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晋颜血-第2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彦微微一笑:“此物可塑,故名塑料,可任意塑造形状,你拿起来,不用害怕,它不会炸了。”

    “噢!”

    哪怕明知道杨彦不会害自己,但是以硝化纤维为原料的炸药给郗璇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仍是极尽小心,以指尖掂起塑料,轻轻甩了甩,在确定没有危险之后,才反复捏着,讶道:“有些韧性,又有点硬,好象好象和象牙差不多。”

    杨彦不吱声,拿回塑料,把蓝色的染料滴入,塑料被染成了靛蓝色,随即让匠人架起火炉烧水,用蒸汽熏,原本絮状的塑料随着温度升高,渐渐地缩成了一团蓝色球状物。

    “这”

    在每个人的眼里,这无异于神仙之术,均是伸长脖子望着,杨彦又带上两只石棉手套,抓起塑料团,揉弄起来,竟然做了只塑料盆!

    这只盆,约一尺方圆,深大半尺,由于是手工捏制,厚薄不一,染色不均匀,也不是太圆,表面起伏不定,显然是一只非常丑陋的塑料盆。

    “那,给你!”

    杨彦向郗璇递去。

    “妾?”

    郗璇惊讶的看着杨彦。

    杨彦认真点了点头:“送给你洗脸。”

    郗璇俏面一红,睁大眼睛看着杨彦,他他竟然送个盆给我洗脸,难道

    郗璇想象着,用杨彦做的盆洗脸,不就是相当于他的手在抚着自己的脸颊么?她又想到了那一夜的旖旎,脸也越来越红了。

    “不要就算了。”

    杨彦催促道。

    郗璇咬了咬牙,接过塑料盆,仔细打量着,挺轻便的,也挺结实,就是不由扑哧一笑,这盆也太难看了吧?

    杨彦摇了摇头,如果找些心灵手巧的妇女来做塑料盆,熟练之后,可以做的非常漂亮,以其轻便和五颜六色的特征,足以在建康卖出天价。

    但可惜的是,樟脑提自于樟树,而樟树产自于长江以南,江北不生长,军中的樟脑是从江南采购,主要用于驱虫,数量极为有限,如果从江南大批量采购樟脑,必然会造成涨价的恶果,对民生不利,最好是自己开采。

    据杨彦所知,台湾北部分布有大面积的天然樟树林,日据时期,很多樟树的树龄都在千年以上,日军大肆开采,蒸馏出樟脑,几乎满足了整个日本市场的需要。

    ‘水军的发展速度不够啊!’

    杨彦暗暗叹了口气,不过他又觉得,可以找孙谋谈一谈,充分发动民间力量,去台湾开采樟树。

    “将军!”

    这时,一名亲卫奔了过来,施礼道:“有一名叫佛图澄的道人前来拜访,指名求见将军。“

    ”哦?“

    杨彦一怔,佛图澄的名气非常大,是羯赵的国师,以诸多神迹深得石勒信重,他来找自己会有什么事?

    郗璇也听说过佛图澄的大名,提醒道:“将军,这道人可了不得,能水中生莲,还有人见过他在河边把肠子掏出来清洗呢,他来该不是为石勒做说客吧?”

    “呵呵”

    杨彦呵呵一笑:“许杰能枯坐烈火不死,水中生莲又算得了什么,至于在河边洗肠,我怀疑佛图澄洗的不是自己的肠子,多半是猪肠牛肠,只是手法较为特殊,让人误以为是由他自己腹中取出。

    佛图澄是龟滋道人,来我中土是为弘扬释道,并非效命于靳,其人受勒信重,允其建庙,才留于襄国,走,我们回去看看。”

    一行人翻身上马,驰回郯城,于相府大殿,杨彦着人把佛图澄请来。

    不片刻,三名道人出现在殿前广场上,两男一女,均是身穿坏色衣袍,也就是袈裟,以旧布加贴于新衣,或以其他颜色在纯色新衣上点一块色渍。

    当先一道,须眉皆白,面容庄正,单手竖什,脚步不徐不疾,目中充满了悲天悯人的慈悲之意,更惊人的是,他每走一步,身上的血液竟发出如水银流动般的滞重声音,每一次呼吸,鼻孔中都能喷出约尺许长的浓浓白雾。

    相牙大门距大殿约三十多丈,可是这三名道人自出现在府门,脚步未曾变快,身形未见加速,居然一步迈出丈余,转眼就步入大殿,产生了强烈的视觉反差,令人不由自主的生出膜拜之心,在普通人眼里,这分明是神仙手段啊!

