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之帝国再起-第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消息很快就传遍了整个江阴县,天子招募良家百姓为御营亲兵,还是难得一见的事,要知道天子禁军大多是由功臣勋戚子弟担当的,就是大头兵也是父子相替,世代相袭的,寻常百姓就是想进也进不了,没想到现在朝廷居然对百姓开放了天子亲军的兵额,而且待遇看起来还不错,连一个步卒都有二两银钱的月俸,相当于别的营头战兵两倍的月俸了,若是实发下来,就更多了,这让他们大为惊讶,也颇为惊喜,特别是在他们得知阎大人也将在御营中任职的消息后,参军更是积极。

    张堂功等人在知县林之骥和典史阎应元的配合下,只花了三天不到的时间就招募到了三四千人,很快就把预定的兵额数量凑齐了,其中还有不少是阎应元一手栽培出来的乡勇,他们是参军最积极的一批人,誓死要跟随阎大人。考虑到江阴的安全问题,阎应元只同意了两百多人入伍,留下两百人作为守御江阴的力量,防盗备寇。

    期间阎应元也向张堂功等人举荐了水寇出身的王岳,他不放心把这支刚刚归降的水寇部队单独留在江阴,张堂功得知其中的原委后,答应带着王岳部一起入京面奏天子。

    于此同时,江北和义乌的募兵行动也都在马雄、韩诚等人的筹划下如火如荼的进行着。

    五月十四日,得到阎应元及四千余江阴子弟入京消息后的朱由桦欣喜不已,忙派内监侍卫们去南京分水门迎接,并引阎应元入宫觐见。要不是因为身份至尊,他恨不得亲自前去。

    阎应元见状,内心颇有些受宠若惊之感,不明白自己为何会突然连连受到皇帝破格的待遇,他思来想去都没有头绪,最后只能把这归功于县令大人的不遗余力的举荐,这才让新皇对自己刮目相看。心里对知县林之骥更为感恩戴德。

    风尘仆仆的四千余江阴子弟当然不会跟着阎应元一起入宫,他们被安排在了西北部的校场内,洗漱休整。

    这个校场是国初时设立的,专门校阅驻京各卫官兵,迁都之后,南京禁军怕已经有几辈子没有在校场上操练过了。

    简单的梳洗打扮之后,阎应元就被带往了皇宫,朱由桦打算在乾清宫亲自接见这位南明时期的传奇人物。

    阎应元今年三十九岁,体格魁梧,黑黑的面膛,润中透光,一双剑眉斜插入鬓,大大的眼睛,炯炯放光,鼻直口方,身穿四品武官朝服,乌沙,皮靴,一脸的英武。

    在等待皇帝召见的过程中,阎应元的心情颇为激动,向来沉稳厚重的他竟有些坐立难安。过了片刻,听到内侍传呼,心顿时剧烈跳动起来,面红耳赤,他深深地吸了口气,极力控制住忐忑的心情,嘱咐自己见到天子时千万不能失态。对于自己首被皇帝召见,他既感到不胜宠荣,又不免提心吊胆。

    他躬着腰缓步登上台阶,走进殿内,虽然先前已经有所预料,但真的进了威严肃穆的乾清宫,出身于微寒的他仍然感到一股巨大的威压向他罩来,让他不敢抬头。

    迈出几小步后,几乎是一进大殿,就对着正殿位置大声禀报:“臣御营游击阎应元,叩见吾皇万岁!”说完赶快跪下行礼。

    自阎应元进殿后,朱由桦就下意识的开始打量起他来,见阎应元身材高大,蜂猿臂腰,一副标准的武人身形,心里对他已有几分欢喜,加上看到阎应元行礼时极为虔诚,更使朱由桦感到十分满意。

    不过他早已决定要用“恩威兼施”的办法来驾驭像阎应元这样突然超拔的能吏,避免他们骄狂自大,所以对他行的大礼并不谦让,等阎应元恭恭敬敬的行完礼后,方才用略带亲切的口气叫起身。

    打量完阎应元后,朱由桦微笑着说:“阎卿果然英武不凡。朕听闻阎卿任职江阴典史年余间,打击水寇匪盗颇为得力,屡有斩获,令宵小不堪窥视,江阴绅民交相传颂阎卿之德,可有此事?”

    阎应元诚惶诚恐的道:“微臣平日只是愚心任事,不敢躲避艰难,只求做好份内之事,不辜负圣恩。”

    朱由桦点了点头,脸露赞许之色:“今虏、寇猖镢,社稷倾危,满朝上下若都如你这般专心任事,何愁皇明不能中兴?”

