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远征欧洲-第58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种事英国人会允许?”秦致远有点意外。

    巴勒斯坦是英国的殖民地,世界大战后英国人允许犹太人向巴勒斯坦移民,但迁移过去的并不多,巴勒斯坦现在的主体人口还是波斯人,英国人对于殖民地的掌控还是很有一套的,这种事如果想绕过英国人不大可能。

    “谁知道呢?现在还没有情报回来,只能是猜测,不过根据以前的情报分析,英国人并不喜欢这个油田,所以也有可能是英国人顺水推舟。”高鸿仕现在也不能肯定。

    华人世界有三十六计,西方人的弯弯绕绕也不少,想想迷雾重重的911,秦致远马上就理解了高鸿仕的意思:“你是说英国人也有可能参与其中?”

    “确实有可能,法国人不同意对德援助计划,所以派兵封锁了突尼斯海峡,英国人的船都被扣在马赛,所以现在的形势很微妙。”高鸿仕的表情有点嘲讽,很明显是针对法国人。

    对于美国、英国、兰芳一致同意的对德援助计划,法国人是坚决反对,甚至不惜以退出“国联”要挟,法国人很清楚英国人想要遏制法国的战略规划,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法国人绝对不会妥协,但失去了兰芳这个奥援,法国人终究是孤木难支。

    不过法国也有自己的办法,丛亚洲到德国的货轮必须经过地中海,虽然直布罗陀海峡和苏伊士运河不在法国人的控制中,但法国人可以卡住突尼斯海峡,只需要随随便便找些借口,就能把英国人的船扣住。

    这时候就没有国际法好讲,对于英国、法国这些国际法的缔造者来说,那就是几张废纸,不需要的时候随时可以扔进碎纸机。

    “杰克森是不是在开罗?”秦致远对于这些“大佬”的行踪还是知道的。

    “在,不过目前开罗的形势更复杂,英国人、法国人、法鲁克、兄弟联盟搅成一团,现在看起来,没有谁真正掌控那个国家,估计还会乱上一段时间。”高鸿仕对英国人和法国人之间的各种龃龉乐见其成。

    法国人会在埃及插一手并不奇怪,英国人想要遏制法国人,法国人肯定也会各种反击,就法鲁克的那些弱鸡,如果没有法国人暗中支持,想要把英国人打得要谈判也不大可能。

    当然了,随着兄弟联盟的插手,这个谈判目前已经陷入僵局。

    兄弟联盟是一个现代科技和宗教势力相结合而产生的怪物,这样的一个怪物能够爆发出多么强大的战斗力,已经在突尼斯和利亚比展现出来,现在兄弟联盟的势力已经蔓延到埃及,对于法鲁克国王来说,英国人不再是最大的威胁,兄弟联盟才是。

    英国人对埃及的掠夺仅限于经济,但兄弟联盟不一样,兄弟联盟改变的是埃及人的信仰,这是统治的基石,如果人民的信仰出现变化,那么法鲁克王朝也将不复存在,这比英国人的经济掠夺恐怖得多。

    从在利亚比境内接收武器开始扩军,到向埃及开始渗透,兄弟联盟用了将近三个月,这三个月内,兄弟联盟的势力范围在尼罗河三角洲以南的埃及国土上快速蔓延,速度简直比瘟疫还要快。

    兄弟联盟玩的不是清迈自由军“打土豪、分田地”那一套,兄弟联盟玩的是“重新诠释教义”,杨德山在有了稳定财源之后,找了很多波斯宗教界的“先知”,对波斯传统教义进行阐发,阐发的重点集中在对异教徒的认定上,只要是对兄弟联盟有抗拒意识的波斯人,都属于是“异教徒”范畴,那样的人都属于是被“清除”范围。

    有了重新诠释的教义为根基,又有了财力支持,兄弟联盟的发展已经是无可阻挡。

    埃及严格来说也是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除了尼罗河三角洲相对温饱,整个埃及南部的居民生活极端困苦,他们终日在死亡线上挣扎,没有任何希望的时候,他们只能任凭命运捉弄,但哪怕是发现任何一丝希望,他们就会毫不犹豫的牢牢抓住。

