知道对方所说的确是实情,也不为难,于是一齐拱手称谢说:“如此,我等便再等等吧!”

    说完,众人便再次落座。

    落座之后,侯方域开门见山的道:“其实,我等此来非为别的,只是想探询一事,马士英勾联江北四镇,强行拥立福藩,大司马可已知道?”

    “这个——”

    陈贞慧闻言收起客套的笑容,迟疑了一下,点点头:“史公已知道了。”

    “那么,史公打算如何对付这个奸贼?”黄宗羲咬牙切齿地插了进来。

    陈贞慧瞧了黄宗羲一眼,对于黄宗羲这种过分激烈的言辞,似乎有点意外,也有点不安。

    他摇摇头,含糊地说:“如何处置,这个,小弟却未曾得知。”

    “不知?社兄是史公亲信幕僚,参赞军务,怎么会……”侯方域说到这,突觉得话有些不妥,说了大半句后硬生生停了下来,脸也憋得通红。

    “我看定生兄分明是不肯说!”黄宗羲又一次插进来,停了停,他突然提高声音,怒冲冲地质问:“定生兄可是以为我等人轻位卑,不足以与谋此事?”

    陈贞慧脸孔一红,显然有点着恼,但他还是忍住了,不急不燥地解释道:“太冲言重了,为兄岂敢藐视太冲?非是为兄故意隐瞒,为兄也是在接到马瑶草与四镇的联名公启送呈史公时,才得知此事。至于史公如何处置,确非为兄所能与闻的,若说人轻位卑,为兄不过一介清客,才真的是人轻位卑啊!”

    顾杲在旁边瞧着,知道再让黄宗羲说下去,只会把场面彻底弄僵,于是连忙打着圆场说:“陈兄,马士英出尔反尔,轻毁成议,此事非同小可,实关大明社稷之安危!

    是以太冲兄如此焦虑。我等今日唐突造访,实欲向史大人奉陈所见,非有他想,还望陈兄见谅!”

    黄宗羲此刻也意识到自己确实莽撞了,起身郑重的躬身一礼,以示歉意。

    陈贞慧多少有些气量的,见状也不再生暗气了,他点点头,叹了一口气:“不瞒列位说,马瑶草此番突然变卦,事先全无征兆,显然是早有预谋。史公得知此事,也觉得十分棘手。

    从昨晚亥时,直到今日申时,一直在和户部高公、礼部张公、兵部吕公等人商议,至今未有结果……”

    “此时此刻,史公还有什么可犹豫的?莫非打算把江南拱手让给那福藩不成!”黄宗羲恨声道。

    “是呀,福藩与我东林有世仇,说什么也不能让他来南京继位啊!”侯方域也是紧皱着眉头道。

    陈贞慧点点头,正要说话,忽然花厅外的过道里传来了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紧接着,一个人大步跨了进来。

    众人的目光纷纷被来人吸引住了,这人不是别人,正是兵部尚书,南京守备史可法。

    大约是操劳过度的缘故,这会儿史可法神情有些萎顿,本来就黑瘦的脸看上去更加瘦小了,只是一双眼睛却仍旧囧囧放光。

    好不容易等到正主儿了,侯方域等人忙躬身致礼。

    史可法挥了挥手,示意不必拘礼,然后径直走到了主位上坐下,并招呼侯方域、顾杲等人也都坐下。

    待众人落座,仆人奉上新茶后,性子急切的黄宗羲已经忍不住开口问道:“学生闻得马士英背信弃义,竞联络四镇,意欲以武力拥戴福藩,不知大人将如何处置?”

    史可法起初还听的十分留神,待明白众人来意后,脸色便冷淡下来。

    他含糊其辞地说道:“这个,嗯,也谈不上背信弃义吧。既有异议,大家商量着办就是了。”

    “怎么不是背信弃义!”

