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有钱人-第26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已,一个个利欲熏心、目无社稷。就是这位钱谦益先生,兴冲冲跑去京师,入阁不成便辞官不干,不肯替朝廷效力,你这是什么心胸?你看见那只飞过去的苍蝇吗?它的心胸,还要比你宽阔得多!

    “那东林党一开始就是这副碌碌无为的样子吗?不是的!当年的杨涟、左光斗、东林六君子是何等样的风骨?现在还存着一点半点么?”

    说着,姬庆文抬眼扫视了众人一遍。

    杨涟、左光斗以及其他在同阉党斗争之中蒙难的东林六君子,别的且不去说他,可风骨之硬朗却是世上罕见的。可以说,世人对东林党的正面看法,全是这几个人用鲜血和头颅换来的。

    因此当这满堂东林党人听到这几个名字的时候,脸上无不露出敬佩万分的神色,跟着便是竖耳静听,听听姬庆文后面要说出什么样的话来。

    只听姬庆文喘了口气,又说道:“且慢,在下先给诸位道个歉。”

    他拱手一揖,接着说道:“我说错了,如今东林党的根子还没完全腐烂,还是有当年的风骨在的。在座的黄太冲(黄宗羲)、顾忠清(顾炎武)、王而农(王夫之)、张乾度(张溥),还有未到的史宪之(史可法)等诸位,我看气节就丝毫不逊色于先贤。”

    姬庆文之前是做过功课的。

    他提到名字的这几个人,虽然在后世都是响当当的大学问家、大思想家、大文学家,可在当时还都是东林党里籍籍无名的小辈。而姬庆文却利用自己已经掌握的历史知识,提前知道了这几个人的履历和性格,提前询问好了名字,在这个关键时刻提了出来,显得自己对东林党人了若指掌。

    而被姬庆文提到名字的这几人,自然是满面红光,颇有几分得意。

    却听姬庆文接着往下说道:“我方才已经说过了,如今乃是多事之秋,光凭风骨和气节是远远不够的,要有能做事情的人和想做事情的人。而这些人都应该是年轻人,那些在官场上厮混已久的老油子都是浑身的暮气,早已是不堪重用了。只有任用年轻人,才能够真正挽狂澜于既倒、拯救眼前的危局!”

    姬庆文在说这几句话的时候,不忘乘机编排几句已成了落水狗的钱谦益。然而他这几句话说得确实深入人心,让这些赴约的东林党人早就忘了估计钱谦益的面子。

    只见顾炎武“腾”地从座位中站起身来,说道:“好!姬爵爷这几句话才是盛世危言。要我看,当今朝廷,能对得起忠臣、能臣这几个称呼的人不多,姬爵爷就是其中一个。”

    姬庆文忙道:“不敢当,不敢当。我姬庆文浑身是铁,能打几颗钉子?如今这个世道,光我一个人,能起到什么作用?我看还是众人拾柴火焰高。”

    “好!姬爵爷这话说得在理,爵爷有什么富国强兵的法子,就尽管说出来吧。我们这些人虽然手无缚鸡之力,不过还会摇摇几支秃了毛的笔,尽可以给爵爷擂鼓助威。”王夫之附和起来。

    “可不是嘛!如今朝廷里那些吃饱了没事干的御史言官们,对姬爵爷颇有一些非议。不打紧的,他们骂姬爵爷一篇奏章,我们就有十篇等着他们。我看这些所谓的翰林学士文采也是平平,就凭我们的笔杆子,不怕骂不过他们!”说话之人是张溥。

    张溥虽然同姬庆文交往不深,但是帮他谢过一篇《五人墓碑记》,同姬庆文也算是有些渊源,因此说起话来自然随便许多。

    姬庆文听东林党人对自己的态度已然是化敌为友,心中异常高兴,脸上带着笑容答道:“诸位过谦了。以诸位的才华,只要肯为社稷效力,那在下‘富国强兵’的谋略必然是事半功倍!”

