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御极大明-第19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宣旨太监也被士兵们深深的打动了,语气也柔和了,对卢象升羞惭的说:“卢将军,你的难处我知道,将士们忘死为朝廷效力,理应得到犒赏,可我也是奉命行事,不能擅自把银子给你呀!不然我会被圣上治罪的。”

    卢象升向士兵们摆了摆手手,他们会意,明白大帅的意思,穿上衣服。

    卢象升向他恭敬的说:“请大人到驿馆里歇息几日,我即可奏请圣上把银子就地留下,等圣上的旨意下来在行事如何?”

    他无奈的谈了一口气,“好把!看在将士们出生入死的份上,我就暂留几日吧!但这里的情况我也会上奏给圣上的。”

    宣旨太监终于退让了一步,卢象升满心欣喜,只要钦差留下,银子他就能向皇帝要下来,这事总算完满的解决了。

    “快,送钦差回驿馆休息。”卢象升笑意浓浓的吩咐道。

    他的话刚落下,城上的守军在上面忽然大喊:“叛军!发现叛军!有叛军向我们这来!”

    这一声犹如晴天霹雳,惊的所有人都绷紧了神经。卢象升想不明白,这个时候叛军还有实力进攻成都?

    “快!关闭城门,紧紧战备!”

    卢象升大喊。

    ps:不求打赏,只求鲜花一朵,谢谢各位书友。

第二百六十六章投诚入城() 
城上忽然发出的预警,令他们无心对峙了,宣旨太监也由烦恼变为后怕,心里暗暗的庆幸没有出城,不然遇到叛军就他们这几十号人还不够给人家练刀过过瘾的。

    锦衣卫们也害怕了,他们虽然也是兵,承担着皇帝的宫廷保卫、缉拿审讯的职责,也见过血,甚至各种残酷的刑罚司空见惯,可以说是有点胆量的,但那些都是给别人上刑,流别人的血,用的刑具再残酷听到的也是别人的惨叫和痛苦。他们缺乏的就是上战场,没有真正见到和体会到那种惨烈、血腥的战争场景,那才是震撼人心的残酷。

    他们真的害怕了,作威作福谁都愿意,上战场,脑子有病的才喜欢上!

    宣旨太监紧张又害怕,不满的对卢象升责备道:“大将军,你不是重创叛军了吗?怎么还会有叛军兵临城下?”

    卢象升也是大惑不解,遭受重创的奢崇明是军心散乱,人心向背,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重阻大军再战。面对钦差的质问,他一时语塞,无言以对,只能带着歉意说:“这里危险,请大人先回驿馆暂避。”

    宣旨太监阴阳怪气的气哼了一声,叫上几十名锦衣卫,“走!”

    他们恨不得赶快离开,听到命令,腿脚十分利索的簇拥着宣旨太监上了马车,向城中而去。

    进进往往的百姓们也是惶恐万分,要出城的赶紧返回入城,丢落东西的也不要了,保命要紧,以至于城门口处一片狼藉。

    卢象升与一干将领登上城门,向远处眺望,果然见到一部叛军向这里缓慢而来。

    众将感到不可思议,奢崇明还真是紧抓成都不放,在连遭败绩,军心散乱,士气十分低落的的情况下还敢来进攻成都,真是脑袋撞南墙了。

    相反,明军不仅有精锐的神机营,还有能征惯战的白杆兵,另外大胜两场,受朝廷嘉奖,士气正旺!此涨彼消,胜败立竿见影。

    “疯了!自寻死路!”

    杨愈茂脱口骂了一句。

    众将也是如此认为,奢崇明的确是在自寻死路。

    城上,狼烟升起,四处示警,明军们匆忙的备战,火枪火炮添药装弹,弓弩手也搭弓上箭,守城器械也准备就绪,等待叛军的兵临城下。

    在成都城外广袤的野外,由于战乱,附近的村庄都成了废墟,没有人烟,百姓们或逃入城中,或远遁他乡避难。

    张彤、罗乾象率领着一部亲军和沙摩柯本部兵马出现在成都的视野中。

    在康定,张彤杀了张铭,彻底的反了奢崇明,从此踏上了一条不归路。

    罗乾象就在他的旁边,他现在的精神状态好多了。当他看到张彤拎着张铭的首级出现在他面前时,他知道大势已去,摆在他面前的只有两条路可走,一个是跟着他投明,另一个就是死。

