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有钱人-第2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主簿在刑部衙门办理过不知多少案子,论

    办案的经验,比起正经的刑部尚书、侍郎要丰富许多,自然知道高起潜这几句话的厉害,不敢就真的往笔录纸上这么写,赶紧抬头看着刑部尚书温体仁。

    温体仁身为刑部尚书,虽然鲜少亲自参与办案,却也知道这几句话显然是要将袁崇焕往死路上整,看着主簿那迷茫的求助眼神,斟酌良久,终于还是摆摆手:“就照高公公说的那么记录吧……”

    眼看原本预定好了的玩忽职守之罪,硬生生被高起潜问成了里通外国之罪,姬庆文顿时变得怒不可遏,高声呵斥道:“高起潜,你这是什么意思?是想要颠倒黑白吗?”

    高起潜竟不怯场,答道:“姬爵爷可别吓坏了杂家了。黑的、白的,一切都要由万岁爷决断,不是杂家说是黑的就是黑的,也不是爵爷说是白的就是白的。爵爷和杂家都是过来旁听的,最多不过是给温大人、周大人几位提个醒而已,还轮不到我们判断黑白吧?现在就连主审的温大人都没意见,爵爷又有什么好多说的?”

    姬庆文被高起潜怼得更加愤怒,却又不知如何反驳,恼羞成怒之下,忍不住猛地一拍桌子,刚要拂袖而去,忽然想到自己要是就这么走了,那不知高起潜又会给袁崇焕脑袋上扣上怎样的屎盆子。

    于是姬庆文只能暂时先忍下这口气,恶狠狠朝高起潜瞪了一眼,说道:“高公公,从大清早起我们就在这里审案,现在都快晌午了。就是袁崇焕不饿,你们几位大人不饿,我都快饿死了。不如这样,我们先暂停审案,我来做东,先出去吃饱肚子再开堂审案,如何?”

    除了姬庆文以外,周延儒和温体仁都被半路杀出来的高起潜搅了个头晕目眩,正好趁着出去吃饭的机会清醒一下头脑,纷纷表示同意。

    可高起潜又体现出他惹人讨厌的一面来,说道:“不行。姬大人饿了,杂家也饿了。不过出宫时候万岁爷给杂家的旨意是要尽快审明案情并及时回禀皇上,要是我们耽搁误事,这抗旨之罪杂家是吃罪不起的!”

    姬庆文哪能想到高起潜这个不起眼的太监居然这样软硬不吃,愈发愤怒起来,说道:“好你个高公公,张口万岁、闭口皇上,可你可以不吃饭,皇上却也是要吃饭的。就算我们现在把袁崇焕的案子审问明白了,那不也得等皇上吃好了再禀告?你这么着急忙慌的,要是搅扰了皇上吃饭,惹得万岁爷龙体不安,这样的罪过,你就承担得起了吗?”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阅读网址:

第三七七节 加班加点() 
    姬庆文原是二十一世纪穿越到明朝来的,对把封建帝王捧得比天还高这种行为,他向来是嗤之以鼻的。

    然而对付高起潜这种混蛋,便也只能用这种混蛋的招式了。

    果不其然,被姬庆文这么一吓唬,高起潜还真的有些怂了,说道:“这个……这个……皇上的龙体,乃是朝廷的根本,是断然不能有所损伤的。可我们也不能因为吃饭而怠慢了圣旨。不如这样,我们也别去外头吃了,把饭菜叫到大堂上来吃好了。”

    姬庆文听了这话,又是好奇、又是好笑,心想:“高起潜这厮,莫非是自己之前的老板穿越过来的?看透了我苦逼码头的本质,都让我加班加到崇祯年间来了。”

    姬庆文想归想,却不能乱说,又怕高起潜奔出什么幺蛾子来,便赶忙顺嘴说道:“好!下面这几个当班的,左顺门口摆馄饨摊的老张头你们都认识吗?我想吃他的馄饨了,让他这就到刑部衙门来,现包现煮些馄饨。”

    衙役班头听了,赶忙上前半步拱手道:“老张头的馄饨是京城一绝,小人是认识的。可老张头从来就只在早上摆摊,下午睡觉休息,就怕他不肯过来。”

    姬庆文道:“你过去客气些说话,就说是我请他过来的,老张头会给我这个面子的。”

    这班头早就被姬庆文的银子喂饱了,听了他的话,答应一声,刚要往堂外跑,忽然想起温体仁才是刑部主官,便又赶忙转身回来,拱手问道:“温大人,小的这就去传老张头了,您老还有什么要吩咐的吗?”

