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有钱人-第1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姬庆文等的就是他这句话,猛地一转身,双目直视这这位南京兵部尚书熊大人,问道:“哦?熊大人这话是什么意思?难道是现在就要派兵来捉拿我么?难道真的要撺掇南京守军同我火并吗?”

第二五三节 狐假虎威() 
话赶话说到这里,熊明遇已到了不能示弱的地步,只能咬牙说道:“这可是姬大人你逼我的!”

    “哦?这话倒奇怪得很。”姬庆文将视线略微抬高了一些,越过熊明遇的头顶,瞧着站在他身后沉默了许久的刘孔昭和韩赞周两人,问道,“刘爵爷、韩公公,你们也是这么想的吗?”

    刘孔昭和韩赞周两人全都没有表态:既没有说是,也没有说不是。

    两只老狐狸!

    可他们这样暧昧的态度,已足够姬庆文发挥了。

    只听姬庆文胸有成竹地说道:“熊大人,南京守军照例由兵部尚书、守备太监、提督勋贵会同提点。现在本官询问下来,似乎另外两位大人并不同意熊大人的做法嘛!”

    刘孔昭、韩赞周素来同熊明遇貌合神离,在这样的紧要关头,他们二人持有这样的态度,其实并不在熊明遇的意料之外。

    然而熊明遇现在要全神贯注地对付姬庆文,只要暂时将那两人稳住,不至于公然反对自己也就可以了。

    于是熊明遇沉思了一下,字斟句酌地说道:“姬大人不必说这种话,本官同刘大人、韩公公同朝为官,意见自然是统一的……”

    “哈哈哈!说得好!”姬庆文毫不客气地打断了熊明遇的话,“就算熊大人能够统领全部南京守军好了。那熊大人又从哪里来的自信,认为就凭这些虾兵蟹将,就一定能拼得过我手下的虎狼之师么?”

    说着,姬庆文也不待熊明遇回话,又转过身去,一手拖着杨展,便往又要往城门外走去。

    熊明遇见现在脸皮已然撕破,再没有留情的余地,只得高声下令道:“尔等还愣着做什么?姬庆文、杨展私通白莲教妖匪,还不速速给我拿下!”

    南京兵部衙门辖下的武将们害怕现在的杨展就是将来的自己,都不敢违背熊明遇的命令,只能硬着头皮带领手下兵丁围了上来。

    姬庆文见状,又停下了脚步,笑道:“好么,你们没本事打白莲教的妖匪,竟有本事来打我的‘明武军’。知道自己几斤几两吗?”

    姬庆文此言一出,方才还在缓缓向前移动的南京守军居然不约而同地齐齐停住了脚步,好像一根根生锈了的钉子,歪歪扭扭地扎在原地。

    这些南京守军虽然战斗力稀烂,可在秦淮河畔这烟花水粉之地厮混得久了,自然也就养成了一颗玲珑剔透的势利之心,揣摩着自家的队伍连白莲教匪都斗不过,那就更不是“明武军”的对手了。他们自然知道生命的可贵,好不容易在这场白莲教之乱中苟活下来的性命,当然更不愿意就这样交代在几个官僚的政权夺利当中。

    姬庆文见到这样一幅场面,哂笑道:“熊大人,看来你手下这些将士,比你还要更识时务一些。”

    说罢,姬庆文有伸手一指头顶上高高飘扬的“明武军”战旗,对熊明遇说道:“熊大人,你可瞧好了,这‘明武军’三个大字乃当今万岁爷的御笔亲书,并在赐名之时,告诉下官,这三个字里有我大明国号在内。因此,若是谁敢同我军动武,便是同大明朝廷动武,便是同皇上动武。哼,熊大人,莫非你是想要谋反么?”

    熊明遇被姬庆文这话说得吓了一跳,可忽又想起大明自立朝以来,从未有过皇帝亲自给军队赐名的先例,因此这钦定的“明武军”名号到底有多大效力,还在模棱两可之间。

    于是熊明遇壮着胆子说道:“姬大人这就危言耸听了。本官不过是要捉拿钦犯杨展,怎么会是叛逆作乱呢?姬大人这样上纲上线,未免有狐假虎威之嫌吧?”

    “危言耸听?狐假虎威?擅冒皇恩?”

    姬庆文一边说,一边两三步跨到黄得功身边,从他背后取下一支被用红绸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宝剑,亲手将红绸取下,握着宝剑的剑鞘,横在熊明遇眼前,问道:“熊大人,这是什么宝物,你认得吗?”

