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红警之崛起-第1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赫鲁晓夫则说:“我们要芬兰人让给我们一定面积的领土,把边界移得离列宁格勒更远一点。这可满足我们保卫安全的需要。芬兰人拒绝接受我们的条件,所以我们无计可施,只好用战争解决问题。”

    苏芬战争共持续了约3个半月,前后分为两个阶段。在整个战争期间,拥有兵力优势的苏联红军始终处于进攻态势。但在战争第1阶段,劣势的芬兰军队却挫败了苏联红军优势兵力的进攻,创造了以劣胜优的光辉战例,迫使苏联红军重新调兵遣将,调整部署,再次组织进攻。最终,苏联红军虽取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但它为这个胜利付出了惨重代价,苏联为发动这场战争也受到了国际谴责。因此,当时任苏联红军总参谋部作战部副部长的华西列夫斯基将军后来承认:“芬兰战争是我们的一大耻辱,它败坏了我军在国内外的形象,许多事情都需要作出交待。”

    在芬兰战争中中华向芬兰输送了一百三十五万支步枪,五十万只冲锋枪,三百三五门各式火炮,十三万发炮弹以及数亿发子弹让原本艰难的苏联红军变的更加艰难。

第8章:威瑟堡行动() 
威瑟堡行动是纳粹德国在二战时向挪威和丹麦发起的攻击,德军代号为威瑟堡行动(德语:Weserübung),意即“威悉河演习”。 德国在1940年4月9日当地时间04:15偷袭挪威和丹麦,据其称是为了要从英法手中保护两国中立。

    自1939年春,英国皇家海军总部便将斯堪的那维亚视为将来与德国开战时的潜在战区,英国的张伯伦政府不愿再次在欧洲大陆上开战,认为会重蹈一战覆彻,所以开始考虑使用封锁战术间接削弱德国,德国工业非常依赖来自瑞典的铁矿,这些铁矿主要经由挪威纳尔维克港和瑞典吕勒奥运输,其中纳尔维克港冬天不会结冰,因此可全年无休供应铁矿。

    1939年10月,德国海军总司令埃里希?雷德尔上将,与希特勒讨论挪威若出现英国基地的危险,以及在英国之前夺取这些基地的可能,海军认为取得挪威除了可控制其附近海域,也可作为未来对英国作战的基地,不过因为当时陆空军对此不感兴趣,因此希特勒只表示作战重心将集中在低地国家。1940年1月底,英国战争内阁的新成员温斯顿?丘吉尔提议在挪威海域布雷,这可迫使运矿船更深入北海,英国皇家海军就可在此拦截,不过此提案被鸽派张伯伦和哈利法克斯否决,因为害怕来自中立国家如美国的负面反应。1939年11月~1940年1月,苏联和芬兰的冬季战争爆发,因外交环境改变,丘吉尔再次提出他的布雷计划,但再次遭到否决。

    1940年2月,英国和法国开始计划援助芬兰,他们计划将部队登陆在挪威的纳尔维克,然后穿越瑞典进入芬兰,这也将使盟军得以占领瑞典的铁矿区,这个计划获得张伯伦和哈利法克斯的支持,他们希望获得挪威的合作,这样可以解决一些法律问题,但向此二国发出的严厉通告只得回负面反应,远征计划仍然继续进行,但因芬兰在1940年3月求和导致理由消失

    1939年2月14日,在相信盟军可能威胁铁矿来源后,希特勒下令国防军最高统帅部草拟入侵挪威计划,此草拟计划只预计投入一个师的兵力。

    在1940年1月14日19日,德国海军研究出草拟计划的加强版,他们决定有两项关键要素,第一是偷袭,以减少挪威的抵抗和英国的干预,第二是用军舰,而非较慢的商船,运送部队,这使得同时占领所有目标成为可能,因为运输船受到航程限制。新计划将投入一个军的兵力,包括一个山地师,一个空降师,一个摩托化步兵旅,和两个步兵师,这些部队的任务目标是:挪威首都奥斯陆及周边城市、卑尔根、纳尔维克、特罗姆瑟、特隆赫姆、斯塔万格

    此计划亦要求快速捕获丹麦和挪威的国王,希望可以因此迫使对方投降。

    1940年2月21日,行动指挥权交给尼古拉斯?冯?法尔肯霍特将军(Nikolaus von Falkenhorst),他在一战时曾在芬兰作战,因此熟悉极地作战,不过他只有地面部队的指挥权,虽然希特勒是希望统一指挥。

