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之帝国再起-第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四月十二日,李自成亲率十万大军奔赴山海关征讨吴三桂,战至四月十八日,吴军渐渐不支,吴三桂乃降于正率大军打算趁机入关夺取天下的清朝摄政王多尔衮,一片石之战,清、吴两军联手,击溃李自成十万大军,主将刘宗敏受伤,急令撤退。

    十九日,李自成带着三万余败军逃回京城,二十日在北京匆忙登基,同时怒杀吴三桂家大小三十几口,称帝一天后,于次日逃亡西安,由山西、河南两路败退。

    大同镇总兵姜瓖接受清廷招安,山西落入清廷手中,各地投降的明军纷纷叛乱,轰轰烈烈的大顺新朝,转眼覆灭。

    多尔衮率大军入关之后,先为崇祯皇帝大办丧事,收揽民心,然后大举征用前明官员,归还士绅地主被大顺军夺走的田产,废除匠户贱籍制度,甚至假惺惺地宣布暂缓剃发,和草莽枭雄李自成比起来,他的手段无疑强了太多。

    大明章武新朝建立的时候,正值吴三桂降清,联兵击败大顺军,占领北京。南京诸臣由于情报不明,对吴三桂同清朝的关系并不清楚,以为是吴三桂借清兵击败了“闯贼”,收复神京,一个个兴高采烈,称之为“功在社稷”的“义举”,也幻想着可以借清军之力灭掉“流寇”。鉴于朝中上下人心思变,士气低下,战斗力堪忧。于是就有人想起了“借虏平寇”的“高招”。

    早在崇祯年间,杨嗣昌任兵部尚书和大学士,深知朝廷兵力、财力不足以支持两线作战,曾经提出了“攘外必先安内”的建议,具体内容是同清方达成和议,每年输送白银、缎帛等物,清方以少量人参、貂皮之类回报,实行互市;然后集中兵力扫除“流寇”。这在当时是迫不得已的办法,但并没有借助清方兵力对付义军的意思。

    随着北京的沦陷,整个局势的恶化,南京城内的一些热衷政治的东林小辈,复社子弟开始从前代的经验教训出发,考虑借用夷人的兵力共同镇压流贼。他们以唐朝末年平定黄巢的事件作为借鉴,替内阁大佬们出谋划策。用意是借前代经验说明唐廷平定像黄巢这样的大规模民变,光靠有郭子仪、李光弼这样的大将不够,还需要借用李克用的沙陀兵,招降像朱温这类乱民叛徒,国朝才中兴之望。

    其中以陈贞慧,侯方域、黄宗羲等人游说的最勤快,史可法,高宏图,包括马士英等内阁大佬受到影响,逐渐开始倾向这个方略,并开始讨论怎么将这个方略付诸行动。

    不过这些与御营镇抚王世勋是没有什么关系的,上次因为内阁的阻挠,朱由桦不得不改变主意,将王世勋的职务换成了御营亲军镇抚官,职同从二品都指挥同知,专理御营亲军的粮饷问题。镇抚是兵职,还是隶属于天子亲军的,皇帝任命自己的亲军将校,那些朝臣们再无话可说。

    充作御营司的官署并不大,就在皇城外不远,处处人声鼎沸,时不时有公文往返传送,王世勋在纸上不停地勾勾画画,文吏们噼里啪啦打着算盘盘对账,每个人都在紧张地忙碌着。

    突然,御营司外响起了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不一会儿便有几人进得院来,当先一人,面白无须,身穿圆领红袍,头戴乌纱,脚穿皮靴,年纪虽不大,却步伐稳健,正是御前牌子,朱由桦的贴身内侍田成。

    “田老爷驾临,学生有失远迎。”王世勋哈哈一笑,上前拱手道。阉人因为身心不全,说话行事有许多忌讳,就称谓上说,一般遵从明时的官场规矩,三品以下照例以“老爷”称呼。

    田成笑呵呵的对着王世勋拱手一礼,道:“王镇抚,咱们又见面了。”

    寒暄数句之后,田成宣读了皇帝令他进宫商议侍卫镇新军兵员,粮饷事宜的口谕。

    王世勋早有准备,闻言跪地叩首:“臣领旨谢恩。”

    “换上官服,随咱家进宫吧。”

    “好的,田老爷稍等片刻,学生先去内室更一下衣。”说完转身进了内室,不一会儿,王世勋头戴乌纱,身穿补服而出。

    他对着田成拱了拱手,道:“田老爷,咱们可以出发了。”

