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远征欧洲-第48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盟友——”威廉三世有点呆,一时间无法消化这个信息带来的冲击。

    以德国目前的国际声望和国际地位来说,德国是找不到盟友的。

    德国确实很有潜力,但德国人的勇猛好斗给德国增加了太多的不确定性,而且刚刚在世界大战中战败的德国现在正处于前所未有的衰弱中,看上去德国随时都有可能全面崩溃,这种时候,没几个人敢向德国伸出橄榄枝。

    还是那句话,“雪中送炭”的道理人人都知道,但真正能做到的真的没有几个。

    站在兰芳的角度上说,如果和德国人结盟,那么就代表兰芳要直面英国人、美国人,甚至是盟友法国人的压力,而因为德国和法国的关系,这说不定会导致兰芳和法国的决裂,放弃一个在世界大战中获得胜利的当世强国,选择一个在世界大战中失败,还不知道有没有机会重新崛起的战败国,这无疑是需要勇气的。

    “在我心里,咱们一直是朋友,所以兰芳和德国也应该是盟友,但现在还不是确定的时候,或者说,哪怕是现在确定,也还没有到公开的时候,因此很抱歉,现在这个时间节点,就算是兰芳给予德国支援,估计也会相当有限,我们还需要时间。”秦致远面带歉意。

    “不,我的朋友,这已经足够了。”威廉三世不嫌少,和秦致远拥抱的动作很用力,几乎是用尽全身力气那种。

    这一刻,威廉三世真切的感受到了来自秦致远的支持,这是没有丝毫作伪、没有丝毫保留的,哪怕是普通人,这样的支持都显得难得,更何况是处在国家层面中,这种程度的支持极其罕见,不管是在任何时期。

    “虽然兰芳和德国距离很远,但你只要知道,我一直都在你身边就行。”秦致远倒是没用太大力量拥抱威廉三世,温和的轻拍威廉三世的肩胛。

    威廉三世都是小四十的人了,年龄比秦致远大得多,这么看上去,两个人之间的关系确实是莫逆。

    “你打算怎么对待你的父亲?”过了好一会,等威廉三世平息的情绪,秦致远才轻声发问。

    “我也不知道,我不会把皇位还给他,我不能让他再次把德国带入地狱,但我也不会苛待他,毕竟他还是我的父亲,或许他去霍亨索伦城堡住一段时间比较好。”威廉三世已经下定决心,语气中蕴含着不容质疑的力量。

    对嘛,这才有点国王的意思。

    霍亨索伦城堡是霍亨索伦家族的发源地,霍亨索伦城堡位于德国的巴登…符腾堡州,算是霍亨索伦家族的老家,霍亨索伦城堡也是德国最雄伟的城堡建筑之一,被视作19世纪堡垒建筑艺术中的杰作。

    “这个主意不错。”秦致远表示赞成。

    不管威廉二世有多不上道,威廉二世都是威廉三世的父亲,秦致远不希望看到一个为了王位连自己父亲都忍心痛下杀手的威廉三世,那样的威廉三世也不值得秦致远付出。

    想想看吧,如果面对自己的父亲,威廉三世都能下得了手,那么对待朋友,威廉三世能有多少真心呢?

