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有钱人-第1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崆徇刀饣

    只听两块燧石互相猛烈碰撞击发出“砰”的响声,一枚迸出的火星顿时将枪膛之内的火药引燃,附着在火药之上的铅弹受到剧烈膨胀的空气的推送,立即直飞出去,将那一株榆树跟打了个粉碎。

    杨展多少也是知道火枪的厉害的,不过却也是第一次在这么近的距离感受到火枪的真正威力,顿时被吓得接连退了好几步方才站稳,额头上已然渗出一层冷汗出来。

    而对面的姬庆文却还不满意,扭头对孟洪道:“孟洪,我不是叫你打他一枪么?你怎么只打中了他脑袋上一棵老树?耍我呢?”

    孟洪赶忙扯谎道:“大人,是末将没本事,打偏了……”

    “胡扯!”姬庆文当即斥道,“这么近的距离,别说是杨展这个大活人了,就是一只苍蝇,你孟洪都能给我打下来。你这分明是在敷衍了事,是在违抗军令!”

    姬庆文余怒未消,因此这几句话说得语气颇重,吓得孟洪不知应当如何对答,赶紧扭头用求助的眼神看着李岩。

    李岩果然笑盈盈上前半步道:“姬兄,你难道真的想打死杨展吗?”

    “当然……”姬庆文被轻轻巧巧的一句话问得恢复了冷静,“当然不想……只是这厮三番四次拦阻我,我说了这么多好话,居然没有半点作用。是可忍,孰不可忍。”

    “要忍,必须要忍!”李岩道,“别处地方、别的时间、别的人,大人尽管杀伐决断,现在南京城下这个杨展,却不是想杀就杀的。”

    “此话怎讲?”姬庆文问道。

    于是李岩娓娓向姬庆文解释起来,不能杀掉杨展的道理有三个:

    其一,今天姬庆文的目的是想要全军进城,从而在沈良佐面前显示一下自己的实力。这样胡乱撒野,姬庆文的实力是显示了,却也会在别人面前留下有勇无谋的印象,这可不是一件好事。

    其二,这里毕竟是南京。要是胡作非为,被崇祯皇帝知道了,便会以为姬庆文恃宠而骄,搞不好一道圣旨下去,便叫姬庆文将所部“明武军”全部解散。要知道,发生了“己巳之变”中祖大寿所部因袁崇焕被捕而擅自脱离战斗的事件,崇祯皇帝对武将拥兵自重是愈发的忌惮,“明武军”有半点轻举妄动,皇帝是绝不会心慈手软的。

    其三,陈文昭死后,“明武军”就没有一个文武双全的将领担任指挥。眼前这个杨展统军颇有法度,讲话也很得体,武艺也堪称不凡,完全可以笼络到姬庆文手下帮忙带一带“明武军”,若是现在就将他打死了,岂不是浪费人才?

    李岩这“其一”、“其二”、“其三”这三个理由说得十分充分,旋即将姬庆文说服。

    于是姬庆文立即换了一副嘴脸,笑着对前面的杨展说道:“杨将军,怎么样?我手里这些火枪还看得过眼吗?”

    明末正处于冷热 兵器互相交替的时代,有些创新意识强的武将比较偏爱火器,而一些略显保守的武将则更重视刀剑。

    杨展并不是那种因循守旧的武将,只不过他从小立志报国,练习出了一身的好功夫,箭法更是他的得意之计,再加上这个时代的火枪威力虽大,射程和精准上依旧不能碾压弓箭,因此杨展才没有彻底放弃箭法。

    然而杨展今天终于亲眼目睹了世上最精锐的火枪的利害,自然是心悦诚服,听着姬庆文这句明里暗里颇有几分挑战意味的话,却也毫不动气,站在原地拱手道:“姬大人火器果然精锐,怪不得能够力挫满洲鞑子了。末将佩服,佩服……”

    名将!

    李岩脑海之中立即闪过这两个字,好一个武艺精湛、气量宏博的杨展!

