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辛亥之钢铁基地-第30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为华国的背叛差点吐血的德国人开始加快战争准备的步伐,趁着俄国远东士兵还在遥远的道路上磨蹭,海参崴的物资和运送士兵的列车抢夺车厢,德军总参谋部决定对俄国发动主动进攻。

    利用便捷高效的铁路运输系统,德军主力迅速从西线转到东线,进攻开始前,总参谋部为东线战役准备的军队已经超过两百一十万,包括最精锐的两个装甲军,三个新组建的装甲军和两个机械化步兵军。两千五百架飞机和一万一千门火炮成为陆军进攻的最大依仗,此时的德军要强于二战时期德国国防军巅峰时期,这是一支没有受到阉割的军队,拥有战无不胜传统的军队,火炮、飞机等各种武器没有受到凡尔赛条约限制的军队。在技术水平上甚至也不弱于那个时期,最重要的,他们没有一个指手画脚的元首,取而代之的是配合默契的皇帝和总参谋长。(。)

第四百九十章 东欧大战() 
事实证明,面对欧洲强国,俄国赖以支撑的完全是广袤的国土和糟糕的交通条件,或许还要加上单纯朴实的士兵,但是这些阻止不了俄军的惨败,军队整个系统大大落后于德军,是俄军惨败的主要原因。

    德军北方集团军群利用新组建的第三装甲军,在三天内突破俄军防线,堆积在前线的五十多万俄军溃不成军

    。尼古拉二世想象中的激烈对攻和拉锯战没有出现,在第一天,俄国人苦心积攒的两百多架飞机就被德国空军屠戮一空,双方飞机的性能差距不是很大,但飞行员的素质的代差无法抹平。德国飞行员在西欧经受了大量磨砺,无论是单机作战还是编队作战都更胜一筹,而且德国空军占据数量上的压倒性优势,福克ii型战斗机源源不断的开赴前线,最新式的福克iii型战斗机超过两百架。

    俄军上层充斥着腐朽和无能的将领,经历过实战并目睹新式战斗形式的将军大多在远东地区,其余大部分将领秉承步兵为主的战术,甚至使用大量的骑兵向德军装甲部队发动反击。几百辆坦克却被安置在各个防御节点充当固定火力点,步兵防线被德军冲破后,后方的部队囤积地点毫无防备,再加上空中轰炸和德军进攻速度太快导致的指挥系统混乱,俄军失败不足为奇。有的部队甚至接到了反击的命令,在前往前线的途中被突然出现的德军冲垮,他们极端不适应德军的进攻方式。

    几道防线接连失守之后,俄军将领得到了圣彼得堡的命令,此时的形势已经严重恶化,尼古拉二世还认为自己的部队数量庞大,要将德军赶出边境地区。奉命坚守并反击的前线将领不敢违背皇帝的命令,结果就是更多的部队被送入德军进攻线路上,成为德军的战绩,士兵则成为德军的战俘。

    数以十万计的战俘成为德军推进的主要障碍,他们不得不分出大量的部队看管押解俘虏。值得回味的是,俄军波兰集团军中主动投降的部队非常多,他们是本地士兵和将领组成的部队,因为沙皇俄国苛刻的民族政策,导致本地波兰人极度反感俄罗斯的统治,反而对侵略者德国表现出不错的好感。这一点被得到消息的施里芬敏锐的察觉,并下令善待波兰人和被俘的波兰士兵,这个命令使德军的推进速度更快,并导致几万名波兰士兵成为德军的仆从军。

    进攻第七天,北方集团军群将四十多万俄军包围在以华沙以东地区,巨大的战果让德国人欣喜不已,他们知道以装甲部队为先导的新式战术,也就是小毛奇所称的闪电战威力巨大,但闪电战带来的成果还是超出了他们的想象。

    要知道包围圈中的四十多万俄军大部分是常备兵力,也就是所谓的俄军精锐,属于战前俄国动员兵力的主要组成部分。失去了这四十多万精锐,俄军将元气大伤,而且俄国将注定失去对这部分精锐的控制权。包围开始后第六天,俄军将领率领波兰集团军向德军将领投降,每天都有几万人的损失让俄军将领心力交瘁,没有希望的战斗和尼古拉二世严厉的威胁让俄军将领不想继续抵抗下去。