    温体仁今天早晨被高起潜搅得头疼,正好乘此机会松快一下,便答道:“没事,你快去快回,叫老张头不要害怕,到刑部大堂是过来给几位大人煮馄饨的,不是来问罪受审的。”

    说罢,他又对堂下的衙役说道:“尔等先把袁崇焕送到狱神庙里暂押起来,待会儿馄饨来的时候,也给他送一碗过去。”

    不料温体仁话音未落,高起潜又提出反对意见来了:“不行。袁崇焕要随时听审,押来送去的不方便,还是让他就在堂上等候,反正他也有座位坐,累不着的。”

    “我说。高公公,你看看,这刑部大堂上哪位官员职位不比你高,偏偏这一早上的就你话最多。审案的事情,本官看你是替皇上旁听的份上,也就算了,可喝碗馄饨的小事,你怎么也要插手?罢罢罢,我这刑部尚书也别当了,顺带着内阁大学士也辞了,统统让你高公公来做如何?”温体仁终

    于忍不住发起火来了。

    “可不是嘛!高公公何曾把我们这几个主审官放在眼里,我看我们几个这就联名上份奏章,让高公公一人来审案子好了。”周延儒难得帮腔道。

    高起潜这才发现自己犯了众怒,终于做了下来不再说话。

    不过移时,那在紫禁城左顺门前摆摊的老张头,带着他的媳妇,挑着个馄饨担子就过来了,就在刑部衙门大堂前支起了个小摊子,片刻便煮好了几碗馄饨,一一送到几位主审官面前。

    周延儒、温体仁等人虽然心思各异、立场不同,却都是正经进士出身、孔教门徒,讲究“食不言、寝不语”,喝馄饨时候都端坐堂前,并不讲话。

    高起潜虽然随便一些,却与堂上诸位都过不去,自然也就没有什么共同语言,便也只能低头猛吃。

    袁崇焕也不能饿着肚子受审,便也心怀惴惴地喝了碗馄饨。

    倒是姬庆文,因将座位让给了袁崇焕,便端着馄饨在大堂里踱着吃饭,见堂上站班的衙役们也都没有吃饭,一个个饿得眼冒金星,便说道:“诸位也饿了吧?不如辛苦一下老张头,给几位也熬几碗馄饨,我们一起吃如何?”

    衙役班头忙谢绝道:“别别。姬爵爷一番好意,小的们心领了。可这老张头也不是寻常卖馄饨的,他素有‘一品馄饨’之称,只有在朝有品有级的官员,才有缘在下朝时候吃上一碗馄饨。小的们是哪个名牌上的人?哪有这福分?”

    “哦?还有这回事?”姬庆文扭头问老张头道。

    老张头还在忙活着馄饨摊子的事情,听姬庆文询问,忙答道:“哪有这回事?只是多蒙大人们照顾,每天下朝之后,喜欢到我摊子上喝完馄饨罢了。可小人一天也就只能下这几碗馄饨……所以才有了这个‘一品馄饨’的称呼,都是别人随口叫叫的。”

    温体仁将吃空了馄饨碗放在一边,说道:“姬爵爷,老张头这话说得没错。他每天也不多卖力些,就这么几碗馄饨,我们几个内阁大臣下朝晚了有时候还吃不上呢!就别说寻常百姓了。”

    老张头的馄饨果然有独到之处,姬庆文吃完之后,刚才被高起潜弄得颇差的心情果然好了一些,将碗放回摊子,说道:“老张头,今天麻烦你了。我早先说的话还算数,有的是机会让你发财。”

    高起潜此时也吃完了馄饨,放下碗,用袖口擦了擦嘴,说道:“都吃完了?那好,那就接着往下审吧?温大人,可好?”

    温体仁虽不乐意,可袁崇焕之案看来是拖延不得了,便点头道:“那好,老张头,你回去吧,这边要接着审案。”

    说罢,温体仁取过惊堂木,在面前的几案上用力一拍,喝道:“喊堂威!”

    分列两旁的衙役已是饿得前胸贴后背,喊起堂威来自然也就没有什么气力,哆嗦着大喊了两声:“威——武——”便拄着棍子继续站在两旁。

    温体仁也不计较,对袁崇焕说道:“袁崇焕,方才审到你第四条罪。现在审你第五条罪:援兵四集、尽行遣散。”

    温体仁接着往下说道:“我问你,去年京师之战时候,各地前来勤王的军队,有二十万人之众,虽不能将满洲鞑子抵挡回去,却也能独当一面。可你为什么就将其中大部分援军尽行遣散?”

