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有钱人-第2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会继续重用于他。而一旦袁崇焕翻过手来,又是一员统领一方的大元帅,必然会报温体仁当年陷害之仇,那可就不得了了!

    这下温体仁又庆幸起袁崇焕的突然患病了——毕竟这一病,调养起来,至少也得有五六天的时间,足够温体仁分析现在的情况和考虑今后的对策了。

    而姬庆文也没闲着。

    退堂之后,他便立即找到刑部那两个医生,喂饱了银子,让他们无论如何都必须让袁崇焕的病拖到五天以后,只能缓缓医治而不能提前治愈。

    这几个医生,是刑部里的“狱医”,而不是太医院的“御医”。凭他们的医术,要他们提前治好是给他们出难题了,可要他们延误几天病情倒也不是什么难事,只消每天开些固本培元、生津润肺的不温不火的药给袁崇焕吃了,保管病好不了,却也恶化不到哪里去。

    于是姬庆文便利用这难得的五六天的空闲时间,叫起李岩、李元胤和黄得功三人,快马加鞭便出京师往山海关方向而去。

    几人一路奔驰,只花了一天时间便来到山海关之下。

    因姬庆文走得匆忙,又为求骑马方便,因此没有穿着朝廷刚刚颁发给他的伯爵官服,而是只穿了一身轻便劲装。这让那些个只认衣服不认人的守关兵士们没有认出姬庆

    文的身份来,让姬庆文立即向返回,不得骚扰军务。

    姬庆文正要想法子进关去,却恰巧看见一群巡逻军士正从关前纵马走过,抬头见领头之人,似乎曾经在京师之战中,同自己有过数面之缘。

    于是姬庆文便高声叫道“这位将军,还认得我姬庆文吗?”

    那将军听了一愣,赶紧勒紧了缰绳,扭头一看,赶忙滚落马鞍,向姬庆文拱手施礼道“原来是姬大人来了,居然还认得我李本深,末将真是受宠若惊。”

    姬庆文哪还记得这个武将的名字,可为了套近乎却也只能顺水推舟道“认得,认得,哪啥……去年京师一战之中,李将军的英姿,我真是记忆犹新啊!”

    李本深脸上一红,挠挠脑袋说道“末将还有什么英姿?不过是跟着吴少帅打过几仗罢了,侥幸从战场上活下来就已是不易了。哦,听说姬大人被皇上封了伯爵了,真是可喜可贺,末将先给爵爷道喜了。”说着,李本深就朝姬庆文深深一揖。

    “原来是吴襄、吴三桂父子的人。”李元胤在姬庆文耳边提醒道。

    姬庆文点点头,便又对李本深说道“好说,好说。这都是皇上的隆恩,等我办完事情,再请大家吃上一顿,也算是与我同喜了。”

    说着,姬庆文话锋一转,问道“那我问你,你们吴将军在这里吗?”

    李本深拱手道“回爵爷。听说今天孙承宗老督师要回山海关来,吴将军已领军出关去迎接孙老督师去了,现在守关的事吴少帅。”

    李本深口中的“吴少帅”,指的便是吴三桂。虽然在历史上,吴三桂的名气要比他老爸吴襄大不知多少倍,可现在的吴三桂还没有出名,介绍起来还得称呼一句这是山海关总兵吴襄将军的儿子。

    同样的,眼下才二十岁出头的吴三桂,还是驰名中外的忠臣孝子,远不是后来那个史上第一大汉奸名号的有力争夺者,同姬庆文的关系也很密切,算是他的小老弟之一了。

    于是姬庆文便说道“那正好,我也是来迎接孙老师的。麻烦你这就进关去向你们‘吴少帅’通禀一声,就说是我姬庆文来了。”说着,他照例从袖中掏出一张五十两的银票塞到李本深手中。

    李本深斜眼看见了银票的面额,顿时笑得脸上开了花,道“怎么好意思让姬爵爷破费?给爵爷办事,那是末将的荣幸。”

    说罢,李本深便极老实地伸手接过银票

    ,小心翼翼地在怀里藏好了,又指派了手下两个会办事的兵士,将姬庆文一行人引到山海关下一处干净的办公室里安顿下来,这才上马向山海关奔驰而去。

    姬庆文目送李本深离开,却不愿意闷在屋子里,而是出门眺望着眼前这座天下第一雄关。

    只见山海关城楼高五丈有余,楼上一座城楼俯瞰南北,城上布置了无数火炮、弓弩、滚石、檑木,似乎无时无刻不处于严阵以待的状态之中。城楼两侧同长城相连,特别是东侧一直连通大海,一道城墙深入海中,便是孙承宗主持修建的“老龙头”工事,彻底断绝了满洲人通过山海关南下的路子。

