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红警之崛起-第1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914年12月。俄国用 “伊里亚?穆罗梅茨”组建了世界第一支重型轰炸机部队。于1915年2月15日首次空袭波兰境内德军目标。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轰炸机得到迅速发展和广泛使用。当时轰炸机的时速不到200公里。载弹量1吨左右。多为双翼机。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轰炸机又有新发展。装有4台发动机的重型轰炸机是轰炸机发展到新水平的标志。载弹量可达8─9吨。航程为2600─7000公里。其中尤以美国的B29最为超群显赫。它不仅是投向广岛、长崎两颗原子弹的载机。投下大批燃烧弹。造成著名的东京大火。十几万日本平民伤亡也是B29的“赫赫战果”。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使用“齐柏林”式飞艇分别对比利时、波兰华沙、法国巴黎和英国实施了轰炸。由此拉开了战略轰炸的序幕。轰炸机从此逐步走上了空中战场舞台。尽管谁都认为飞机比飞艇更适宜于进行轰炸。但在当时。关于使用飞艇还是使用飞机进行轰炸这个问睿8鞴鲜妒遣灰恢碌摹S捎诟鞴鲜渡系牟灰恢隆R虼恕T谘兄坪湔ɑ矫妗S械脑纭S械耐怼S械慕箍臁S械慕孤6砉嗽缭诘谝淮问澜绱笳角熬鸵丫鲜兜搅朔苫战〈赏АR虼恕6砉谘兄坪湔ɑ矫妗3晌笔笔澜缟献钕冉墓摇6砉寺氏瓤佳兄坪湔ɑ2⑷〉昧肆钍廊酥跄康某删汀5谝淮问澜绱笳降闹衅冢1915年)已出现了专门研制的轰炸机。它就是前苏联的一种重型四发轰炸机。称“伊利亚?穆罗梅茨”Ⅱ型。由波罗的海铁路 工厂研制。该机起飞重量4 590千克。可载炸弹520千克。乘员7名。每台发动机功率110千瓦(150马力)。另一种是意大利的“卡普罗尼Ca32”型三发轰炸机。由卡普罗尼航空工程公司研制。起飞重量3 300千克。可载炸弹850千克。乘员4名。每台发动机功率73。5千瓦(100马力)。但真正开始用飞机专门轰炸特定目标的是德国人。1917年德国对伦敦和英格兰南部的持续轰炸。特别是夜间轰炸。开创了一个残酷杀伤平民百姓的先例。并引起英国后來的报复。从此也就有了“战略轰炸机”的称谓。

    自从东北航空设计公司在获得了新科技之后。就立刻开始了针对轰炸机的研制。当然作为一家国企。他们的任务不止是研制一个可以的轰炸机。而且运输机的担子也压在了他们身上。对于一家从來洠в腥魏窝兄圃耸浠榈墓净拐媸怯械隳讯劝 

    但是在轰炸机的研究上。他们还真洠в信鹿K栽谌婊蛔暗氖焙蛲瞥隽俗约旱娜轮谱鳎篐35型战略轰炸机。

    为了满足条件。东北航空设计公司采用具有8片桨叶的M型对转涡轮螺旋桨引擎。号称具备8600轴马力。采用这种引擎不仅仅动力强大。事实上在油耗上与维修保养上也比涡轮喷气发动机简单。耐用度也提高了许多。另外虽然机体的设计在外观上看起來相当地保守。不过机体窄小构造简单。以一对含有坚固大梁的低单主翼穿越过机体。再后掠35°。采用后略翼的原因在于为了将机翼大梁在穿入机体后能够将结合点位移至炸弹仓的前方而不会影响到载弹空间。如此一來能够将H35型战略轰炸机的飞行中的气体动力优势与载弹量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再将余下的空间规划为落地轮舱。

    机身为半硬壳式全金属结构。截面呈圆形。由机身前段、机身中段和尾段组成。前段有透明机头罩、雷达舱、领航员舱和驾驶舱。后期改进型号取消了透明机头罩。改为安装大型火控雷达。驾驶舱上方有一个圆形透明鼓包。供领航、操纵员观察用。可进行天文导航和操纵后机身上方的炮塔。机翼穿过机身中段。机翼后是弹舱。尾段上装有尾部炮塔。尾翼采用悬臂式全金属结构。垂直和水平安定面都具有后掠角。平尾安装角可调。均由液压操纵。舵面上普遍有调整片。有防冰装置。垂尾翼尖用非金属材料制成。采用可收放前三点式起落架。前起落架有两个机轮。并列安装。主起落架为小车式。各装4个直径为1。5米的机轮。使用囊式液压刹车装置。并向后收进内侧发动机舱后面的短舱里。该短舱与内侧发动机舱相连。后部突出在机翼后缘之外。前起落架有液压转弯减摆装置。向后收起。此外在机身尾部的防撞减震器上还装有两个小型可收放式机轮。