    自己等人坐等良久,没想到最后却等到史可法如此敷衍的话,黄宗羲顿时感觉自己的的自尊心受到了轻侮,于是直冲冲的说:“几日前大人与他定策立桂,此事已是人人皆知。如今忽然变卦,竟勾结藩镇,欲改立福藩,分明是图谋不轨。若让此獠奸计得逞,大人威严何在!大明纲纪何在!”

    这一番掷地有声的话说出来,一时间到让史可法无言以对。他犹豫着,迟疑了一下,说:“福藩原本也在选内,伦序,数他最亲最长,果真立他也无不可……”

    这话一出口,不止黄宗羲,连顾杲、侯方域也都顿时大惊失色:“啊!大人竟要屈从那马士英,改立福藩么?”

    史可法挥挥手,显得有点烦躁:“立君定基涉及国本,干系重大,不可草率,更不可意气用事,一切都需从长计议!”

    说着,他转身想走。

    就在这时,侯方域突然一个箭步,窜到了史可法身前,急声道:“大人留步,且听学生一言!”

    史可法面露不悦之色,不过还是停住了脚步:“朝宗还有何话要说?”

    侯方域顶着史可法的威严,极力争辩道:“北都沦陷,先皇殉国,社稷安危,全赖南都君子合力维持,马士英奸佞小人,妄改成议,意图携拥立首功窃据国柄,若让其奸谋得逞,社稷危矣!望大人三思!”

    一直没怎么开口的顾杲也趁势加入进来,鼓动道:“大人为南都首臣,公忠体国,德高勋重,向为江南臣民敬服,故深为奸逆所忌,

    大人日前刚斥福藩,今若勉强再立之,便受之以把柄,来日朝堂之上,必成攻讦之口实。学生深为大人危之!大人胸怀坦荡,纵不惧奸邪,亦不顾黎民百姓,不顾江山社稷之安危么!”

    史可法闻言呆立当场,心中禁不住有些动摇,半晌后方叹了口气,道:“诸位所言,似有道理,学生,哎……”

    “大人如此踌躇为难,莫非忌惮那江北四镇的十万大军么?”

    侯方域见史可法沉默不言,自以为料中,他自信一笑,道:“江北四镇兵力固强,武昌左镇也非等闲!幸其为人还算忠义,贤良恭谨,家父昔日又有恩于他,今日有难,必不会见死不救!只要大人授命,学生愿代父西赴武昌,征左镇之兵东下,到时看那四镇还敢猖狂否!”

    “此计大善!”

    黄宗羲抚掌赞道:“左镇素与我东林交好,有其八十万兵马在,定能破江北四镇,又何惧刘孔昭、马士英之流!”

第25章 第025 训斥(求收藏!)() 
史可法起初还没听清说什么,还在兀自叹息着,当他反应过来后,分明大吃一惊:“什么?征、征左兵东下?”

    “事不宜迟,望大人速速决断!”侯方域、黄宗羲等人齐齐拱手说道。

    史可法颤抖着双手指着他们,脸上混合着震惊、反感与愤怒的表情。

    “你们,你们……”他的声音逐渐升高,终于吼道:“你们好大的胆子!如此狂悖祸国之言竟说的出口!

    眼下人心浮荡,闯贼随时都会倾师南下,你们难道不知么?

    至此国难之际,竟还欲引兵同室抄戈,你们可知后果?

    不可,此议断断不可!”

    侯方域原本还有些洋洋得意,觉得只要引动左兵,马士英和江北四镇必定忌惮,不敢轻举妄动,到时便可趁机联合南都君子们一举扳回劣势,众正盈朝指日可待,没想到提议一出,便招致史可法的严厉训斥。一时间倒把大家给镇住了。

    良久之后,侯方域似乎仍有些不甘心,他壮着胆子说:“学生之意,也并非要左兵当真东下,无非让他做做声势,令马士英忌惮畏惧,令江北四镇不敢轻举……。”

    “不必多说,此议绝不可行!”史可法蛮横地打断了侯方域的话,不仅毫无商量余地,甚至连听都不想再听。

    “可是,若从其议,奸人定会借拥立之功把持朝政,届时,必尽逐我君子而后已,祸乱于朝堂,大人万不能因一念之仁,而任奸逆得逞,致使大明中兴终成画饼之恨啊!””侯方域争辩着说,几乎带上了一丝泣音。

    史可法冷冷的看了他一眼,丝毫不为所动

    “尔等忧虑,委实太过!想要把持朝政,岂是那般容易的?只要我君子同心协力,忠心谋国,彼辈又如何能为所欲为!”

