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远征欧洲-第4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央公园,这是京城第一个开放式公园,其实就是**西边的社稷坛。社稷坛原本算是皇家园林,山水楼阁亭台轩榭俱全,从1914年开始,北洋政府把这里建设成开放式公园,允许普通人进园参观,这也算是民国的一大进步。

    当然了,这个进步看在“我大清”的那些遗老遗少眼里,肯定就是历史的倒退,昔日的皇家园林成为现在普通人的乐园,不知道多少遗老遗少哭晕在厕所。

    他们哭倒也不是为了爱新觉罗一族的尊严,而是为了失去的特权。

    秦致远以前看过一些影视剧中塑造出来的载沣,本来对载沣的印象还算不错,但现在听到载沣这么说,秦致远真的感觉就像是吃了颗苍蝇一般恶心。

    现在的秦致远也不可能站出来和载沣对喷,还是先看看徐世昌会如何处理。

    “亲王大人的话,有一点我要更正,这紫禁城也不是你们爱新觉罗一族的私产,这是属于全体国民的,正是因为有着全体国民的付出,才有了这个紫禁城,民国政府不过是允许小皇帝他们孤儿寡母暂居在这里,并不是承认紫禁城就是你们爱新觉罗的私产,这一点亲王大人要明白。”徐世昌也是老奸巨猾,不和载沣在细枝末节上纠缠。

    民国初立时,袁世凯之所以会和前清朝廷达成一致,那是为了减轻前清朝廷对民国的抵触,为了消弭战争之灾,这次和前清朝廷进行交涉,达成了政权的和平交接,否则现在的紫禁城还能不能保持这个规模还不知道。

    当时之所以会有那样的协议,有着当时深刻的社会背景。

    现在时过境迁,社会背景已经和民国初立时大不相同,这些个条款看上去就格外的不合时宜。

    此时民国已经深入人心,清帝国已经成为陈年旧事被扔进“故纸堆”,说实话,北洋政府早就想把溥仪从紫禁城赶走,每年省出那400万元来,这是苦于没有借口,这才拖延至今。

    北洋政府现在的日子也不好过,虽然因为世界大战减少了很多外债,但财政状况并不乐观,因为税务系统并不完善,又正在和南方军政府开战,北洋政府现在到处都是花钱的地方,虽然说还不至于捉襟见肘,但入不敷出也是肯定的。

    有400万元省出来干嘛不好,非要养这个还没成年的小皇帝,还要赔上紫禁城这么大个宅子,这个买卖并不划算。

    载沣并不是“何不食肉糜”的那种人,载沣18岁就完成过出访大任,又当过摄政王,当然明白爱新觉罗一族在当初和袁世凯的协议中占了多大便宜。

    因此当徐世昌话刚说完,载沣顿时面色大变。

    “你,你某非要失信于天下不成?”载沣抬起的手指有点哆嗦,周身笼罩于巨大的恐惧中。

    徐世昌这段话的重点不在溥仪身上,也不再那400万元上,而只在类似载沣这样的前清遗老遗少现在还有的那些特权上。

    载沣以前可是醇亲王,手中有庞大的家产,醇亲王府只是哪些财产之一,在疯的更多财产在那些遍布全国的店铺、地产上,这才是载沣安身立命的本钱。

    正如前文所说,民国成立时,因为种种历史原因,清帝国那些遗老遗少并没有付出多少代价,至少和她们以前享有的特权不成正比。

    现在徐世昌如果要撕毁袁世凯和清政府签订的协议,把紫禁城和爱新觉罗家族剥离开来,那么爱新觉罗一氏的其他财产怎么办?是不是也要剥离?

    这才是载沣真正关心的问题。

    说实话,既然是革命,那就肯定有代价,肯定会有流血牺牲,看看以前的历次王朝更迭,那一次不是杀的人头滚滚血流成河。

    清帝国覆灭时,满族并没有经历过类似的悲剧,这并不代表载沣对此就不会担心,实际上,载沣一直以来都在担心民国政府秋后算账,一直都是低调做人,但没想到这一遭还是没躲过。

    “呵呵,这并不是失信于天下,徐某既然是民国的总统,那就应该顺应民意,只要是全天下的老百姓赞成的,徐某都应该为民做主,这也是徐某这个总统的本分。”徐世昌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政治家嘛,撕毁协议什么的太正常了,都是自带“唾面自干”特殊技能的,根本就不当是回事。