    于是李岩挺身上前道:“杨将军,我军的厉害之处,将军是知兵之人,恐怕也有些体会了吧?不过姬大人不想为难杨将军,只不过想让将军同城内通报一声而已,对将军而言不过举手之劳,将军又何苦拒绝呢?姬大人看将军勇武,今日算是‘不打不相识’,改日必然同你把酒言欢。那劳烦将军前去报信,就不过是帮姬大人一个忙而已……”

    李岩巧舌如簧,三言两语之间,便将杨展说服。

    于是杨展脸上虽挂着难色,却也勉强点头道:“那好,我就派人去请城内的几位大人吧。”

    说着,杨展伸手招来一个亲信兵士,在他耳边低声嘱咐了几句,那名兵士便扭头往通济门里快步奔跑而去。

    李岩见杨展终于略微有些服软,心中长舒一口气,又笑道:“杨将军,我们都是大明军队,何须搞得这样剑拔弩张?来来来,大家都把弓箭、火枪放下,这样端着也太累了。”

    李岩是怕两军的将领虽然都已平心静气,可手下的军士却难免会有个什么擦枪走火,若是因为这样不经意间的失误,导致好不容易缓和下来的局势又要激化起来,那就太得不偿失了。

    姬庆文早已被李岩的三条理由说服,听他这个建议也是颇有几分道理,便命令麾下“明武军”将士将手中火枪枪口垂下,不再瞄准对面的南京守城官军。

    而杨展见状,便也高声下令属下的守城兵马放下弓箭,严阵以待,等候南京城内几位军事主官的到来。

第二一三节 尚书、太监和勋贵() 
过了有一盏茶功夫,南京城内忽然传来一声沉闷的炮响,随即从黑洞洞的广济门内鱼贯而出无数兵马,将杨展排列齐整的阵型冲了个稀烂,又花了一盏茶功夫,才在几个军官的吆喝叫骂声中,乱哄哄排成了个略显松散的阵型。

    紧接着,三个年级都在五十岁上下的官员又从门中并排走出,其中一人身穿二品文官的官袍、一人身穿五爪蟒袍、另一人则是太监打扮。

    这三个人,姬庆文一个都不认得,赶紧扭头问道:“这几个人是谁啊?”

    李元胤不愧是个经验丰富的大特务,来南京前就已将事情调查了个清清楚楚,开口便介绍道:“南京城中军事事务由三个人商议解决,大人请看——那名二品的文官,便是南京兵部尚书熊明遇;身穿御赐蟒袍的乃是守城提督勋贵诚意伯刘孔昭;那个宦官就是南京守备太监韩赞周。”

    姬庆文问道:“怎么?好像没有瞧见沈良佐嘛!”

    李元胤答道:“那杨展又不是沈良佐的下属,自然不会去通报他过来。”

    “而那沈良佐似乎也不是什么蠢人——姬兄没有指名道姓要他过来,他自然也不会来蹚这趟浑水。”李岩补充道。

    “那是我去拜他们?还是等着他们过来拜我?”姬庆文又问道。

    李元胤考虑了一下,说道:“大人虽只是五品小官,身上却有钦差大臣身份在。这三人一个是六部尚书、一个是勋贵伯爵、一个是太监,最多同大人平起平坐而已。大人无论是上前迎接也好、在这里等候也罢,都是可以的。”

    姬庆文自然是不会上前迎接的。

    于是他扭头向身后的兵士们传令:“兄弟们,都精神点儿,前头可都是些大官!”

    姬庆文麾下这一千多“明武军”中有将近一半同满洲八旗精兵交过手,都是见过一些世面的。因此他们看见对面南京城里新出来的这两千多官军稀稀拉拉的模样,心中早就产生了一丝蔑视和不屑,被姬庆文这样提醒了一句,才又勉强提起了些精神。

    而对面三个“大官”也都在等着姬庆文上前参拜,见他迟迟未动,觉得气氛有些尴尬,三人互相商量了一阵,这才决定由南京兵部尚书熊明遇出面,上前朝姬庆文拱了拱手,却不说话。

    姬庆文见这熊明遇五十多岁的年纪,长得十分矮小瘦削,下颚留着精心修剪过的山羊胡须,一副儒雅书生的打扮,却不知他是怎么被派到南京当这个提点江南军务的兵部尚书的。

    熊明遇也同样看着姬庆文,心想:据说这个姬庆文年纪轻轻、官位也不高、又不是正经科举出身,偏偏深得当今皇上的信任,朝廷内阁几位大学士对他也是青眼有加,可又听说这个姬庆文却将东林领袖钱谦益得罪得不轻,然而又有不少东林党人同他关系密切……

    这个姬庆文到底是什么来头?

    带着这个难以解答的问题,熊明遇眯缝着一双老眼,将姬庆文上上下下打量了不知有多少遍。

    姬庆文被他看得浑身不舒坦,抢先招呼道:“这位大人,不知尊姓大名?”

