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远征欧洲-第2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吃饭更不用担心,总是会有服务周到的侍应生准时出现,送上精心制作的精美菜肴,以及各种所能想象到的高档美酒,哪怕是在物资匮乏的德国也不例外。

    每一次麦克塔维什进餐完毕,侍应生总是会询问麦克塔维什下一顿想吃什么,等到下一个就餐时间,虽然侍应生肯定会换人,但送上的菜式绝对是麦克塔维什之前所要求的。

    麦克塔维什曾经想试一试秦致远到底有多大能量,于是在斯图加特前往卢森堡的火车上,麦克塔维什提出想吃产自波的尼亚湾的金枪鱼刺身,等到下一个用餐时间,麦克塔维什如愿以偿。

    表情平静的侍应生充满歉意的表示,现在这个季节的金枪鱼并不好吃,如果等到冬天,那时的金枪鱼才是鲜美无比。

    于是麦克塔维什再也没有其他想法。

    麦克塔维什很清楚,虽然看上去他是孤身一人,但他周围随时都有最少十个人跟着他,如果麦克塔维什敢临阵逃脱,那么等待麦克塔维什的一定是难以形容的悲惨。

    麦克塔维什也不想临阵脱逃,就算是没有苏沫的因素,秦致远的付出也值得麦克塔维什为之效命。

    几顿饭就能换到一个人的忠诚,这听上去有点不对等,但对于很多人来说,他们甚至得不到交换的机会。

    人生而平等?

    别搞笑了!

    七月十五号,麦克塔维什抵达阿维纳。

    刚下马车,就有人把一个箱子放在麦克塔维什腿边,然后头也不会的离开。

    麦克塔维什没有追上去看看那人长什么样的想法,提起箱子沿着山路向着山上走去。

    这是麦克塔维什第一次到阿维纳,但他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无比熟悉。

    在临来之前,麦克塔维什已经看过这里的照片,拍摄者很有经验,从下马车那里开始拍,一直到伏击点全程都有照片,甚至在某一张照片上,还拍到了散步的鲁登道夫。

    照片上的鲁登道夫中等身材,满头白发,表情说不出的疲惫的迷茫。

    麦克塔维什当时的第一印象是:这个人虽然只有五十三岁,但看上去就像是有八十三岁。

    在山脚下的一块大石头旁,麦克塔维什找到了两根绳子和一包食物,这是三天的给养,如果这三天内没有机会,三天后会有人继续往哪里放食物。

    接下来的旅程就没有路,是一个距离地面二十米高的断崖,那里就是麦克塔维什的伏击点。

    攀岩对于麦克塔维什来说并不是难事,作为一名杀手,麦克塔维什接受过这方面的训练。

    断崖上的平台并不大,两个平方大小,足够趴下一个人,旁边的灌木丛很茂盛,从上面往下看除非是仔细观察,否则什么都看不到,从下面更是想都不用想。

    平台上还有一条蛇的尸体,头被人用利刃斩断,看来是以前有人上来勘察地形时已经清理过这附近。

    不过麦克塔维什不敢大意,他把驱蛇药小心的洒在周围,然后才铺上了一张毯子。

    毯子的主色调是绿色和青灰色,这是灌木丛和岩石的颜色,上面有很奇怪的几何图案,麦克塔维什看一眼就知道这是出于伪装考虑,这样的毯子铺在山上,恐怕有人从上面走过去也发现不了。

    打开箱子,里面有一套和毯子同样颜色的衣服,麦克塔维什马上换上,非常合适。

    箱子里还有一把枪,德国产98b式步枪,上面装有蔡司产四倍标准镜,麦克塔维什把枪组装好,准备等过一会试射校枪。

    做完这一切的麦克塔维什情不自禁的感叹,那帮人实在是太贴心了,他们甚至非常了解麦克塔维什的喜好,在胡桃木枪柄上的弯曲位置用绷带缠了三圈,增加摩擦以更加方便握持。

    有那么一瞬间,麦克塔维什想干脆加入外籍军团算了,和做事如此周到细致的一帮人在一起感觉真幸福。

    这种感觉令已经习惯了独来独往的麦克塔维什感觉陌生,但又非常好奇。

    麦克塔维什虽然在科西嘉新兵营担任射击教官,但并没有加入外籍军团,他在科西嘉只算是外聘。并不是麦克塔维什不想加入外籍军团,而是加入外籍军团有很多限制,比如身家清白这一条,就断了麦克塔维什加入外籍军团的念头。