    “好,爵爷有什么要我们做的,就请尽管开口!”又有人提议道。

    “事情就在眼前。”姬庆文答道,“诸位看到这座淀山镇了吗?我建这座小镇,并在小镇之内开办各种店铺,其实也不为别的,就是为了吸引那些富商地主过来消费,从他们身上赚银子。赚来银子之后,再补贴给国家使用。这虽不是富国强兵的根本办法,却至少也能让朝廷花起钱来手头略微宽松一些。”

    当然了——在这个过程中,姬庆文自己也是要另赚一些钱的,而且赚的是大头——至于这几句话自然是不必同这些书呆子说。

    不过这样的说辞,已足够让这些东林党人有所触动了,顿时又互相讨论起来,无不夸赞姬庆文没有去盘剥平民百姓,而是从富商身上赚钱,也算是大快人心了。

第四三六节 成立复社() 
然而东林党之中的黄宗羲考虑得还是长远了许多。

    只听他若有所思道:“姬爵爷这话虽然在理,可是朝廷经商未免有失体面。这样传扬出去,岂不是叫旁人笑话。”

    姬庆文斩钉截铁地回答道:“太冲(黄宗羲的字)先生多虑了。经商固然为高人雅士所不齿,因此这件事情不由朝廷出面,即这里的经营,不用苏州织造衙门的名义,更用不着户部、礼部参与,全是用我姬庆文个人的名义。本来嘛,我就是个唯利是图的商人子弟,体面早就没有了。”

    听了这话,黄宗羲不由感动道:“读书人讲究立身、立德、立言。姬爵爷宁可谤满天下,也要为国家做一点实事。当年管夷吾也不过如此了吧。”

    管夷吾就是春秋首霸齐桓公的相国管仲。齐桓公其实并不算是一个特别英明的君主,特别是在晚年时候日常开支日益扩大,就连在所有诸侯国里最为富强的齐国都难以支撑。为了继续支持朝政,管仲想出了各种理财的法子,甚至想出了开设官办妓院这样的损招(也因此,后来青楼妓院都将管夷吾作为自己的祖师爷供奉)。

    而管仲这样的做法虽然并不符合中国古代读书人的口味,但人人都知道他是在替齐桓公背黑锅,是所谓的“分谤”,反而成了忠于君主的最高境界,为历代文人所赞赏。

    因此黄宗羲将姬庆文比作管仲,已经是极高的评价了。

    上一个有被比作管仲的人物,还是蜀汉丞相诸葛亮。诸葛亮在历史上是怎样的地位,那就不用细谈了……

    管仲和诸葛亮这样振聋发聩的名字,就算是姬庆文这样的苦逼程序员也是知道的。

    因此他听了黄宗羲这样的赞扬,心中一阵窃喜,却又赶忙提醒自己要低调一点,便忙摆手道:“黄太冲先生真是谬赞了。当年东林党杨涟、左光斗等先贤的风骨,我虽然无缘相见,却也是如雷贯耳。在下不过是仰慕、仿效他们而已。”

    黄宗羲等人照例客气起来,说姬庆文是实至名归,不必过谦。

    一旁的李岩见这些读书人客套起来就没个完,便忙说道:“姬兄,再客气下去天可就要黑了。我们还是先办正事吧。”

    这就给姬庆文提了个醒,只听他一抬手,说道:“诸位,在下今日请各位文坛精英来此,是有一事相求。”

    “姬爵爷请讲。”

    “我方才说了,我这个小镇是专为替国家赚钱所建。可现在经营得却不甚景气。因此我想求诸位替我这里的小镇替几首诗、作几篇文,要是懒得搭理我,哪怕留下一副对联也是好的……”姬庆文道。

    话说到这里,姬庆文这么一点小小的请求,这些东林党人自然是不会拒绝的,想也不想便纷纷答应下来了。

    于是姬庆文命人取来现成的笔墨纸砚,移开满桌的茶杯、点心、瓜子,当即让他们展纸研墨,当着自己的面写下诗词歌赋。

    要说这些东林党人经世济民的真才实学不多,可笔墨上的功夫还是过关的。不过区区半个时辰,便攒齐了七八篇文章、二三十首诗词、对联更有四十多幅……

    姬庆文见状,心中大喜,道:“诸位都是文坛名士,这些文章传扬出去,必然震动天下,到时候来我这淀山镇里花钱找乐的人,必然是络绎不绝。”

    这些东林党的文人,在古代就好像是现代的歌星演员一样,所谓自带流量就是说他们了。只要将今日盛会的情况流传出去,那自然会有附庸风雅的人过来瞻仰圣地,自然也会跟着聚集起越来越多的人物。

    这就是后世所谓的广告效应。

    这些东林党一心埋头于古籍之中,对后世那些现代的思想观念自然是一窍不通。

    就连其中思想最为先进进步的王夫之都说道:“姬爵爷,今日来得仓促,我等没有攒下诗意。不过爵爷这座淀山镇蔚为大观,不如我们多住几日,期间斗诗论文,攒成一部《淀山集》,再由姬爵爷亲自动笔写一篇《序言》。到时候刊发天下,学生看比当年王羲之等人的《兰亭集》也不在其次。”

    先是比作管仲,现在又比作王羲之。

    姬庆文脸皮再厚也不好意思起来,挠着头不知该说什么客气话好。

    却听李岩又在耳旁提醒道:“姬兄,事情进展顺利得很,看来可以得寸进尺了!”

