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随身带着一个世界-第1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钱江肯定的点了点头。

    于是钱顺用手指沾了一点放到嘴里,然后就瞪大了眼睛,脸上满是不相信的表情,说:“这是上等的雪盐?不可思议,竟然看不到一点杂色,而且也感觉不到一点苦涩的味道。

    就算是宫廷之内的贡盐也不可能达到这等成色吧,你究竟在什么地方搞到的?用了多少钱?”

    钱江笑了笑,把装盐的两个竹筒放在一起,说:“这两个竹筒的雪盐所花的花费大概是30个铜钱。”

    “30个铜钱?你没骗我?普通的青盐都要卖800个铜钱一石,这等成色的贡盐在市面上至少可以卖到八两银子一石的价格,你这两个竹筒的雪盐怎么也得值个80个铜钱吧。”

    “这些雪盐我真的只用了不到30个铜钱,而且只要有银子,我还可以弄来更多。”

第二三三章 钱家当兴() 
听了钱江的话,钱顺喜不自胜,自己的几个商铺近年来不断遭到夷陵其他几个商户的打压,早已经没有往日的风光。

    不是钱顺不会做生意,而是因为战争导致人口下降,而人口下降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总需求减少。

    以前夷陵最鼎盛的时候,管辖人口达到过近五万人,几乎相当于现在江陵人口的四分之一。

    但连年的战争让一些人选择了离开,以及那些已经永远都离不开的,现在的夷陵全部人口加上驻军也不到三万。

    需求的减少最直观的表现就是供大于求,同行同业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一些商户保证自己的利益,就联合起来,准备把一些规模较小的商户打压下去,最好是挤出夷陵,他们好重新来瓜分这个市场。

    很不幸,钱顺以前扩大自己的收益,名下几个商铺包含了粮、盐、布等竞争和利益最大的那几个商品的市场。

    在这样的情况下,挤垮一个钱顺对几个市场都有好处,所以钱顺几乎是同时受到了来自粮商、盐商和布商的共同打压。

    好在钱顺的妻舅是夷陵城附近的一名有秩,在这个商人地位低下的环境下,那些商人也不敢明目张胆地对钱家商铺下手,只能利用自己手中的商品和资本,联合起来用价格挤压。

    钱家的米卖400钱一石,他们同样的米就卖395钱一石,等到你也降到395钱一石,他们就降到390钱一石,总之就是要比你少那么五个铜钱。

    虽然相差只有区区五个铜钱,可这五个铜钱对于那些挣扎在生死线上的老百姓来说,那可是一笔不小的财富。

    同样的东西,大家自然都愿意花更少的钱,可那些粮食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收购、运输、保管的费用都是要分摊到每一石的卖价里的,于是钱家那些商铺的日子越过越艰难。

    如果自己这个以前并不起眼的庶出之子能够弄来这种比贡盐都还好上几分的雪盐,至少盐铺面对的局面就不一样了,因为相差不多的价格,傻子也知道买雪盐。

    而且,这上等的雪盐完全还可以卖到江陵、江夏甚至是长沙去,说不定还能够因此结识一些世家大族,哪里还会在乎这小小的夷陵郡。

    停下心中的遐想,钱顺和颜悦色地对钱江说:“江儿,这雪盐的渠道我们钱家想要独占,不知道需要多大的代价。”

    钱江一听,睁大了眼睛,说:“不可能,我们钱家根本不可能独占这个雪盐的渠道。”

    “为什么?这是我们钱家再兴的机会,不管多大的代价,我觉得都是值得的。”

    在钱顺想来,这等精细的雪盐,产量肯定不会很大,而从钱江说的只花了30个铜钱的话中,判断出那掌握了比贡盐还要高级的制盐方法的人,对于这等好盐的价格并不熟悉。

    因为从这两个竹筒中的雪盐来看,至少有八两重,折合之后,竟然只需要1200个铜钱一石。

    而且,这竹筒之中的雪盐,挥之如沙,过勺不留,分明就是没有返潮的干盐,这在潮湿的长江流域是几乎不可能做到的事。

    这样的一石盐,哪怕不用掺水,就是放在庭院之中,仅凭夜露,一夜之间至少也能够增重一成。

    所以,这样一折合下来,大概应该是1000个铜钱的实际到手价格,虽然比那些青盐800个铜钱一石的价格要贵上一些,但那些颜色污涩的青盐能够与这雪盐相比吗?它们根本就一个档次上。

    钱江看着父亲那坚定的眼神,无奈地说:“因为那里的雪盐,我们用尽全部家产也买不完。”

    “全部家产……都买不完……”钱顺半晌没有回过气来,这雪盐什么时候有这样大的产量了啊?

