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辛亥之钢铁基地-第25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要认为吕梁统治下的华夏是个美好的地方,美好只是对于服从吕梁的人而言的,利益受损、固执守旧的人遭受了惨无人道的折磨,********机器为这部分准备了充足的警察、监狱、劳改场所,无数的家庭因为吕梁的残暴走向毁灭。遍布全国的孤儿院证明了这一点,吕梁没有那么多时间和风细雨的改造社会,直接而粗暴的转变肯定会引起反抗。

    在全国统一到战争爆发的这段时间里,光是民众暴动、军事暴动和刺杀就不下两百起,政府机构、警察局、官员成为主要的攻击对象。这些阴暗的事情从不会出现在报纸上,也不会出现在电台广播里,即使民众的口口相传都受到调查局的监视。在这个过程中死亡、鲜血和人性的扭曲比比皆是,吕梁只能将其视为改革所必须付出的代价,并选择性的将其抛在脑后,如果没有妻子吴月的宽慰,估计他早就变成了听不尽人劝的残暴统治者。

    在紧张的工作中,吕梁总会找时间去长江边钓鱼,这成为他驱散压力的最好方式。一个小时、甚至半个小时,抽出时间来散心是他每天最期盼的事,当然,钓鱼的过程中经常会被手下打断,比如现在,一名军事参谋就急匆匆的跑来,他穿过层层警卫,出现在吕梁面前,迫使他放下鱼竿,赶回战时总指挥部。

    对日作战军事上的准备基本完成,陆军总参谋部准备了两百万大军,将在3月20日登陆日本,展开日本战役,代号“征服”。

    这两百万大军中,朝鲜军团15万人,台湾军团7万余人,菲律宾军团6万余人,琉球师1。5万人,本土陆军将出动180万人左右。本土第一集团军群一百万人左右,第二集团军群八十万人左右,他们是对日作战的主力。

    全国统一后局势在两年内完全稳定下来,经济走上正轨,于是更多的资源开始向军队倾斜,国家也有实力支持军队的扩张。从1908年开始到1910年,两年时间华国陆军常备军从110万扩张到320万左右,还有民兵、武装警察、预备役部队300万左右,他们接受比较频繁的军事训练,一旦进行动员就能迅速形成战斗力。战争开始后陆军已经完成了第一阶段的动员,超过一百万人加入军队,并得到了比较完善的武装。

    与陆军扩充同时开始的还有全军装备大换装,陆军的变化和其他军种一样明显,编制有六个装甲军,十五个机械化步兵军,三个骑兵军,三十个常规步兵军,六个山地师和七个伞兵师。大部分基层军官都是正规军事学院出身,具备良好的指挥素质和战术素养,超过四分之一还经历过战争磨练,他们是这支军队最坚实的支柱。

    而普通士兵的识字率超过百分之九十八,部分没有经过文化学习的士兵在军队中受到了不错的教育,华军的文化水平冠绝全球,即使最精锐的德国步兵也无法超过华军。他们大部分经历了两年或者两年以上的训练,光从训练子弹消耗上就能压倒性的摧残大部分国家的军队。

    对文化要求越来越高的装备是普及文化的必要要求,在装甲部队中,坦克组成员需要一定的文化知识,才能驾驭坦克,才能进行简单的修理,才能熟练的操纵战车。战争模式的改变要求士兵们不仅仅需要不怕死的勇气,更需要海量的技术兵种。

    对装甲部队的重视使华*方要求更换更加先进的坦克和装甲车,从开始一直是华军装甲部队主力的t01坦克一直存在故障率高、舒适性差、防御水平低的缺点。在华国工业水平不高、敌军没有反坦克武器、没有装备坦克的时候,这些缺点还可以忍受,但在各国相继研究新式坦克,华国工业逐渐深厚的时候,t01坦克就显得有些过时。虽然它具有结构简单、便与制造,火力、防护和机动三大指标非常均衡,对训练要求低等特点,但坦克兵们和装甲部队将领要求更先进坦克的呼声越来越高。

    一般人呆在t01坦克里面两个小时,就会因为糟糕的乘坐环境而失去战斗力,铸造装甲质量一般,受制于当时制造水平的落后,铸造装甲里面沙眼非常多,如果在实战中挨上一炮,炮塔里面铁定铁屑乱飞,车组成员别想活下去。