    身为杀手,麦克塔维什当然有不堪回首的过去,本来麦克塔维什并不回避,但当麦克塔维什心中有了牵挂之后,麦克塔维什不想回忆,因为哪怕只是想想,对于记忆中的那个人都是亵渎。

    邪恶的人啊,怎么可能站在那个天使身边

    趴在毯子上的麦克塔维什忍不住胡思乱想。

    其实以前麦克塔维什不这样,但往往是人心中一旦有了牵挂,就会忍不住发散思维,这并不受大脑控制,再严格的训练也无法避免这一点。

    下午六点,果然和请报上说的一样,鲁登道夫出现在麦克塔维什的瞄准镜里,麦克塔维什做了个深呼吸,用最放松的姿势瞄准,把瞄准镜里的十字架从鲁登道夫的头上慢慢向下落

    当十字架的中心套在鲁登道夫的头上时,麦克塔维什把手指轻轻搭在扳机上。

    看上去,只要轻轻扣动手指,世界大战就会结束。

    麦克塔维什开过无数次枪,从来没有感觉和这一次一样意义重大。

    如果有可能,麦克塔维什真想用照相机把现在的场景拍下来,那绝对有保存价值。

    准星正中的鲁登道夫正在和身边的参谋人员说话,他表情狰狞,面色涨红,情绪激动,好像是正在大声训斥。

    麦克塔维什眼中只有鲁登道夫,看不到旁边唯唯诺诺的参谋。

    “啪!”

    (。)

378 开枪吧(为sleepingun的长老加更)() 
七月中,战斗愈发激烈,法、美联军向包围圈中的德军攻击强度达到最高。

    距离苏瓦松13公里左右的卢阿特尔,美军第一师终于攻到德国海军陆战队第一师的防线,分属美军和德军的两支王牌部队开始正面碰撞。

    从早上九点半开始,美军连续突破德军三条防线。

    虽然德国海军陆战队第一师在节节败退,但美军第一师伤亡惨重,打到中午,第一师不得不后退休整,美军第二师继续顶上。

    战斗异常激烈,一名战士写道:机关枪四处咆哮,步枪弹到处横飞,手榴弹的爆炸声连成一线,所有人都失去控制,部队的基本建制不复存在,只要遇上同伴,只管跟上向前进攻就是了,不用管他是a连还是b连士兵们无法保持队形,战线毫无规则,断断续续,乱糟糟的纠缠在一起到处都有马克沁重机枪,只能从侧翼匍匐过去打掉他,总是会穿着黄褐色军装的勇敢的士兵狂奔而上,挺着上好刺刀的步枪冲入机枪据点,然后据点里爆发出射击声、尖叫声、哀嚎声不管如何,最后总是会沉寂下来。

    就在德国海军陆战队第一师硬扛美军第一师、第二师的疯狂轮番攻击的时候,大批德军正在后退,他们从苏瓦松、从莎克里斯、从拉弗,从所有的方向前往阿米方丹,向哪里的外籍军团投降。

    俘虏实在太多,临时修筑的营地无法容纳,外籍军团不得不修筑临时的栅栏。

    在修筑栅栏的过程中,居然有德军士兵去帮忙。

    更多的德军士兵有秩序的待在栅栏里,他们向着每一个放下武器的德军鼓掌欢呼。

    德军放下的武器堆积如山,机枪弹匣还挂在上面,步枪也没有拆掉枪栓,堆放枪支的地方距离关押俘虏的栅栏只有不到百米,负责看守俘虏的外籍军团士兵把枪背在背上,他们甚至在和会法语的俘虏隔着栅栏笑嘻嘻的聊天,还分享手里的香烟,没有丝毫防备。

