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御极大明-第30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⒙邸K淙淮痈星樯纤詒iben没有什么好感,对丰臣秀吉、明治tianhuang也没有好感,但对他们作为一国之主所做出的丰功伟绩是值得尊敬的。

    田川氏答道:“陛下英明,丰臣秀吉自不量力,不值一提。”

    “呵呵,你倒是很会说话,起来吧!赐坐!”

    程化祥搬来一张小凳子,将她扶起坐下。

    朱由校打量她一番,问道:“朕记得你有一个孩子,应该一岁了吧?他在哪?”

    “在殿外,孩子还小,太闹腾,不敢打扰陛下。”

    朱由校对程化祥命令道:“快带进来,朕要见见。”

    田川氏心里“咯噔”一下绷紧了,很是不安。她想不通皇帝到底要干什么。

    程化祥抱着田川氏的婴孩进来了,此时婴孩已经醒了,没有见到母亲,正哭闹着,程化祥哄着抱了进来,田川氏一见孩子,立即起身接过来,这才止住了孩子的哭闹。

    朱由校起身走进去看婴孩,只见面额宽宏,目深清澈,“咿咿呀呀”的在田川氏的怀里嬉耍。

    朱由校心中一抹惊喜,暗叹道:这就是未来的郑成功啊!

    田川氏偷偷瞄了一眼朱由校看婴孩的奇怪眼神,惶恐道:“森儿太小,还不能给陛下行礼,奴家在这里带森儿给陛下行礼。”

    “不必了,”朱由校伸出手将要快跪下的她扶起,喜形于色道:“朕第一眼见这孩子就喜欢,朕新婚不久,还没有孩子,就收森儿为义子,赐姓朱,名成功,待六岁后,教养宫中。”

    田川氏大吃一惊,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可是天大的殊荣啊!

    望着她惊愕的样子,朱由校淡淡的笑道:“怎么,你不愿意?”

    “啊!不敢!”田川氏猛然下跪,连连叩首,“奴家待森儿,不,成功谢陛下隆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在京城的西边有一座宅邸,是原是左都御史邹元标的住宅,就赐给你吧!回去好生安养,待郑芝龙到京后再来见朕。”

    朱由校一招手,程化祥会意,将田川氏扶起,送出宫去。

    郑成功,现在还是个婴儿,将来就是名震华夏的名将!

    人才,就要从小培养。

    晚上,回到坤宁宫,皇后喜迎朱由校道:“恭喜陛下,听闻今日您收了一位义子。”

    朱由校“嗯”了一声,不好意思地说:“皇后不要见怪,朕不是那个意思,朕只是”

    不等他说完,皇后“咯咯”地笑着打断了他的话,“陛下想哪里去了,臣妾还能吃一个孩子的醋嘛!有个义子也好,以后咱们的孩子有个伴了。”

    “咱们的孩子?现在有吗?”朱由校凑过去说道,几乎要贴近皇后的脸颊,呼出的热气喷在她的脸面上,更令她心跳加快。

    皇后羞的脸色红彤彤的,娇羞的半掩着面,不好意思的看他,“陛下,你取笑臣妾吗?”

    “呵呵是朕等不及了呀,朕现在膝下无子,愧对列祖列宗啊!不赶紧点,大臣又得在朕的耳边絮叨了”

    朱由校一边说,一边抱起皇后,向龙床上走去

    第二日午时,太和殿。

    殿内,东西各摆上二十四桌,每桌上摆放着同样的菜肴,四十二位藩王、世子齐聚在这里,在内务府的官员安排下,各自就位。

    一柱香的时间,朱由校缓步的来到了太和殿。

    见到皇帝到来,嘈杂自夸的藩王们立刻闭了嘴,恭恭敬敬的站起身来。

    走上御座,朱由校俯视下面的藩王们,见他们大多身宽体胖,脑满肠肥的,果然继承了老朱家的优良基因。

    真是休闲的王爷们无所事事,除了养身,就是养身体。

    朱由校笑呵呵的说道:“都是太祖的子孙,一家人吃饭,不必拘束,都坐下吧!”

    藩王们就坐。

    朱由校举起一杯,道:“朕登大宝五载,除了信王和福王,诸王还没有谋过面,论辈分,你们当中比朕高的不再少数,但作为咱们这一大家子的族长,朕得敬你们一杯。”

    “臣等不敢。”

    诸王一齐站起来,端起酒杯共同相敬。

    “来!干!”