    李岩见了山海关的雄姿,不禁赞叹道“孙承宗老督师果然名不虚传,有这样一道雄关,满洲鞑子远远一看心就虚了,所谓望风而逃不过如是。怪不得去年京师之战,满洲人要从蒙古绕道,经喜峰口入寇中原了。”

    姬庆文却道“保卫国家,从来靠的都不是坚城高墙。满洲人攻不破山海关,便去打喜峰口。喜峰口也造得像山海关一样,他们就去打宣府、打大同……难不成还要将大明北方全都造上山海关这样的高城大楼吗?要真是这样消耗财产、民力,那不消满洲人来打,朝廷自己就先受不了了。”

    李岩闻言,若有所思,良久才说道“姬兄这话近乎于理了。当年庄子一篇《说剑》里讲天下有三剑,有天子剑,有诸侯剑,有庶人剑……”

    李岩正要细细解释,却见远处泼喇喇跑来一队骑兵,打头一人英姿勃发、精神奕奕,正是吴三桂本人。

    只见吴三桂纵马快步而行,一直跑到距离姬庆文只有十来步的距离时候,方才使劲勒住缰绳,用极潇洒漂亮的姿势翻身下马,朝着姬庆文拱了拱,笑着说道“原来是姬大人……不,是姬爵爷到了,怎么不派人提前通知我一声,我也好早做准备,让我好好招待爵爷。”

    姬庆文也拱手回礼道“吴将军跟我是生死之交,还跟我闹这个虚礼做什么?怎么?我派人来,吴将军提前准备就请我吃香的、喝辣的;我现在亲自来了,吴将军来不及准备就请我吃糠咽菜了吗?”

    吴三桂爽朗地“哈哈”大笑道“吃糠咽菜谈不上,可这里是前线紧要之地,也没空置办什么好的酒食,同爵爷在江南吃的珍馐美味是比不上的了。不过正巧,我刚才出关打猎,射获了一头鹿、两只狼,还有几只兔子,正好给爵爷开胃!”

    。

第三六九节 说剑() 
吴三桂扭头又见李岩站在姬庆文身后,知道他同姬庆文亦师亦友的关系,便也奉承两句“就是不知道李先生吃得惯、吃不惯我这里的这些粗陋食物。”

    李岩还是很喜欢吴三桂这样的豪爽性格的,便也同他玩笑起来,说道“吴将军是人,我也是人,凭什么吴将军能吃的,我就不能吃了?难不成吴将军是在骂我不是人吗?”

    吴三桂听了一愣,随即笑道“可不是嘛!李先生神机妙算,当然不是人,您是活神仙。”

    说话间,吴三桂便又同随行的李元胤、黄得功打过招呼,便请他们一同往山海关城楼而去,一边走还不忘一边介绍“山海关原本年久失修,现在经过孙老督师的整治已是极具规模,要是满洲鞑子敢于过来送死,自然让他们在关墙前撞成齑粉。”

    姬庆文向李岩使了个眼色,又扭头对吴三桂说道“说起这关墙,我正同李兄在谈论这件事情呢。”

    “哦?”吴三桂有些好奇地问道,“莫非是李先生发现这里尚有值得改进之处么?要是真有,还请不吝赐教,若是真有可取之处,末将定会整改。”

    李岩忙道“吴将军可别听姬兄瞎说,我一个文弱书生,根本不懂军事,这里的工事安排我根本就看不懂,更谈不上什么指教不指教的。我方才是跟姬兄说剑呢!”

    一听“说剑”两个字,吴三桂又陡然间来了兴致,说道“说起宝剑来,我之前还真的得了几口好兵刃。这里头有倭国造的,有西洋诸国打造的,有阿拉伯贵族常用的,还有不少是我天朝的能工巧匠制造的。要是姬大人和李先生有兴趣,我这就带几位过去瞧瞧。”

    李岩掩嘴笑道“吴将军搞错了,我和姬兄谈的可不是你的这几口宝剑,听我慢慢道来。”

    只听李岩摇着折扇缓缓说道“庄子说,天下有三等剑,头一等乃是庶人之剑——庶人之剑,蓬头突髻垂冠,曼胡之缨,短后之衣,瞋目而语难;相击于前,上斩颈领,下决肝肺,此庶人之剑,无异于斗鸡,一旦命已绝矣,无所用于国事。”

    吴三桂蹙眉道“李先生的意思,说我用的,都是庶人之剑么?”