    但没有俘虏抢夺枪支,战俘们甚至不愿意看那些在过去四年里朝夕相处的枪支一眼,他们发自内心厌恶战争,不想再回到那些非人的日子里,甚至连回忆都不愿意去想。

    仅仅是三天之内,外籍军团收容了近十万德军战俘,这让正在率领部下浴血奋战的巴顿和曼京各种羡慕嫉妒恨。

    曼京和秦致远有旧怨,现在免不了要说些怪话,甚至风传曼京曾跟自己的参谋说过秦致远和德军有秘密协议。

    这虽然是事实,但曼京也遭到来自巴黎的训斥,不仅是来自陆军部,同时还有来自总理府和总统府的。

    好在所有人都知道曼京是个大嘴巴,他干过的不靠谱的事多了,倒也没有人添油加醋。

    不过所有人都看得到德军在面对外籍军团时和面对法、美联军时截然不同的态度,这让人免不了浮想联翩。

    20号,巴斯蒂安率领第五集团军的一个师抵达阿米方丹,同时开始接收战俘,风波才渐渐平息。

    但到此20号为止,外籍军团已经接受了超过15万德军投降,在这场围歼德军的“抢人头”作战中,外籍军团几乎没有出现任何伤亡,顺利攫取了最大的那一份功劳。

    好吧,相对于外籍军团在战役发起日的伤亡,这份功劳让人无话可说。

    秦致远公然放话,如果你们任何一支部队能从一万六千人打到仅剩三百七仍能坚持作战,外籍军团就把这次战役中获得的所有战功全部让出去。

    功劳自然是不能出让的,于是也没人去挑战那个记录,要知道,在香槟沙隆防御战之后上报的数字中,外籍军团第11师总计45个战斗连队,有15个连队全部打光,27个连队剩下的士兵加军官在十个人以下,有六个连队只剩下躺在医院里的伤兵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随着战事推进,德军也公布了香槟沙隆防御战的结果。在整个战役过程中,德军付出了伤亡近十万人的代价,其中战死2。7万人,重伤需要截肢1。4万人,而在战后德军打扫战场时才发现,在马恩河南岸,外籍军团第11师丢下了大概7000具尸体,在这些尸体中,没有发现哪怕是一个活人。

    换句话说,在香槟沙隆防御战中,外籍军团第11师没有人被俘。

    这简直是个奇迹。

    历数世界大战爆发后的历次战争,全军覆没的比比皆是,不管是德军还是法军、英军都有先例,但那大多并不是全军死战到底,而是因为眼看局势不利就主动投降,虽然在战报上全军覆没,但实际上还有人活在战俘营。

    但外籍军团第11师不一样,他们是真正的死战到底,以至于德军钳形攻势的南路部队被打的大伤元气,到现在还没有恢复过来。

    以至于在阿米方丹的很多德军士兵听说和他们对阵的是外籍军团,马上就军心涣散溃不成军,甚至有整连整营的德军一夜之间全部当了逃兵。

    威风真的是打出来的。

    潘兴一直派人蹲在雷诺工厂,每生产出来一辆坦克,美国人就提走一辆。但当外籍军团第十一师的军需官赶到雷诺工厂声明第十一师已经改编成机械化部队要求接收坦克时,一向骄横的美国人没有废话,派驻在雷诺工厂的代表直接返回了奥尔良,到现在也没再去过雷诺工厂。

    当外籍军团在阿米方丹的战俘营内的德军战俘增加到20人时,麦克塔维什还在潜伏。

    在第一天的时候,麦克塔维什并没有扣动扳机,只是用嘴模拟了一下狙杀过程。

    机会只有一次,而手中的步枪并没有校准,麦克塔维什不想浪费机会。

    很快,麦克塔维什就找到了校枪的机会。

    和巴黎一样,阿维纳现在也是个大兵营,而且是各民族士兵混杂在一起的大军营。

    德国现在虽然是统一的帝国,但国内其实还有为数不少的公国,这些来自各个公国的士兵,一起组成了德军部队。

    同一个家庭的兄弟还会有摩擦,更不用说已经渐渐陷入焦虑和绝望的德军士兵,于是在第二天早上,阿维纳城内突然响起杂乱的枪声,虽然仅仅是持续了两三分钟,但已经足够麦克塔维什完成校准。

    实际上,麦克塔维什只用了三枪,就完成了校准,稳稳命中六百米外的一只鸡。

    那只鸡当然是有人事先放好的,距离非常标准,虽然是在不同方向上,但是距离麦克塔维什潜伏位置的距离和鲁登道夫经常散步的位置一样远。

    这让麦克塔维什信心倍增,如果现在鲁登道夫再次出现,麦克塔维什有足够的把握一枪命中。

    不过这个机会可不好找,因为就在当天,麦克塔维什发现一个车队从指挥部中驶出,向着阿维纳方向驶去,鲁登道夫的专车就在车队里面。

    鲁登道夫身为德军的实际掌舵人,他也是事务繁多,不可能一直都呆在指挥部里,有很多工作需要鲁登道夫亲自出面协调。

    麦克塔维什倒是不着急,鲁登道夫虽然不在指挥部,但他总是会回来的,麦克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