    所以兄弟联盟的发展速度足以令所有人感到诧异。

    “让杰克森向北,绕过尼罗河三角洲,直接到巴勒斯坦去,杰克森不是想回圣城吗?告诉他圣城就在眼前。”秦致远不计较一时一地的得失,这时候抢地盘才是最重要的。

    “杰克森早就盼着呢。”高鸿仕也乐见其成。

    圣殿骑士团对于兰芳的诞生起到过很大作用,在外籍军团时期,秦致远就给过圣殿骑士团那些拥趸承诺,未来有一天,秦致远肯定会让他们重返圣城。这也是圣殿骑士团这些年坚定不移支持秦致远的根本原因,现在到了秦致远要兑现承诺的时候。

    “告诉杨德山,启动第二计划。”中东现在乱成这个样子,秦致远感觉就快要到临界点,所以要加快节奏。

    关于兄弟联盟的规划,秦致远还是有计划地,现在站住脚只是第一步,进军中东才是第二步。

    想到中东地下广袤到近乎恐怖的石油储量,秦致远心头异常火热,只要掌控住中东,兰芳就会在今后百年内的民族竞争中掌握主动,到时候不管是美国人还是英国人,和兰芳进行竞争时都要靠边站。

    这才是百年大计。

    。

    ,

833 很可观() 
接到秦致远传来的命令后,杨德山召集杨德海、隆美尔商议应该怎样执行北上计划。

    想要整体迁过去是不可能的,兄弟联盟在突尼斯和利亚比都已经有了一定群众基础,这是经过长期努力才形成的局面,现在如果要全部舍弃掉,那未免太可惜了。

    不过秦致远的命令也要执行,小集体的利益不管到什么时候都要服从大集体,这个觉悟杨德山是有的。

    “第二步计划——这是什么意思?”隆美尔刚听说这件事的时候还有点好奇。

    隆美尔现在是自己人,对他没有保密的必要,杨德山向隆美尔解释了第二步计划的内容,隆美尔听完之后表情有点小兴奋:“那么就是说,咱们现在要向中东进军,那里——很重要?”

    杨德山只解释了进军中东的必要性,至于更深层次的目的,杨德山也不知道。

    现在的中东,丰富的油气资源还没被发现,整个中东地区给人的印象就是荒无人烟的大沙漠,所以不管是英国人还是法国人都对中东没多大兴趣,英国人更是把中东地区当成欧洲的“垃圾场”,想把在欧洲不受待见的犹太人集体扔到中东去让他们自生自灭。

    隆美尔不是纳粹主义者,对于犹太人虽然没有好感,但也说不上多厌恶,所以对于英国人的做法,隆美尔本人并没有什么看法,但对秦致远的战略还是感到迷惑。

    能从战术层面上升到战略层面,隆美尔已经开始了从将领向统帅的进化。

    “很重要,直接关系到我们的未来——”杨德山现在还不知道中东地下有什么,单从战略意义上说,中东是连接兰芳和欧洲的纽带,这已经足够了。

    “那就去做吧。”隆美尔是个好军人,不刨根问底,坚决执行任务。

    关于这一点,保密守则里要求的很明白,不该问的不问,不该听的不听。

    “这一次我过去,老二负责守家,老四做好准备,你的人随时要向我和杰克森提供支援。”杨德山准备亲自上阵。

    对于杨德山的安排,杨德海并没有表示反对。

    鉴于兄弟联盟目前的状态,杨德山的安排是最合理的。中东确实要去,北非也不能放弃,隆美尔虽然能力足够,资历毕竟还是不够,装甲部队也不能轻易出动,所以杨德海是留守的最好人选。

    “伊拉克那边还是比较复杂的,有具体的方略没?”隆美尔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担忧。

    “没事,人确实是杂了点,终究也都是波斯人,只要咱们能把底层民众发动起来,走农村包围城市的路子,伊拉克也就是下一个利亚比。”杨德山有信心。

    “发动群众”、“农村包围城市”这都是秦致远“发明”的新词汇,兄弟联盟一直以来都是按照这个思路在发展,在利亚比,这两种方式在兄弟联盟的扩张中起到了很大作用。

    英国人统治殖民地,用的是扶植代理人的方式,具体的做法是找到足够有威望的代理人,然后通过代理人控制殖民地。兄弟联盟的方式截然相反,在兄弟联盟的统治区域中,基本上没有代理人,真正有威望的是教会长老,教会代替行政机构对地方实行统治,教会长老则是通过控制民众的信仰来达到统治目的。