    自己的家产虽然不多,但那些房产和田地至少也要值两三百万钱,就按照钱江刚才说的价格,也可以换来两三千石雪盐。

    自己做了这么久的盐商,却从来没有听说过,这等品质的雪盐什么时候开始已经达到上千石的产量了啊。

    钱江只好把自己这几天的所见所闻拣的给钱顺说了一遍,最后说:“根据华夏国的政策,人都可以通过华夏山庄内的网络平台购买一些已经解禁的商品。

    而且,听一些人说,可能用不了多久,最多一年时间,城外的李家农庄也会接入华夏国的网络。

    到时候,就是在夷陵也可以直接购买到那些商品了。”

    “网络平台?那是什么东西?”

    “这网络平台是华夏国特有的一种东西,好像是他们主公使用大神通变出来的,中间包含着雷电之力,可以瞬息千里。

    一般的人就是把那平台放在他的面前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如果不是我在那华夏山庄里学习了几天,根本不相信这世上竟然还有这样神奇的东西。

    自从网络平台购买限制放开之后,就像突然给我打开了另一片天地,那琳琅满目的物品,只要你有足够的华夏币,就可以任意购买。

    最神奇的是,你购买的东西,用不了多长时间,就有专门的人送到你的手中……”

第二三四章 两难的选择() 
“华夏币?那又是什么?”钱顺敏锐地发现了钱江所说的重点,这些物品好像需要什么华夏币才能购买,但自己经商半生,对这华夏币却是闻所未闻。

    “这华夏币就是在华夏国内使用的钱币,从价值上来看,一元华夏币大概相当于我们十个铜钱。”

    “他们买卖东西都不用铜钱的吗?”

    “在他们那里,只有华夏币才是通用的钱币,而且,我们的铜钱在那里根本无用,因为几乎没有人愿意用华夏币来兑换我们的铜钱。”

    “不用铜钱,那这华夏币又是怎么得来的?”

    “要想获得华夏币有两种方式,一是给华夏国干活,听说每个人一个月最低的收入都有一百华夏币,相当于一千个铜钱。

    二是用他们需要的东西去换,从我目前知道的情况来看,他们只需要黄金和白银,以及一些指定的药材。”

    “每月一千个铜钱的工钱?这华夏国也太大气了吧,都快赶上我那几个商铺掌柜的工钱了。”

    “是啊,这还是他们最低的收入,而且我还听说,他们华夏国的成员,哪怕一天什么事都不做,每月也可以领取一百华夏币,他们管这叫‘最低保障’。

    那些愿意做事的成员,听说最高的已经达到了每月三百多元华夏币的收入。

    在那华夏山庄之内,就是一个扫地的都可以领到每月一百五十元华夏币的收入,足以做到衣食无忧啊。”

    “江儿啊,听你说这华夏国竟然连周围几个国家都不怕,甚至掌握着一些神仙才能拥有的手段,那么,有没有办法能够成为华夏国的成员呢?”

    “不瞒父亲,其实现在我已经具备了成为华夏国成员的资格,只是……”

    “只是什么?”

    “只是,那华夏国有个非常奇怪的规矩,想要成为他们国民的人,都不允许在华夏国的控制范围外拥有房屋、田地等私产。”

    钱顺瞠目结舌:“这……这又是什么道理?”

    “对于这个规矩,大家私下也有些猜测,最可能的原因也许是这华夏国处于三国之间,不与其他国家产生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所以不允许成员在华夏国之外拥有无法迁移的资产。”

    “这些资产虽然在其他国家,但也是按照当地的规矩照常纳税的啊,而且这只是私人财产,不至于给华夏国带去麻烦啊?”

