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有钱人-第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倒是李岩知道他的禀性,说道:“好了,就你姬兄歪理邪说多,可别人已到了,总不好让人就这样干等吧?”

    谁料说话间姬庆文已经快步往衙门外走去,不忘回头对李岩、宋应星说道:“好了,现在是我在等你俩了,还不快跟上,不怕失礼吗?”

    李岩摇着头苦笑了一下,便招呼着宋应星跟了上去。

    姬庆文原以为苏州织造衙门里七百多工匠,就算来七成人,也得要将近五百人,可进了织坊一看,才稀稀拉拉站了三百多人,立即有些不高兴,对宋应星说道:“宋孝廉,我昨天让你将织工们尽量请来,怎么七百多人的织工,才到了这几个人?”

    宋应星忙拱手道:“大人是这样的。七百一十六人的数目,是名册上的匠户的人数。可这其中也包括了不堪劳作的老人和没有成年的小孩。今天能来这三百人,已是很了不起的了。”

    “原来如此。”姬庆文说道,“恐怕这也是匠户制度中的一大弊端了吧?”

    宋应星点点头,却不明说:“大人知道就好。既然现在人已经到齐,那我们就开始开会吧。”

    宋应星见姬庆文点头答应,便高声说道:“诸位诸位,今日请大家过来,是织造提督大人有一件要紧事情同大家宣布。”

    他话音刚落,织工里便有人问到:“宋孝廉,你一向只过来修理织机罢了,同织造衙门从来都没有什么瓜葛。今日我们是看着您老的面子才到此处集合的,却没料到你怎么倒替衙门传话了?”

    这问题问得还真有些门道。

    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宋应星只是个举人,并没有织造衙门的官职,自然也就没有资格召集织工们。

    就这样,原本面对前任织造提督太监郭敬,也能表现得不卑不亢的宋应星,竟被这句话问了个哑口无言。

    话听到这里,姬庆文已经意识到了,这苏州城中市民见多识广,只要觉得自己占着理,就敢于正面对抗朝廷,同陕西、山西那边的农民佃户大有不同。

    于是姬庆文拿出去年对付高迎祥、李自成的经验,高声说道:“大家请静一静。宋孝廉召集大家过来,是受了本官的请托,本官也有意请宋孝廉到织造府内任职,只不过宋孝廉身上有正经举人功名,前途无量,未必看得上织造府这杂道小官罢了。否则,只要孝廉公动动嘴皮点点头,那就是织造衙门的人了。这下,有资格召集各位开会了吧?”

    姬庆文这几句话说完,便轮到那些织工们无言以对了。

    众人沉默了片刻,忽然有人挤开人群,站到姬庆文身前,朝他深深一揖,道:“方才听这位大人口气,好像就是新任的织造提督了吧?”

    姬庆文闻言一愣,说道:“我这不是还没自我介绍呢吗?怎么你就知道我是新任织造了?”

    那人五短身材,肚子微凸,长着一张典型的南方人的脸,朝姬庆文乐呵呵地一笑,答道:“姬大人昨天就到了,没说三句话,就把郭敬给骂走了,我们织工里早轰动了,都等着见一见姬大人的面呢!”

    姬庆文听他说话倒也客气,便顺着话头向众人自我介绍了,又问道:“这位……这位前辈吧。看你也是老织工了,不知如何称呼?”

    那人作揖道:“草民葛胜,寻常织工而已。”

    一旁的宋应星却道:“这位葛胜兄的父亲可了不得。记得是万历二十九年吧,那时候宫里的太监到苏州城里来催税,乱设关卡,弄得人心惶惶。还是这位葛兄的父亲葛成,蕉叶扇一挥,挑动全城百姓起义,吓得这死太监卷铺盖就走,可谓是一段佳话了。”

    姬庆文听了不住点头,却问:“可太监势力不小,又大多心胸狭隘,葛老先生怕是要受阉人迫害了吧?”

    宋应星答道:“姬大人所料不错。不过三天,官府就派兵过来搜索起义民众,葛老先生唯恐无辜百姓受到牵连,干脆挺身自首,这样的风骨,从古至今又有几人能有?”