    “微臣惶恐,愿为吾皇效力,万死不辞。”

    “卿不辞辛劳,勤于王事,忠心可嘉,朕心甚为喜慰。从即日起,卿便是朕的御营游击了,望卿不负朕望,为大明尽忠尽责。”

    “微臣叩谢皇恩。”

    ……

    觐见完毕,出了皇宫后,阎应元心中依旧心绪难平,天子亲自召见,温声勉力,足见对他的重视和亲近,这一切都使他感到高兴也有一丝丝的惶恐不安。他决心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以求不负皇帝的超拔之恩。

第48章 第046 亲军(一)(第二更,求收藏!)() 
几日后,韩诚、马雄、冯可宗等人领着从江北和义乌招募到的六七千优质兵源,先后达到了南京。

    御营教习刘肇基缓步从应募者们身前经过,一万多应募者,出身各有不同,有矿工、乡农、纤夫、乡勇,甚至还有一些富绅庶出子弟,他们不在乎粮饷多少,只是看好御营亲卫的前途,这才入募的。

    原辽东总兵刘肇基是个敢和鞑子野战的沙场悍将,曾经为洪承畴训练过宁远诸营的营兵,难得的是为人颇为忠勇。东林反对朱由桦插手朝官文武的任命,朱由桦暂时又没有足够压制东林党的力量,只能走迂回变通之路,将刘肇基拉入天子亲军系统,以正二品衔委了一个御营教习,参赞军务的职务,主要负责制定章程,训练亲军,讲授兵法战策等军务。

    仔细看了一遍后,刘肇基心中大体还算满意,这些人有的身强力壮、有的面黄肌瘦,有的甚至衣不蔽体,蓬头垢面,但精气神都很足,脸上也没有什么油滑气,看着都挺顺眼,符合戚大帅的选兵标准。

    “孙医官。”

    随侍在刘肇基身侧的孙益民原是太医院的一名医术不错的医官,此次特意被朱由桦派来充任总军医官,得到召唤的他立即挺身应道:“下官在!”

    “先带他们去给医士们做个体检,体检合格的,再带到混堂冲个澡,然后分配营房,头也得洗洗,免得有跳蚤虱子。”刘肇基沉声吩咐道。

    孙益民领命后,指挥侍卫们领着他们一个一个给医士检查身体,查出有隐疾和传染病的一概不要,等检查完身体后,又带着他们进临时搭起的露天澡堂洗澡,洗完澡后,每人都分到了一套崭新的棉衣棉裤,和平底鞋,还有一份盒饭。

    众人一领到饭盒就迫不及待的打开了盒盖子,饭盒里浓浓的米粥上覆盖着一个浓香的煎蛋和几块红烧肉,众人顿时大口大口的吃了起来,一边说着好吃一边使劲往嘴里塞大肥肉,吃的满嘴流油。

    等众人吃完饭后,天色已经不早了,侍卫们将他们都赶进了营房,让后叫他们好好睡一觉,一切等明早再说。

    应募的众人没想到自己刚进军营第一天就能吃得那么好,心中都很开心,想着不久的将来可能会成为一名天子亲军,既体面,待遇又好,不少人兴奋得睡不着觉,掐着腿看看是不是在做梦,直到巡夜的侍卫提着鞭子走过来时,才不情不愿的闭上了眼睛,然后带着对未来无限的憧憬,渐渐地进入了梦乡。

    匆匆将应募者们安置好后,御营诸将在御营亲军司(之前的亲军侍卫镇衙门已经改成了御营亲军司)开了个集中会议。

    第二日,总兵张堂功代表御营司诸将请求陛见,朱由桦立刻宣召他进殿。

    快步迈入大殿,张堂功跪下山呼万岁,中气十足,颇有意气风发之态,朱由桦很欣赏他这份活力,挥手屏退了随侍的宦官宫女,然后让他起来回话,等张堂功起身,轻笑一声道:“怎么样,御营亲军的招募事宜还顺利吗?”

    张堂功禀道:“回禀圣上,一万禁卫已顺利募齐,还多出了一两千人马作为淘汰军士的补充。”

    朱由桦点了点头,轻笑道:“爱卿虑事果然周全。”

    张堂功继续禀道:“目前南京有两个校场,一个在秦淮河和响水河边,有九百多亩地大,还有个在城西北,是国初时设立的,只有三百多亩地大,敢问陛下,禁卫的操训场地如何安排?”

