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辛亥之钢铁基地-第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四人全部倒在山石上。事后辨认,海鹞子身中三枪,当场毙命,二当家三元身中一枪,另外两名心腹也中枪倒地,竟是自相残杀致死!

    此战陆战队士兵有两人受伤,但都没有生命危险。广州号驱逐舰舰长吕靖有些不忿,还以为剿匪作战能训练一下水手,目前看来很少有海战的机会。大鱼洞之战后两艘船又多次出击,剿灭海匪总计七百多人,其中有三次是在海上进行的战斗,终于让吕靖过了一把实战的瘾。

    海匪都是小渔船,排水量超不过三百吨,还没有火炮。吕靖只当是打靶训练了,广州号上五座单管127mm高平两用炮最高射速超过每分钟13发,更别说十三座放空机关炮,它们对于海匪的船只来说才是真正的大杀器。

    海鹞子团伙的覆灭对于吕靖等人来说仅仅是个开始,更严峻的考验还在等待着他们。广东海匪纵横几百年,许多沿海村落世代以海匪为业,更多的人依靠着海匪圈子为生。剿匪舰队面临的不仅是海面上的武装团伙,还有以海匪为生的贫困百姓。

    如果说海面上的剿匪使用的是纯粹的武力,那么同时进行的陆地剿匪行动就是军事与民事相结合。一开始军队的行动效果很差,得到消息后往往会扑空,这说明情报系统存在巨大漏洞。当地人提供的消息要不是假的,要不模糊不清,还有些线人提供情报后被谋害。经过总结,临时政府认为要想彻底剿匪匪乱,就必须消除匪盗存在的基础,那就是让当地人看到过上好日子的希望。

    民政部门配合军事部门强势介入,强行推行减租减息,对个别罪大恶极的地主进行审判,并强制推行高产稻种,尤其是在潮汕、广州湾、雷州半岛等最为猖獗的地区。之前吕梁对待地主阶层是非常宽容乃至纵容的,他把他们当成一个崭新的阶级去培养、引导,但并不意味着对违法行为视为不见。在这些盗匪猖獗的地区,临时政府用少见的强硬手段对待违背临时政府政令的地主和平民。很快,人心开始想临时政府这边倾斜,在热带雨林地区推广了橡胶种植、热带水果种植、整修道路等工程之后,这些地方的就业率和居民富裕程度达到了有史以来的最高峰。能用自己的双手和辛勤劳作赢得富裕的生活,谁还会铤而走险在大海上冒险?海匪们失去了根基,等待他们的只能是灭亡。

第七十三章 大头() 
在世界势力范围划分基本明确的二十世纪初,一个新兴势力的崛起要面临着多方面的围剿,德国就是一个最明显的例子。德国统一后在俾斯麦首相的带领下逐渐实现了国家经济和军事的强盛,但他在争霸的道路上接连发动了两次世界大战,都被英美为首的国家打压,最终饮恨收场。又比如美国,在二十世纪初的时候美国的扩张之路被英国堵得死死的,没有一丝缝隙,直到美西战争和一二战爆发,凭借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工业优势,最终取代英国成为世界霸主。最奇怪的是日本,它在明治维新之后利用列强之间的争夺和东北亚地区没有地区强国的优势,先是在国运之战中击败满清,又在日俄战争中击败俄国,后又利用两大阵营的对立在一战中谋取大量利益,这才算是真正进入列强阵营。

    吕梁对这些非常清楚,他不会掩耳盗铃的认为列强没有注意到广东临时政府的崛起和威胁,而且是一个内部高速发展中的广东革命政府,实践证明,革命者对西方人的态度往往是敌视的,不论是在中国还是土耳其、阿拉伯国家,大量信息表明,广东临时政府虽然没有海军力量,但陆军实力不容小觑,经过扩军后人数达到十万、武器装备比较先进、训练有素,这样的实力足以对列强在满清的统治秩序造成威胁,更别说广东本地工厂出产的产品正在中国各处与列强的产品展开竞争,只此一点就足以引起列强的重视。

    临时政府也曾经使用各种方式,试图在西方列强之间打开突破口,比如各种物资的采购、军事技术的流出,但让人失望的是,就算是与英法严重对立的德国也对临时政府的媚眼不屑一顾。购买物资时要不是临时政府力争,会被他们大宰一笔;来自后世的军事技术交流,这是吕梁的杀手锏,用来吸引德国政府的美味,他原本相信德国会因为那些技术而对临时政府释放善意,而这也是前世很多穿越小说的常用伎俩。没想到德国方面先是不相信,等拿到一点实际检验后提出买断,却坚决不释放政治善意,甚至一艘来自青岛的德国巡洋舰在广州外海不断巡弋,目的很明确,就是武力威胁!