    1940年1月27日,最终的计划被命名为威瑟堡(Weserübung),由德国第21军团领军,其内包含德军第三山地师和另外五个步兵师,后者全部未曾上过战场,此计划的第一梯队包含三个师,剩下的留待第二波,有三个伞兵连用于占领机场,德军第二山地师后来也被加入作战。

    原计划是入侵挪威和以外交手段取得丹麦机场,但希特勒在1940年3月1日指示两者皆入侵,这是因为德国空军以防空预警为由坚决要求占领战斗机基地,为了入侵丹麦而编成的第16军,包含2个步兵师和第11摩托化步兵旅,整个行动将由空军第10军支援,由大约1000架各式飞机组成。

    在1940年2月时,英国皇家海军的的哥萨克号驱逐舰(HMS Cossack)违反挪威中立在北欧的挪威领海登上同样违反挪威中立的德国运输舰阿尔特马克号(Altmark),并释放约300名英国战浮,希特勒视此为英国有意违反挪威中立的明显讯号,因此更坚定了侵略的决心。

    1940年3月12日,在苏芬战争已进入尾声时,英国终于决定派遣远征军前往挪威,远征军在1940年3月13日开始上船,但因冬季战争的结束而被叫回且行动取消,作为替代,英国内阁决定开始在挪威海域布雷,然后再登陆部队。

    第一批德国侵略船团在1940年5月3日出发,一艘英国驱逐舰在1940年5月8日开始在挪威海域布设第一颗水雷,1940年5月9日德国的入侵开始。

    挪威对德国之所以重要有两个主要原因:作为海军单位的基地,以骚扰盟军北大西洋航运,挪威北方长海岸线是出动U型潜水艇攻击英国北大西洋商船的极好地点,和确保经由纳尔维克的瑞典铁矿运输顺畅。

    入侵挪威任务交由尼古拉斯?冯?法尔肯霍特将军(von Falkenhorst)率领的第21军团负责,包含以下主要部队:德军第163步兵师、德军第69步兵师、德军第169步兵师、德军第181步兵师、德军第214步兵师、德军第3山地师。

    1940年5月8日傍晚挪威巡防艇Pol III号发现北上中的德国第五战斗群,在与德军短暂接火后被俘虏,她的船长是挪威在这场战争的第一个牺牲者。

    除了奥斯陆和克里斯蒂安桑,所有德国船团皆在预定时间完成登陆,在克里斯蒂安桑他们在早上10点才成功突破岸防,比预定时间慢了6小时。

    1940年5月9日,德国第五战斗群以重巡Blücher号为首沿着奥斯陆峡湾北上,在0515小时接近位于峡湾最窄处的奥斯卡博格要塞(Oscarsbo Fortress)时,Blücher号被岛上已有48年历史的德国制老旧大炮命中,之后机房又吃了两枚1900年制造的鱼雷失去控制,0623小时Blücher号翻覆沉没,其上2202名船员和战斗人员中有830名死亡,船团的其余船只因误以为Blücher号撞到水雷因而让部队提早上岸,这确保了奥斯陆不至于在清晨受到攻击。

    此延误使挪威皇室和国会有足够的时间带着国宝和黄金一起转进。挪威从未向德国投降,而吉斯林(Vidkun Quisling)政府未获合法地位。因此挪威不属于被征服国家,能够以盟军的身份参战。

    威瑟堡行动的其中一个重要部份是用伞兵进攻奥斯陆和斯塔万格附近的机场,这是历史上第一次空降作战,其中进攻奥斯陆福尼布(Fornebu)机场的计划险些变成德军灾难,第一批运载340名伞兵的29架Ju52因天候不良撤回,后续机队也因此被命令撤回但因沟通不良仍然继续前进,但因福尼布机场几乎没有什么防御,因此仍然成功降落并占领,随着德军不断从机场抵达,奥斯陆在中午沦陷。

    哈康国王和国会先德军一步向北转进,吉斯林(Vidkun Quisling)成为历史第一个用无线电宣告政变的人。

    盟军援军部队1940年5月14日开始在挪威各处抵达,但因主要港口皆控制在徳军手上,重武器和后勤运送都出现困难,但盟军仍能夺回主要目标纳尔维克,并将港口完全破坏。

    1940年6月7日哈康国王和国会转进英国成立流亡政府,1940年6月9日盟军最后在纳尔维克的部队完成撤离,1940年6月8日挪威沦陷。此次作战耗费德国两个月的时间,是二战被德国侵略的国家中支撑第二久的国家,第一是苏联。