    “禁卫人数不多,大的那个就留给京营吧,小校场离宫城很近,操训亲卫的同时也方便守卫宫城。”

    “臣还有事要禀奏。”

    “说。”

    “御营亲军的训练章程该如何拟定?”

    “练兵章程的拟定,还有兵事上的事,卿有不懂的可以请教刘将军(刘肇基),你们共同参议,时间紧急,三日后,把章程拟定好,给朕过目一下,朕会酌情删改完善。”

    “臣遵旨。”

    御营司诸将经过三四天的集中商议和完善后,制定了一个训练章程交由皇帝朱由桦审阅,朱由桦根据自己的理解,对章程的内容酌情删改了一些。最后定了下来,颁行之。

    兵训的具体的课程是礼、乐、射、御、书、数六科。

    学礼其实就是一个洗脑的过程,主要教授他们一些忠君爱国之道,这么做的目的自然是为了更好的控制这个未来的宿卫亲军,成为朱由桦讨伐不臣,鞑子的利刃。

    学乐就是教授他们一些军歌,军礼,一是为了增强军队的凝聚力,同时也作为一种放松,课时安排相对较少。

    学射和御这块是重点,表面上是学射术和骑马,实际上是教授御营亲军武艺和军中战术战法,鉴于军中浙兵之后较多,难得的又没有旧军陋习,戚家军的威名也是天下遍知。刘肇基极力建议全盘使用戚继光的练兵方法训练御营亲军,朱由桦仔细考虑之后予以了采纳。

    前世的历史爱好者兼伪军迷朱由桦潜心研究过戚继光的《纪效新书》、《练兵实纪》、《练兵实纪杂集》等兵法,理论知识并不缺乏。

    其实依朱由桦看来,在目前这个时代,只要严格按照戚继光的练兵方法去做,纪律严明,再加上粮草充足,兵器精良,在这个东方的世界,就足以无敌天下了。

    当然,近代和后世一些军队中好的东西,可以等自己熟悉军务之后,在战争中慢慢改良融合进去。目前来说,他决定还是顺从刘肇基的建议,严格按照戚大帅的《纪效新书》与《练兵实纪》等兵书进行训练,实用的就是最好的,朱由桦也认为目前这算是最适合御营亲军的训练手册了。

    从戚大帅的兵书里,朱由桦逐渐了解到冷兵器战法的复杂与深奥,从哨探到接战,是一个非常浩大的工程,从探马到队伍排开,在没有现代通信手段之下,需要将领通过对敌情的了解和分析,再根据地形,还有对自己一方的机动能力的掌握,通过旗语传令,慢慢的铺排开来,等交战之时,数万甚至十数万人的阵形已经全部展开,光是这一项,就得花费多大的心血来学习。再加上平时的训练,营伍管理、军器、粮草,再有金鼓、旗号,想一想,也真是不容易!

    好在有刘肇基这等沙场宿将在,朱由桦也不用太操心新军的训练质量了,作为皇帝,他只要把控住大局就行了。

第49章 第047 反击() 
要说中世纪最出名的野战战术就是排枪击毙了,威力无敌,不过想要用这种战术,就必须要有大量的火器和精通火器战术的士官。

    可惜现在武备废弛,朱由桦搜遍了南京兵部和都督府的库存,也就只搜罗到千多杆合格的鸟铳和三眼铳,连两成的装备率都达不到,根本用不成排队枪毙的战术。

    礼、乐、御、射,还剩书和数。

    学书的目的不是让御营将士们成为大文豪,考进士,只是为了给他们扫盲,能读书识字就行,这也是未来军官必须要具备的素质。

    至于学数,在古代叫术算,朱由桦也有考虑,火炮的统规和测距需要用到算术,不懂数学,自然就学不会这项相对这个时代来说高端的技术,火炮是战争之神,必须掌握如何操炮,原始的目测方法已经跟不上时代了。

    ……

    南京西北靠皇城的小校场。

    朱由桦今日换了一身武牟服,此为十四种皇帝之服的一种,例在皇帝讲武、出征、搜狩及阅兵时穿戴,其冠支以玉,上身裹以紫褐束身紧衫,下系白骻素裳,足蹬乌皮履,腰系珠宝钿带,身侧挂着一柄古色斑斓的龙泉宝剑,站在校场的高台之上,朱由桦本来就容貌俊秀,再配上这身戎装,愈发显得英气逼人。

    校场四周插满了彩旗,高台之下,上万新军穿着火红色的鸳鸯战袄,站得歪歪扭扭,东倒西歪的。朱由桦不由得心下感慨,没有严格训练过的果然就是乌合之众。对他们还是要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