    新式坦克军方要求继承t01坦克指标均衡、结构简单的特点,改善坦克内部乘坐环境、提高装甲质量、安装更先进的观瞄系统和无线电设备,在有可能的情况下安装火力更强的坦克炮。

    在1908年中,试验坦克2号走出实验室,军方检验后对其非常满意,运往东北低温地区、西北沙漠地区、西南高原地区、菲律宾热带岛屿地区进行作战试验,结果证明2号坦克是一款非常成功的坦克,能够适应各种环境下的作战需求,当然在那些环境下也需要安装一些适应性设备,比如在沙漠地区安装发动机过滤网,不过这些都是小问题,总体情况令人满意。

    被命名为“豹式”坦克后,军方向军工厂下达了第一批1500辆的订单,要求在1909年6月之前交付部队,第二批订单2000辆在1909年底之前交付装甲部队。之后华国工业开足马力,在1909年9月提前完成了第二批订单,在1910年初,华国已经拥有豹式坦克4500多辆,虽然按照编制,全军还有两千余辆的缺口,但已经足够开战所需。

    全新设计的坦克底盘让豹式坦克拥有了更加低矮的身躯,更加宽阔的内部空间,因此可以携带更多的弹药,为乘员提供更加舒适的环境。在各国都在苦苦研究坦克结构、悬挂系统和负重轮结构的时候,豹式坦克已经采用了最先进的扭杆悬挂系统。地球另一侧的德国,华国为其提供了克里斯蒂悬挂和扭杆悬挂两种系统,他们的工程师们仍旧和后世一样采用了克里斯蒂悬挂,对机械美感的执着追求和对橡胶资源的稀缺,导致交错式负重轮结构再次出现在德国坦克上面——负重轮边缘的橡胶称重能力不足,也就是说,德国必须想尽办法在有限的车体长度限制下,安装更多的负重轮来支撑整个坦克的重量。

    豹式坦克的柴油发动机为它提供了充足的动力,每小时最大行进速度超过60千米,比美国最新式的卡车还要快。近十年的坦克设计和制造让华国坦克生产技术越来越成熟,工业水平的提高也让豹式坦克拥有令人满意的低故障率,在最容易出毛病的动力系统上,豹式坦克测试的结果是一百辆坦克行进五百公里时,只有四辆出问题,这样的成就足以让坦克设计人员和制造工人们自豪。工程师们还提供了一种马力更大的发动机,不过这种发动机还有变速箱给坦克带来超凡机动力的同时,还伴随着高故障率和高油耗,相比之下并不适合豹式坦克。原发动机给豹式坦克不错机动性的同时,相同的油耗让它可以行进更远的距离,这对于实战的意义超过了更高的速度。

    为了兼顾坦克机动性、火力和防护,豹式坦克仍旧采用75毫米火炮,不过是45倍径的长身管火炮,这种火炮的威力可以在700米距离上击穿现有世界上所有的坦克,军方估计豹式坦克的火力优势将持续至少三年时间。另外本土钨矿的丰富让坦克拥有了更先进的穿甲弹,一种钨合金材料被华国科学院发现,并用于新式穿甲弹的制造。先进的坦克炮和穿甲弹足以让豹式坦克的优势保持很长一段时间。

    钢铁基地提供的数据和无数次的试验让工程师们找到了坦克最佳的防护外形,倾斜装甲可以将敌人的炮弹弹飞,炮塔顶部100毫米装甲、两侧和后部都是45毫米,舱体前部装甲80毫米。不过坦克的装甲防护水平不能单单用装甲厚度来形容,比如德国三号坦克相同的100毫米装甲,可以被坦克炮轻易击穿,豹式坦克的装甲却只能在上面留下一个深坑。不是说德国铸造水平不如华国,而是在铸造水平相近的情况下,华国拥有更先进的装甲材料制造技术。

    大功率的无线电设备,板裙、前外挂装甲板,炮塔周围的网格防弹栅栏,全封闭的炮塔后部杂物箱,应有尽有。可以说在三年以内,豹式坦克都是无敌的存在。(。)

第四百零六章 疯狂的备战() 
新式坦克不是在同一时间全部取代旧式坦克,整个大换装持续了近两年时间,陆军的坦克需求仍旧没有得到满足。现役的4500辆豹式坦克全部出现在六个装甲军里,老式的t01坦克仍旧在其余部队中服役,机械化部队、步兵部队、山地部队都有坦克存量。

