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有钱人-第1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候,再封他爵位不迟。”

    温体仁一听徐光启站在他的一边,便自己附和道:“徐大人这才是老成谋国之言,还望圣上谏纳。”

    内阁里一共三位大臣,而其中两位都站在自己的对面,而崇祯皇帝的本心也有些动摇,这让周延儒再也无法坚持自己的观点,只能好像股票市场里的“割肉抛售”一般,先放弃自己的立场,及时止损。

    只听他干笑了两声,摆出一副百官领袖的内阁首辅的架子来,说道:“徐大人、温大人的话都有道理。臣思虑再三,还是觉得姬大人的功劳担得起一个爵位的赏赐,不过先暂后封赏也是两全其美之策。还请圣上专断独裁。”

    周延儒这话,相当于是将另外两人商量的结果,说成是自己统筹下来的意见,可谓是老辣至极。

    可崇祯皇帝毕竟年轻,听不出他话中深意,只当自己才是那个主导之人,便兴高采烈地说道:“好,这样也好。不过姬庆文这狗才的封号,三位爱卿倒是可以拟定起来了,免得白莲教之乱如大水崩沙一般平定下去,封赏起来手忙脚乱。”

    说着,崇祯皇帝便极得意地放声大笑起来。

    封赏姬庆文之事暂告段落,可白莲教主力却依旧仍在浙、闽一带肆虐,教主徐鸿儒、圣女周秀英、大师兄许道清三位骨干也依旧在逃,距离完全平定还有很长的距离和时间。

    因此,崇祯皇帝乘着兴致大好的机会,在向尤在山海关的孙承宗咨询之后,接连下达旨意经由兵部衙门,派八百里加急快马,送往浙、闽前线。

    旨意当中,要求浙江巡抚张延登在温州、衢州一代布防,严防白莲教主力北上入浙。

    要求福建巡抚邹维琏集结起全福建卫所、乡勇、团练、土司等一切兵马,在查明白莲教具体动向的前提下,进而不剿,先避免同白莲教主力野战决战,而是要尽量压缩其迂回空间——崇祯皇帝和孙承宗对福建军队的战斗其实也并没有多少信心,并不指望他们能够在本省消灭叛军主力。

    他又下达旨意,要南京守备提督勋贵刘孔昭、南京守备太监韩赞周两人,要他们抓紧整顿军队,克日出征南下协助平定叛乱。

    除此之外,崇祯皇帝又下达旨意直抵四川,要四川土司加紧出兵,乘坐河道总督衙门设在长江里的快船迅速抵达福建,协助朝廷平定叛乱,成功之后必有重赏。

    至于姬庆文,崇祯帝照例没有下达明旨,而是让孙承宗写了一份书信,自己则另写条 子夹带在书信当中,将姬庆文好好夸赞了一番,勉励他要作为平定白莲教叛乱的主力,继续加紧作战,切莫辜负圣望。

    就这样,虽然还不知白莲教主力隐藏在江南丘陵层层叠叠的群山何处,可一张铺天盖地的大网却已徐徐展开了。

第二八三节 攻防之间() 
崇祯皇帝虽然暂时没有封赏姬庆文,可姬庆文在泉州城北的一战,依旧给局势造成了重大影响。

    首先就是福建方面。

    福建巡抚邹维琏原本为了应对白莲教徒劫掠泉州城一事,已搞得他焦头烂额,就好像是一个蹩脚的裁缝那样,一路缝缝补补尚且有些手忙脚乱,根本没有闲暇和余力去缝制一件新的衣服。

    而姬庆文这一仗,打得白莲教偃旗息鼓,相当于给邹维琏多添了一只手臂,终于让他能够移出精力从容部署,拉扯起一支十二三万人的军队,用以对付白莲教。

    可邹维琏到底是个书生,不通军务,手里固然有了兵马,掌握了一定的力量,却不知这股力量到底应当打到何处去。

    所幸现在福建境内,还有姬庆文这么一号人物。

    于是邹维琏这么一号万历三十五年——也就是二十三年前——就高中进士的老官僚,只能放下派头,跑到惠安县那边,向依旧驻扎在那边的姬庆文请教部署方略。

    姬庆文并不是全然不通情理之人,大面上也还算过得去,见邹维琏过来请教,倒也十分客气,便请了李岩、李元胤、杨展等人一同过来商量,沈良佐自然也列席旁听。

    此时距离惠安县下那一场一边倒的战役已过去了三天时间,这段时间之内,李元胤已将福建地方锦衣卫的眼线耳目重新梳理整顿了一遍,并且根据他们并不完整精确的情报,已然推算出来——白莲教的主力,就在泉州以北,福建同浙江交接的地区。

