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辛亥之钢铁基地-第18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法西意三国要求英国人对此作出解释,并赔偿三国的损失、严惩相关责任人。最直接的责任人纳塔尔上将已经自杀,英国人将全部的责任都推到这个死人头上,尽管如此,这名将军还是英国的将军,英国政府无法推卸。

    赔偿是不可能的。但又不得不照顾三国的颜面,欧洲的局势让英国不可能放弃法国这个盟友,也不能太过得罪西班牙和意大利两国。如果因为这件事把两国推到德国人一边,那么英国人在地中海的形势就危急了。

    最后四国达成了协定,至于英国人付出了什么代价平息三国的愤怒不得而知。但看西班牙和意大利愤愤的表情、法国人比较满意的样子,就知道英国人还是着重安抚了法国。

    **同盟十国中只有美国在战前与华国拥有较大的贸易份额,本以为会在**同盟战争中获得巨大利益的美国在海战结束后第二天,罗斯福总统就联络旧金山财团的乔治先生,希望乔治能与华国上层联系,传达美国的善意。

    武力途径夺取失败,美国人又开始怀念和平时期华国带来的巨大利益,而且现在华国海军彻底掌握远东制海权,其殖民地菲律宾和太平洋上的岛屿立刻受到华国的威胁。在军事力量非常弱小的情况下,罗斯福只能捏着鼻子吞下苦果,开出一系列的条件让乔治交给华国上层的吕梁,希望回复两国关系正常化。

    主次矛盾吕梁分得很清楚,自己也没有吊打全世界的野心,崛起的过程中与英国的矛盾不可调和,而英国可以轻易拉起一大帮手下打手,这让外界看起来像是华国对抗整个西方。不过西方世界里也不是铁板一块,德国人对于英国来说就是个别扭的国家,美国的军事力量也在增强,利用其强大的经济,对英国的霸权地位也是个挑战。

    不过怎能轻易放过这个********?罗斯福见风使舵是需要付出代价的,吕梁的条件是美国转让菲律宾给华国,为此华国向美国支付五千万英镑;美国停止向日俄联军提供后勤供应,退出**同盟,每年向华国出口五百万吨钢材。

    吕梁狮子大开口,美国人讨价还价,在两国关系正常化、**同盟解散之前,两国之间的谈判还需要秘密进行。于是乔治、或者说吕二充当了两国之间谈判的中间人,当然,罗斯福的谈判底线多少会向乔治透漏一些,吕梁会在第一时间从吕二那里得到消息。

    双方最大的争议在于菲律宾地区的转让,菲律宾对于美国来说最大的意义在于其农业,尤其是制糖业。一直以来菲律宾的优势农业产品、热带农产品,特别是制糖业和橡胶业在美国市场上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制糖业完全占领美国市场,橡胶业占据美国市场的百分之三十。这些意味着巨大的利益,是美国资本家无法舍弃的。

    另外,菲律宾是美国仅有的海外殖民地之一,代表着美国人向外扩张的野心。当然,也得看到因为菲律宾得罪华国的坏处,如果美华关系不能正常化,美国人每年因为华国造成的经济损失远远超过在菲律宾获得的利益。自诩为生意人的美国人不会算不清这笔账。

    而且华国以其强大的军事实力完全可以不顾美国人的反抗直接攻占菲律宾,这样一来美国人参加**同盟,竹篮打水一场空,还得赔上个菲律宾,更不值当。

    7月20日美国国会举行秘密听证会,讨论菲律宾事宜,议员们的争论代表着美国国内两大资本集团的矛盾,一个是在菲律宾有着巨大利益的美国糖业集团和橡胶集团,另一方是在华国拥有巨大利益的钢铁集团、旧金山财团。最终还是糖业集团和橡胶集团作出妥协,同意转让菲律宾,但同时要求华国不得干涉美国公民在菲律宾的商业活动,不得没收美国商人在菲律宾的财产。

    这是要在华国的保护下继续做生意,吕梁不再乎那点小生意,但不能惯瞎了孩子,于是在条件中要求将购买菲律宾的价格降低到三千万英镑,并声称这是美国人继续在菲律宾把持糖业和橡胶生意的代价,美国大亨表示可以理解。

    于是眨眼之间美国人就和华国化敌为友,美国宣布退出**同盟,华国宣布购买美国人的菲律宾群岛,两国恢复关系正常化。位于华国上海市的韩非子和平基金会在当年将韩非子世界******颁给了美国的罗斯福总统,以表彰他在化解东西方冲突中的巨大作用。当然,那些肮脏的政治交易是绝不会对外公布的。