    “唉!”姬庆文叹息道,“可惜这样一位义士,被太监拿住,恐怕是要惨遭毒手了……”

    宋应星笑呵呵说道:“姬大人且慢感慨。我苏州百姓感念葛老先生忠义,左右打点,将上上下下能走通的门路全都走了一遍。因此葛老先生至今还在监狱之中待审,一日三餐均有人伺候,只是不得自由罢了。”

    姬庆文听了灵机一动,说道:“想来葛老先生大概也有六十多了吧?总待在监狱里不是个事。这样,今日我们散会之后,我就写封书信到京师里去,保管葛老先生没几天就能出狱。”

    葛胜听了这话,一双绿豆大的眼睛瞪得好像蚕豆,问道:“真的?姬大人可别骗我啊!”

    宋应星笑道:“葛成啊,这位姬大人是老督师孙承宗大人的高徒,当今天子跟前说得上话的人,你父亲又是遭阉人陷害入狱的。现在皇上圣明,只要姬大人陈明原委,圣上必然准奏,那苏州知府凭什么不放人?”

    宋应星话未说完,葛胜竟已是满脸泪光,“噗通”一下跪在地上,朝姬庆文磕了三个头:“没想到姬大人有这样的来历、这样的本事。刚才草民无礼了,还请大人恕罪、还请大人恕罪……”

    姬庆文赶紧附身将葛胜扶起,又听李岩在他耳边说道:“姬兄,你这人心收买得高明,还不赶紧乘热打铁?”

    姬庆文大受启发,说道:“葛前辈何须如何?本官既然做了这么个官职,那同各位一样,也都是织造衙门的人,大家都是一家人,何必说这样的两家话?”

    他这话说得又通俗又诚恳,让在场的织工无不默默点头。

    于是姬庆文便将话题引入正题,轻咳了两声,说道:“这次皇上派我过来,是有一项重大任务托我来做。”

    说到这里,他故意停了停,让众人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自己身上,这才接着说道:“当今圣上仁义,情愿减去苏州织造一半的进攻织品,用来筹措每年二十万两白银充实国库。昨天本官同宋孝廉算了一下,若一半的进贡锦缎,大约能赚十六万两银子。这里还差着四万两的缺口,因此……”

    葛胜接话道:“因此姬大人是要我们多织些锦缎,好放到外面市场上出售吗?”

    姬庆文没想到这个葛胜倒是个直肠子,不过这样说话倒也爽快,便点头道:“没错,就是这样,不知道有没有什么困难?”

    葛胜眉头拧得好像一卷麻绳,说道:“姬大人对我有恩,可有些话我也得实话实说。我们这些织工,每年能完成朝廷的定额,已经很不容易了,若再往上增加产量,怕是很困难了。”

第〇五八节 建立企业福利制度() 
姬庆文心中一哂:你想来骗我?本大人今天之前早就已经调查清楚了!

    便说道:“葛前辈这话似乎有些保留吧?据我所知,织工们在织造衙门,向来只做上午半天工,下午就要出去打工接私活。是不是这样?”

    葛胜没料到姬庆文来了才两天,就将事情调查得这样清楚,忙道:“确实是这样的,姬大人,我们虽然都是匠户。可匠户也要养家糊口,匠户给织造衙门工作,每天按例才给三十枚铜板。苏州什么都贵,三十个铜板,还不够买几个炊饼的呢!”

    “哦,原来是这样。”姬庆文也不是什么蛮不讲理的人,接着说道,“我这人办事有个原则——只要我有舒坦日子过,那大家就都有舒坦日子过。不知诸位每天出去打工,能有多少工资?”

    葛胜道:“我们只能打工半天,半天能得一两银子。”

    “这么多!”姬庆文不由惊叫了出来——按照他在陕西的经验,那边一两银子就够一个中等人家大半个月的开销了,却没想到苏州一个织工半天时间就赚到了。每个地方的地区差异这样大,怪不得后世里,那些三四线城市的年轻人,都挤着要往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样大城市里去了。

    姬庆文正在感慨,身后李岩也觉得这个价码有些不可思议,问道:“这赚得也太多了些吧?莫不是在胡吹海螺,想要诓骗我们?”