    说完之后,他微微抬起头,用坚毅的近乎执着的语气道:“可法立身处世,唯尊一条:上对得起祖宗,下对得起黎民,只要于国无碍,万事皆可商量,于国有祸,可法拼一死也要力阻之!”

    听着这种坚定的如同立誓的口气,众人知道再劝已经无用,不禁沮丧地沉默下来。惟独黄宗羲不肯罢休,“扑通”一声跪在地上,一边叩着头,一边绝望地叫:“史公!大人!还望三思!三思啊!”

    “没有什么可三思的!”

    史可法的神情本来已经有点缓和,这时又一下子严峻得令人生畏。他厉声说:“君等此议狂悖至极!如此祸国之计断不许实行!左良玉恭敬安分还好,若敢不遵约束,提兵东下,攻击朝廷,可法必号召天下军民击讨之!言尽于此,望诸君好自为之!”说完,猛地一拂袖子,转过身,大步向外走去。

    侯方域、黄宗羲和顾杲呆了半晌,最后齐齐跌坐到了地上,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脸的绝望之色。

    ……

    天色阴沉,寒风呼啸,春分的淮北境内,蓬蒿塞途,四野凋敝,官道上人流稀少,除了一些衣着褴褛,拖家带口的流民乞丐,就只有些往来运货的商人车队了。

    在官道的两旁坐落着不少低矮破烂的民居,民居的四周都是民田,有些还种着稻谷或时令蔬鲜,还有一些则长满了荒草,显然抛荒已久了。

    一片荒凉中,远远地出现了一支队伍的轮廓。队伍越走越近,旌旗猎猎。上书“福王”、“凤阳总督马”、“守备太监卢”、“镇守某地总兵官刘、高、黄”等字样。王旗下一员骑着赤马的青年,正是福王朱由桦,此刻的他,一身满是征尘的戎装,不掩玉树临风的贵胄气象。

    朱由桦在马上望着荒凉的旷野,心下正有些凄凉,忽听前军一阵喝彩,忙勒马观瞧,只见空中飞来一群大雁,一只雁被凌空射中,坠落下来,眼见雁阵飞升,一位面容俊秀白皙的年轻小将不服气的弯弓射雁,箭簇未到大雁身前,因力道不济,箭簇坠落,掉到朱由桦马前。

    年轻小将在轰笑声中满面通红的跑来,不料箭簇早被朱由桦凌空接住,朱由桦摘下铁胎弓,弯弓搭箭,略瞄一瞄,口中暗自祷告,随即在马上仰身发力一射,眼见雁阵中头雁应声而落,三军见是福王射中头雁,顿时欢声雷动。

    “王爷神箭!”护卫头领张堂功早拎着中箭的大雁跑来,呈给朱由桦,张堂功不过二十六七,却留着五咎长髯,颇有些美髯公的样子。

    那名小将偏不服气,一把抢过大雁,见箭簇贯穿雁首,这才抬头敬慕地看着朱由桦,朱由桦在马上直起身,举弓向众人示意,身后的旌旗猎猎,把皂甲黑衣的朱由桦身姿映衬的越发俊朗,小将正看的目瞪口呆,面红耳赤,朱由桦随手用弓背敲他头盔:“杀敌不比射雁,还须多练。”

    小将本能地伸臂去挡,一把抓住弓弦:“末将见殿下射箭前暗自祷告,此箭射中头雁,南都必有喜讯传来。”

    “你倒是会说话,如何称呼?”朱由桦意外地看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