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御极大明-第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由校指着这个图形比划着,“你们只注意这个图形了,却没人能够动手画一下图形,你们看,”朱由校拿过旁边的一只毛笔,“分别过点甲和丙做戊丙和戊乙的平行线,相交于一个点,这个点我们假设为子点,连接子戊两点。”

    毛笔作画真难用,画的线粗细不均,凑合看吧,其他人也都能看懂。当然只有王安听的云里雾里。

    “你们看,由平行线夹角定理可知,角子丙甲等于角戊乙丁,角子甲丁等于角戊丁乙。”朱由校用手指比划了这几个角。

    “我们已经知道有两个角相等,在加上甲丙等于乙丁,三角形全等定理中有两夹角相等且夹边相等是全等三角形可知,三角形子丙甲全等于三角形戊乙丁,三角形全等可知子甲等于戊丁,角丙戊甲等于角乙戊丁。”

    几个人都惊奇的看着,不住的点点头。

    朱由校继续比划着解道:“由判定平行线定理可知,两线相等且夹角相等,则两线平行,我们由此得知子戊平行于丙甲,角丙戊甲等于角丙子甲。”

    至此,朱由校笑了笑看了一下周围,大家似有顿悟,朱由校用手指比划了一下,“很明显,不要我再说了吧,这是一个平行四边形,四边都相等,那戊丙等于戊丁,不就是等腰三角形了吗?”

    众人惊愕!许久说不出话来,老者在身后微笑着不住的点头,王安一头雾水,只看皇长孙在一个图上画了两条线,比划来比划去的,根本不知道他在讲什么。

    那个人(甲)面带羞色,向朱由校稽首深深鞠了一躬,“惭愧,在下有眼不识真人,我以貌取人,辱没了圣人教导,惭愧惭愧,不知小公子何方人士,竟有如此大才。”

    朱由校窃喜:什么大才啊,这是初中的平面几何图,上过初中的谁不会解这个题呀,当然,对你们这些古人来说确实难了些,难得你们能对这数学感兴趣,在这考功名的时代,能有心学这些我已感欣慰了。

    朱由校谦虚道:“不敢,我只是知道一点几何方面的知识,所谓旁观者清,局中者迷,我只是巧遇解开了此题而已。”

    “公子大才,竟如此雅量,难能可贵,我等今日可知人上有人,人不可貌相!”(乙)稽首拜了朱由校。

    “不敢,各位仁兄高抬了,我只是个十岁的孩子而已,在你们面前献丑了。”

    妈的!古人客气起来真没完,不就解个题嘛!

    “呵呵,十岁孩童能有此学识,着实不简单!”身后传来一个浑厚的声音。

    众人回头,是那个老者,捻着胡子笑呵呵的说。

    众人朝他稽首拜道:“恩师!”

    原来这老头是他们的师父。

    老头走上前来,众人闪开两边。老头捻着胡子面带微笑的看着拿证几何题,笑呵呵的说:“我这几个不成器的弟子在这一个晌午都没有解开此题,想不到竟然被公子解开了,真乃奇才呀!”

    朱由校听到这话,真想不出这老头什么水平,这题还算难啊!也就是几何刚入门的题!

    老头把目光对向朱由校,慈祥的说:“小公子来到敝馆,就是敝馆的贵客,可否请上座一叙”。

    老头邀请他,人家邀请,不能薄了人家的面子呀,再说看着老头也挺和善的。

    “好,恭敬不如从命,小人叨扰了。”朱由校又对着王安说,“你在这里等我。”

    说完,朱由校随老者进了正房。

    老者让人上了盏茶,把门关上。

    朱由校心中疑虑,这老头这么神神秘秘的干嘛,怎么像是有什么秘密要说似的。

    “小公子何人?可否对老夫说句实话?”老头先开口说话了。

第三十二章面见奇人() 
“小人姓袁,名天齐,家是一富商,随家父来此做生意。”不得已编谎,身世说出来吓尿你,不能说实话啊。

    老者似乎看出朱由校没有说实话,不过他倒也不介意,只是“哦”了一声。

    “老朽徐光启,现为翰林院检讨,闲来无事,开了这家演算馆,想招些学生传授西洋学,没想到国人对此不屑于顾,学生寥寥无几。”老头自我介绍。

    什么!他是徐光启。我的天!在这里又遇见了牛人!