    ‘好一个缩地成寸!’

    杨彦暗中凛然,为首道人必是佛图澄,据说佛图澄出生于232年,今年是323年,如果据说属实的话,如今已是90高龄,但佛图澄面色红润,气势十足,面相只有五旬左右的模样。

    在行走过程中,佛图澄也暗暗观察着杨彦,他看出来了,杨彦的功夫不如自己,却自具一方豪强的端倪之气,心知以势压人,造成心理压迫的手段再也行不通,当即气势一收,合什道:“贫道佛图澄见过将军。”

    杨彦回礼道:“本将公务缠身,有所怠慢,失礼之至,道人原谅则个,请随意就坐。”

    三人称谢入坐后,杨彦望向了另两名道人。

    佛图澄介绍道:“此道竺法雅,乃贫道弟子。“

    竺法雅年近五旬,合礼为礼:”贫道见过将军。“

    杨彦抱拳笑道:”竺道人不必客气。“

    佛图澄又道:”此比丘尼亦为贫道弟子,名曰安令首。“

    安令首略一合什,没有说话。

第411章 交换条件() 
杨彦微凛,佛图澄不谈,无论是竺法雅还是安令首,皆为当时大德高僧,于是问道:“襄国至郯城千里之遥,道人此来所为何事?”

    佛图澄答非所问道:“请问将军,何为佛?”

    杨彦沉吟道:“佛乃集智慧、德行、慈悲之大成就者,凡世间众人皆有佛性,皆可成佛,佛亦是一种法门,修得大自在的法门,所谓大自在,即自在自适,不假他求,不须外物,自我圆满,道人以为然否?”

    “哦?”

    三道皆动容,他们来的目地就是传道,正准备凭着莲花妙舌好好说教一番,让杨彦如石勒般尊崇释门,大开道场,可这倒好,此人见解之精辟,论点之独特,显然不是不懂佛,而是异常精通,尤其是众人皆有佛性的言论令人茅塞顿开,心中起了些感悟,倒省了不少工夫。

    杨彦暗暗好笑,和他谈佛不是班门弄斧吗?

    要知道,在现代社会,上层人士皆好佛,无论是否真信佛,最起码知名谒语张口就诵,而这个时代,佛教传入中华大地也就两三百年时间,思想学派远未成形,多的不说,只要他诵一遍金刚经,保管被尊为佛门教主!

    “善哉善哉“

    佛图澄赞道:”未曾料将军对佛法竟有如此深刻见解,实令贫道钦佩,既然将军精通佛法,想必亦礼敬我佛,不知将军可有意于郯城弘扬佛法,令佛光普照淮北大地,此乃无上功德啊!”

    杨彦点点头道:“敬奉佛祖,普渡众生,亦我之愿也,不过我有个条件。”

    “请讲!”

    佛图澄伸手示意。

    杨彦问道:“不知道人可去过身毒?”

    佛图澄现出了深思之色,缓缓道:“佛门源于身毒,贫道数十年前曾往身毒求法,倒是颇多感悟。”

    “哦?”

    杨彦喜道:“道人可曾见木棉?高约半丈至一丈,花色乳白,不久转为绛红并凋谢,留下绿色小型蒴果,称为棉铃,棉铃内有棉籽,棉籽会长出茸毛,塞满棉铃内部,成熟时棉铃裂开,纤维柔软,色白,长半寸至寸半。“

    杨彦所说的木棉,和现代普遍意义上的木棉树存有本质区别,木棉树是乔木,而木棉是灌木,中国古代没有棉花,故而把所有的棉花都称为木棉,杨彦表述的木棉,正是棉花,发源于古印度,也叫粗绒棉,产量低、纤维粗短,不适合机器纺织,在现代早已淘汰。

    但是杨彦首先要解决的是有无问题,先有了,哪怕差点,未来可以通过回交育种法不断改良品种,或者条件成熟时,与产自美洲的长绒绵或细绒棉杂交,获得更优的品种。

    佛图澄点点头道:“似是见过。”

    “好!”