    宋应星忙道:“不,不,确实是这个价码。苏州城里一个熟练织工,一天的工资就是一两银子。织造衙门名下的织工,都有祖传手艺,私人织坊里抢着要,半天一两——也就是一天二两的工资,算是开得便宜的了。”

    听了这话,姬庆文忙扭头与李岩商量道:“没想到织工居然这样值钱。我还想着从织造衙门库房里,出钱给织工们发工资。可库房里现在存银,才不到一万两银子,现在三百个织工,连一个月的工钱都支付不了,这下可麻烦了。”

    李岩也道:“我还以为这一万两银子能派大用场呢,却没料到连织工的工钱都发不起,看来只能另想主意了。”

    那边的葛胜却似乎看穿了姬庆文的窘迫,说道:“大人的心思,小的也不是不理解。这样,我们每天还是只来半天,但是做工的时候多用点心,那多少也能提高些产量,保证能让大人可以向上头交差。”

    这样谈判的结果,姬庆文并不满意,脸上阴晴不定,就是不肯表态。

    李岩却似乎已经放弃,在他耳边低声说道:“看来是我们准备不足,不过好歹织工们已经答应提高产量,今日也并非全无成绩,不如见好就收,我们来日在同他们另外商量如何?”

    宋应星也道:“李先生这主意不错。也可等我们将生产出来的锦缎出售积攒银两之后,再将他们雇佣回来,结果也是一样的。”

    他们二人犹自在说,姬庆文却连一字半句都没有听进去——他正在脑海之中搜索后世的企业管理制度,看看其中有什么值得自己借鉴的制度和办法。

    他正思索间,却听葛胜说道:“大人,今日早上我们开会开到现在,时辰已经不早了,还开不开织机了?”

    姬庆文没有搭理他,却扭头问宋应星:“宋孝廉,苏州这里一个看病的郎中一年有多少收入?”

    宋应星没想到姬庆文会忽然问出这样一个全不相干的问题,愣了一下,才回答道:“寻常郎中大概五十两,好一点的能赚个一百两了吧?”

    姬庆文点了点头,又问:“那一个伺候人的老妈子,一年可以赚多少钱?”

    宋应星答道:“二十两吧,三十两最多了。”

    “一个私塾老师呢?”

    “一百两银子上下,就能请到名师了。”

    姬庆文盘算了一番,又问:“那苏州这里租一套大院子大概要花多少钱?”

    宋应星说道:“要看多大的院子了。”

    “就好像织造府衙门那么大的呢?”姬庆文问道。

    宋应星思考了一下说道:“学生印象里还没有人能租这么大的房子。不过觉得租还不如买,这样大小的房子,苏州城内的话,大约两千两银子吧。”

    “不用在城内,城外的多少钱?”

    宋应星不知姬庆文为何会问得这样仔细,便如实答道:“城外也分地方。比如城北山塘街那里,虽在城外,可繁华却不逊于城内,房价自然不便宜。可城南相门以外却便宜许多,只要七八百两就能买上一间了……”

    听到这里,姬庆文已然心中有数,心里算盘打得“噼啪”乱响,许久才对满院的织工说道:“诸位,今日早晨我们便不开工了,不过我还有几句话要说,请大家就在这里,不要走动、稍安勿躁。”

    说着他便拉着李岩、宋应星走到偏僻角落,说道:“昨天清点衙门仓库,现在织造衙门里还有存银一万两,那购买一桩院子再添置些桌椅板凳大约花个一千两。雇佣两个郎中是二百两,请两个私塾老师也是二百两,再请两个厨子、十个老妈子大约三百两,这样就又是一千两。然后院子日常开支,大约每个月一百两银子……这样算大约差不多吧?”

    李岩心算了一下,答道:“算得到是没错,就是不知道姬兄想要做什么?”

    姬庆文道:“建立苏州织造的福利制度啊。两位想想,匠户们出去工作,可家里的老人却没人照顾、小孩也无处读书、有个大病小灾的也没地方医治。我这样开办福利,就相当于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花钱虽然不多,却是每一两银子都花得实实在在,你们说对不对?”

    李岩听了眼中顿时放出光彩:“姬兄果然出人意表,怎么会被你想出这样的主意来?要是将这件实事办妥,织工们还不对你感恩戴德啊?”

    宋应星是懂得经济之学的,也道:“若是一个匠户自己请医生、塾师、佣人,怎么着一个月也得花二十两银子以上。姬大人这样做,除去购买院子的钱,每个月才花不到一千两,平摊到每个匠户头上,才不到二两银子,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