    “说点开心的吧,你这次会在欧洲呆多久?”威廉三世不想过多的谈论自己的家庭。

    德国的王位之争虽然是大事件,这也是德国的内政,退一万步说,这是威廉三世的家事,威廉三世不希望有太多外来力量介入自己的家事,哪怕秦致远是威廉三世的好朋友也不行。

    欧洲人对于**还是极为重视的,不管是个人**还是家族**,欧洲人都希望“关起门来解决”。

    其实东方人也一样,东方人也有“家丑不可外扬”的说法,相对来说,东方人在人际交往中总是不太容易掌握“距离”这个概念,很多时候,东方人看上去就有点热情过度。

    “一两个月吧,过段时间我会去英国,然后再回法国。你知道的,德沙内尔总统现在的身体情况也不太好,所以我们之间还什么都没有来的及谈。”秦致远不隐瞒自己的行踪。

    兰芳距离欧洲还是太远,难得来一次,秦致远会尽可能访问更多的国家,哪怕是不做什么,仅仅是加强交流也不错。

    “呵呵——关于那位德沙内尔先生,我听说了点。”威廉三世终于找到一个可以嘲笑的对象。

    就在前天,英国的泰晤士报突然爆出猛料,法国总统在参加一次活动的时候从火车上掉下去,原因居然是站在窗户上嘘嘘——

    虽然泰晤士报的报到有点张冠李戴,德沙内尔从火车上掉下去却是事实。

    法国政府在当天就向英国政府表达了对泰晤士报的不满,虽然泰晤士报销毁了所有没有卖出去的报纸,也向法国政府进行了道歉,但影响毕竟是已经是造成了。

    这则消息马上就引爆了整个欧洲的八卦心理,除了法国人之外,几乎所有人都把这位法国总统当成茶余饭后谈资进行嘲讽,各种有的没的段子也应运而生,甚至有报纸把德沙内尔和大正天皇一起在国宴上嘘嘘的“陈年旧事”也给拔了出来。

    好吧,秦致远早就预料到一定会出现这种情况。

    (。)

702 咬牙硬撑() 
在对八卦的好奇心方面,尤其是那些大人的八卦,全世界都是一样的。

    或许是生活的无奈更滋生了人们的仇富心理,很多人对于大人物的八卦都是喜闻乐见的,他们乐意与传播那些大人物的丑闻,哪怕明知道那些丑闻是假的,他们也乐此不疲。

    这算是另一种形式的阿q精神。

    秦致远上辈子作为特工,制造流言和煽动舆情是工作的一部分,所以在德沙内尔和大正天皇掉下火车的事情刚刚发生的时候,秦致远就有预见会发生这样的情况。

    和秦致远预计中的还是有偏差,秦致远更愿意人们把焦点集中在大正天皇上,而不是被大正天皇连累的德沙内尔身上。

    事情的发展和秦致远的设想相差甚大,几乎没人提起大正天皇,舆论的焦点集中在德沙内尔身上,好像是有人在刻意而为,甚至把大正天皇做的那些事都套在了德沙内尔身上。

    几乎都不用想,秦致远就知道这是米勒兰的手笔,如果德沙内尔卸任总统,米勒兰会是获利最大的哪一个,如果从这个结果去倒推,那么米勒兰的嫌疑最大。

    这和秦致远就没什么关系了,秦致远已经远在德国,发生在法国的事,秦致远管不着,也轮不到秦致远管。

    从德法边境线到柏林,还有足足600多公里,秦致远乘坐的机车沿途除了加煤加水没有做任何停留,还是直到晚上八点才抵达柏林。

    20世纪初的欧洲夜晚,实在是乏善可陈,就连柏林这样的大都市,也是没有路灯的,而且因为燃煤的大量使用,空气质量非常差,就跟大雾天差不多,能见度也就是个一二十米。

    这还没有发展到顶峰时期,再过30年,空气质量的污染才会达到顶峰,伦敦也因此获得“雾都”的称号。

    就秦致远所见,此时的柏林称不上“雾都”也差不多,最起码比21世纪的北京空气污染程度高得多,以至于下了火车上汽车这一会功夫,朱莉都要用手帕做成口罩给秦德戴上。

    “和蓬莱岛比起来,柏林的环境实在是恶劣。”威廉三世看着紧张的朱莉不无歉意。

    威廉三世去过蓬莱岛,对那个几乎没有任何污染的“人间仙境”印象深刻。

    和欧洲比起来,兰芳的任何城市都能称得上“人间仙境”,就连以炼钢著称的大庆市,空气污染程度也不大,兰芳对于环境的要求还是比较高的,从一开始就注意,总比积重难返的时候亡羊补牢好得多。

    “所以要开发油气资源,如果大量使用天然气代提燃煤,空气污染程度会轻得多。”秦致远还能多坚持一会,微笑着给出自己的建议。

    现在这个时代汽车还是稀罕物,就算是被称为“世界中心”的欧洲,汽车保有量也不大,所以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就是燃煤。

    现在已经到了五月份还好点,如果是三个月前的冬天,因为要取暖的原因,空气污染程度更重,甚至和毒气弹的威力差不多。

    “油气资源——这是禁运物资,想要获得这些东西可不容易。”威廉三世摇头苦笑。

    世界大战的后遗症不仅体现在割地赔款丧权辱国上,也体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石油和天然气是重要的战略物资,同盟国对德国采取的是禁运,不是多紧俏的问题,是压根就不卖给你。