    3200辆t01坦克中,除了仍旧装备部队的500辆外,超过1500辆被出售给其他国家。在德国、英国、美国、法国、朝鲜等国家的军队中都有t01坦克的身影,这些被出售的坦克大多用于换取政治利益。朝鲜军团中就有100辆t01坦克,台湾军团装备150辆,甚至因为石油财富变成暴发户的沙皇俄国也购买了200辆。

    不过t01坦克在华军中的寿命基本到此为止了,旧式坦克生产线正在被豹式坦克生产线取代,以新式坦克底盘为基础制造的装甲车辆也充斥着华军装甲部队和其他部队。豹式突击炮、豹式运兵车、豹式装甲突击车、豹式扫雷车、豹式火焰喷射车、豹式指挥车、豹式维修车等等,战场上装甲车零件的通用性让人惊喜万分,也大大减轻了后勤压力。

    如何攻克日本列岛在战争史上是全新的课题,这个岛国历史上从未被征服,小鬼子有一个无比友好的邻居,农耕文明下的华夏根本没有对外扩张的欲…望,在游牧民族的威胁下自保就不错了。除此之外,竟然没有一个国家能对日本构成威胁,这也造就了日本人狂妄的民族性格。生产力落后也让攻克日本变得困难无比,运载蒙古骑兵的海船全部倾覆,这是中原统治者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试图征服日本。生产力水平提高后,欧洲殖民者和美国人的势力相继进入日本列岛,和华夏不同,这个国家很快就从落后中醒悟过来,通过艰苦无比的倒幕战争实现中央集权,并开始了从上而下的维新运动,然后通过多次赌博性质的战争逐渐崛起,避免了国家沦为殖民地的命运。原时空中即使是二战后期,美国人也是用核弹才让日本人投降,之前美国大兵也不敢登陆日本本土。陆军总参谋部预计完全占领日本需要付出十万人左右华军士兵的伤亡,这只是一个保守数字,而且是建立在相当充分的情报支持上作出的分析,最终的伤亡数字让人不敢想象。

    不过这一次日本人还是选错了投靠的对象,赌…博不可能总是会赢,横须贺事件后日本人彻底失去了对抗华国的筹码。敏锐的日本高层意识到灾祸不可避免,狭隘的民族性格、凶悍的本性、军国主义政府的推动和赌一把的心理促使日本人走上了军事对抗的道路。

    其实日本人的备战早就开始,从军国主义势力保持政府权力的那一刻开始,日本人的全部生产生活的差不多全部指向军事目的。钢铁厂的产品少部分用于经济流通,大部分用于改善国内交通、建造枪炮弹药和构筑防御工事。失去了华夏市场,日本最发达的纺织业急剧萎缩,还要在美国纺织品的挤压下艰难求生,于是日本政府和军方成为纺织业最大的买主,军装、帐篷、棉衣等军用物资的储备十分充足。大财团和政府密切合作,整合兼并大中型企业,使日本工业集中程度惊人,工业产能转换为战争体制的效率非常高。畸形的经济模式造就了一大批既得利益者,也造就了数量惊人的中下层贫民,即使没有战争,日本也会在一定的时间内彻底崩溃。

    日军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只有陆军这一个军种,当年支撑起日本地位的海军因为华日战争彻底覆没,海军战舰被摧毁,海军人才青黄不接,造船厂也在轰炸中损失殆尽。美国人进入日本后出于控制这个国家的需要,不允许日本拥有海军军事力量,海军学院被关闭,造船人才移民美国。诺大的日本领海只能靠300多艘巡逻艇和鱼雷艇保护,横须贺事件后日本人更是失去了对海岸的控制权,极端的不安全感充斥着日本高层的内心,他们渴望通过陆军来保护自己的性命。

    失去了海军,便宜了陆军。没有了战舰这个吞噬钢铁资源的怪兽,日本人得以将全部资源用于陆军的扩张,他们有足够的钢铁生产武器装备和弹药。要知道战争爆发前日本钢铁产量在美国的帮助下已经达到250万吨这个惊人的规模,这个数字的三分之二都用于制造武器装备,让日本陆军的实力急剧膨胀。

    此时日本拥有常规陆军250万人,其中四分之三都是横须贺事件后紧急招募的预备役人员和普通人,虽然训练水平有限,但日本政府竟然有能力将这两百多万人全部武装起来。火炮、坦克、卡车等的数量也很惊人,比如日本第一代05式坦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