    这样一来,虽然做不到精确打击,但好在邹维琏手底下人马众多的优势,可以按照杨展的建议,采取平行滚动推进的策略,在泉州以北设下一条宽二百里的战线,每隔一里便部署五百至一千人马,缓缓向北方推进。

    这杨展虽然对有火炮支援的现代军事作战策略并不十分了解,可对传统冷兵器作战却是极为精通,他这样的部署堪称老辣,果然将白莲教主力全部阻隔在了战线以北,极地压缩了对手活动的空间。

    白莲教这边。

    徐鸿儒在福建起事以来,虽然偶有小挫,可总体而言堪称顺风顺水,在劫掠了一大笔白银、一大批物资之后,便又将人马扩充了两万来人,总数达到了八万人。

    八万人,四舍五入,就是十万人。

    十万大军啊!

    徐鸿儒这一辈子谋反作乱了不知多少次,从没有好像这次一样成功的。这让这位已经年

    过古稀的白莲教主兴奋无比,就连肩膀上枪伤带来的痛苦都似乎减轻了不少。

    然而正当他要谋划着再选一座大城市攻打一下,进而尝试在城市里站稳脚跟之时,却传来了姬庆文领军南下作战的消息。

    其实对姬庆文这个苦主,徐鸿儒是早有准备。

    他知道姬庆文的大本营在苏州,要想从苏州进入福建,则必须经过浙江,而浙江进入福建,则无非通过温州、衢州两条路而已。因此徐鸿儒首先将自己的行动局限在东路温州一侧,防止姬庆文从西线的衢州杀入攻击自己的背后;另一方面,他派了自己最得力的手下——“圣女”周秀英,领着她手下战斗力不凡的“娘子军”扼守住几处险要之地,就是为了防备姬庆文的南下攻击的。

    却没料到,姬庆文既没有走东线、也没有走西线,却是走了海路,骤然出现在泉州城内,也就是出现在徐鸿儒的眼皮底下。

    这让徐鸿儒一切的部署全部毁于一旦,不得不将已经望向远方的视线,重新看回背后的泉州附近,用心处理姬庆文这个心腹大患。

    若是按照寻常的部署,遇到姬庆文这种小股军队直插自己腹背的情况,应当调集起能够调集的最强兵力,将他们第一时间彻底消灭了也就是了。

    可姬庆文岂是寻常之人?

    他刚到泉州,立足尚未稳健,便将盘踞在离泉州不愿的惠安县城的白莲教徒全部俘虏消灭了。并且据说姬庆文自己本身没有损失一兵一卒。

    这是何等样的战斗力!

    对于姬庆文麾下“明武军”的厉害,徐鸿儒曾经在京师亲眼见识过一次,在南京亲身体验过一次,连这一次却是亲耳所闻,已是第三次了。经过这三次重复,徐鸿儒已然坚信了仅凭自己手下这些白莲教徒,就算人数再多,也是无法轻易地战胜姬庆文的这一事实。

    于是徐鸿儒毫不犹豫,就放弃了转头南下同姬庆文一决胜负的打算,而是准备继续加紧自己北上的计划,打算夺取杭州、苏州、甚至南京这样的大城市,进而获取更多的财力、物力和人力。

    徐鸿儒这样的打算,倒也不是他仓促之下做出来的,而是有其充足的理由。

    一则,姬庆文的所部的势力确实强劲,想要战胜他,必须集中起自己手下所有的军队,耗费大量时间才能成功。而这样,便会造成最宝贵的资源的损耗——时间。

    二来,既然姬庆文已经出现在了南边,那就意

    味这北方便再没有可以同自己匹敌的官军了。只要全军倾巢而出,勉力攻打,再加上一点点运气,必然能够击败地方上那些酒囊饭袋一般的官军。

    其三,是因为徐鸿儒两次分别袭击了南京和泉州两座大城,取得了极大的战果,短短几天之内收拢的银钱、粮草、布匹等,比自己苦心经营几十年的收获还多。因此占领大城市,在徐鸿儒的眼中,就好像吸毒者眼中的毒品一样,散发出神奇的魔力。

