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御极大明-第1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股侦查兵的损失了,他们带来的情报更让他上心。费英东轻轻摆了摆手,让头领下去。头领忐忑不安,此次的冒失行动造成的损失必死无疑,没想到大帅没有处分他,不安的退出了大帐。

    费英东决定一探究竟,命部队造锅做饭,吃饱后开拔进军沈阳。同时,他也飞马传报努尔哈赤,将探得的情报迅速报与他。

    努尔哈赤此时在铁岭,正整装待发进逼沈阳,忽得费英东的前线飞马传报,登时疑心大起,他也是十分不明白,明朝方面没有派援军,也没得到有钦差派往辽东的消息,怎么会有这么一股来路不明的“神秘人”?费英东尤其在奏报上提到了一个“少年”,这个少年会是谁?

    这时,皇太极来到努尔哈赤面前,禀道:“阿玛,大军已集结完毕,等候您的命令!”

    努尔哈赤凝着的眉头一展,将手中的奏报递给皇太极,“这是费英东飞马传报,你看看吧!”

    皇太极接过奏报,仔细看了起来,当他看到奏报中提到的一位“神秘少年”,顿时也是眉头一紧,凝思起来:这很不正常,什么人会有这么重要,竟然有这么多人拼死保护?若是钦差,有这么年轻的钦差么?信使,值得有这么多人跟随?

    许多谜团萦绕在他的脑海中。

    父子二人对面相望,均沉着思考。

    良久,两人忽然眉间大开,眼睛闪出惊异的光芒,异口同声的低声叫出:“大明皇帝!”

    只有这个解释,一切谜团都能迎刃而解!

    大明天子仅有十七岁,正符合奏报上所描述的年纪,且侦查骑兵遇到的一群武艺高超、战术极差的护卫,也符合宫廷侍卫的特征。

    但是,又有一个疑点,那就是大明天子为什么会来辽东?这很不符合逻辑,明朝内部问题重重,皇帝应该是坐镇京师运筹帷幄而不是远涉至此,就算他年轻气盛满朝的大臣们也不会愿意的。

    这真是想不通!

    努尔哈赤和皇太极随即又陷入了疑虑。

    努尔哈赤对皇太极说:“你在沈阳撒下的探子能联系上吗?”

    皇太极摇头回道:“沈阳已经戒严,城门紧闭,任何人不得出入,无法联系他们,只有等进攻沈阳时他们趁乱在内起事,里应外合助我们攻下沈阳。”

    努尔哈赤叹道:“若真是大明天子,那就是天助我也!攻下沈阳活捉他,大明的天下就是我大金国的了!”

    他回想起两年前的鸦鹘关外一战,至今记忆犹新,那一战是他起兵以来的第一次败仗,也是他无法接受的耻辱!

    本以为是败在了老相识李如柏的手上,却不曾想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子,这对他来说是奇耻大辱!如果这次来的“神秘少年”真的是大明天子,那就是他洗刷前耻的最佳时机!

    不管这个神秘人是不是大明皇帝,他都要攻下沈阳,活捉他!

    总之,这一定是十分重要的人物!

    “传令下去!大军立即开拔,直取沈阳!”

    努尔哈赤眼睛透射着威严、急切的目光对皇太极命令道。

    “遵旨!”

    十万大军浩浩汤汤,在努尔哈赤的带领下,向沈阳进发。

    沈阳城地势平坦,处在平原之处,辽河穿北而来,曲曲环绕自北过西南,西面形成了天然屏障,南面林木茂盛,翠玉葱葱,横跨辽河两岸,只有背面一角,视野开阔,平坦无碍,适合大规模军事行动。费英东便率军逼近沈阳城北,第二日清早行至距城十里,已然能看清城墙。

    费英东翘起屁股远望沈阳城,犹如长蛇逶迤,城墙上点点飘红,时时隐现,是遍插城上的军旗在和曛轻轻风下飘动,烈日下,银光闪动,如长蛇鳞甲,莹莹生亮,这是明军的兵士们锋利的兵器在映衬光辉。在费英东远眺沈阳城的同时,城墙上的明军也发现了金兵,他们陡然紧张,睁大了眼睛看向远方的金兵,握紧了手中的长枪兵器,迅速报与守备曹文诏。

    曹文诏命人飞驰报与熊廷弼,又迅速登上城墙,发布戒令,准备迎战。

    熊廷弼刚起身,在户外刚刚伸展一下身子,正要去给朱由校请安,忽的一士兵飞驰来,报:“城北十里处发现金兵!”

    熊廷弼放松的身体猛然绷紧,瞪大眼睛,惊叫道:“这么快!来了多少人?!”