    五天后德军北方集团军群轻松的占领华沙市,并逐渐控制俄属波兰全境。在其他方向,德军的进展同样顺利,甚至超过了北方的进展速度。南方集团军群攻入乌克兰境内,小毛奇的第一集团军充当先锋,最精锐的第一装甲军一天推进上百公里,沿途摧毁所有俄军防御工事,其进攻过程几乎就是北方集团军群的翻版。

    乌克兰粮仓受到巨大威胁,这里可以说是俄罗斯不能失去的核心地域,丢掉这里,全俄罗斯都要挨饿。俄军乌克兰集团军司令要聪明一些,他没有将所有的部队全部堆积在第一道防线上,原因是没有想到德军的进攻速度如此之快。在德军抵达基辅之前,他还有足够的时间布置防御。在基辅的正面有广阔的战略纵深,虽然是平原地带,但这里没有发达的铁路公路交通系统,德国人不可能过来的太快。因此他将兵力收缩在基辅四周两百多公里范围内,试图用密集的防守挡住德军的进攻并伺机反攻。

    硕大的东欧土地对于德军来说确实太广阔了,装甲部队前进五百多公里,击败十多万俄军,收拢好几万战俘。但前面仍旧没有尽头,要知道这几乎是横跨整个德国的距离!抵达基辅防线前的时候,南方集团军群开始疲惫不已,装甲部队的坦克需要修理,他们有太多的坦克丢弃在几百公里的道路上,等待工兵修理和更换零件

    。另外他们需要油料、弹药和粮食,而且有与后方的掷弹兵和步兵集群脱节的迹象。后勤部队经受了巨大的考验,他们习惯于在发达完善的铁路公路交通系统下运输物资,一旦进入相对落后的东欧地区,就得离开可爱的铁路和列车,用驮马和人力运送无数的燃油和弹药,效率比之前差了好几个等次。

    所以,沿着铁路进攻并占领各个车站是非常关键的一点,德军的进攻路线正是如此。德军南方集团军群和俄军乌克兰集团军展开基辅战役的时候,已经是进攻开始后的第二十天。这个时候的北方,德军中路集团军群已经准备发动明斯克战役,而北方集团军群正向俄国西北沿海推进,试图攻占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地区,直接威胁圣彼得堡的安全。

    月20日,基辅战役结束,俄军乌克兰集团军试图以基辅核心抵抗德军的企图失败。在德军装甲部队的穿插下俄军防线支离破碎,在堆积在海参崴的援助物资抵达之前,俄军不得不承受失败的苦果。

    灰色牲口在缺少武器弹药的情况下,用低劣的武器发挥出令德军士兵钦佩的战斗力,他们经常承受巨大的伤亡,却不后退一步,而且这些俄军士兵从战争中学习的速度快的惊人,几天的功夫就变得不好对付起来。可惜他们的将军们没有给士兵更多的学习时间,基辅战役开始后第十一天,乌克兰集团军司令官就下令向德军投降,以基辅为中心的包围圈内三十五万士兵成为德军的战俘。

    接下来的两个月内,明斯克被攻克,北方的维尔纽斯、里加相继成为德国人的占领区。莫斯科到圣彼得堡以西的东欧俄国领土几乎全部成为德国人的地盘,惊恐之下的尼古拉二世将指挥中心搬离圣彼得堡、迁至莫斯科,以躲避德军北方集团军群锋利的刀芒。

    问题是取得巨大战果的德军已经无力继续进攻,施里芬下令所有部队停止前进,沿现有占领区构筑防御工事。因为他们横跨了上千公里的距离,远离德国本土,后勤补给线脆弱到可怕的程度,铁路线和大城市以外还有几十万名成为散兵的俄军士兵,他们在当地人的协助下组织起来,袭击后勤运输队,让德军不得不拿出许多精力应付这些神出鬼没的游击队。

    而前线的士兵也达到了疲惫的顶端,覆灭法国的时候隆美尔都没有走过这么远的路,他的坦克急需修理并更换零件,他所在的坦克连二十一辆坦克,有一半在道路上等待工兵修补,剩下一半在进攻基辅的时候损失四辆,另外还有五辆出现机械故障,所以整个坦克连只有三辆可以作战的坦克,可以说完全失去了战斗能力。

    前线两百多万德军士兵的状态都差不多,和可怜兮兮的弹药、燃油比起来,德军还可以从当地获得不少粮食补充,这一线是欧洲有名的粮仓,更是俄罗斯向欧洲出口粮食的主要地区,在斯大林祸害这里之前,粮仓名副其实。