    这口宝剑的刀鞘镶金嵌玉,奢华无比,熊明遇当了这么多年竟从没见识过这样的宝物,因此一时有些发怔,半天都不敢说话。

    却听站在他身后一言不发的韩赞周见了姬庆文手里的这件宝贝,竟忍不住上前一步,跪倒在地,一面磕头,一面高呼:“皇上!皇上!”

    这韩赞周原是崇祯皇帝还在做信王时候便在潜邸伺候的奴才,比寻常人更加见多识广一些。

    因此知道韩赞周底细的熊明遇,看见这位老公公这副狼狈的样子,禁不住也跟着双膝一软,跪下磕了几个头,这才起身走到韩赞周身边,想要将这老太监从地上扶起来。

    没想到韩赞周竟不领情,虽然已经停止了捣蒜般的磕头,却仍旧趴在地上不敢动弹。

    熊明遇这就有些奇怪了,低声问道:“韩公公,你真是怎么了?莫非姬庆文手里这口便是尚方宝剑么?本官记得韩公公手里也有一口皇上钦此的尚方宝剑,自然可以同姬庆文这厮分庭抗礼,又为何行这样的大礼呢?”

    韩赞周用有些失魂落魄的口气高声答道:“熊大人,你知道什么?这可不是寻常的尚方宝剑,而是万岁爷平素亲自佩戴使用的宝剑,是天子剑!尚方宝剑在这口宝剑面前,就跟烧火的棍子差不多……熊大人,还不赶紧跟着杂家一起跪下吧!”

    熊明遇听了这话,大惊失色,赶忙先跪倒在地,方敢开口问道:“韩公公,你说的千真万确?”

    未待韩赞周回答,姬庆文却已手握宝剑走到了熊明遇的面前,说道:“哼,也亏你是饱读诗书的两榜进士,皇上亲用的天子剑这样的高级货你都不认识,真不知道你这官是怎么当上来的!”

    一个杂道出身的五品织造提督,居然敢当面训斥一个正经科举出身的二品兵部尚书,这样的场面真是见所未见、闻所未闻,说出去都未必有人相信。

    然而这样的事情就真真切切地发生在南京城中。

    只听姬庆文朗声问道:“熊大人,我就问你,光凭这口天子剑,我能不能将杨展,从你手中带走?”

    熊明遇一时有些语塞,支吾了半天不知应该如何回答。

    却听姬庆文有追问了几个字:“能?还是不能?”

    这几个字说得甚是大声,惊得熊明遇浑身一缩,慌忙回道:“能,能,能……”

    别说是从熊明遇手里带走一个武将了,凭着这口天子剑,姬庆文就算当场斩了自己这个南京兵部尚书都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姬庆文狞笑一声:“熊大人还真是不见棺材不掉泪、不到黄河心不死啊!在下方才说了一车的话,说干了多少口水,熊大人就是不买账,非要看到皇上赐给我的这样宝物方肯松口……哼!熊大人,熊尚书!我是该说你忠于职守的好呢?还是该说你食古不化的好?抑或是该说你别有所图、心怀鬼蜮的好?”

    杀人不过头点地,可姬庆文这几句话却是直指熊明遇的内心,所谓诛心之语也不过如此了。

    熊明遇在官场上面厮混了这么多年,虽然没有入阁拜相,却也是响当当的一部尚书,从未被人这样编排数落过,这让熊明遇如何能够服气?

    然而责骂自己的这个五品小官,偏偏手里拿着皇帝亲用的“天子剑”,从他口里说出来的这几句话,也就相当于是皇帝的御口金言——纵然在事后或许可以上奏章弹劾姬庆文滥施皇恩,可现在熊明遇能做的,却也只能点头认罪而已……

第二五四节 写奏章() 
不过姬庆文穿越回十七世纪之后,也多少学习了一些中华传统美德;穿越之前的社会主义新道德也没忘了多少——尊老爱幼的道理,他还是懂得一些的。

    因此,姬庆文见熊明遇这个皓首苍髯的老头子匍匐在自己脚下,倒也有几分不好意思起来,说道:“熊大人就请起吧。这件事情原本是可以好好说清楚的,又何必闹成现在这幅样子?”

    说着,姬庆文伸手便要将熊明遇扶起。

    却不料熊明遇毫不领情,跪着向后退了一步,支撑着自己站了起来,拱手道:“姬大人有天子剑在手,我等自然不能反驳,但道理是真是假却并不一定。姬大人,你等着回去听参吧!”