    “旌旗满布,一时看不清,应是金兵的大队人马!”

    熊廷弼脸色一沉,不假思索的命道:“命全城戒严,守将全部登城督战,有胆敢怯战者,就地斩首!”

    士兵应命而去。

    熊廷弼害怕起来,他不是因为金兵的到来而害怕,一场恶战是早晚的事,他早做好而来心理准备,沈阳在他就在,沈阳破他就亡,绝不退缩一步,他十分明白,辽东一旦丢失,丧师丢土之责就他担负,其罪必然是死!

    此刻,他害怕的是皇帝在他这,自己战死尚可保全名节,若皇帝有什么不测,一生名节不保,还将株连家人,动摇大明!

    关系重大,熊廷弼不敢隐瞒,直入后堂,他要将此事报与皇帝。

    此时的后堂早已加派士兵守护,朱由校休息还未起身,熊廷弼焦急万分,不敢进入房间打扰,惊驾之罪可不小。

    费英东深知沈阳是辽东重镇,城内重兵把守,绝非开原、铁岭一般可比,城防坚固,三面有天险,只有城北开阔,易守难攻,仅凭他这点兵力,费英东没有丝毫勇气和把握,但野战,他有绝对的信心。

    费英东不再犹豫,大手一挥,军队潮水般的黑压压杀奔直下,逼近沈阳。

第一百六十五章大战在即() 
半个时辰后,费英东前锋大军抵达沈阳城下,列阵于外,城上的明军早已准备就绪,弓弩手搭弓上箭,对准了城下的金兵,只要他们进入射程之内,便万箭齐发。

    朱由校在内堂睡了足足三个时辰,这三个时辰是他这三天来睡的最安稳/最舒适的觉了,几乎把这几天的劳累奔波一扫而去,也消除了今天的惊吓。

    熊廷弼听到内堂的动静,知道皇帝已醒,急忙上前隔门禀报,“臣熊廷弼有要事求见公子!”

    朱由校刚刚下床,打完一个哈欠,还未穿上鞋子,便听到外面熊廷弼的禀报,听他声音,显得十分急促、心惊,看样子是有重要的大事,否则话语间不会急切。

    朱由校提高声音宣熊廷弼进来。熊廷弼小心翼翼的推开房门,接着紧紧的关上,叩首向刚刚起身坐在床沿上,脸色凝重对还未穿鞋的朱由校禀道:“公子,金兵已兵临城下了。”

    朱由校刚刚睡醒,精神焕发,一脸舒容绽放,少年凸显朝气,家国大事犹未想及,熊廷弼的急奏让他从一个轻松的世界拉回到了现实。朱由校眉宇间紧皱,忙问道:“有多少人?为何不早报?”

    “微臣不敢惊扰圣驾。”

    朱由校微怒,不快的说:“难道金兵打进城里来,你也任由朕不醒吗!?非常之时非常对待,你熊廷弼什么时候变的这么娇气!”

    熊廷弼脸色微变,难堪起来,无话可回。朱由校快速的起身穿衣,熊廷弼见状上前递衣提鞋。朱由校穿戴整齐,便夺框而出,不多言语,他要亲自到城上视察。熊廷弼百般劝阻,朱由校推开他,不顾一切要到城墙之上。熊廷弼没办法,只得让人准备车马,紧随其后,走出督帅府。

    府外早已准备好车马,朱由校坐在车内,熊廷弼亲自驾车前往北城门。

    朱由校在北城门脚下下了车,此时城下布满了士兵,他们都整齐的排列,手持兵器作为预备等待登上城楼,城墙脚下摆满了滚木巨石,一些民夫也在一旁等待,准备运送兵械伤员。从他们的脸上,朱由校看不到昂扬的斗志,而是恐惧。

    朱由校也皱起眉来,士气很重要,如果没了士气和斗志,这群人就是散沙,再多的士兵也不过徒增伤亡,成为金兵练刀的靶子。

    朱由校登上城墙,在两丈宽的城上,士兵们脸色紧绷,各色不一的面对下方,挡箭板已经竖起,弓弩手搭弓上箭对准下方,胸部以下都藏在挡箭板后,士兵脚下堆满了滚木巨石。

    朱由校在城墙上稍稍探出头来,向城下望去,但见着装正白或淡白,朱由校明白,这是正白旗和镶白旗,只有两旗,且一目望去不过四五千人,说明这不是金兵主力,不过前锋而已。朱由校紧张的心稍安,今天不会有大战了。

    费英东在城下列阵左顾右看,上望城墙,观察周围地形,心中暗叹,沈阳果然是一处宝地,视野之处,两侧河流清晰可见,辽河环绕,东引河水灌入护城河,城池依水而建,东西南三处近水,不能展开兵力大规模攻城,护城河宽约三丈,难以逾越,有此天然屏障,外加城外大量防御护具,攻城势必付出很大代价。费英东喜出望外,他没有忧愁将要面临的攻城的艰辛,高兴的而是此处的绝妙地境。

    大汗曾言,夺下辽东便迁都沈阳。这里的确适合建都!