    袁崇焕先拱了拱手,而后才说道:“确如温大人所言。当时的援军人数颇多,皇上当时让罪臣总统军队,而袁某也的确将其中绝大多数遣返原籍。当时罪臣是这样考虑的。”

    原来在袁崇焕眼里,这些从各地赶来的援军都不过是些乌合之众。留他们战场上,只会添乱找麻烦,并不能对精锐的满洲骑兵产生多少伤害。并且这些人马若是留在战场之上,除了虚耗粮饷给养之外,还得分兵去保护他们以免其遭受来无影、去无踪的八旗精锐的袭击,实在是得不偿失。

    因此出于实战的考虑,袁崇焕毫不挽留,就将这些军队绝大部分都遣散回原籍了。

    袁崇焕说得有理有据,可司礼监高起潜却依旧有话要问。

    只听他阴阳怪气地问道:“袁崇焕,这也并不尽然吧?杂家记得你手下的辽东铁骑同满洲鞑子交锋,一点便宜也占不上,反而靠了卢象升大人的‘天雄军’和姬爵爷的‘明武军’才将将把鞑子击退。可见各地勤王来的乡勇团练还是有些作用的嘛!”

    袁崇焕答道:“不错,确实如此。罪臣也是带兵打仗之人,虽然驽钝冥顽,然而对军队战斗力的判断却也有些心得。罪臣当时就是见卢大人、姬爵爷的军队战斗力超出寻常,所以才将他们留在身边的。至于其他军队么……依罪臣之见,比不上这两位大人手下军队的万分之一。”

    “哼,不对吧?”高起潜反问道,“你试都不试,就一眼能瞧出军队战斗力的强弱?”

    一提起领军作战,袁崇焕似乎恢复了当年蓟辽督师的精神气节,胸有成竹地答道:“虽未必中,亦不远矣。”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阅读网址:

第三七八节 要命的罪过() 
    “哦?意思是你袁崇焕的眼光,比起皇上还要准得多了?”高起潜忽然又将崇祯皇帝给抬了出来。

    袁崇焕立即警觉起来,问道:“高公公,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高起潜咧嘴笑道:“杂家能有什么意思?只不过杂家前些日子听皇上议论天下强军,除了镇守辽东的关宁铁骑;协助孙老督师筑城的卢大人的‘天雄军’;平定白莲教叛乱的姬大人的‘明武军’之外,还另有几支队伍,也是十分精锐。譬如说陕西参议洪承畴编练的‘秦军’,绥靖民变颇见成效;四川石砫白杆兵也战力也不逊中原军队。难道这两支军队,也入不了你的法眼么?”

    这就是强词夺理了。

    然而高起潜狐假虎威。又故意把话说得模棱两可,让袁崇焕不知哪句是崇祯皇帝亲口所说,又有哪句话是高起潜借题发挥。

    因此袁崇焕也只能认罪道:“这是罪臣做事不慎、看人不明之故。”

    幸好有姬庆文在。

    只见姬庆文踱了两步,说道:“皇上这几句话,我也是亲耳所闻的。不过有一点我倒弄不明白了,当时编练‘秦军’的洪承畴和率领白杆兵的秦良玉都不在京师城下,袁崇焕就是想用也没法用,更不能依次来定罪。更何况皇上评论天下强军的用意,是在于鞭策我等富国强兵,同审判袁崇焕没有半文钱关系。高公公以此横插一枪,这不是拿着鸡毛当令箭、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吗?”

    袁崇焕听了,也赶忙接口道:“对。洪承畴大人和他编练的‘秦军’罪臣并不了解。可四川石砫土司的白杆兵却是名声在外,若是所部那时候真在京师之外,罪臣必然会以白杆兵作为中坚主力运用,满洲鞑子岂有不败之理?可惜时空不能逆转,当时罪臣也正愁手下没有精兵可用,否则又岂会怠慢呢?”

    话说到这里,终于算是吧高起潜的责问给顶了回去。

    温体仁虽然立场同高起潜不同,但目的是相似的,都是想给袁崇焕问一个足以取他性命的重罪。

    然而相比起高起潜来,温体仁的脑子显然好使了许多,懂得审问时候要避轻就重,在无关紧要的罪名上高抬一手,而要在关键的问题上刨根问底。

    因此,温体仁也知道方才这条罪名是绝不可能将袁崇焕证到死处的,便轻描淡写地说道:“好了,这个问题算是问明白了。是非曲直,皇上自有定论。”

    说罢,温体仁努力定了定神,说道:“袁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