    他想通了,死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即使证明了他没有反奢崇明,等明军剿灭了他,他一样会被明朝定为反臣。

    投明,是他唯一洗白自己污点的办法,张彤的选择,历史会证明他是对的。

    当他们看到成都城上升起的狼烟时,张彤叫停了行军。

    “看来明军是把我们当成敌军了。”张彤眺向前方,幽幽的吐露。

    罗乾象淡然的附和道:“咱们本来就是敌人。”

    张彤笑道:“咱们本来就是明朝的治臣,后来大君反明自立,现在又重归明朝,这是回归。”

    “呵!好冠冕堂皇的理由!”罗乾象冷冷地哼声道。

    张彤听出来了,他对奢崇明还没有彻底的死心,这对他来说就是个隐患,要不是看在几十年的同僚之情和沙摩柯的份上,早就让他和张铭一块去了。

    他脸色一沉,闷声说:“三国时,良将黄忠败在长沙,羞愧降刘,闭门不见客,就像你这样,觉得投降愧对前主。别忘了,咱们原本就是明臣,受明恩禄二百多年了,奢崇明为了一己之私把我们彝、苗两家拖进了战火。我,张彤,也有私心,想跟着大君称霸西南,做开国元勋,现在,大势已去,不管是自保还是为了彝、苗两家,都必须舍弃奢崇明了。”

    “无耻!”

    “是识务者为俊杰!”

    罗乾象,不再跟他辩解,他看清了张彤,他就是一个墙头草,哪边強哪边倒!油腔滑调,说什么为了百姓,实则为了自己的利益!

    但是,有一点他说的对,那就是他们本就是明臣,是他们叛明在先。

    张彤对身后的一名军使命令道:“带上白旗,前去递上降书。”

    军使得令,策马向成都城而去,所部数千人就在这静静的等候消息。

    此时的成都上,明军们严阵以待,做好了战斗的准备,城中的百姓们看到狼烟也紧急的规避,民兵们再一次的聚集起来做后备力量。

    在城门上的卢象升与众将仔细观察了一会儿叛军,感觉有点不对劲,似乎不像是来进攻的。

    进攻一般成方阵,数阵并排,旗号鲜明,然而看这支军队,排成的是一条长长的行军队伍,根本不像是要进攻的。

    打过仗的人都看出来了,这不对劲。

    正当他们搞不明白敌军的来意时,一骑挑着白旗的小将急速奔驰而来,出现在他们的视线之中。

    “他们是来投降的!”众人一片欢呼,将士们绷紧的神经也稍微松弛下来,把枪口稍稍的抬起来。

    卢象升舒缓了一口气,看来今天是虚惊一场了。

    “他们是不是来诈降?”黄运清提醒道。

    卢象升点点头,“这个有可能。狗急跳墙,兔子急了还咬人呢,难保奢崇明不孤注一掷,咱们来个回马枪之计,他们就不会诈降里应外合?”

    刚刚露出喜色的众将一下子疑色浮上眉头。

    “如何应对?”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如果是诈降咱们就将计就计,在我们的地盘上还怕他们吗?”卢象升诡秘的露出笑容。

    小将来到城门下,昂头对上,大声喊道:“我奉我家将军之命,送来降书,请转交给大明平虏大将军过目。”说着,他单手举起一卷草黄的书信亮给他们看。

    “放下吊桥,把书信吊上来。”卢象升吩咐道。

    吊桥缓缓落下,横亘在护城河上,城上的明军亮火枪口纷纷对准了小将。这么多枪口,让他只看一眼就浑身起鸡皮疙瘩。他通过吊桥跨过护城河,将书信放进明军早已放下来的一个吊篮里,然后又快马的离开,回去复命,他一刻都不想在这里呆着,想着上面那么多的火枪对着他实在是太恐怖了,万一有个走火的岂不死的冤枉。

    卢象升打开书信,仔细看了一遍。看完,脸上浮现出一点惊讶之色,“是张彤和罗乾象的降书,我原以为奢崇明不会放过他们俩,没想到竟然投降来了。”

    “罗乾象?”众人也是吃了一惊,继而欣喜,“这可是奢崇明帐下的第一智将!他能来降,奢崇明的死期不远了。”

    卢象升也十分宽慰,“是啊,千军易得,良将难求。速派人前去传话,请张彤,罗乾象入城,但属下兵马不得入城,就在城外驻扎,城中提供粮米。”

    “是!”

