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有钱人-第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太监道:“这倒没有。不过杂家想着姬老爷是李大人带进来的,自然也要由李大人带出去,不如杂家给你搬个马扎,您到旁边坐着等等,可好?”

    李元胤却问道:“这样方便吗?”

    太监笑着回答:“没事,现在是夜里,没人过来盘问的。就是有人多嘴来问,就凭李大人身上这身飞鱼服,也是能说清楚的。”

    李元胤这才放心,谢过那太监之后,才站起身来闪到一旁的角落里。

    姬庆文见锦衣卫指挥佥事这样要害部门的大官,在皇宫里都不敢轻举妄动,心中更加紧张,哆嗦着站了起来,跟着那太监踉跄着走到乾清宫门外,却不知道应当如何叫门。

    那太监也是个人精,见状忙提醒道:“姬老爷皇上就在里头,等着见您呢!你还不赶紧通报姓名?”

    姬庆文闻言,忙高声通报自己的名字:“姬庆文……”却又不知如何往下说。

    门内传来一个略显稚嫩的声音:“门外是姬庆文么?好了,不用拘礼了,进来就是了。”

    太监满脸堆笑,奉承道:“姬老爷不愧是皇上眼前的红人,就连大礼万岁爷都不拘了,还不赶紧进去面圣?将来飞黄腾达了,关照杂家一下,杂家可一辈子受用不尽了。”

    这太监絮絮叨叨地说,姬庆文却一个字也没听进去,仿佛做梦一般茫然地轻轻推开面前大门,仔细想了想,才决定迈出右脚,跨过大概半尺来高的门槛,终于来到了这座乾清宫中。

    整座紫禁城都笼罩在一团漆黑当中,倒是这乾清宫内不知点起了多少灯烛,将整个宫殿照得通明,让刚刚踏入皇宫的姬庆文一时有些难以适应急剧变化的光线——眼睛被强烈的光线照得有些睁不开来,就连大脑都被晃得有些眩晕。

    却听耳边传来呵斥之声:“姬庆文,你怎么一点礼数都不懂?见到皇上,不知道要行三跪九叩之礼吗?”这声音十分威严果断,其中又有几分情切、几分熟悉。

    姬庆文脑子此时还是糊涂的,脱口而出道:“刚才皇上不是叫我不要拘礼了吗?怎么还要下跪?”

    那声音又道:“皇上免的是你殿外叩拜之礼,可没免你三跪九叩大礼。更何况万岁免不免,那是人主的恩德;你行不行,那是臣子的本分。怎么还不行礼么?”

    这几句话说得姬庆文无以反驳。

    姬庆文穿越之前,见到导师、领导时候也是一样的点头哈腰;而面前的大明皇帝,可比那些自以为是的导师、领导们厉害多了。

    想通了这点,姬庆文心中顿时释然,也幸亏他穿越过来之后,也学了不少古代的礼仪,将寻常向父亲、官员行的大礼多重复了三遍,这三叩九拜之礼便已完成。

    崇祯皇帝看姬庆文一套大礼行毕,心中高兴,说道:“其实朕也不缺你叩这几个头,只是初次见面让你懂得上下尊卑而已。过来,我正要同你说话。”

    姬庆文三叩九拜之后,就好像做了一套广播体操,浑身的筋骨都舒展开来,脑子也清醒了不少,上前几步抬头一看,竟傻了眼,问道:“你……你……你就是皇上?”

    “混账!你就这样同皇上说话?”又是那个严厉的声音。

    姬庆文扭头看去,说话之人乃是个身穿便装的老者,相貌却极为熟悉——目光深邃、满脸虬髯——正是那是在“连升客栈”里与自己拼桌,又三言两语就将前来抓人的锦衣卫打发走了的那个老人。

    他又向另一边望去,却见皇帝身边斜签着坐了一个身穿官服之人,也就是当时那个动不动就发火骂人的中年人。

    这下姬庆文已是恍然大悟,说道:“哈,我明白了,原来你们几个是去连升客栈微服私访的!”

    那老者怒目斥道:“这件事情,你一个人知道就好,不能对外边人说。否则惹来杀生之祸,可就后悔莫及了!”

    他这话说得杀气四射,原本语气中的那一丝半点的温存更是荡然无存,听得姬庆文浑身一凛,只回答了一个“是”字,便再也说不出话来了。

    崇祯皇帝却满不在意地说道:“孙老师,你又在吓人了。微服私访是朕自己的主张,被别人知道了,那也是朕的责任,同他人有何关系?更何况我去连升客栈,是去体察民情舆论、考验举人才华的,又不是正德皇帝逛龙凤店,又有什么怕人知道的?”