    见到徐光启,心中早已激动不已,这可是我大明的爱因斯坦啊,若能激发他的才智,必能使我大明科技上一个层次,让我大明的科技屹立于世界之林。

    朱由校高兴的不得了,激动的稽首拜道:“原来是徐大人,学生对前辈早有耳闻,在学术方面您是我朝第一人,能见到前辈,学生三生有幸,对您的几何原本,学生早前听说过!”朱由校再拜。

    朱由校拜的是他的学识,是他的崇高人格。至于官位,恐怕还没人能让他拜的吧?

    徐光启尚不知朱由校的身份,但看到他对他的研究有浓厚的兴趣,象是他乡遇知音一样,高兴地和朱由校聊起来。

    “小公子懂的欧几里得学?“徐光启捻着胡子问朱由校。

    朱由校得意的嘴弯成了移到弧线,几何在初中就学过,这点数学知识谁不懂啊,随便拿出一点来都能在明朝充当大师级别的人物了。

    “略知一二,学生年幼无知,不及先生大才,也是奉读您的几部书,才知一些。”朱由校回道。

    徐光启高兴极了,他和利玛窦翻译的几何原本根本不受朝廷重视,也很少有人去研读,徐光启看到中西方在科学领域的巨大差距,可惜一人之力无法擎天,当前朝政昏暗,内忧外患,没人会把精力注意到这上面来,自己的努力恐怕会白费,连自己的儿孙都不感兴趣,更何况他人。别人的家的孩子也只会努力读四书五经,将来考取功名。今这小小孩童竟懂得几何学,不免对他产生了兴趣。

    徐光启很高兴,阴霾的脸绽开了:“老夫毕一生之力译著的这几何原本,想以此唤起我朝重视学术,振兴我大明,怎奈无人理会,殊不知我大明已与异域差距之大,如不改变,终将生变。”

    徐光启不仅是科学家,还是一个具有远见卓识的战略家呀!朱由校心中惊叹。

    他说的不错,从此以后中国科技远远落后西方,200年后,中国的大门被西方的船坚利炮打开了。我们输在了科技上。

    “学术重在运用,必须发挥到实践中去,学生早闻先生大名,堪称我朝第一人。学生也深恶国人混沌,不知科学技术的重要性,长此以往,必将落后西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器械精密技巧,必能带动高效的生产,如此必能提高物力,增加财力,发展军备,谁的武器先进,谁就能获得战场上的主动权,我相信,箭镞比不过火铳,石炮打不过火炮,早晚有一天,我们的刀枪剑戟不再是主要武器。同样,科技也会改变我们的生活,自鸣钟不就比我们的日晷先进么,有了自鸣钟就不怕天阴下雨不知时辰了。这个世界很大,还有许多我们未知的地方,可西方已经开始满世界探索了,而我们却停滞不前。总有一天,东西方会在某一刻进行强烈的碰撞,到那个时候,谁的技术先进,谁就是赢家!”朱由校铮铮的向徐光启说出我内心的想法,连邓爷爷的名句“科学是第一生产力”都用了上去。

    徐光启大惊,不由自主的腾地站了起来,惊讶的凝视着朱由校,手撸着胡子僵住了。

    许久,徐光启微微一笑,不住的点头,“后生可畏!小公子天纵英才,见识匪浅,连老夫都惭愧,想不到一个小小孩童眼光如此独到,即使当朝首辅也不及其一,将来必成大器!”

    徐光启对朱由校也客气了许多,再也不拿他当小孩子对待,如同他乡遇知音一样畅所欲言。

    朱由校问徐光启,“前辈,您可知有一种叫做马铃薯的作物吗?”

    “公子问的可是洋人吃的一种食物?”

    “正是,一种生长于地下,前辈知道,这在哪里能找到?”

    徐光启捋了捋胡子,沉思了片刻说道:“老夫曾在洋人那见过,是一个椭圆形的,“徐光启用手比划一下,“吃起来味中带甜,口感尚可。公子为何问起这个,难道公子也吃过?”