    说完,他一杯饮下,诸王也随之一饮而下。

    朱由校扫视诸王,又道:“朕久在宫中,不知天下民俗,藩王们分封全国各地,应知风土民情,可否给朕讲讲,也让朕不出宫门便知天下事呀!秦王,你先说。”

    秦王起身,面向所有人,侃侃而谈起来

    诸王你说罢他起身,他罢另一人讲起来,像是接力赛一般,一个时辰,说的他们唾沫横飞,气氛陡然活跃起来。

第四百零三章一步一步来() 
有的说的津津有味,还不时的带着风趣引的大家“呵呵”的笑起来,每说到精彩处,朱由校也拍掌叫好,还给敬酒,气氛一下子挑起来,整个大殿充满了欢乐祥和的乐趣,藩王们的拘束少了,他们不仅了解了各自封地的风俗,也互相之间认识了彼此。

    久在封地的藩王,口音也变成了当地的口音,尤其是蜀王,说的话很多人都听不懂,但是没人见怪,反而逗的很多人大笑。

    朱由校也是真真的跟着乐了,四十二个藩王,除了信王和福王没有起身发言外,都讲了一遍,等他们说完,朱由校乐呵呵的问他们:“你们来京城有段时间了,感觉京城怎样啊?和你们的封地比如何?”

    诸王们更是沸腾起来了,他们的脸上洋溢着风采,眼睛中迸放着惊羡的光芒,个个争先恐后的起身回答。

    “京城乃是龙府,人杰地灵,繁华无限,臣的封地不可与京师相提并论。”

    “臣是第一次进京啊!进了京才知道什么是井底之蛙啊”

    “臣以为今生不会有机会进京了,有幸得陛下眷顾,入京觐见陛下,一瞻仰京师之繁华,沐浴皇恩浩荡”

    朱由校眯着眼看着他们畅所欲言,眉开凤舞的尽显羡慕之情。同时,他感觉离他要说的事越来越近了

    面对诸王像是泄了闸的洪水一般滔滔不绝的讲,朱由校笑呵呵的摆摆手,示意他们安静,笑道:“诸位都是太祖子孙,咱们是一家,京师也是你们的家,应该常来,大伙在一块聚聚,吃个团圆饭,也过过百姓的日子,多好啊!今个朕高兴,来”说着,他举起酒杯,高声道:“让咱们再满饮一杯!”

    “陛下请!”

    诸王都站起来,一同举杯,齐声道:“恭祝陛下新婚大喜,早日诞下龙子。”

    说完,他们恭敬的一饮而尽。

    放下酒杯,楚王豪言道:“陛下,若不是祖上有制,藩王无诏不得进京的规矩,臣倒想常来京师,与陛下叙叙家常啊!”

    “是啊!”

    楚王的一句话,立刻引起了诸王的共鸣。

    “呵呵,朕与你们想的一样,”朱由校笑着说:“朕有感于骨肉亲情不能相聚一块,天涯四方相隔千里,同宗之情淡化,远不如近邻呐,何况诸王虽在各地州府就藩,但还是不如京城繁华,不如你们以后都住在京城里如何?”

    此话一出,诸王“哈哈”大笑起来。

    朱由校也跟着笑了一会儿,道:“朕说的是真的,不是开玩笑。”

    顿时惊愕,殿内鸦雀无声,诸王们怔然的相互对望,似乎没听明白朱由校的话,或者没反应过来。

    朱由校见诸王愕然,又笑道:“你们看看福王,他本就藩洛阳,朕念郑太妃在深宫之中与亲子相隔千里不能见面,这有逆天理,悖人伦,所以朕就将福王迁回京城,与郑太妃团聚,共享天伦之乐。”

    诸王们都把眼睛看向福王,见在众人面前肥胖的出类拔萃福王摇头晃脑的,很是不在意朱由校的话,因为他们不如福王与皇帝的血缘近,而且在宫里还有个生母,他们就不一样了,几代前就藩在封地,根早就扎在封地了,何况还有祖上积累的财富、田产都在封地,哪舍得丢下来京城啊!到了京城,他们还有什么?靠着都发不起俸禄的朝廷养活着?

    藩王不是钱多人傻,这本帐还是算的清楚的。

    他们不乐意,德王先起身,拱手问道:“陛下,您是跟我们开玩笑吧?”