    徐世昌其实也是腻歪透了,如果有机会,徐世昌不介意对前清那些遗老遗少下手。

    还是那句话,现在的客观背景和刚成立民国时已经有所不同,清帝国已经没人怀念,所以这个紫禁城就成了民国脸上的一个大伤疤,就算是徐世昌下令把溥仪从紫禁城赶出去,现在也没人会认为徐世昌是乱臣贼子,只会认为徐世昌这是顺应民意之举。

    “你,你若是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你是要遭报应的,你是要遭报应的,你一定会遭报应的!”载沣失魂落魄,嘴里喃喃自语,到了最后突然失控般的大喊,可见受刺激之深。

    清政府现在几乎已经丢掉了一切,没有了军队,没有了政府机构,没有了民心,载沣也只能把希望寄托在虚无缥缈的“天谴”上,希望老天爷能为他们做主。

    呃,估计载沣是忘了,“老天爷”这是汉文化中的神,满人的神话中好像没有老天爷,有的只是“萨满”。

    真是可惜了的,对于汉人来说,“萨满”没上过封神榜,没有丝毫威慑力的。

    “把人弄走,当班的军官是谁?记大过一次,谁允许他随随便便把人放过来的,真是不知所谓,惊扰了陛下的圣驾怎么办?”徐世昌不理会已经半疯的载沣,把秘书叫过来狠狠一顿训斥。

    载沣毕竟还是有一定社会地位的,否则负责值守的军官也不敢随便把人放过来,至于惊扰了秦致远的“圣驾”那就是随口胡扯了,一个半截入土的老头子,还没放在秦致远眼里。

    不过听到徐世昌这么说,秦致远倒是也没反对,还对一脸苦逼的秘书笑了笑聊作安慰。

    那边马上就有几名士兵过来,不顾载沣的嘶喊和载沣随从的阻拦,连拉带拽的把人弄走赛车上,然后一溜烟的就没了影。

    “呵呵,陛下,让您见笑了,请勿被这些琐事影响了心情,咱们继续。”徐世昌转回头面对秦致远笑语晏晏,和刚才的阴阳怪气大相径庭。

    “继续,继续。”秦致远不以为意,乐呵呵的跟着徐世昌继续往前走。

    都是成年人,谁还没几幅面具怎么着?

    且行且珍惜吧。

632 真年轻() 
紫禁城始建于于明成祖永乐四年,以南京故宫为蓝本营建,到永乐十八年建成。

    总的来说,紫禁城是一座长方形城池,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四面围有高10米的城墙,城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

    紫禁城内的建筑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外朝的中心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统称三大殿,是国家举行大典礼的地方。内廷的中心是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统称后三宫,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正宫。

    曾经紫禁城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首,其余的分别是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以及俄罗斯的克里姆林宫。

    秦致远曾经参观过的紫禁城是个巨大的博物馆,因为游客众多,紫禁城也不缺乏经费,修缮自然是尽善尽美。

    但当时间回溯到1920年,紫禁城从外表看上去依旧雄伟壮观,如果远看的话倒也充满了皇室威严,但如果走近了看,紫禁城就是个庞大的的破院子,其破败程度和已经覆灭的清帝国差不多。

    按照溥仪和袁世凯签订的规定,清帝尊号仍存不废,中华民国待以各外国君主之礼;并且清帝岁用400万两由民国政府拨发;同时侍卫人等照常留用;宫内各执事人员可照常留用,惟不得再招阉人;原禁卫军归民国陆军部编制,额数、俸饷仍如其旧。

    这个规定看上去确实不错,保障了小皇帝的一部分权力,同时也有所约束,因此当时的隆裕太后认可了这个协议,然后宣统帝正式退位。

    确实是白纸黑字,但签订之后会不会严格遵照规定执行,这就由不得小皇帝了。

    反正据秦致远所知,那每年400万元好像是从来没有给够过。

    爱新觉罗一族毕竟还是有私产的,小皇帝的衣食住行也没打多少折扣,不过放大到整个紫禁城,要修缮维护就力不从心。

    紫禁城可是木质建筑,这些建筑看着是好看,维护也需要一大笔费用,而且是每年都要维护,这个费用让现在的溥仪掏肯定是掏不起的。

    于是紫禁城的破败可想而知。

    从进了**开始,中间的“御道”还算是干净,但道路两旁已经是杂草丛生,甚至比花园里的花花草草看上去还要茂盛,如果再看看建筑物,那更是破败,都是些木质建筑,原本是金粉玉葺色彩鲜艳,现在颜色脱落斑驳不堪不说,有些稍远点的宫殿居然有小范围的坍塌,甚至中轴线上的主要建筑屋顶上都有了荒草,这简直就是暴殄天物。