    “我听学堂的老师说过,一个华夏国成员的财产包括人身安全都受到华夏国法律的保护。

    他们主公有一句非常霸气的话,‘外面的事我不想管,但我山庄的事,人也都别来管,就算是我山庄的人到了你的地方,惹下天大的麻烦,也只能按我山庄的规矩进行处理。’

    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以前仅仅是一个山庄、人口不过千的时候,他们主公就有如此气势,现在就更不用说了。

    由于那华夏国的土地都是属于成员共同,所以在华夏国内是没有私人土地这个说法的,如果华夏国的成员都可以在其他国家买房买地的话,那些鸡毛蒜皮的问题,可能连神仙处理不过来吧。

    所以不允许成员在华夏国之外拥有房屋田地等私产也是有一定原因的,但这里面还有另外一个奇怪的地方,因为这些私产可以在加入华夏国之前自行处理。”

    “自行处理,也就是说可以换成钱?”

    “对,但父亲不要忘了,铜钱在华夏国之内是无法购买东西的,他们只需要金银,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把这些资产卖给华夏国,华夏国按照市面的价格把这些资产折合成华夏币给资产的人。”

    “卖给华夏国?他们不是怕麻烦才不允许成员们拥有这些私产的吗?”

    “所以我觉得奇怪啊,房子还是那些房子,土地还是那些土地,只不过是换了个主人而已,不知道这里面还有什么我们不知道的东西。”

    钱顺现在的心中异常的纠结,就好像眼前放了一座金山,自己伸手就可以得到,但那金山的主人却说你不能用这些金子购买房屋和田地。

    不买房屋和田地怎么振兴家业,不买房屋和田地怎么能够做到子孙后代衣食无忧,不买房屋和田地怎么能够流芳百世。

    可现在面临的情况是,如果得不到这座金山,面对其他商户的重重挤压,眼下的危机都无法解除,还谈得上什么振兴家业、流芳百世。

    如果拿了这座金山,钱家和那华夏国就彻底绑在了一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这座金山就像一颗包裹着糖的药,而且这药在药效没有发作之前,究竟是补药还是毒药都不知道。

    对于现在的钱家来说,这真的是一个两难的选择。

第二三五章 折衷的办法() 
看到钱顺皱着眉头半天不说话,钱江又从身上摸出另外一个竹筒,解开封口对钱顺说:“父亲,其实那雪盐在那华夏国并不稀奇,却是这个东西有些神奇,我想我们家里的酒楼如果用上了这个东西,生意一定会不一般。”

    被打断思绪的钱顺看着钱江刚拿出来的竹筒,向着钱江投去疑惑的目光。

    钱江说:“此物名为‘鸡精’,哪怕是一碗清水,加上一点这个东西,那清水瞬间就变成了鸡汤,散发出的鸡汤香味,比熬了一个时辰的鸡汤还要香浓。

    而且,这‘鸡精’最大的作用却是给菜肴提味,那华夏国的吃食与我们大不一样,他们除了煮、烤的方式之外,还增加了炒、烧等方式。

    但那两种方式需要用到一种华夏国特制的铁锅,配上这‘鸡精’、雪盐等东西,简直是花样百出。

    还有那些冬天都可以采摘的蔬果,以及各种肉食,可以说他们在吃食上的讲究是吴国宫庭之内都远远无法与之相提并论的。”

    钱江说得越神奇,钱顺心底就越纠结,是任家业慢慢地衰落,还是放弃传家之业拼一个当世繁华。

    沉默半晌,钱顺说:“江儿,你说如果我们不放弃家业还有什么方法能够与那华夏国扯上关系?”

    钱江说:“那华夏国的东西目前虽然已经允许普通人都可以购买,但实际上对于普通人来说还是有些可望不可及的,因为普通人根本不会使用那华夏国的网络平台。

    能够使用那个平台的人至少需要在华夏国参加过学习,而认得那华夏国的文字达到上千个以上,才能够读懂说明书,才知道那些神奇的物品分别有什么作用。

    二来华夏国出售的那些物品只收华夏币,而那华夏币只有两种途径可以得到。

    我可以放弃继承家业成为华夏国的成员,但由于那个规则的限制,是无法带着父母一起也成为那华夏国的成员,享受其基本保障。

    凭我自己一个人的力量,每个月挣的那点华夏币也无法给家里带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