    吕梁低估了西方人的无耻,在这个时代,西方人面对中国人时就像看一只猴子,怎么会平等对待呢?就算是巨大的利益摆在眼前,他们首先考虑的是怎么夺过来,而不是通过交易、谈判等手段,这才是纯粹的强盗逻辑!临时政府的各种举措非但没有得到西方的善意,还引发了许多或明或暗的举动:英国加强了在香港的驻军,并在暗中向广东海匪提供军火援助;八国联军刚刚撤离、慈禧还没有回到北京,李鸿章已经和西方签订了大规模的贷款协议,用于组建新军、应对革命党的威胁,其目的就是保证列强在中国的利益和满清对条约的履行,毕竟,临时政府并没有在公告中声明维持满清之前与列强的各种协议、保证并满足列强在中国的利益,临时政府对西方态度不明是列强最大的忌讳,但也是吕梁最不可能做出的承诺。

    满清对广东革命做出了最强烈的反应,具体体现在了各省新军的组建上。与洋人的战斗和保年围剿革命军的战斗都表明,现有的军事力量已经不足以维护满族的统治,军事改革势在必行。南方富裕省份都在大规模编练新军,湖北、江苏、浙江、安徽、湖南、江西等省多至一镇、少至一旅,明面上的说法都是为了应对革命党的威胁,这也让朝廷无法反驳。东南互保之后朝廷对那些封疆大吏不再信任,他们把所有的希望都放在了新任直隶总督兼署理北洋大臣的袁世凯身上。

    袁大头自朝鲜发迹,凭借自己的能力和家族的协助,一路顺风顺水,小站练兵后担任山东巡抚,后加入东南互保,躲过了八国联军侵华时可能的损失,使其军队得以保存,这批军队成为他最大的本钱。

    辛丑条约签订后李鸿章饱受骂名和洋人的侮辱,多次吐血后于1901年11月份去世,袁世凯顺理成章的接替他成为满清的顶梁柱。受广东革命的影响,洋人主动靠上来帮助满清编练新军,而最大的受益者正是袁世凯。除了北洋第一镇是由铁良统帅的全满人部队之外,其余的全部由袁世凯的亲信率领。

    广东革命成功的消息传出后,联军主动让步,在关键的赔款数目上一减再减,从原本历史上的四点五亿两白银(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九点八亿两),减少到了三点九亿两。之后提供了四千万两白银的军事贷款,用于朝廷扩建新军之用,这笔巨款几乎全部用在了北洋新军的组建上。

    在这种大环境下,袁世凯的武卫右军扩编为北洋常备军,截止到1901年底,北洋第一镇已经编练完成,人数在一万八千人。当然,朝廷会首先照顾全部由满人组成的第一镇,但其战斗力有多强就值得商榷了。

    保定北洋军营,自从募兵制改为征兵制后,按照计丁抽练的原则,条件为“实系土著良民,年在十**以上,二十五岁以下,身长四尺八寸,素无嗜好,不带暗疾”,大批青壮来到保定,成为北洋新军的一员。

    “看来朝廷是急了,现在总督大人虽是署理,但已经实际掌握大清的军权。”北洋新军参谋处总办段祺瑞说道,他与教练处总办冯国璋、兵备处总办王士珍、总参议王英楷,受袁世凯所托,到保定督练新军。北洋新军是袁世凯安身立命的最大依仗,一定要全部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这几人在军营四周巡视,一面探讨军队事宜。

    “能不急吗?东南互保、视中枢如无物,洋人侵华、乱党肆虐广东,这一切都是因为朝廷兵力薄弱。宫保大人深受朝廷信任,李鸿章死后放眼全国,只有宫保大人能力挽狂澜!”总参议兼第二镇统制官王英楷说道,计划中的六镇全部有了框架,只需要不断的填充即可。