    “朕是九五之尊,岂有戏言!刚才已经说了,不是在跟你们开玩笑!”朱由校正色的回德王的话。

    德王吓得面色忽白,规规矩矩的坐回座位上不敢说话了。

    朱由校扫视了几眼诸王,见他们没人吭声,又道:“既然你们都没人说话,那就表示同意了,你们就搬回京城吧!朕已经给你们挑选了地方建造府邸,以后住在京城,咱们就可以经常在这里齐聚一堂,欢宴愉畅,岂不美哉!哈哈”

    朱由校爽朗的笑声没有引起诸王的回应,反而在寂静的大殿中显的他的笑声十分的奸诈。

    藩王们低垂着头,无人附和皇帝的笑声。

    朱由校感觉到了他们的集体沉默。这是在反抗,沉默无声的反抗!看他们的脸色,像是挂了霜一样,个个神情木讷,有低垂默不作声的,有摇头叹息的,也有皱眉苦想对策的。

    看得出他们没有愿意搬回京城的,不管京城多么繁华,对他们来说只是风花雪月之地,早晚也有玩腻的一天,还是不如自己的封地,天高皇帝远的,不靠俸禄也有吃不完的财产,是名副其实的当地富豪,来到了京城算什么?

    场子冷了,朱由校可不愿意,面对他们大声道:“你们都不愿意?”

    他的话在大殿内清澈的回荡,没有人回答。

    “秦王,你说,你愿不愿意搬到京城里来?”朱由校正色的指着低头默不作声的秦王问道。

    秦王朱谊漶慢吞吞的起身,脸色难看的回道:“陛下恕罪,臣臣世家封秦地已有二百四十五年,早已根深在秦地了,还望陛下怜悯臣的祖宗牌位在秦地,放臣归故里。”

    秦王的一番话,立刻引起了其他藩王们的共鸣,都乞求放归封地。他们已经意识到皇帝此次召集天下诸王进京的真实目的了,再在这里待下去绝对没好事,所以赶快离京为上策。

    一时间,除了信王和福王端坐在座位上一言不发,四十个藩王四十张嘴,都争着乞求回归封地,大殿内乱糟糟的,嘈杂的令人心烦意乱。

    面对他们的嘈杂,朱由校怒不可遏,本以为让他们回京城居住会高兴的手舞足蹈的举双手赞同,没想到繁华的京城也没能留住他们,还是愿意回封地,这怎能行?猛然,他一拍桌子将他们镇住,吓的他们顿时停止了嘈杂声。

    “你们”朱由校怒指他们,喝道:“你们都是太祖的子孙,你们的祖陵在南京!在中都凤阳!你们的根不在封地!这天下是我们朱家的,你们在哪都是自己的地方!”

    一席话,说的诸王们哑口无言,也惊愕的不敢再吭声。

    朱由校怒气稍消,缓了口气,语重心长的对他们说:“朕知道,你们都舍不得离开封地,情感与封地早已交融在一起了。当年,藩王就藩时,不也是依依不舍京城吗?今个算你们回家了,还有什么不愿意的?福王”

    朱由校说着,喊了一声福王。

    福王朱常洵“哦”了一声,起身应道:“陛下唤臣何事?”

    “你觉得在京城好还是在洛阳好?”

    福王不傻,自然明白皇帝的意思,于是大声的回道:“蒙陛下隆恩,能再次回京,臣今生感激陛下天恩。”

    说着,他还跪下向朱由校叩起了头。

    “三皇叔不必客气,快快起身。”朱由校眯着眼睛笑着说。

    诸王看在眼里,知道这是在拿福王做比喻,但是,他们都清楚,福王回京后,在洛阳的王府和田产都没了,所以他们可不想像福王那样,来到了京城后积攒百年的财富很可能被朝廷收走。

    藩王们不想步福王后尘,于是纷纷起身婉言道出忧虑。

    “陛下,臣等在封地的王府怎么办?还有许多田产、店铺,这些可都带不来呀!”

    “陛下,臣可不想把王府卖了,还有许多田亩,自清丈田亩、官绅一体纳粮后,臣照章纳税,没有偷税漏税,所以,臣的田亩不想卖!”

    “臣在京城可盖不起王府啊!陛下,您还是收回成命吧!”

    面对诸王的各种理由,朱由校对他们说道:“这个好办,朕给你们每一个藩王建造新王府,俸禄照旧,以前积欠你们的钱朕是还不上了,但保证,以后的钱绝对一文不欠,至于你们在封地的王府、田产、店铺等资产还是你们的,你们可留人在封地打理田产、店铺,一家子到京城享清福,不是很好嘛,何乐而不为呢?”

    朱由校的话,算是给他们你吃了一颗定心丸,只要财产不损失,到京也不错,至少比福王没了王府、田产强!

    皇帝把话都说到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