    那位“孙老师”听了,点头答应,却又劝道:“圣上,此事偶一为之尚可,多做必然会有破绽,今后还需谨慎小心啊!”

    崇祯答道:“知道了。不过此次微服也是收获颇丰,朕不就得了姬庆文这样一个人才了吗?”

    孙老师扫了一眼姬庆文,说道:“皇上知道珍惜人才,臣替大明社稷、替百姓万方高兴。可这姬庆文会试实在是不像话。三张试卷上一个字没写尚且不论,居然只留下了重重一滩墨迹。要是臣十几年前当考官,非把他的功名革了,让他从秀才开始再考一遍不可。”

    崇祯也是脸色一紧,说道:“姬庆文,你的底细朕已经派人调查过了,知道你的举人功名也是你爹托了门路贿赂来的,想必你的也是文采平平。今科会试那三道考题,都是朕亲自出的,按你的学问,想要答得周密完整而又推陈出新,确实很不容易。”

    说着说着,崇祯脸上居然扬起得意的微笑来。

    姬庆文闻言,想到饱读诗书、才识卓著的李岩对这三道考题的评语不过是“平平无奇”而已,只觉得这位年轻的崇祯皇帝对自己也太过自负了些……

    然而他心里虽这么想,话却不能这么说,只得低头又答了个“是”字。

    却听崇祯皇帝又说道:“可惜了啊!若是你能在考卷上将三道考题答完,那即便是考官看你不上,朕也能从落卷里将你重提出来,好歹也能参加殿试。至于殿试,是朕亲做考官,想取你在第几名,就能取你在第几名……”

    姬庆文听到这里已是懵了——当初西安城里,自己的父亲姬广明因为走通了九千岁的门路而兴奋不已;没想到三个月后的今日,居然是崇祯万岁爷想要替自己作弊——这就是所谓“青出于蓝了吧”……

    崇祯皇帝正在嗟叹之间,却听那“孙老师”接话道:“皇上,姬庆文这个狗才虽然不懂规矩,可贵在颇有几分经世济用之学,人品也还算不错,若是让明珠蒙尘,那也算是暴殄天物。皇上不如不拘一格,赐他一个出身,想必这狗才必然能够以死报效。”

    姬庆文原本是在西安城里横着走的一个纨绔子弟,听这个老头子左一个“狗才”、右一个“狗才”地骂自己,心中立时有些不快。可他现在正在天下核心的紫禁城中,面前又端坐着天下共主的崇祯皇帝,让他又不得不强压住怒气,低头静静等待命运的安排。

第〇四八节 拜师() 
却听崇祯皇帝轻咳了一声,清了清嗓子,问道:“既然是孙老师替你求情,那便是你的造化。朕且问你,你此次落榜之后,有什么打算?”

    姬庆文心中一喜——没想到封建王朝的皇帝办事也是挺讲究人性化的,居然还给了自己选择的权力。

    欣喜之下,姬庆文有些得意忘形,想也不想就随口说道:“回西安,当个有钱人!”

    “胡扯!胸无大志!”崇祯皇帝果然不是那么好说话的,立即大怒,“朕深夜召见,你竟给朕这样一个答复?这样辜负朕,是不是在嫌命长?”

    姬庆文吓了一跳,脑海中立即浮现出几个字“伴君如伴虎”——皇帝刚才分明是在征求自己的意见,可自己说了实话,怎么又要骂人?光骂人也就算了,就连“嫌命长”这样吓人的话都说了出来。

    这时候“孙老师”却出来打个圆场,向皇帝作揖道:“圣上,这个狗才不懂规矩,还请圣上且息雷霆之怒,让臣来同他说。”

    他见皇帝摆了摆手,这才半转身,对姬庆文说道:“有道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你既是大明子民,君父有用的上你的地方,那是你的荣幸,怎么还敢有别的念想?”

