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远征欧洲-第2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英国目前还是全世界块头最大的那一个,但英国人也有苦衷,英国人更加热衷于维护世界秩序。更何况通过世界大战期间英日两国在华利益的对比,英国人感觉他们现在已经落于下风,眼看日本就要在全球最大的市场一家独大,英国人也想做点什么。

    至此,日本人才发现,他们在世界范围已经孤立无援。

    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就是冷眼旁观的秦致远。

    恨之入骨?

    这不足以形容日本人对秦致远的恨意。

    但同时也不足以形容秦致远对日本人的恨意。

    到11月底,“西班牙大流感”的疫情达到**,日本国内每天有近万人死于“西班牙大流感”,而且还多是年轻人,这让日本的恐惧达到极点。

    12月初,一直在谋求和科西嘉达成协议的牧野伸显伯爵不再拖延,以日本退出山东、放弃在山东地区所有权益为条件,换取科西嘉当地政府同意在日本设厂生产青霉素。

    巴黎和会还没有开始,秦致远已经帮助民国达成了一项重要收获。

    而在原本的历史上,日本人退出山东要在1922年的华盛顿会议之后。

    这还不是秦致远最大的收获,当停战协定签订之后,一支属于兰芳大公国的代表团绕道瑞士前往德国,他们是要督促威廉皇储履行承诺。

    秦致远虽然是兰芳大公国的国王,但兰芳大公国并没有和德国宣战,他们可以自由前往德国,进行他们想做的任何贸易。

    11月12号,就在停战协议生效的第二天,这个代表团抵达鲁尔工业区的艾森,他们的第一个任务就是评估克虏伯公司的工厂。

    威廉皇储的堂弟接待了他们。

    为了迎接兰芳代表团的到来,德方戒严了火车站,把马车一直开到站台上。

    因为丢掉罗马尼亚,德国已经没有了石油来源,德国人的所有机器都无法开动,就连拉车的马匹也变得稀少,很多马都被当作食物吃掉。

    “张,欢迎你的到来。”克里斯托弗表情苦涩。

    “殿下,很高兴见到您。”张天运彬彬有礼。

    这个所谓的“兰芳代表团”,其实是由秦致远从雷诺工厂和科西嘉抽调的工程师们组成的,他们不负责谈判,只负责评估机器状态,而相关的谈判工作,秦致远和威廉也已经完成。

    “走吧,让我们快点结束今天的工作。”身为皇族,克里斯托弗的内心充满屈辱和难过。

    但那又怎么样呢?

    身为皇族,克里斯托弗在和平时期享受过因为身份带来的所有荣耀和利益,那么当灾难到来的时候,谁都无法置身事外。

    既然“无条件投降”是德国皇室做出的决定,那么皇室就必须要承担这一切带来的屈辱。

    克里斯托弗对此有清醒认识,如果说感到难以忍受,那么现在德皇威廉二世以及威廉皇储的感受会比克里斯托弗刻骨铭心一百倍。

    这么想着,克里斯托弗勉强能心平气和的面对张天运他们。

    但很显然,并不是所有人都这么想。

    在克虏伯工厂门口,资格最老的工程师弗雷德里希克虏伯孤身一人站在门口,竖起手中的拐杖,拦在车队面前。

    弗雷德里希克虏伯身后,是上万名工人,男女老少都有,不管是白发苍苍的,还是稚气未脱的,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克虏伯人。

    包括弗雷德里希在内,他其实根本不姓克虏伯,但从11岁进入工厂,弗雷德里希在克虏伯工厂里呆了70年,所以他把自己的姓氏改成克虏伯,以示对克虏伯公司的忠诚。

    “年轻人,这不是你们该来的地方,只要克虏伯人还有一个人活着,你们就无法得逞。”白发苍苍的弗雷德里希简直连拐杖都要拿不稳,但他还是用拐杖颤颤巍巍的指着奉命开道的德军上尉,寸步不让。

    “先生,这无法逆转。”上尉面无表情,他已经被战争折磨的麻木了。

    “不,我们还能坚持,不应该就这么放弃,我们工厂里还有十万工人,机器完好无损,我们还能工作”弗雷德里希老泪纵横。

    弗雷德里希何尝不知道工厂被拆解已经不可逆转,但不管是感情上还是精神上,弗雷德里希都要进行最后的抗争,哪怕无济于事。

    “对,如果你们不想作战,那就让我们去!”一名身穿工装的工人越众而出。

    “你们不能这么做,这会毁了克虏伯,这会毁了德意志”有女人在哭喊。

    马车内的张天运和轩辕两兄弟面面相觑,他们有种预感,也许这一次德国之行不会顺利。

    (。)