    田成点了点头,然后众小使宦官们在前方开道,田成带着王世勋,从午门进入皇宫,等他们来到了乾清宫便殿时,皇帝已经坐在盘龙宝座上等候。御座背后有宦官,宫女执着伞、扇,御座两旁站立着四名亲军护卫。

    两尊一人高的古铜仙鹤香炉袅袅地冒着细烟,满殿里飘着异香,殿外肃立着两行亲军护卫,手里的仪仗在早晨初升的阳光下闪着金光。

    王世勋以御营镇抚的职身,在丹墀上对皇帝行了觐见礼,他低着头跪在用汉白玉铺的地上,等候问话,听见小黄门传旨叫他进殿,他赶快起来,躬着腰从左边登上台阶,走进殿里,重新行礼,更不敢抬起头来。

    内监田成到了朱由桦跟前,匍匐跪下,尖声道:“启奏圣上,王镇抚已带到。”

    朱由桦点了点头,“平身吧,不必拘礼。”双手上扬,示意王世勋起身。

    “来人,给王爱卿赐座。”

    说完便有小内监搬来椅子,放在了西首处。

    王世勋小心翼翼的端坐在朱由桦赐给他的椅子上,一脸的恭敬之色。

第36章 第036 粮饷(二)(求收藏!)() 
有片刻工夫,朱由桦没有说话,把王世勋通身上下又仔细打量了一眼,这王世勋四十来岁的年纪,面色清癯,长须美髯,圆领补服,玉带官靴,仪表确实不错,与当初落难时已完全是两个人,打量过后,他温言询问道:“爱卿,御营亲军的粮饷、料米、兵器甲仗、军服和日常的开支等都筹备的如何了?”

    王世勋禀道:“兵器甲仗和军服,马阁老那应承的很爽快,特意带人从兵部库存和军器监那搜罗了良久,已经按一万兵额的量陆续拨了过来,其中大明制式鸳鸯战袄分春、冬两季,每季两套,共四万套,不足的已令五军都督府下各地卫所按需上供补给,腰刀一万柄,长枪一万杆。

    三眼铳和鸟铳遵陛下的吩咐,臣与韩副戎特意精挑细选,最后选了合格三眼铳和鸟铳共计一千五百余门,皮甲拢共搜罗了三千余副、各式铁甲奇缺,暂时只搜罗到了六百余副,千斤弗狼机五门、小弗狼机十二门,各式红夷大炮八门、虎蹲炮六十余门,另附火药、炮子无算,不足之处,已令各地卫所上供补给。还需再等等。”

    王世勋以前不愧是干账房的,各项数据如数家珍的说了出来,显然非常熟悉本务,都不需要验看账本,记忆力可谓惊人。

    朱由桦点了点,示意王世勋继续说下去。

    “至于御营亲军的粮饷,料米和日常开支和募兵费用,臣仔细核算了一下,以一万人,一年计,共需米麦五万五千石,亲军月俸二两的话,共计需饷银二十五万两;安家费每人二十两,一万军士共计需要二十万两银子的募兵费用,杂费开支也是大头,比如菜食银,陛下说将来要禁军将士们多吃荤腥,臣合计一下,光肉价开销一年下来怕不要好几万两银子,其他各项杂费预计不低于五万两,总计需军饷五十万左右。其中米麦,臣好说歹说,户部高阁老已经答应拨给了,饷银却以两税未缴,国库拮据为由,勒掯着只肯给二十万两银子。剩下的叫臣自己去想办法。”

    王世勋说到这一脸的苦笑:“没银子就招不了兵,这么多饷银的缺口,叫臣到哪去想法子填补啊,以臣看,高阁老明着是刁难臣下,未尝不是做给陛下看的,户部死勒着钱袋子,臣职卑位轻,也实在是没有办法了。”

    朱由桦闻言眉头紧皱。

    高宏图这分明是携私报复啊!

    皇帝的面子都不给。

    也对,这群沽名钓誉的君子正人们什么时候给过皇帝的面子!

    朱由桦越想越气愤,脸色有些阴沉,他转过头对侍立在一旁的御前首领太监田成道:“内帑里有多少存银?”