    卢象升早已在重庆散布了谣言,罗乾象和张彤兵败更加坐实了谣言,所以奢崇明定然不会轻饶了他们俩。

    他想的是奢崇明杀了他们,没想到他们会来投降,这真是意外。

    派出去的人很快将卢象升的话传给了张彤和罗乾象。

    他们俩接受条件,带着沙摩柯和十几个副将进入成都,部队留在原地。

    卢象升和众将在城门内的瓮城迎接他们入城。

    罗乾象和张彤进入城门的那一刻,十分的感慨,他们损兵折将无数都没踏入成都城一步,现在却走进了城内,但是,这不是光荣的进城,而是降明入城,滋味是不一样的。

    张彤和罗乾象并肩骑马而入,瓮城内周边站满了虎视眈眈的明军,他们刀剑出鞘,火枪也在暗地里对准他们,看似列阵迎接实则是防备不测。

    卢象升在众将之前,见他们迎面骑马而入,拱手笑迎,“在下卢象升,与四川诸将欢迎两位将军前来投诚,二位将军深明大义,在下平定西南指日可待了。”

    两人互相对望了一眼,不敢相信迎接他们的明军主将卢象升竟然这么年轻,不由的吃了一惊,愕然的下马单膝跪拜,“败军之将能受大将军厚待,惭愧。”

    “哪里,”卢象升将两人扶起,“两位将军能投诚才是我军的荣幸。两位放心,卢某必会将此事奏明圣上。来,请进城!”

    成都警报就此解除,人们虚惊一场,但明军们不敢掉以轻心,在城上加派了人手日夜监视驻扎城外的投诚军队,罗乾象明白明军对他们有些提防,这是正常现象,换了谁都会警惕一些防止对方诈降。

    卢象升在给他们摆完接风宴后,连夜写了一份奏折,即刻发往京师。

第二百六十七章出征重庆() 
成都距离京师直线距离三千多里,何况蜀道蜿蜒曲折,即使出了蜀地,也要过山涉水,六百里加急的奏折也需要七天时间送达。

    卢象升连夜写的折子发出,是夜,宣旨太监也写了一份奏折送往京师。

    朱由校在皇宫里已经召开了数次御前会议,今年的重点工作有三个,第一是大明税制章程的全面贯彻实施和税收的上缴汇总,这是实行“银本位”和打破几千年来重农抑商的经济体制,将对日后大明的经济发展起到重大影响,也为朱由校向海外拓展打下了基础。现在已是四月,各地的省、州府、县衙的统计工作和准备工作已经开始,新成立的海关司也将在春末把海关税银征集入库,江南是商业重心,工商税的征收对象主要是地主、官僚阶级,他们的抗税、逃税的意识很强,因此征收也是十分困难的,朱由校应对的重点也是这一群体;第二件事是辽东难民的迁移问题,这么多人逗留在京畿附近吃喝,朝廷可消受不起,现在天气转暖,西南战略态势得到扭转,消灭奢崇明指日可待,是该实行辽民南迁了;第三件事就是打造火枪火炮,新式火枪火炮是当代世界上最先进的热兵器,只可惜数量太少,先前打造的枪炮基本都给卢象升了,袁崇焕也带走了十门火炮,京师只剩下一千支火枪用于训练,这对于堂堂的大明帝国实在是太少了,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必须尽快完成军备,打造一支强大的军队。

    以上三个问题,税收是重中之重,所有事的先觉条件是必须有钱!

    税收的工作落在了徐光启和候光远的身上,他们主管户部,责任重大,朱由校给他们一切便宜行事之权,他也下旨通告全国,税银缴纳不力的,吏部考核一律不过关,取消升迁资格。

    朱由校是卯足了劲要大干一场了,大好形势就看今年的基础了。

    “呵,”他幽幽的吐纳出一口气,自言自语道:“万事开头难,袁天齐呀袁天齐,你一定要抗住!大明的国运一定要改变!等大明国力恢复,别说靖平海内,海外也是我大明的天下!上天既然给了我到这里的机会,就是历史赋予我的使命,我绝不能白来!我要成为千古一帝,要超越秦皇汉武!”

    一番感慨后,他像窗外眺望了一下天空,这已经成了他的习惯,每次遇到翻心事和愉快的事,他都会侧依窗户看看外面,虽然窗外没什么景色可赏心悦目,但广阔的天空却能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