383 艰难涅槃() 
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尽是读书人。

    这句话即揶揄了文化,又歌颂了普通人。

    实际上也确实是如此,每当到了国家生死存亡之际,有文化的读书人会“良禽择木而栖”,会“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而普通人往往会爆发出朴素的爱国热情,用自己的一腔热血捍卫也许从来没有关注过自己的国家。

    这么说或许有点断章取义,但纵观历史,那些赫赫有名的各种“奸”,往往都是读书人。

    在原本的历史上,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败的德国受到苛刻的限制。

    在协约国的清算过程中,所有参与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德国人都必须受到惩罚,包括战争的发起者,也就是德国皇室,以及“助纣为虐”的参与者,那些德国大型企业。

    是不是“助纣为虐”已经没有必要讨论了,毕竟协约国是胜利一方,他们可以随意解释第一次世界大战。

    这个结果对于的国人来说显然不是那么的令人愉快。

    德皇被迫退位,德国境内的大型军工企业被拆解,包括生产火炮的克虏伯工厂,生产枪支弹药的莱茵金属,生产潜艇的维塞尔造船厂、日耳曼尼亚造船厂、伏尔肯造船厂、以及凯撒大帝造船厂,生产航空发动机的宝马工厂,生产柴油发动机的奥格斯堡…纽伦堡机械工厂股份公司等等。

    当然了,这些工业巨头被拆解之后并不是消亡,他们有的转作民用,比如莱茵金属;有的重建生产线快速崛起,比如克虏伯。

    不管是转作民用还是重建,他们都对那些屈辱的历史刻骨铭心,进而死心塌地的支持纳粹。

    和弗雷德里希一样,很多克虏伯人一生唯一的工作就是为克虏伯服务,成为这个庞大工厂的一部分,精通自己的本职工作。

    正是因为有这些“零件”的存在,克虏伯才会成长为军工巨头。

    或许因为这些技术工人或者是工程师的技术,离开克虏伯他们仍然能够生存的很好,但当克虏伯被迫面临即将被拆解的命运时,克虏伯人仍然能够感觉到深入骨髓的痛。

    我能为他做点什么?

    这是每个人都会问自己的问题。

    人是世界上最矛盾的生物,或许在三个月之前,当生活出现问题时,这些工人都曾走上街头罢工,要求提高待遇。但当自己赖以生存的工厂要被迫拆解时,同样是这些人挺身而出,愿意用生命捍卫自己的工作权利。

    或者说,应该是生存权利。

    当生存受到威胁时,人不管做什么都是可以理解的。

    于是聚集在克虏伯工厂门口的工人们情绪激动,他们大声鼓噪着,向车队直逼过来,就像是要发动一次暴乱一样。

    保护车队的卫兵列队迎上,但他们没有甚么气势,在工人们的进逼中步步后退。

    正是因为军队的作战不力,才导致停战协议的签订,才会引发眼前的这个局面,士兵们实在是没有底气面对任劳任怨供养他们的工人。

    实际上,如果不是因为职责所在,士兵们甚至不愿意出营房。

    士兵们无法坦然面对全世界,虽然军部到现在还没有认输,但很显然德国朝野都把失利的责任归结到军队身上。

    德国战败的原因很复杂,没有强有力的盟友是一方面,过高估计的自己的能力,同时低估对手的能力又是一方面。

    把战败的原因全部记到军队头上显然是不公平的,但没有人为他们说话,除了那位刚从法国“逃”回来的皇储殿下。

    在这样的前提下,士兵们面对工人们愤怒的表情时,目光明显是游离的,这导致他们没有任何威慑力,动作甚至有点软弱。

    眼看局面即将失控,克里斯托弗请现任的克虏伯掌门人古斯塔夫出面。

    古斯塔夫之前是位外交官,德皇威廉二世亲自安排了他和克虏伯创始人阿尔弗雷德的孙女伯莎的婚事,以便更好地控制克虏伯。

    古斯塔夫就是克虏伯现任的掌门人,很明显他在工人中拥有崇高威望,当古斯塔夫出面时,现场数万人顿时鸦雀无声。

    自己的工厂即将被拆解,但自己却没有任何办法。哪怕是连自己这个工厂所有者都已经决定要放弃,反而是工厂里的工人自发的组织起来保护工厂,这个事实令古斯塔夫无法平静。

    古斯塔夫环视四周熟悉的一切,半响才用深沉的近乎哽咽的声音说道:“冷静点吧,我的兄弟们,这样解决不了问题。”