    挪威战役,开始于1940年4月9日,结束于1940年6月10日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为夺取丹麦和挪威于1940年4~6月实施的进攻战役。英法联军优柔寡断,行动迟缓,14日才开始在挪威北部的纳尔维克、中部的纳姆索斯和翁达尔斯内斯登陆。因未掌握制空权,输送部队和补给的舰船遭德空军袭击。在中部登陆的英法军队进攻受挫,30日和5月1日被迫从海上撤往纳尔维克地区。在北部登陆的英法军队于5月27日攻占纳尔维克并重创德军,但由于西欧战局急剧恶化,被迫于6月上旬撤离挪威。10日,德军占领挪威全境。

    为防止英国海军进入波罗的海,保证瑞典的铁矿砂从海上运往德国,希特勒于1940年4月2日正式下令实施“威悉河演习”计划,决心向丹麦和挪威同时发起进攻,以登陆兵和空降兵夺取挪威重要港口和机场,尔后向内地发展进攻,夺取挪威全境;以航空兵对付英、法海军,避免大规模海上交战。

    德第21集群(辖7个师,司令为尼古拉斯?冯?法尔肯霍斯特上将)进攻挪威;第31军级集群(辖2个师另1个旅,司令为L。考皮斯航空兵上将)进攻丹麦,由德第5航空队(飞机878架)和海军(舰艇274艘)负责支援。丹麦编有2个陆军师,预先未进行战争动员。挪威仅有6个缺编步兵师,企图依靠英法的支援抗击德军入侵,直到战前几小时才实施动员。

    1940年4月9日凌晨,德国以维护丹麦和挪威的中立为由突然发起进攻。德军地面部队越过丹麦日德兰半岛防线,伞兵在哥本哈根和各战略要地空降,登陆兵在各主要港口登陆。丹麦国王命令部队不抵抗。德军仅用4个小时便占领整个丹麦。挪威战役中,德军利用以奥斯陆为中心的铁路网快速突进。与此同时,德军登陆部队和空降兵在挪威重要港口奥斯陆、克里斯蒂安桑、斯塔万格、特隆赫姆及纳尔维克登陆和空降。至当日傍晚,德军在吉斯林分子配合下占领挪威首都奥斯陆以及其它重要港口和机场。挪军经顽强抵抗后退守内地。英法军队优柔寡断,行动迟缓,14日才开始在挪威北部的纳尔维克、中部的纳姆索斯和翁达尔斯内斯登陆。因未掌握制空权,输送部队和补给的舰船遭德空军袭击。在中部登陆的英法军队进攻受挫,1940年4月30日和1940年5月1日被迫从海上撤往纳尔维克地区。在北部登陆的英法军队于1940年5月27日攻占纳尔维克并重创德军,但由于西欧战局急剧恶化,被迫于1940年6月上旬撤离挪威本土。1940年6月10日,德军占领挪威全境。此役,德军损失5000余人,巡洋舰3艘、驱逐舰10艘。英法和挪威军队伤亡5000余人,英国损失航空母舰1艘、巡洋舰2艘、驱逐舰7艘,法国损失驱逐舰1艘。

第9章:进攻() 
挪威地处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西北部,东邻瑞典,东北与芬兰和俄国接壤,西濒挪威海,海岸线长2。1万公里,多天然良港,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由于德国没有直接进入大西洋的出口,只有经北海绕过英国本土才能进入大西洋。但强大的英国海军一直是德国海军的一块心病。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曾利用海军优势,从设得兰群岛到挪威海岸,横跨狭窄的北海,布置了一道严密的封锁网,使德国舰队困在本土港内无所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德国海军鉴于历史经验和地理事实,认为要对付占优势的英国海军,德国必须设法在挪威获得基地,这样才能突破英国在北海的封锁线,畅通无阻地进入大西洋。德国海军中将韦格纳形象地比喻道:“北海的德国舰队原是没有马的骑士,现在应当让他骑在地理的马鞍子上。”

    1939年10月10日,德国海军总司令雷德尔海军上将晋见希特勒,表示担心挪威可能向英国开放港口,这将给德国带来战略上的不利后果。他力劝希特勒先占领挪威,以作为对英作战的海军基地,同时也可以确保瑞典的铁矿砂来源(德国每年消耗的1500万吨铁矿砂中,有1100万吨要从瑞典进口,在冬季,这些铁矿砂要经铁路运到挪威港口纳尔维克,然后再航运到德国,整个航线恰好在挪威领海以内)。但在希特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