    杨彦叫了声好:“道人若是能为本将取来木棉果实和种子,本将允你建庙弘法。“

    ”这“

    三道相互看了看,都觉得杨彦在难为人,要知道,从中原去身毒,只能出西域,翻越葱岭,迢迢数万里,而且这万里路途并不平静,途中需经昭武诸国,大宛、贵霜帝国和萨珊王朝,战乱频频,稍有不慎便是横死之祸。

    “那摩阿弥陀佛”

    安令首喧了声佛号,合什道:“将军既礼佛,当诚心才对,怎可提交换条件?“

    杨彦微笑着摆了摆手:”女道人此言差矣,佛祖尚言,真经不可白予,万法在自性,既有形,有象,须尽人事,方能踏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道相法相皆无相之至境,说白了,佛法也好,人情也罢,天下没有白食之物,有得必有失,我允你立庙,你为我取来木棉种子,恰是佛法真谛,亦了结你我之因果。“

    三道面面相觑,杨彦说的云山雾水,什么有相无相,好象挺高深莫测的,但是又不大明白,这还真没办法,那时的佛教水平较低。

    杨彦和颜悦色道:“其实三位未必亲往,遣些弟子门人去身毒走一遭不就得了?”

    “那摩阿弥陀佛”

    佛图澄喧着佛号道:“据闻三年前,旃陀罗笈多一世于身毒故地建立笈多王国,大肆攻掠贵霜,此去身毒,必不平静,贫道还是自己为将军走一遭好了,还望将军信守诺言。“

    杨彦正色道:”道人放心,本将言出必诺!“

    “既如此,我等告辞!”

    佛图澄爽快的很,领着竺法雅和安令首向杨彦合什为礼,便施施然离去。

    佛图澄哪怕功力通玄,一来一回至少也要两年,杨彦很快把这事放在了一边,抓紧练兵,毕竟他的粮食不够吃,肯定还是要大抢一通,同时督促蒋钊造船,大干快上,力争在入冬前,船只的数量能翻一番,除此之外,他的时间几乎都放在了指导铸造火炮上面。

    有了火药不造炮,简直是不可理喻。

    刚开始造炮,杨彦走的还是前装纯铜大炮的道路,毕竟路要一步步走,饭要一口口吃,虽然他有铸造后装火炮的技术,而且以现代的角度来看,其实不难,可当时的铸造工艺不过关啊。

    说句现实话,铁炮杨彦不敢铸,这玩意儿说炸就炸,坑爹之处就在于炸膛没有任何征兆,而铜炮在炸膛之前会有个变形的过程,只要注意观察,炮手是可以保住性命的。

    至于钢炮,那是在克虏伯炮钢面世之后才有可能,这种钢需要用到坩埚,含炭量低于5%,对技术要求极高,只能在攻取青州之后,开采石墨矿制成坩埚,才有条件慢慢摸索,试着浇铸钢炮。

    目前杨彦只能铸造纯铜大炮。

    与青铜炮相比,青铜质地较脆,炸膛程度只略好于铁炮,显然纯铜大炮更安全,但是缺点也很明显,用多了炮口和身管会变形,未必就是圆形了。

    总之,要安全,就要牺牲性能,还要付出高昂的成本,要想性能好,就得冒着炸膛的风险开炮,杨彦选择了前者。

    半个月后,第一门黄铜火炮铸出,所有人都围着这重达几千斤的大家伙啧啧称奇,也为杨彦的奢侈暗暗咋舌,这可是铜啊,一门炮,得能铸多少枚铜钱?

    检验一门火炮是否合格,有个腊封法,即在炮管中塞满火药,外部以腊封死,引燃之后,火炮会被炸到天上,落地而不碎即为合格。

    但是别说军中没有这么多的腊,就是无烟火药的威力也是黑火窑的三十倍,如果在炮管中塞满无烟火药,即便是铜管也很可能炸裂。

    实际上杨彦研制无烟火药,倒不是寻求过大的威力,在这个时代,黑火窑足以横扫,他主要是手头凑不齐制造黑火窑的原料,另一方面是有了硫酸,制造无烟火药就很方便了,也更加的安全。

    因此他以一斤无烟火药作为定装药,也就是222克,相当于将近七公斤的黑火窑。

    由于黑火窑只要接上火绳就能炸,而无烟火药必须先引爆底火,才能进一步引爆火药,因此火炮后部的点火口要比普通大炮大了一圈,火绳、底火与无烟火窑连在一起,做成定装,全部塞入炮管,再以竹勾子从点火口探入,把火绳拽出来,后果是影响了发射速度,毕竟拉出火绳全凭手感,这是真没法解决,只能寄期望于熟能生巧。

    炮手小心翼翼把竹勾子从点火口伸进去,掏啊掏,半天掏不出来,看的杨彦都急了,那炮手更是满头大汗。

    杨彦挤出笑容,无奈劝道:”别急,越急越掏不出来,静下心,掌握节奏。“

    ”诺!“

    炮手擦了把汗,不安的应下,可能是真的静了心,这次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