    H35型战略轰炸机采用后掠机翼。翼上装4台NK12涡桨发动机。每台发动机驱动两个大直径反转四叶螺旋桨。这一布局相当独特。且NK12型发动机的性能十分特殊。。其涡轮部分只向螺旋桨输出发动机总功率的1/3。另外2/3的功率则以喷气形式产生推力。实际上H35型战略轰炸机在750公里/小时以上速度巡航时。螺旋桨已经处于“顺桨”状态。否则桨尖会提前产生激波阻力。仰仗NK12发动机强悍的性能。H35型战略轰炸机的最大时速超过了900公里。使H35型战略轰炸机成为速度最快、最大的螺旋桨飞机。气动设计方面。H35型战略轰炸机的机身细长。翼展和展弦比都很大。平尾和垂尾都有较大的后掠角。机翼为悬臂式中单翼形式。全金属三梁结构。基本上由铝合金制成。机翼悬臂式中单翼。机翼内段1/4弦长后掠角37°。外段1/4弦长后掠角35°。展弦比8。4。相对厚度10~13%。外段机翼后缘有液压操纵副翼。副翼上有调整片。副翼前有扰流片。有利于横向操纵。机翼后缘内段装有面积很大的后退式开缝襟翼。起飞时下放30°。升力系数1。67;着陆时下放45°。升力系数1。95。机翼上左右各装3片翼刀。机翼前缘有热空气防冰装置。

    H35型战略轰炸机装4台强大的HK12MB涡桨发动机。装在机翼上。每台额定功率高达8600马力。耗油率为0。326千克/千瓦?小时(0。24公斤/马力?小时)。发动机驱动两个AB60H型反转可逆桨距螺旋桨。螺旋桨直径5。6米。此外还装有48千瓦(64。8马力)的涡轮起动机。转速36000转/分。创造了世界上飞的最快的螺旋桨飞机。世界上最大的螺旋桨推进运输机的记录。机翼油箱连同机身油箱一起共可带燃油74000千克。

    H35型战略轰炸机:机长:46。6米。翼展:50米。人员:12人。起重:172吨。空重:83吨。巡航速度:750KM/H。升限:13400米。单个发动机功率:8600马力。航程:7100公里(挂载副油箱:11300公里)。载弹量:28吨。武器:五座双联12。7mm机枪、尾部双联30mm机炮。造价:110万元。

第38章:装备更替12() 
中华空军于1934年向东北航空设计公司发出关于新型运输机的技术指标。为期两个月。其技术要求细节保证运送 92 名步兵或 64 名全副武装的伞兵时。航程必须达到1980 千米;最大载重需达到 13;608 千克。能够运载当时中华军队大多数的装甲车辆、火炮和卡车等大型货物;货舱主舱门设计应能使车辆直接进入。必须有空投伞兵用的侧舱门;可在土质或钢板平铺的简易跑道上进行短距起降;为了能进行低空低速空投。必须能在 225 千米/小时的低速条件下做稳定的掠地飞行;能在一台发动机失灵的情况下正常飞行。这也是在这次研究中第一次明确规定技术指标。

    最后东北航空设计公司也洠в腥萌耸3晒ρ兄瞥隽薡35型运输机。

    Y35型运输机采用上单翼、四发动机、尾部大型货舱门的机身布局。这一布局奠定了战后的中型运输机的设计“标准”。 Y35型运输机设计上最大的特点是其设计彻底的力求满足战术空运的实际要求。因此它非常适合执行各种空运任务。例如铝合金半硬壳式结构机身大型的尾部货舱门。翼根翼型为NACA 64A318。翼尖翼型NACA 64A412。上反角 2°30′。安装角翼根 3°。翼尖 0°。1/4 弦线后掠角 0°。全金属双梁受力蒙皮结构。机械加工的整体加强变厚度蒙皮壁板。长度14。63米。副翼由普通铝合金制成。串联式液压助力器。由两套独立的液压系统供压。副翼上有调整片。富勒式铝合金后缘襟翼。机翼前缘用发动机引气防冰。

    Y35型运输机的货舱门采用了上下两片开启的设计。能在空中开闭;在空中舱门放下时是一个很好的货物空投平台。尤其是掠地平拉空投的时候。在地面又是一个很好的装卸坡道。而且该舱门也是整机气密结构中的重要一环。Y35型运输机的货运型都可以贴地投放11;000千克重的货物。投放时。飞机贴地飞行。后舱门打开。首先拖出一个钩子。钩子的另一端与货盘和货物相连。当钩子与地面空投场上的钢索啮合时。货物就被从后舱门拖出。由于货盘有能量吸收系统。货物滑行30米后停下。当货物超过22;000千克时。需要使用条带式降落伞将货物从货舱中拖出。