    和英国人的方式比起来,兄弟联盟对地方的控制更加彻底,毕竟控制某个区域最关键的还是人,只要控制了民众的信仰,再谈其他的就都轻如鸿毛。

    “什么时候走?”杨德海虽然不舍,但也明白自己职责重大,杨德海不可能永远生活在杨德山的阴影里,人总是要长大的。

    “明天。”杨德山干脆,心已经飞到伊拉克。

    哈那索尔。

    原来的营地已经不复存在,那些被杀死的或者是被烧焦的尸体都已经被掩埋,只有营地内大片大片的焦黑,提醒着卡里姆无数的好兄弟长眠在这里。

    英国人准备废弃这个营地,新的营地已经选好址,就在哈那索尔正北方五公里,那里更加靠近叙利亚边境。

    卡里姆是来向他的兄弟们告别的,逝者已矣、生者如斯,卡里姆把仇恨埋在心里,准备用自己的方式向叙利亚人和法国人讨回来。

    “走吧,卡里姆。”远处有人在召唤卡里姆,那是卡里姆的新朋友麦继德。

    “兄弟们,等着我,等我给你们报了仇,我就去找你们。”卡里姆做完最后一次祷告,起身头也不回的向着麦继德走去。

    前往新营地的路上,麦继德对明天的生活充满憧憬:“听说新营地那边会有军队驻守,所以安全上不用担心,咱们要住的是新帐篷,六个人一个,还有新衣服,吃的也好,至少不用再吃那些猪食——”

    卡里姆听着麦继德的絮絮叨叨不想说话,原来的营地里也有军队驻守,但在那些来自地狱的魔鬼骑士冲击下不堪一击,曾经的那些好兄弟们,连“猪食”都吃不上了。

    “咱们现在干一天活有十个先令能拿,这比原来的薪水高了不少,如果我能干半年,我就能回家去盖一栋房子,然后娶一个老婆——”麦继德对未来还是有规划的,只可惜卡里姆对这些没兴趣。

    “首先,要能活到那一天。”卡里姆的声音很低,低到自己都有点听不清楚。

    “你说什么?”沙漠里的风还是有点大,麦继德没听清楚卡里姆说的是什么。

    “我说,你应该让自己强壮起来。”卡里姆对麦继德的小身板有点担心。

    油田里的工作还是比较繁重的,卡里姆身材魁梧都感觉有点吃不消,更不用提麦继德的小身板。麦继德估计身高只有一米六左右,看上去连五十公斤都不到,脚踩在沙地上蜻蜓点水似的,这当然不是褒义的形容。

    “我也想强壮起来啊,但你不知道,我有十一个兄弟姐妹,现在只剩下四个,所以,虽然哈那索尔不安全,我还是来了。”麦继德的表情说不上多么的悲伤,这个时代就是这样,麦继德的家庭状况很正常,人们都已经习以为常。

    贫困,是这个时代所有伊拉克人的共性,现在的伊拉克还没有发现石油,沙漠里又种不出粮食,游牧民族就算是想放牧也总是要有草场的,但在沙漠里,草场就是奢望。

    五公里的距离不算远,卡里姆和麦继德有一搭没一搭的说着话,没用多长时间就来到新营地。

    一个月前的突袭给英国人提了醒,新营地的围墙不再使用木桩,而是使用了砖石结构的永固建筑,这些建筑材料都是英国人从英国本土送过来的,山高水远道路艰难,英国人也算是下了血本。

    只可惜,如果是某个经济学家在这儿,一定会诟病英国人的做法,英国人这样不辞辛劳的往伊拉克运送建筑材料,估计运输价格早已经超过了这些建材的实际价格,从英国本土往这儿送,远不如在伊拉克直接建设一间工厂来的合算。

    英国人这样做是有理由的,之所以这么折腾,英国是为了遏制伊拉克的发展,在英国人看来,伊拉克最好是不要有任何工业能力,伊拉克人只需要生产英国人需要的石油就够了,其他生活所需的必需品,英国人会全部提供。

    好吧,这是英国统治殖民地的方式,和成本无关。

    新营地的建设进度很快,围墙现在已经立起来,围墙外有英军士兵驻守的碉堡,黑洞洞的枪口的堆积如山的弹箱给了工人们不少信心,正因如此,英国人才能在伊拉克用最快的速度找到足够的工人。

    进入新营地先要登记身份,轮到卡里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