    姬庆文看了看熊明遇这一脸的怒色,满不在乎地摆摆手:“得了吧,你以为就你会写奏章,我就不会写么?这话原样奉还给你。”

    说罢,姬庆文背着那口代表了无上权威的天子剑,极潇洒地一转身,便往通济门外走去。

    李岩、李元胤、黄得功、柳如是、小多子等人及一千“明武军”将士,也跟着往南京城外走去,只有经历这从生到死、死而复生的大起大落的杨展还没反应过来,呆呆站在原地。

    却听姬庆文呵道:“杨将军,怎么还不走么?你站在这里,是等着熊明遇来杀你么?”

    杨展听了这话,方才如梦初醒一般回答了个“哦”字,叹了口气,便也转身走了出来。

    刚刚离开南京城这是非之地不过三丈远的距离,李岩便快步走到姬庆文身边,说道:“姬兄,你先停一下,有间要紧事情要做。”

    姬庆文听了一愣,问道:“什么事情?都这个时候了,白莲教的人都跑了,杨展将军救出来了,我们也离开了南京城,还有什么要紧事情要做?”

    李岩回答了简简单单的三个字:“写奏章。”

    姬庆文有些不理解:“嗨,我还当是什么事呢,事情已然发生了,这奏章今天写也好、明天写也罢又有什么打紧?”

    李岩一把拉住准备继续往前走的姬庆文,说道:“打紧,当然打紧了,眼下没有比这件事情更打紧的了。”

    李岩虽然是一介书生,但办事极为稳妥、心思极为细密,且从来没有危言耸听的时候。

    这样姬庆文不得不重视起他的建议来,问道:“李兄,你这话怎么讲?”

    李岩答道:“姬兄,你方才教训熊明遇说:他会写奏章,我们也一样会写。可反过来也是一样,我们固然要写奏章,而那熊明遇自然也会写。姬兄,你和熊明遇之间的奏章是互相攻谀,这种事情最讲究速度了。熊明遇现在还是南京兵部尚书,可以调动八百里加急快马将他的奏章送到皇上面前,姬兄你呢?”

    李岩这句话还真的给姬庆文提了个醒,让他想起了急躁易怒的崇祯皇帝——若是熊明遇弹劾自己的奏章先一步送到崇祯皇帝面前,并被皇帝相信了,那以崇祯皇帝的性格,第一件事情便会派人来砍了自己的脑袋。

    就算几个时辰之后,姬庆文的奏章也送到崇祯皇帝手里,到时候这位极看重面子的年轻皇帝,恐怕就未必肯承认自己的错误了。而就算是皇帝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之后承认了错误,可姬庆文被砍掉的脑袋,却是再也长不回来了。

    想到这里,姬庆文赶紧停下了脚步,问孟洪道:“南京城外的营盘还在么?”

    “当然还在,我等进城平叛走得急切,还未来得起收拾。”孟洪答道。

    “那正好,我们先回军营再说。”

    “明武军”这座营盘依南京城墙而建,并按照戚继光老将军的兵法营造,虽只是一座临时营垒,却建设得颇为严谨。

    姬庆文一入营盘,便命孟洪、黄得功点起没有受伤的百十来个弟兄,把守住各处出入口,防止南京守军或是白莲教徒对自己有所不利。又同李岩、李元胤、杨展等人进入中军大帐,让李岩这就写好准备弹劾熊明遇等人的奏章。

    李岩果然是才略过人,从通济门到军营短短一刻钟的路程,他便已经打好了腹稿,刚刚坐定,便叫姬庆文替自己磨好了墨,便奋笔疾书起来。

    白莲教在南京城里闹出那么大的动静来,熊明遇、韩赞周、刘孔昭等人是万难掩饰得过去的,他们几个作为南京防御主官的责任也是现成的——

    其一,日常管控不严。白莲教主徐鸿儒混入南京城中,并且让他发展了一万多人的邪教教徒,犹自懵懵懂懂,直到东窗事发,闹出天大的事情来方才发觉。

    其二,南京守备空虚薄弱。白莲教徒不过是些乌合之众,却能以少胜多击溃南京守军,可见守军军备废弛,一旦朝廷有事,南京城中、乃至整个长江以南都将没有半个可用之兵。对此,三位南京城中的军事主官是责无旁贷。

    其三,指挥处置失当。白莲教匪起事之后,未能第一时间调集起全部兵力,以至于在教匪面前一败再败。并且居然忘了传令关闭南京大门,以至于白莲教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