    “先生,再找他们谈谈,会有办法的。”有工人在流泪乞求。

    “我们不能看着工厂被拆毁,谁敢有这个想法,我就敲碎他的脑袋!”有人准备付诸武力。

    “外交官先生,你不能因为这工厂并非你亲手所创就无动于衷!”有人割袍断义。

    “古斯塔夫,你这个叛国者”有人在叫骂。

    不能说古斯塔夫没有威望,只是因为很多人为克虏伯服务了一辈子,在古斯塔夫还没有加入克虏伯家族时就已经开始为克虏伯工作,甚至是祖辈都在为克虏伯工作。

    在那些“老资格”眼里,古斯塔夫才是外人。

    “弗雷德里希先生,请选派几位工人代表出来,我们将召开一个闭门会议。”古斯塔夫目标明确。

    哪怕是面对辱骂,古斯塔夫仍然没有动气,涵养确实不错。

    “好的先生,但在结果出来之前,那些人不能进入工厂。”弗雷德里希也目标明确。

    就在“兰芳代表团”抵达克虏伯工厂之前,有关“兰芳代表团”此行目标的传闻就已经满天飞,而且衍生出数个版本。

    可以说成是忽略,也可以说成是故意纵容,反正古斯塔夫并没有出面解释,澄清“兰芳代表团”的目的,所以就有各种版本的流言在持续发酵。

    不能进入工厂,那么会议就无法在工厂内举行。

    这不是问题,作为巨型企业,和雷诺工厂一样,克虏伯也有自己的酒店,于是会议改在酒店会议室内进行。

    从酒店会议室的陈设就可以看出德国目前的物资短缺,会议圆桌中间的鲜花依旧盛开的灿烂,但墙上的装饰和墙纸已经有点陈旧,虽然如果不仔细看并看不出有精心修补的痕迹,但只是修补而不是重新装修这本身就是物资短缺的证明。

    不重新装修并不能说明这是克虏伯公司比较节俭,事实上到了克虏伯公司这个级别,他们也不需要捣鼓那些故弄玄虚的东西粉饰自己的企业文化,只有没有底气的日本人才喜欢捣鼓那些东西。

    其实德国产品和日本产品的质量算是各有千秋,但德国货给人的印象是“精密”,日本货给人的印象却是“精明”,这其中的差别耐人寻味。

    “综上所述兰芳公司将收购克虏伯工厂,组成新的‘法兰克’公司,并在法国科西嘉岛、兰芳大公国大庆市分设工厂”会议室内,曾经在德国留学精通德语的隆承轩对这次收购行动作出解释。

    与会的除了克里斯托弗、古斯塔夫、弗雷德里希和“兰芳代表团”的众人外,还有十几名克虏伯工厂的工人代表。说是工人代表,其实都是克虏伯工厂内分别属于各个生产研发部门的管理人员。

    什么什么?工人代表必须是工人?别搞笑了!

    工人也是有阶层的,干了一辈子已经退休的克里斯托弗绝对比刚进工厂的小年轻挣得多。而如果从工厂中寻找工人代表,管理人员因为自身能力和职能范围本身就具有先天优势。

    大庆就是位于婆罗洲的巴厘巴板油田。

    荷属东印度已经被扫进故纸堆,那些类似巴厘巴板、苏拉威西、加里曼丹之类的地名肯定要更改,本身就有汉语地名的比如说泗水、椰城(巴达维亚)等地则是继续使用汉语地名。

    因为巴厘巴板有油田,所以大庆就成了秦致远的第一选择,而另一个时空中的大庆此时是叫“安达县”,那里别说石油,连村子都没有几个。

    “法兰克公司”是一家新成立的公司,听名字就知道,这是一家分别具有法国、兰芳、克虏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