    “都会好起来的,再等等吧,或许用不了太长时间就会有转机,成功往往属于坚持到底的人,所以你可要坚持住。”秦致远马上就化身人生导师。

    秦致远指的是法国正在进行的政治变动,如果真的是米勒兰上台,那么秦致远就可以提出向德国出口石油天然气的要求,只要法国人同意了,英国人那边也不是问题。

    帝国主义也不是铁板一块,攻破堡垒最好的办法就是内部开花。

    “希望如此吧。”威廉三世没有抱太大希望,虽然威廉三世知道新巴库油田属于秦致远所有。

    其实在和平时期,石油天然气也没有战争期间那么重要,甚至因为在北非连续发现超大规模油田,石油天然气看上去已经不像是世界大战时期那么紧俏。

    世界大战期间,欧洲的石油和天然气几乎全部是来自罗马尼亚,英国人为了获得足够的燃油,向罗马尼亚方向发动了旷日持久的战争,罗马尼亚战场也是停战最晚的战场,直到德国已经宣布战败投降,德军才停止在罗马尼亚的战斗,可见世界大战期间石油的重要性。

    和世界大战时期相比,经过三年多的持续开发,单单是一个新巴库油田的产量,已经超过了整个罗马尼亚油田产量的两倍,同时还有巴塞尔石油开发公司控制的油田,所以秦致远现在不是发愁没有石油,而是发愁石油没有销路。

    这么看起来,就能看出联邦石油对美国市场开发的重要性,目前的全世界,还是美国的石油消耗量最大,整个美国的石油消耗量,占据了全世界石油消耗量的一半以上。

    这其中,福特汽车公司居功至伟,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联邦汽车的前景有多光明。

    好吧,秦致远的胃口是有点大,只要是赚钱的产业,秦致远都想插一手,关键是,秦致远还总是能得逞——

    和在法国时收到的热情欢迎不同,前来接站的没有几个人,除了首相马克思亲王外,只有寥寥无几的几名官员,也没有夹道欢迎的群众队伍,站台上的卫兵们看向秦致远的目光甚至有点复杂。

    这可以理解,要知道在世界大战期间,正是秦致远的外籍军团给了德军最大的耻辱,俘虏威廉皇储,击毙鲁登道夫,在整个世界大战中,秦致远率领的外籍军团击溃德军超过65个师,直接俘虏的德军士兵超过30万人,这简直是奇耻大辱。

    还好,卫兵们并没有过分的动作,只是用眼神表达恨意,这种程度的攻击秦致远见得多了。

    “陛下,并不是故意怠慢,现在柏林的情况有点复杂,请您理解。”马克思亲王虽然和秦致远没见过几面,但和秦致远的关系也不错。

    “没关系,我喜欢自由的空气。”秦致远一语双关,脸上堆起的微笑让人生不出恶感。

    “这边请吧,我们在无忧宫为您准备了晚宴,希望您能喜欢。”马克思亲王恍若未觉,微笑的也很职业。

    于是一行人就上车直奔无忧宫,这也是柏林仅有的几辆还能开动的汽车。

    无忧宫是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为了和法国凡尔赛宫较劲在18世纪修建的,全部建筑工程延续时间达50年之久,位于德国波茨坦市北郊,整个王宫及园林面积为90公顷,因建于一个沙丘上,故又称“沙丘上的宫殿”。

    无忧宫是18世纪德国建筑艺术的精华,威廉三世选择在无忧宫接待秦致远是有原因的,在无忧宫里有一座中国楼,正好方便秦致远一行人入住。

    波兹坦距离柏林并不远,20多公里而已,汽车发动机还没热,车队就已经到地方。

    这里的空气质量倒是比柏林好了点,但从无忧宫门前的街垒上,秦致远又发现了有点近似于诡异的气氛。

    “已经严重到这个程度了?”秦致远感觉有点不可思议,在目前的德国,威廉二世想找到支持者应该是并不容易吧。

    “还没有,不过要防患于未然,有备无患吧。”威廉三世不想多说。

    世界大战德国战败,源自于文官集团的投降,德国军方虽然在战场上节节败退,但德国军方认为他们并没有完全战败,如果继续抵抗,德国还有希望,所以文官集团的投降对于军方将领来说就是一场“背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