    这是姬庆文和李岩早已经商量好的对策。

    今日聚集起这么许多东林党人,让他们留下墨宝那是底线,关系到淀山镇生意的兴衰,是无论如何都要办成的。而在这件事情之外,则另有两件可办可不办的事情。

    其一,就是在大庭广众之下好好羞辱一番钱谦益,将他从东林领袖的位置上给拖下来。这件事情,姬庆文已经做了一大半了,现在钱谦益就是一条被打得只剩下一口气的老狗,再往水里一扔,就呜呼哀哉了。

    其二,便是争取重组东林党,让这些人成为姬庆文名下的势力,至少姬庆文能对其产生重大的影响力。

    姬庆文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呢?是因为他在同朝廷的接触和冲突过程中发现:在大明崇祯年间这么个修罗场里,光有钱、有兵还是不够的,必须在朝廷里有自己的耳目、自己的口舌。

    耳目,姬庆文已经拍李元胤去筹备了,目的就是可以有一支听从自己指挥,而又独立于锦衣卫系统之外的特务力量。

    至于口舌么,是用来控制朝野舆论的。他本来指望这李岩或者刘若宰帮自己完成这项任务,可李岩已经绝意仕途,刘若宰也被皇帝派到了江南,已经失去了成为自己官场代言人的条件。因此,姬庆文就亟需这些东林党人化敌为友,成为能够替自己说话的人。

    当然了,姬庆文也不是那种能够藏污纳垢的心胸宽广之人,也不是随便哪个宵小之徒戴了东林党的帽子,就能成为自己的心腹的。

    因此,改组东林党就是一件必须要做的事情。

    偏偏这群自诩为君子的东林党人一个个都是硬骨头、死脑筋,要将原本东林党的组织体系彻底打乱,并重新组织起来,真是谈何容易?

    可现在,这件事情却意外地可以水到渠成地解决了——原来的东林领袖钱谦益已然是名誉扫地了;而其余的东林党的少壮派,已然对姬庆文心悦诚服——正是一个可以重组东林党的大好机会。

    于是在一众东林党人正在咬文嚼字的时候,姬庆文已同李岩开始了一段紧锣密鼓的商议,商议的结果是:“选日不如撞日,要乘热打铁地将这件事情办好。”

    因此姬庆文朗声对众人说道:“诸位,文辞不过是些雕虫小技而已。自古以来都是文以名传、名以文传,古来那些流传千古的文章,如前后《出师表》、《岳阳楼记》、《谏太宗十思疏》等,作者诸葛亮、范仲淹、魏徵等都是品信高洁、才智卓著之事。所以说,我们作文还在其次,关键是要靠真才实学报效朝廷、报效百姓。”

    姬庆文这话说得在理,众人无不点头承认。

    姬庆文见状,心中愈发有底,便继续说道:“我方才说过了。当年东林党的风骨,现在存不下多少了。我等只有去伪存精、与时俱进才能做到继往开来。因此,不才姬庆文提议,应当重组东林党,恢复当年先贤的风采。”

    此言一出,满堂的东林党人立即哗然一片,互相交头接耳、窃窃私语起来。半晌,才见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张溥等人起身表态:同意。

    这四人乃是东林党少壮派之中的首要人物,这几个人同意了,事情自然大定,眼看重组东林党这件比登天还难的事情就要办成了,却听钱谦益说道:“不行。东林党虽然没有什么历史,却也是数代先贤传承下来的,岂能说废就废、说组就组?”

    要说姬庆文的基本盘是淀山港、淀山镇已经其中的各种赚钱的产业的话,那钱谦益的基本盘便是东林党这个政治集团。

    现在东林党即将在姬庆文的推动下灰飞烟灭,他又怎能不急忙阻止呢?

    可现在的钱谦益已不是过往的钱谦益,而现在的姬庆文也不是原来的姬庆文了。姬庆文想做的事情,已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