    李岩是个意气书生,点点头,算是表示确定。

    可姬庆文却考虑了吴三桂的性子也是颇为高傲,忙打个圆场道“其实这年头,手里有口庶人之剑已是十分难得的了。我看朝廷里一大半的文官武将,手里拿的都是唱戏打把势

    的假剑,就怕连切块豆腐都要卷了刃。”

    吴三桂听了这话,还来不及生气就高兴起来,笑道“原来李先生是这个意思啊!我手里这些剑可不是用来撑门面的,每一口都上过阵、杀过敌!”

    李岩道“吴将军且不忙,庶人之剑之上,还有诸侯之剑——诸侯之剑,以知勇士为锋,以清廉士为锷,以贤良士为脊,以忠圣士为镡,以豪杰士为夹。此剑,直之亦无前,举之亦无上,案之亦无下,运之亦无旁;上法圆天以顺三光,下法方地以顺四时,中和民意以安四乡。此剑一用,如雷霆之震也,四封之内,无不宾服而听从君命者矣。”

    吴三桂听了李岩这样的介绍,禁不住眼中发亮,说道“原来如此,李先生这样的说法,那才是真正的用剑之道。若是有诸侯之剑在手,又何须神兵利器,天下之人自然归心为你所用。哎呀呀!今日听李先生一言,胜读十年之书啊!”

    李岩听了这几句由衷的马屁,自己也禁不住高兴起来,说道“将军且慢夸奖,诸侯之剑以上,还有天子之剑呢!”

    “天子之剑!居然还有天子之剑!”吴三桂几乎惊叫起来,“什么事天子之剑?还请李先生赶紧教我!”

    一旁的姬庆文听到这里却禁不住紧张起来——他终于想了起来,这吴三桂在历史上属于“天生脑后长了反骨”的人物,除了反叛明朝当了汉奸之外,又反叛清朝自立为帝……现在的吴三桂还是大明朝的忠臣良将,要是被李岩开了窍,将来真的成了大汉奸、大军阀、大坏蛋,那可就不妙了。

    正当姬庆文想要扯开话题,将李岩的话打断之时,李岩已然滔滔不绝地往下说道“天子之剑,以燕谿石城为锋,齐岱为锷,晋魏为脊,周宋为镡,韩魏为夹;包以四夷,裹以四时,绕以渤海,带以常山;制以五行,论以刑德;开以阴阳,持以春秋,行以秋冬。此剑,直之无前,举之无上,案之无下,运之无旁,上决浮云,下绝地纪。此剑一用,匡诸侯,天下服矣。”

    听到这里,吴三桂已是满面红光,说道“好一个天子之剑!好一个天子之剑!我将来就要用这样的天子之剑!”

    姬庆文闻言大惊,刚要解释,却听身后传来大喝“好你个熊孩子,瞎说什么呢!嘴上没个把门的,小心被人听了去,问你个大不敬之罪!”

    众人忙回头望去,却见是一个中年人搀扶了个老头正缓缓往城楼上走来。

    姬庆

    文见状,赶忙上前两部,朝那老者深深作揖道“原来是老师到了,学生有失远迎,真是罪过……”

    那老者身体强健、精神矍铄,咧嘴笑道“好你个狗才,是你请老夫大老远从大凌城过来,自己却躲在山海关里同三桂扯淡聊天,也不知道出来迎接老夫,看老夫怎么罚你!”

    原来上楼来的老者,就是姬庆文这次专程跑到山海关来见的老督师孙承宗,而搀扶着孙承宗的中年人则是吴三桂的父亲吴襄。

    孙承宗虽然年纪大、资格老、功劳高,但为人却十分随便,经常同姬庆文开开玩笑。

    因此姬庆文也知道自己这位师傅的脾气,笑着说道认罚,认罚,学生认罚。不如这样,学生自罚白银三万两,再送十支上号的西洋火枪过来,让老师用来赏赐有功将士如何?”

    孙承宗听了大笑道“好好好,你罚得好!这么多东西,你什么时候送过来,提前打个招呼,老夫我也好安排人手来搬啊!”

    姬庆文道“老师日理万机,这么点小东西,哪能劳烦老师大驾啊?我就送到山海关上,让吴总兵父子代为接收不就行了?”

    孙承宗也笑道“别,这可不行。吴家这俩父子可不是省油的灯,他们的军饷也将将够用而已,要是看到了这么多银子,还不得自己先刮一层皮?”

    吴襄赶忙说道“老督师这是什么话,别的银子打我这里过,我或许还敢搂一点,可孙老师的钱,我怎么敢动手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