    白得一个菲律宾让华国在东南亚的势力迈进一大步,不过现在还不是大力气经营菲律宾的时候,北方还有盟军六十多万的陆军等着华军清扫。

    从7月15日海战开始之后,北方盟军就再也没有获得来自美国的后勤物资,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六十万陆军在失去后勤支持的情况下绝对不是华国陆军的对手,海战结束后第二天俄罗斯远东集团军司令帕杰罗夫中将就接到了来自圣彼得堡尼古拉二世的命令,要求位于远东前线的远东集团军向满洲方向撤退。

    日本华北集团军总司令、兼盟军陆军总司令儿玉源太郎元帅也接到了东京的命令,要求日军立刻撤回满洲。可怜的儿玉源太郎还没有过够盟军总司令的瘾,刚刚抵达天津港就收到了海战失败的消息。

    不过现在日本军队和俄罗斯军队都在中原腹地,海路被断、英美运输船消失的无影无踪,只能徒步从山海关撤回满洲,这将是一端长途跋涉的路程,对于刚刚抵达目的地的日俄军队来说,脚底板的抗议让他们无力继续前进。

    ps。追更的童鞋们,免费的赞赏票和起点币还有没有啊515红包榜倒计时了,我来拉个票,求加码和赞赏票,最后冲一把!(。)

    。。。

第三百零四章 北京之议() 
最新播报明天就是515,起点周年庆,福利最多的一天。除了礼包书包,这次的515红包狂翻肯定要看,红包哪有不抢的道理,定好闹钟昂

    运输船队的短缺让儿玉源太郎等盟军高层忧心忡忡,对于日军来说,从山东绕道天津、满洲、朝鲜再回到本土实在太远,士兵步行承受不住如此远距离行军之苦。后勤补给充足还好,只是这段时间北方天灾不断、农业减产严重,北洋军、俄军、日军组成的六十万蝗虫对经济的损害比天灾更大,往往方圆几百里找不到一颗粮食。

    7月17日,儿玉源太郎元帅、盟军总司令抵达位于北京袁世凯官邸的司令部,与北洋军统帅、盟军副总司令袁世凯,俄军司令、盟军副总司令帕杰罗夫中将汇合,商讨盟军下一步行动计划。

    现实再次验证了国家之间没有友谊、只有利益这一句话,相互之间矛盾深重、有着血海深仇的三*队领导人眨眼间变成了忠实的盟友,虽然会议室外站岗放哨的各国士兵会不时的互相敌视,比如北洋士兵对日本和俄国士兵吐唾沫,俄国士兵走到日本士兵身前凶狠的俯视对方,日本士兵面对北洋士兵和俄国士兵时将刺刀隐隐对准对方。

    将领们当然不会和普通士兵们一样幼稚,袁世凯和帕杰罗夫联手将儿玉源太郎迎入会议室,两人甚至假惺惺的伸手扶着有些憔悴的儿玉源太郎,一副和谐友爱的情景。

    从见面到问候再到分作两侧,儿玉源太郎就没有停止剧烈咳嗽,袁世凯赶忙命人端上一杯茶水。明石元二郎为元帅阁下轻抚后背,递上茶水。暗地里叹了一口气,元帅阁下恐怕病入膏肓、时日不多。

    “司令阁下,不如先到后面休息。等明天再商讨作战事宜?”袁世凯建议道。

    儿玉源太郎摆摆手:“诸位,时间紧迫、形势不利、时不我待啊。盟军六十万大军的命运寄托于我等,必须尽快商讨出一个解决方案来。”喝了口茶后终于平缓气息,自己的病自己清楚,能不能回到日本还是个未知数。

    三人中袁世凯最积极,马上接口道:“司令官阁下鞠躬尽瘁,为我辈之楷模,宫保深感佩服。值此存亡之秋,我等理应团结一致、共抗华军之侵袭。”

    翻译官暗自翻翻白眼。最讨厌这些政客用文绉绉的话交谈,自己先得理解,然后还要翻译精确,大哥们能不能用白话文交谈?