    姬庆文作难道:“不是我不愿替皇上效力。只是我才疏学浅,实在是不知道有什么地方可以帮得上皇上的。”

    “孙老师”道:“这个你尽管放心,如今正是朝廷用人之时,皇上又有知人之明,便是你这样的狗才自然也有用武之地,你听皇上安排就是了。”

    话说到这里,姬庆文终于弄明白了——这位“孙老师”虽然长得凶悍,说话也难听,却是在不停地在替自己说话,乃是一个值得信赖的长辈。

    于是姬庆文赶紧说道:“既然这么说,那我就勉强去做做看,若是做不好,也请皇上不要怪罪我,那是我能力不够,不是不用心做事。”

    “孙老师”又呵斥一声:“你既已答应,那要向皇上称‘臣’,说话‘我’来‘我’去的,成何体统?”

    “是,是,臣,臣。”姬庆文赶紧答应道。

    崇祯皇帝被姬庆文逗得一乐,也跟着称呼他“狗才”道:“这狗才倒也知趣。好了,之前的事情朕既往不咎。”

    皇帝沉思了一下,说道:“看来这个狗才不会做文章,就是再考一百次也中不了进士。中不了进士,就没法进翰林院当庶吉士。看来就只能外放了……孙老师,你看给他一个县,让他治理一下如何?”

    “孙老师”思索了一下,说道:“皇上圣明,让这狗才先从县太爷做起,积累一下做官的经验也是好的。不过臣考虑,只让他做一个七品知县,恐怕有损圣上对这狗才的一片厚望。”

    崇祯脸色一紧,问道:“此话怎讲?”

    “孙老师”拱手道:“姬庆文这狗才是商人出身,歪门邪道懂的不少,又不是正经进士出身,就怕他没人盯着,被那些赃官、坏官压垮了、带坏了。就算没有带坏,十几年官场沉浮,磨平了棱角,变成一个平庸官僚,那皇上留他还有什么用处?”

    “要么让他当个锦衣卫如何?”崇祯问道。

    “孙老师”奉承两句,又道:“最近皇上在锦衣卫里安插了不少亲信,再多他一个人不多、少他一个人不少,似乎也……”

    崇祯皇帝开始有些不耐烦起来,说道:“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没想到这个狗才竟是这样难以安排。”他骂了两句,忽然灵光一闪,说道,“朕有主意了!让他去织造府衙门,就去苏州,去当苏州织造!”

    “孙老师”听了一愣,问道:“苏州织造?让这狗才去当,似乎不太合适吧?”

    崇祯脸上挂满了笑容,说道:“朕看这狗才鬼主意多,当不了什么正经官,让他去织造府衙门正合适。”

    “可……可是,各地织造衙门,一向都是由太监主持,这个姬庆文……”孙老师为难道。

    姬庆文也急了,忙道:“皇上,不是臣不愿效力。只是臣是姬家三代单传,还没留下一儿半女,让我去当太监,就怕我老爸不答应。”

    崇祯笑道:“朕什么时候说让你去当太监了?各地织造提督虽然大多由太监担任,可并非是什么明文规定下的制度。既然如此,便是可破可立,朕今日破了这个惯例,也没什么了不起的。”

    崇祯皇帝顿了顿又道:“我大明朝几位先帝,一向信任太监,正统朝的王振、正德朝的刘瑾、还有前朝的魏忠贤,哪一个是好东西?朕决心已下,从此再不重用太监,并要将掌握在太监手里的权力一点点收回来,重新安排德才兼备之人。这件事情非做不可,可牵涉极广,不能急于一时。朕看就可以从虢夺各处织造衙门权力开始……”

    听到这里,那“孙老师”忽然“噗通”一声跪在地上,拜了几拜,说道:“皇上圣明,能够洞察前朝弊政,并能锐意改革,这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臣谢恩了!”

    那在一旁坐了许久的中年人见状,也坐不住了,赶紧从座位上下来,跪在“孙老师”旁边,跟着磕了几个头。

    姬庆文见了,也依样画葫芦跪下磕了头。

    崇祯究竟还是个年轻人,经不住这样的夸赞,立即眉开眼笑道:“这样的弊政只要是有明眼人,都能瞧出来。我朝之前几位皇帝,包括先皇兄在内不过是懒得过问而已。朕却要不怕麻烦,偏要去整顿一番不可。”

    崇祯越说越是激动,一张白净的脸上都有些泛红,一指匍匐在地上的姬庆文道:“就是那日在连升客栈里,姬庆文这狗才所说的。朕那天回来之后,几天没有睡好,如今这世道想要办成一件事情太难了,想来想去也非从整顿吏治入手不可。先剪除阉党的毒瘤,便是这篇大文章的破题,承题、起讲、入手、正文还在后头呢!”

    “孙老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