    Y35型运输机的主起落架舱也设计得很巧妙。起落架收起时处在机身左右两侧旁突起的流线型舱室内。这个设计使得起落架舱不会占用宝贵的主机身空间。大大方便了货舱的设计。且使得主机身的结构能够连续而完整。强度大。另外一个好处是这种设计左右主轮距较宽。在不平坦的简易跑道上稳定性好。Y35型运输机货舱的尺寸为长12。19米。高2。74米。宽最大3。12米、最小3。04米。可运载军用标准的463L货盘(2。24米×2。67米)。Y35型运输机能运送7个。

    Y35型运输机:乘员:5人(机长。副机长。领航员。导航员。装卸长)。机长:29。8米。翼展:40。4米。机高:11。6米。翼面积:162平方米。空重:34400千克。最大起飞重量:70300千克。单个发动机功率:8600马力。最大航速:592公里每小时(6000米高度)。巡航速度:540公里每小时。航程:4000公里。最大飞行高度:空载:10060米。载荷:7077米。起飞距离:空载:428米。载荷:1093米。最大载重:45吨。

    当然有一个好的战略运输机之后。空军的一帮人就开始想可不可以在运输机的两侧装上武器。这样可以支援陆军进攻。虽说在支援陆军进攻的空军武器不少。但是合适的却一个都洠в小

    一开始有轰炸机。轰炸机的准确度低的吓人。而且还非常浪费。还有就是战斗轰炸机。这个精准度还可以。但是战斗轰炸机的载弹量少。而且一次攻击之后要过好长时间才可以转回來进行第二次攻击。而且现在有洠в屑す饷樽颊庵侄鳌H垦涛淼昙恰K缘鹊降诙谓サ氖焙颉H硕疾恢琅艿侥睦锪恕

    所以空军方面希望可以在运输机上面加装武器。可以在空中盘旋然后向一个点进攻。当然这种改装工作依旧是交给了东北航空设计公司。

    当然第一件事情就是关于武器的事情。因为一开始东北航空设计公司是准备使用现役的12。7mm重机枪來作为武器。但是后來发现12。7mm的重机枪射速慢。后來有换装了德国产的MG系列机枪。但是问睿痛由渌俾涑闪送π K陨杓迫嗽贝蟾帕思扑愠隽俗钍屎系奈淦鳌I渌伲2000发/分钟、口径:25m

    后來向各大枪炮公司发出竞标通知。最后内蒙古金属公司的参选武器获得了订单。

    GAU12型加特林机炮:总重量:122。47 公斤。全长:2;113。28 毫米。枪管长度:1;732 毫。宽度:254 毫米。全高:292。1 毫米。弹药:25 x 137毫米。口径:25 毫米。枪机种类:以液压、电源及气动驱动的旋转枪膛。发射速率:2000。2800发/分钟。枪口初速:高爆燃烧弹(HEI):1;036。29 米/秒(3;400 英尺/秒)穿甲燃烧弹(API):999。71 米/秒(3;280 英尺/秒)。

    后來整个空中炮艇上面单面安装了一门加特林机枪、一门40mm机炮、一门修改过的105mm陆军榴弹炮。

    在1933年希特勒掌权后。德国便开始大力发展军备。以抵抗《凡尔赛条约》施加于德国身上的军事限制。而空军就是德国首先发展的一环。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各家飞机制造商也开始加入军用飞机的研发行列。其中。容克公司研发的Ju 87型俯冲轰炸机。其陡斜的俯冲角度、精准的投弹以及简易的操作。皆受到飞行员及德国空军部的青睐。

    而1936年西班牙的佛朗哥将军发动叛乱。对抗西班牙共和政府。引发了西班牙内战。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对佛朗哥进行军事援助。这给了Ju 87俯冲轰炸机以及其他新式武器进行试验及发挥实力的机会。在西班牙内战中。德国的Ju 87俯冲轰炸机成功对西班牙共和政府给予沉重的打击。亦证实了其威力之大。因此。德国开始大量生产Ju 87俯冲轰炸机。

    同样也被中华看重并且购买了相应的全部图纸和生产权。并且修改成海军舰载俯冲轰炸机。

    JU87:制造商:容克。试飞时间:1935。11。用途:对地攻击。机身长度:11。5翼展:13。8机身高度:3。88机翼面积:31。95m2。最大起飞重量:6600Kg。引擎:尤莫211J10 水冷。最大马力:1410马力。最高速度:410km/h。实用升限:7285爬升率:4575m/19min。武器:机翼6挺12。7mm机枪、7。62mm防空机枪。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