    “盟军海战失利,必然导致我军后勤补给不力,据天津方面汇报,这两天已经没有后勤运输船只靠岸,从旧金山出发的船队暂时停靠在东京港,传来的电报说看情况是否运往天津,估计是不会送过来的。”

    帕杰罗夫面无表情道:“这一点还要司令官阁下费心。我军驻扎在邯郸到郑州一线,只有三分之二的士兵分发到弹药,超过一万名士兵缺少枪支。另外重机枪、火炮等重火力极端缺乏,一旦进入战场,恐怕无法保证战事的胜利。”

    这是要告状了,三军之中就属俄*队获得的补给少,早期大部分被袁世凯截留用于自己的新军,后期儿玉源太郎干涉后分摊出一部分交给了日军。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俄国人成了后娘的孩子,即使哭诉也得不到多少。

    “中将阁下,北洋军的北京武备库还存放有一定量的武器弹药没来得及发放。会后请中将阁下带人前去搬运。之前的分配工作出现失误,是本人手下后勤官的责任。本人已经严惩此人,还请中将阁下不要介意。”袁世凯赶忙解释一番。现在的情况容不得再偷奸耍滑,西方国家因为海战失败,基本上放弃了北方六十万盟军,而且日本和俄国国内都发来密电,要求军队火速撤军,这件事瞒不过袁世凯。

    单凭北洋军二十万老兵和二十万新兵,绝无可能挡住华军的进攻,袁世凯的打算是尽量挽留日俄两军,为此付出一点后勤物资算什么!他甚至可以给帕杰罗夫下跪,只要能保住自己的权利。

    所有人都知道袁世凯的打算,也没有人打算为袁世凯殉葬,接到国内的命令后撤军已成必然,而且驻扎在河北和山东的两*队已经开始调动,准备好的部分部队也在向北方开进。

    帕杰罗夫轻哼一声:“袁世凯大人,本人会认领属于我军的后勤物资,也不会对你的下属怀恨在心,不过请恕我直言,*同盟已经失败,海战的结局注定了盟军的失败,即使我们坚持再长的时间也没有用,孤军奋战的情况下只有死路一条。我已经接到了国内皇帝陛下的命令,即日便率军回到满洲。”

    满脸委屈的帕杰罗夫实在不想继续呆在华北,俄军驻扎的河北久经干旱、民力凋敝,逃难的比留在原地的还多,老毛子们别说享受,就是筹集军粮都很困难。当地的经济之差,就算俄军劫掠都找不到对象,不得已的情况下帕杰罗夫下达了清剿匪盗的命令,要求部队从匪盗嘴里找食吃,倒是让驻地附近的治安情况好转不少、匪盗为之一空。

    帕杰罗夫直接称呼“袁世凯大人”是因为满清退位后政局还没有稳定,北洋集团为了应对华军的进攻倾尽全力,没有精力组织新政府。另外北洋集团内部对于新政府的整体也有争议,以杨度为首的幕僚集团极力劝说袁世凯称帝,而段祺瑞代表的高级将领集团则倾向于共和政体,手心手背都是肉,袁世凯也不知道该如何选择,因此将此事搁置下来。不过也因此袁世凯的头衔不定,虽然袁世凯自封为“北洋海陆大元帅”,不过会议室里已经有一个元帅兼司令官,只能称呼其为“袁世凯大人”。

    日军司令官奥保巩大将接口道:“不错,俄国腹地距离此处遥远、日本海路被断,以我们目前的兵力无法应对华军的挑战。吕梁野心勃勃,对于满洲的野心昭然若揭,我军必须赶回满洲经营防御,以防华军进入东北。”

    袁世凯焦急的将目光转向儿玉源太郎:“司令官阁下,日俄两国明哲保身本人非常理解,但是唇亡齿寒,一旦华军占领华北和西北,就会和两国势力范围接壤,吕梁对于东北、蒙古和新疆等地的野心路人皆知,尤其不会放任东北置于日俄两国的统治之下。当北洋军失败,以两国的兵力能否抵挡华军的进攻?满洲、蒙古等地能否保全?甚至朝鲜和西伯利亚也会置于华军兵锋之下。此事不是我袁世凯一人之事,不如盟军集中兵力与华军在华北展开决战,利用兵力优势和地利优势,即使不能彻底击败华军,也能使其元气大伤,从而获得华北、东北等地的安全。司令官阁下被称为‘智将’,不会看不出其中的要害关系吧!”

    “盟军数量、编制和后勤情况如何?”儿玉源太郎问道,身侧的明石元二郎、奥保巩等人都知道元帅动心了,不过话已出口,不好当场反对。

    为了能与日俄军队获得平起平坐的地位,袁世凯在之前授予段祺瑞等高级将领军衔,其中呆在会议室中的段祺瑞正是上将军衔,在奥保巩、帕杰罗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