    朱由校呵呵一笑:“此种作物易种植,适于较冷的地方耕种,产量大,易存储,可作为主食,我朝灾害频仍,此作物正适合不过了,若能广泛种植,必能缓解灾情,您对农作物有研究,可否找到此作物,若能在我朝推广种植,必将是千古大功一件。”

    徐光启大喜,“不错,小公子远见卓识,老夫曾在杭州与一西洋人结交,食过一次,却不曾讨教,若有机缘,必会将其传入我朝。”

    “时不我待,前辈,有途径可以引进吗?”朱由校焦急的问道。

    明末天灾不断,现在是公元1615年,距明朝灭亡还有29年,农民大起义还有14年,如今最大的矛盾就是国内的阶级矛盾,至于关外的女真,只有修正与内,方可图外。正所谓“攘外必先安内。”稳定国内的局势,最重要的就是解决粮食问题,防止农民大起义的爆发。

    “这个”徐光启面露难色,“这个只有南方与西洋人接触较多的地方才有可能见到。”

    “我明白,还有劳前辈到江南走一遭,就去广州吧,那里是西洋人最多的地方,引进马铃薯不成问题。”朱由校说道。

    “什么?你让老夫去?老夫如何去的了?”徐光启面有愠色。

    朱由校心中一颤,忘了!徐光启还不知道我是谁,凭什么指使人家,就算知道我是谁,我也没权力让他去呀。

第三十三章评论朝政() 
朱由校微微一笑,拱手歉道:“前辈勿怪!小生心中焦躁了一些,冲撞了您,小人无礼,还望前辈海涵。”

    徐光启摆摆手,“难得你有拳拳报国之心,小小年纪壮志凌云、谈吐不凡,心中才学非常人可比,将来你必出将入相,在老夫之上,必是千古名人。这不算什么。”

    “谢前辈!”

    朱由校心中确实焦躁了些,利玛窦已死,徐光启今年已是54岁,年纪大了,再过几年就心力不济了,恐怕是天人也力不从心了。

    徐光启之后的二百年间再无科技强人,必须让他的科研成果在此推广!

    “前辈,”朱由校接着说道,“富国必须有粮食作为保证,强兵必须有器械,如今我大明武备废弛,火器不足,我希望通过改善火器装备,练就新军,主要以火铳、火炮为主的精良装备,再配以步骑兵攻防作战,如此,野战与外可以先以火器摧之,后以步骑兵扫之;若攻城掠地,以火炮为主,无城不下,无坚不摧。只是当今我朝并无此类火器,可否改良军械,自己造出?”

    徐光启大骇:“你也懂得兵法战阵和火器?你到底是谁?你家是做什么的?你父亲是谁?”徐光启已按耐不住,别说是一个小小孩童,就是活到100岁也不可能有如此能耐,自古才人辈出,神童听过不少,可也没听过神的太神乎了!

    “我家只是一个客商,走南闯北,听人说过。”

    朱由校这谎编的估计太没水平,徐光启根本不信,只是摇摇头,“既然小公子不愿意说,那老夫也不能强人所难。你说的老夫也早已注意过,西洋人的红衣大炮确实比我朝火炮强许多,老夫也曾研究过,无奈朝中无人重视,也就不了了之,你既然有兴趣,待你金榜题名,走上仕途,能用的着老夫的时候再来向老夫索要吧,这东西非同一般,善者用其安邦定国,恶者用其生灵涂炭!”

    丫的!这是担心我造反呢!造谁的反?造我自己的反?朱由校不快的在心中怒骂一句。

    “有朝一日,我会让我大明的铁骑横扫天下,澄清世界,中兴大明,远迈太祖成祖之盛世!”朱由校热血沸腾,立下豪言。

    徐光启又一次震惊,“你语出不凡,莫不是皇家人?!”

    朱由校笑了,“愿做中兴之臣,开创盛世,比肩周公、卧龙!”

    差一点说漏了嘴。

    徐光启暗暗叫好,此子不同凡响,与众不同,将来不成大器必成大害,需好生调教,以免落入奸人之手迷失方向。

    “小公子可否来我寒馆学习,老夫不收你一文钱。”徐光启有意将朱由校收在他的门下,想好生调教看管。

    朱由校心中好笑,这里的知识在我这是小儿科,来这里天齐学到什么啊,才不来呢!再说,我已有师傅,再认师傅我说了不算,得经过老头子(万历皇帝)同意啊!不是谁想当我老师就能当的!

    “多谢前辈厚爱,知识我需家父同意才行,前辈放心,我们会再见面的,到时还请前辈多多赐教!”朱由校推脱道。

    “好吧!”徐光启捻着胡子踱了两步,有点心遗憾道:“我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