    面对此情此景,徐世昌也不知道说什么好,只能含含糊糊言语闪烁。

    有什么好说的呢,眼前的紫禁城就跟徐世昌治下的民国差不多,到处是窟窿,到处是混乱。

    “真是可惜,如果把这里弄成一个博物馆,吸引普通人进来参观,收取一定的费用,然后再用那些钱进行修缮,说不定是个良性循环哦。”秦致远忍不住出谋划策。

    不管怎么看,紫禁城都是中华民族的瑰宝,秦致远也不忍心看着紫禁城就这么破败下去。

    “唉,陛下有所不知,这又谈何容易,现在前清废帝还在紫禁城里住着,刚才的情况您也看到了,我们的人想要随意进出这里都没去权利,想要把这里变成博物馆,恐怕非一朝一夕之功。”徐世昌也有自己的苦衷。

    “呵呵,不过是前清废帝而已,你们还能让他一直住在这里?他可才15岁,如果让他这么折腾法,估计要不了几年,这些个宫殿就会化为一堆废墟。”秦致远倒是不担心,就算是秦致远现在不添油加醋,过不了几年,溥仪也会被冯玉祥赶走。

    也不一定,冯玉祥驱逐溥仪发生在第二次直奉战争期间,当时的交战双方是直系的曹锟和奉系的张雨亭,战争的起因是北洋政府的内乱,也是长久以来矛盾累计的结果。

    如果秦致远没有记错的话,现在应该是正在打第一次直奉战争。

    想到这里,秦致远猛然惊觉,因为自己的出现,民国的进程也已经发生了改变,现在曹锟和张雨亭没有打起来,那么也就不一定会发生第二次直奉战争,这么说起来,溥仪会不会和历史上一样被赶出紫禁城还要两说。

    想到这里,秦致远心头忽然间就泛起了责任感,有些事情,终究是需要人去推动的。

    “这,估计也用不了那么久。”徐世昌的话里很明显有迟疑。

    徐世昌今年已经是65岁的人,虽然现在看上去春秋鼎盛,但毕竟是年事已高,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一病不起。退一万步说,就算是徐世昌身体一直都硬朗,估计徐世昌也耗不过还是个毛头小子的溥仪,或许未来溥仪会从紫禁城里被赶走,但是谁都不能保证徐世昌一定能看得到。

    “我这里有个案子,昨天晚上,我派向汉口的人在平汉站拿获了几个人,据说是醇王爷府上的管事,这几位是前往津门的,随身带着好几口大箱子,经过检查,那些箱子里装的全部都是文人字画、古董文物,初步统计了下,里面居然有吴道玄的真迹仕女图,又有元代的青花瓷瓶,这可都是国宝级的文物。”秦致远不失时机的爆料。

    “这,居然有这等事?”徐世昌惊诧莫名。

    徐世昌可是“文治总统”,对于这些古董的价值非常清楚,而且对于文人字画有着超出常人的嗜好,当听到“吴道玄”这几个字的时候,徐世昌顿时又惊又怒。

    “吴道玄”就是吴道子,哪怕是到21世纪,当时也没有发现吴道子的真迹,可见存世之稀少。

    呃,21世纪的市面上有不少号称是吴道子真迹的艺术品,大概十几万一副的样子,用脚后跟想都知道,如果十几万买到一副吴道子的真迹,那么倒手就能赚到千百倍的利润。

    “有,而且据说还不是个案,那帮人经常往返于京城和津门,每次都会携带几个大箱子,然后返程的时候箱子就消失不见,这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秦致远不介意趁机上眼药。

    “该死的,怎么会这样?怎么能这样?”徐世昌喃喃自语,眼中的痛苦令人恻隐之心顿起。

    先不管那些东西是哪里来的,这么大规模的转移财物,肯定是不正常的,而徐世昌几乎可以确认,那其中必定有很多就来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