    而这样的魔力,最终导致了徐鸿儒的灭亡。

    然而无论如何,眼下的徐鸿儒已然做出决定——避开南边的姬庆文和福建官军不打,留下小股队伍牵制一下,自己则亲率大军,在周秀英和许道清的羽翼护卫之下,往北方浙江境内挺进。

    徐鸿儒的行动声势极大,情报不一会儿便传到了朝廷耳中。

    朝廷官员里头最高兴的,就要属福建巡抚邹维琏了。

    根据情报,现在白莲教的主力已经从绕开重兵把守的福建省城福州,进入宁德境内,到了宁德,再往北边便是福安,再往北就是福鼎县,然后就会进入浙江境内。

    邹维琏按照杨展的部署,组织大军一路向北推进,其实并没有同白莲教发生几次战斗——少数的几次冲突,也是各有胜负,官军并没有占多少优势。但无论如何,白莲教眼看就要离开福建了,那他作为福建巡抚,平定白莲教叛乱的行动已然结束,只要再严防死守住几处浙江进入福建的关隘要道,那就算是大功告成了。

    可浙江巡抚张延登却不高兴起来。

    一开始白莲教首先是在南直隶的南京城内起事,大举发难则是在福建的泉州。而他作为浙江省最高行政、军事长官,他其实是颇为得意的——毕竟白莲教在南北两省作乱,偏偏避开了最中间的浙江省,对比之下岂不是显得他将浙江全省治理得民心向化、治安平稳吗?

    可现在白莲教却要从福建进入浙江,让原本抱定了隔岸观火心思的张延登,陡然间发现火几乎要烧到自己脚边了。

    这是张延登无论如何接受不了的。

    于是这位还算懂些军事的浙江巡抚大人,一边急急忙忙地下令严命已在温州、衢州两地驻守的浙江守军严防死守,不能放任何一个白莲教徒进入浙江境内。

    而他自己,则选了亲信的两千精兵,护送自己南下赶往福建,要同自己的邻居——福建巡抚邹维琏好好理论理论。

    。

第二八四节 脱裤子放屁() 
话说若仅仅是浙江巡抚张延登过来找茬,现在坐镇福建的姬庆文、沈良佐、邹维琏三人是完全不用买他的面子的。可当巧不巧,那张延登走到半路的时候,正遇到奉旨南下的南京守备提督勋贵刘孔昭和南京守备太监韩赞周两人。

    他们二人被崇祯皇帝的旨意催得紧,要他们克日启程,立即南下助战。因此刘、韩二人来不及收拾起南直隶的全部人马,而只各带了亲属的两千精兵南下福建,也算是谨遵圣旨了。

    至于南直隶的其他人马,便只能交给地方上的将领分期分批带来福建了。

    同这两位大人半路会和之后,张延登便首先倒起苦水来,说自己好端端的一个浙江,凭什么要因福建剿匪不利,而受到白莲教的波及?要请求刘孔昭、韩赞周两人以上司的名义下令,让福建巡抚邹维琏自行处置白莲教匪,不能放到浙江来。

    对刘孔昭、韩赞周而言,浙江地面是死是活、是好是孬,并不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可万一白莲教进入了浙江境内,那这场白莲教之乱,便会波及到三个省份,相当于叛乱的规模再一次地扩大了。

    要知道,自从崇祯皇帝下了明旨之后,平定白莲教之乱,就成了举国上下瞩目的一件大事,不知有多少御史言官瞪着两只眼睛看着。要是白莲教蔓延这么大一个口实落到他们手里,他们还不得恨不得把手里的毛笔写秃了,用奏章将刘孔昭、韩赞周二人给淹死了?

    所谓屁股决定脑袋,为了屁股下宝贵的官位,刘孔昭、韩赞周二人瞬间打成了一致意见一定要将白莲教之乱限制在福建境内。

    这三人带着这样的统一意见,一路南下领着六千大军,心惊胆战地穿越白莲教控制的区域,直抵福建省城福州城下。

    明末的福建尚未完全开发,属于贫瘠烟瘴之地,而福州作为福建的省城,无论规模还是繁华程度,都没法同南京、苏州、杭州等几座城市相提并论,甚至还及不上同省的港口城市泉州。

    因此姬庆文带领的一千“明武军”及沈良佐手下两千京师营兵士,并没有驻扎在福州城里,而是在福州城外临时搭建起一座军营驻扎下来,多少也避免了一些扰民事件的发生。

    而那福建巡抚邹维琏在军事部署上完全仰仗姬庆文的建议,因此也驻跸在城外的军营之中,好随时同姬庆文商量军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