    隔着高耸坚固的城墙,明金两军对峙,在城墙上的朱由校凝视良久,轻吐一口气,道:“这是前锋,今天不会有大战了。”

    熊廷弼点头附道:“臣也注意到了,金兵大军恐怕离我们不远了。”

    “嗯,”朱由校说道:“要抓紧备战,城中宵禁,严加盘查奸细,搜查隐匿在百姓中的兵器,拒不交的以奸细论处,文官武将严格审查,朕绝不允许开原、铁岭之事在这里重演!”

    熊廷弼拱手称是,金兵前锋已到,大军也不会太远,抓紧城防,已到了关键时候。

    费英东观察一阵,下令,退后十里安营扎寨,速将情况报与努尔哈赤。

    朱由校见金兵后退,怅然若有所思的慢慢下了城楼,坐回马车内,一言不发,表情严肃,沉思不许语,熊廷弼明白皇帝在思考,不敢言语打扰,安分的做好他的马夫。街道上人迹寥寥,一路鲜有人,店铺歇业,民家紧闭门窗,有个别探出头来看看动静的,认出熊廷弼在驾马车,唏嘘不已,在他们眼里,熊廷弼是整个辽东最大的官,平日里出入前后官兵开道,坐轿骑马,还从没见过给人驾车的,猜想车内坐着什么人?

    在车内,朱由校闭目深思,看上去如睡着般,任由马车上下颠动,脑袋随着马车的颠动而轻轻的左右晃动。回到督帅府,朱由校倍感紧张,才来到沈阳不足一天,就遭遇金兵两次,生死骤然悬在一线,他却没有准备好,虽然熊廷弼做好了一切准备,但是他总感觉有许多不足,时间紧迫,时间似乎已然没有给他留有余地了。

    日落时分,城中的巡逻队开始了全城排查奸细和收缴民间藏匿兵器的行动,只要是住客栈,街坊邻里不认识的人都被集中看管起来,藏匿兵器拒不缴出来的按奸细论处。文武官员也开始了侦查。经过一晚的搜寻,整座沈阳城看上去是热闹非凡,灯火通明,实则鸡飞狗跳,一队队手持火把的士兵穿梭于市区街道,不时传来辱骂声和官兵的威喝声。

    朱由校一夜未睡,虽在督帅府内,但细微的吵闹声和官兵沉重的脚步声在经过府门时还隐约能听到的,朱由校哀叹不已,今夜扰民情非得已,非常时期只能非常对待。朱由校静坐在床上闭目打桩坐,半睡半醒,心思沉重,一会儿进入梦态,一会儿清醒,始终没有睁开双眼。一宿过后,天已然大亮。

    朱由校慢慢睁开了朦胧惺忪的眼睛,明亮的阳光照射地板,让他逐渐清醒。府外,再也没有兵士的嘈杂声,一切都归于了平静,昨晚的搜寻过于急促猛烈,几近扰民,百姓们也都困倦起来,太阳高照,城中鲜有炊烟,生火做饭的极少,都困意浓浓的闭门休息。经人举报和搜查,数百名可疑人被关进了大牢,文武官员,也都一一审查。

    朱由校走出房门,来到后庭小院,享受着短暂的安宁和惬意,散去疲劳和忧心,感受阳光的温暖。不光是他,整个沈阳城也得到了片刻安宁。吐物纳新之时,熊廷弼早早的来到后堂,见屋内无人,直去后庭,见皇帝站在庭院休闲,上前行礼请安,将昨夜之事完完本本的汇报。

    朱由校见他疲惫憔悴,想必他是忙于清查一夜未睡,朱由校略微一点头,手一摆,道声:“知道了。”便让他下去休息。

    费英东派人将这里的情况报与努尔哈赤,接到信息,努尔哈赤下令,大军加速进军沈阳。沈阳是志在必得,拿下沈阳,辽东基本就属于大金的了,另一个大城辽阳,四平八达,几乎无险可守,沈阳下,辽阳必然震动,便可唾手而得,辽东全境如探囊取物。

    天启元年九月二十二日,隔了一天的时间,金主努尔哈赤率大军主力与费英东的前锋会合,杀奔沈阳城下。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