    最主要的问题是过冬棉衣,德军在进攻发起时已经是九月底,包括总参谋长施里芬、德皇威廉二世在内的大部分德军高层都认为俄国会因为边境地区的惨败向德国求和,而德国借此获取东欧大片领土,将俄罗斯彻底压制在寒冷的莫斯科附近,并迫使俄罗斯屈服在德意志帝国的淫威之下。

    事情的进展完全没有按照德国人的剧本来,俄国人没有像法国人那样干脆利落的投降,甚至尼古拉二世没有向柏林派出求和特使,即使圣彼得堡受到德军直接威胁,尼古拉二世仍旧没有屈服。他固执倔强起来就像英国人一样,让施里芬和威廉二世头疼。

    战斗民族丢掉了东欧好像屁事没有,断条胳膊掉条腿对于他们来说算不了什么,尼古拉二世惊讶的发现失去了明斯克、基辅等地,后勤运输的效率反而提高。德军进攻停止后,俄国人终于有时间喘一口气,来自俄罗斯欧洲地区和远东地区的兵力向前线集结,短短一个月的时间俄军就再次聚集两百多万大军。(。)

第四百九十一章() 
最让尼古拉二世放心的是,海参崴的物资终于大量出现在前线,铁路系统经过战败的磨练,经过尼古拉二世清洗上百名官员,终于变得有序起来。越来越多的装备和弹药送到前线的士兵手上,德军停止进攻后的两个月内,俄军获得了一千一百架飞机和一千三百多辆坦克,这些美式装备增强了俄国人继续战斗的信心。

    美国人和英国人不可能允许俄国单方面和德国和谈,为了保证俄国继续抵抗,他们疯狂的向海参崴运送物资。除此之外,骄傲的尼古拉二世也不会轻易承认被威廉击败,他甚至做好了向乌拉尔山脉转移的打算,皇室积累的财富正在盘算着如何向东方转移。

    凭借无数的灰色牲口和英美的物资支援,尼古拉二世命令俄军总参谋部制定新的作战计划,斯拉夫民族并不缺少战略和战术大师。之前的失败让尼古拉二世认识到,和平时期被压制的将领才是真正的人才,那些身居高位的将领全部都是通过歪门邪道走上来的,论真才实学,他们比自己的下属差得远。

    战争时期一切都要为胜利让路,军队内部的清洗和人事升迁大范围普及,一百多名中将和上将被调回莫斯科,或者回家养老,或者成为闲散部门的长官。那些在战斗中表现出色的军官得到升迁,成为前线主官,很快,这项举措就给尼古拉二世带来不小的惊喜,那些升迁上来的年轻军官对皇室表现出极大地感恩和忠诚,并在战斗中发挥出色。

    三个月后东欧的战斗继续,德国人准备不足的缺陷在这段时间显露无疑,他们没有做好攻打莫斯科的准备,没有做好攻占俄罗斯全境的准备,没有做好冬季作战的准备。前线两百多万德军和五十多万奥匈军队、五万保加利亚军队、两万芬兰军队需要海量的物资,漫长的补给线和糟糕的交通环境足以让同盟国后勤部门崩溃。时间已经是隆冬,却还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士兵没有得到棉衣。

    与之相对应的是俄军,适应严寒气候的老毛子本土作战,棉衣等御寒衣物不缺,海参崴堆积的大量物资缓慢运送到前线,三个月的时间让俄军储备了充足的物资。越来越多的坦克大炮和飞机让前线将领充满信心,有了可以挥霍一段时间的弹药,从来没有如此富裕过的俄军将领忍不住要尝试一下反击。

    第二阶段的战斗从黑海沿岸开始,12月初,克里木会战爆发,南方集群的最终目的很明显,那就是直取里海沿岸的产油地巴库油区。拿下基辅后南方集群第一集团军进入休整,第五集团军和第七集团军则继续南下,试图夺取黑海沿岸,消除俄国黑海舰队的威胁,获得通往高加索地区的便捷通道。

    俄军第二十二集团军和新组建的乌克兰军团共五十多万人迎战德军,双方在敖德萨和克里木地区展开鏖战,利用克里木地区坚固的防御工事和充足的物资,俄军以损失二十万人的代价将德军阻挡在克里木半岛以北。在激烈的战斗中,俄军黑海舰队利用战舰向陆军提供火力支援,在战舰派不上用场的时候,精锐的水兵会上岸参加陆地上的战斗。莫斯科向这里增派了五百多架飞机和两百多辆坦克,虽然同样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