    熊明遇等着就是这一声招呼,立即顺势拱了拱手,报起自己的履历来:“本官熊明遇,表字良孺,是万历二十九年的进士,拜南京兵部尚书。”

    姬庆文便也只好通报姓名:“下官姬庆文,钦点苏州织造提督。”

    姬庆文的经历虽然丰富,可没有什么像样的出身,官位也不过是个五品杂道官员,因此通报出来并没有什么引人夺目之处。

    按照规矩,姬庆文这织造提督虽不是熊明遇南京兵部条线的直接下属,然而他这区区五品杂官,第一次参拜熊明遇这位正经进士出身的二品尚书,无论如何也是要下跪磕头的——可姬庆文现在却只胡乱拱了拱手算是见了礼。

    熊明遇是进士出身,又同东林党人颇有几分联络,对官场上这些礼仪套路十分重视。

    因此熊明遇看姬庆文这副倨傲的样子,心中顿时有些不快,刚要开口倚老卖老地教他一些做人当官的道理,可忽又想起姬庆文那小小的、不入流的“织造提督”的官职前头还加了“钦命”这两个字。

    这就意味着姬庆文乃是钦差大臣的身份,某种程度上代表着皇上的权威,那么他据此在兵部尚书面前傲然而立、站而不拜,按法理也并没有做错什么。

    这让熊明遇有些满肚子的不忿只能窝在胸口,无法发泄出来,支吾了半天,这才问道:“姬大人,你领了那么多兵马来到南京城下,同守城的官兵争吵起来,听说还动了枪……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啊?”

    姬庆文答道:“哦,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不过是我想进城,可守城的杨将军却拦着不让我进城……”

    “哦?有这样的事?”熊明遇疑惑地问道,“拦住你的是哪位杨将军?”

    像杨展这样的六品官,在堂堂南京兵部尚书麾下有如过江之鲫,熊明遇并不能记住杨展其人。

    于是杨展缩在熊明遇身后,通报了自己姓名、官职、履历之后,才说道:“大人,确实是有这么一回事,是末将不让姬大人进城的……”

    不料杨展一段话还未说完,熊明遇抬手就朝杨展脸上打了个耳光,怒斥道:“混账!姬大人是何等样人,他想进城,你凭什么不让他进?”

    熊明遇这一巴掌,既是为了给自己出气,又是给姬庆文面子,因此他自己也以为这巴掌打得十分高明。

    可被打的杨展却冤枉坏了,虽然这巴掌打得不重,却在杨展一个血性男儿的脸上留下了耻辱的印记。

    然而所谓“官大一级压死人”,二品的兵部尚书要比六品的城门守将不知高出多少级来,让杨展只能捂住火辣辣的脸颊,解释道:“大人你误会了,其实是这样的……”

    却不料熊明遇眉毛一耸,又教训道:“怎么你还敢顶嘴?哼!现在你们这些当兵的是越来越大胆了。前一个月京师大战,辽东总兵祖大寿居然临阵脱逃,难道你要学他吗?好!既然你要临阵脱逃,那本官就遂了你的愿,这六品武将,你也别当了!”

    他这一句话,便将杨展出生入死换来的功名给削了!

    姬庆文也是爱才之人,听了这话,赶忙上前几步,一揖到底,解释道:“熊大人,事情不是这样的。是下官想要令麾下乡勇团练一同进城,因此杨展将军才加以阻拦的,并非是有意同下官过不去。这点,还请熊大人留意……”

    熊明遇一听姬庆文的态度恭敬了许多,心中的气便也消了许多,竟将杨展的事给忘了,蹙眉道:“姬大人,地方将领引卫所官兵进入南京城,这似乎没有先例吧?”

    姬庆文答道:“熊大人,我这可不是地方卫所军队,而是织造衙门的乡勇团练,下官领军入城也并非全无缘由,只是想要护送我织造衙门进贡给皇上的御用彩织锦缎。”

    熊明遇静静听姬庆文讲完,又道:“这件事情似乎也没有先例。京杭运河直通苏州,苏州织造衙门进贡绸缎,从来都是在当地上船起运的,从来没有多此一举先运输到南京再运往京师的道理,这不是舍近求远么?”

    姬庆文道:“其实下官也并非全为进贡绸缎而来。而是因为皇上钦点了司礼监提督太监沈良佐来松江府任市舶司提举,下官是顺道过来参见的。”

第二一四节 集体不负责() 
熊明遇算是半个东林党,对宦官之事从来都不打听,自然也就不知道姬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