    “先不说洋人,那和我们不一个层次,乱党和东南各督抚才是我们现实的威胁。东南督抚野心勃勃,但武备力量薄弱,不足畏惧。从得到的消息来看,最值得我们警惕的无疑是广东乱党。他们的军队数量庞大、训练有素、武器先进,连发步枪、机关炮、钢炮应有尽有,保年五万大军尽被歼灭。在广东的威胁下甚至有些督抚与其眉来眼去,据说张之洞就有意放纵广东乱党。我认为,要想应对南方威胁,六个镇的兵力还不够,更别说第一镇雄踞北京,不为宫保大人所用。”兵备处总办王士珍说道。

    冯国璋皱了皱眉头,指着正在持枪训练的士兵道:“各位是否太过重视广东乱党?此等士兵以武卫军为班底,精选良卒,使用朝廷大借款购买西洋枪械、火炮,借用洋人军制、训练方法,难道仍旧不敌广东那个大财主的家丁?”列强贷款陆续到位后朝廷委托练兵处从西方购买武器装备、聘任教官,用于北洋军队的扩充,而负责采买的正是兵备处总办王士珍,冯国璋也是见过世面的人,仍对这些装备充满信心。而大财主的称呼是这些人对吕梁的蔑称,以冯国璋为代表的大部分北洋军官骨子里对革命党的军队看不起,认为只是大财主的家丁而已。

    其余几人虽然对冯国璋的观点并不赞同,但对大财主的说法非常满意。练兵实际上就是烧银子,要不是朝廷此次大方的拨款,绝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招募如此多的兵员、购买如此之多的军械。袁世凯代表的北洋势力初步崛起,并基本控制了最精锐的北洋新军,但军权并不代表着一切,军权加银子才是王道,这一点袁世凯清楚得很,他没有稳定的钱财来源,练兵所费皆来自朝廷,一旦被其掐断供应,自己也得老老实实听其调遣,更不用说稳固手下了。李鸿章有盛宣怀为其捞银子,尤其是轮船招商局,自从袁世凯掌握大权后他就不断试探盛宣怀,试图将李鸿章的产业揽入怀中,但淮系势力仍旧庞大、盛宣怀尚未回应。好在广东吕梁就是个大财主,他手中钱粮无数,几千家工厂的商品行销内地,如果能从广东捞些好处那再好不过了。

    不过,袁世凯的根基在北方,与广东相隔十万八千里,就算是朝廷下令用兵,那些南方督抚也不会轻易放开通道,任由北洋军过境。所以袁世凯在观望,等待局势进一步的变化,他甚至希望广东乱党能进一步做大,到时候朝廷和南方各省都会求助自己,到那时,才是北洋军发挥其实力的时候。

    ps:求推荐!求收藏!

第七十四章 孙革() 
北方磨刀霍霍,南方各省编练新军直指广东,大量军事政治情报通过调查局汇集到吕梁这里,一一审核批示后分发到各部门负责人手中。一年多的时间过去,吕梁仍旧保持着充沛的热情,但身体的疲惫不可避免的出现。大方向要自己一手把握,虽然具体的实施交给了忠诚的基因人手下,不过文件需要批复、命令需要签署、工厂军队需要视察、政党、行政、宣传、文化、农业等各方面都需要倾注大量的精力,甚至市政建设自己也得指手画脚。他对后世许多的不满都要通过现在改变,有些事很细小的东西,偶尔想起来就得让助手记录下来,并反馈到部门手上。比如市政建设中的城市规划、桥梁高度、地下管网等等,总不能穿越一回还要面临城市积水、河流上船舶被桥梁挡住等无奈吧!

    幸亏大部分负责人都是基因人,与吕梁直接打交道的也是基因人,不然就得被他烦死。整天面对死板的基因人,满脑子的数据,即使是赏心悦目的吕敏等女性基因人也不能让吕梁感到轻松。征求吴月的意见后,吕梁将她调到了自己的身边,担任总理府秘书处生活秘书。对此吴月并不开心,但也没有抵触,担任教育部门副手的她这一年多来累但充实,发自内心的喜欢这份工作,上万名女童享受到了受教育的权利。她正雄心勃勃的制定1902年教育计划时,吕梁的话让自己意识到她的使命其实是成为吕梁的妻子,而生活秘书这份工作恰好可以推动这一进程。当以为自己永远的离开事业,回归相夫教子的传统之路时,吕梁敏锐的感觉到了吴月情绪的低沉,他当然不是那个意思,生活秘书只是两人培养感情的暂时工作,也是舒缓吕梁僵硬大脑的良方。

    对于朝廷的动作临时政府除了加强军备之外,并没有过于重视,其重心还是放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