    新皇登基后的生活很是俭朴,现今整个后宫的人加起来不足百人,后宫的内侍宫女们大多是兼职,一个人要干过去十个人干的事,不过任务却不繁重,也没那么多讲究,一切以务实为主。

    南都宫禁都二百多年,长久没有皇帝居住,都已经破坏不堪,十分潮湿破旧,不少地方也坍塌了,大臣们觉得事关天家体面,建议皇帝把那些残殿再修葺粉刷一下。

    朱由桦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暂时还不是贪享安逸的时候的理由顶了回去。只让工部修缮了一下乾清宫,武英殿,一个用来办公休息,一个用来廷对,开朝会,其他殿宇暂时先不管了,能省下多少是多少,以遍缓解一下朝廷的财政压力。

    大明历代君王能克制己欲的可不多,崇祯算一个,新皇章武暂时也算一个,东林的那些大臣别的先不说,在这点上对新皇多少还是有些敬佩的,如果不是政治立场上的对立,他们很乐意和新皇君臣相得的。

    田成身为御前首领太监,事实上的********,内帑自然也在他兼职的范围之内。

    见皇帝问话,立马恭谨地答道:“内帑原本只有不到两万两银子,都是王府的存银,陛下入住大内后,户部差人解来了二十万两金花银,暂供内廷开销,说等夏税上缴后,再按需追加。”

    “嗯,先从内帑匀出个十万两银子来,解入御营司,至于内廷,能省则省把,勒紧点裤腰带,日子总是还能过的。”

    朱由桦一句话内廷的钱就少了一半。

    田成听完大吃一惊,也深为皇帝的自苦感动,有心劝谏一下,朱由桦知道他的心思,摆了摆手:“不必多言,就按朕说的办,全部解入御营司,半个子儿不许少,少一两朕唯你是问!”

    “是,奴婢遵旨。”

    田成一脸肉疼的应承了下来,他这个********怕是历代以来当的最惨的一个了。

    王世勋本也想劝一劝,见皇帝态度坚决,努了努嘴,最后还是没有说出口,眼眶已经有些微红,皇帝如此圣明,还对他有知遇之恩,提拔于微末,寄托于腹心,他还有什么好说的,唯有效死而已。

    “三十万两银子,去了二十万两募兵费用,军饷暂时可以支应几个月了,剩下的饷银朕再想想办法。人总不会被尿给憋死的。”朱由桦一改之前的冷面,自信一笑,从书案上取过茶盅,押了一口后,继续道:“对了,募兵之事现在进行的如何了?”

    王世勋禀道:“韩、马两位大人奉了陛下的旨意,特意去了江阴和义务、江北等地招兵了,顺带着也为陛下寻那个叫阎应元的良吏。

    募兵选的都是二十左右的壮年良家子或当年戚大帅统帅的浙兵之后,二十两银子的安家费,可谓下足了血本了,当的还是天子亲军,臣担保那些穷苦人家的子弟得知讯息后定会踊跃参军,兵源的问题陛下不必担心,臣预计,至多半个月,一万兵员就能齐集南京校场。”

    朱由桦应了一声,又提醒道:“每个兵员的背景你都要协同禁军监理冯可宗查探清楚,不能选用流民,一定要有户籍有地保作证,保证查到其人,不能让宵小混入朕的亲军营,坏了朕的大计,明白吗?”

    冯可宗原是崇祯朝的锦衣卫首领之一,挂着都督职衔,常驻南京,作为崇祯耳目负责暗中监察南京诸官。北都沦陷,崇祯自缢殉国之后,他立马成了没人疼没人爱的孩子,直到朱由桦以藩王之身强势入主南京,他立马上表忠心,自愿替皇帝监察百官。

    朱由桦接受了他的投诚,原想让他扩建南京的锦衣卫,奈何群臣阻挠只能暂时将这事放下了,为了安抚其心,特意给他加了个禁军监理的差遣,暂时负责监察禁军动向,不过只有监察权,没有军中执法权,实权并不大,朱由桦许诺时机到了一定让他重掌锦衣堂印的,冯可宗这才转悲为喜,屁颠屁颠的为新皇卖力干活去了。

    “臣明白。”知道此事重大,王世勋也是难得的肃容应道。

第37章 第037 借虏平寇(一)() 
文渊阁内。

    首辅礼部尚书史可法将一封奏疏递给了一旁的户部尚书高宏图,高宏图看完后,面露喜色,口中赞叹:“甚好!甚好!”

    到了姜曰广手上时,他看了看内容,有些迟疑的道:“这几日,圣上驳回了不少折子,态度很是坚决,以学生看此疏恐怕不易通过。”

    高宏图摸了把打理的十分整齐的大胡子,一脸不可置否的道:“那就动清议,满朝上下都同意联虏平寇,圣上也不能视而不见。”

    一旁的兵部尚书马士英闻言轻皱了皱眉头,道:“这样恐怕不好吧?今上刚烈,一旦挑起清议,只怕后果难料。”

    “马大人真是杞人忧天!”高宏图嗤笑一声,毫不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