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随身带着一个世界-第16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徐晃好像突然意识到了什么,再次举起自己手中的望远镜,看向当阳城的城门方向。

    刚才看到的不是幻觉,那座吊桥的一角确实已经碎掉了。

    缺少了一边绳索的拉扯,沉重的吊桥斜斜的耷拉着,没有风,桥身却在不停的晃动。

    而从城墙上那些巡逻士卒脸上的惊恐之色和混乱的现场可以知道,就在刚才那声巨大声音响起的同时,那样结实的吊桥一角就在眼皮子下毫无征兆的突然碎开,简直是太诡异了。

    就在城墙上人都不知所措的时候,李严已经换好了子弹。

    同样的姿势,同样的步骤,同样的一声巨响。

    徐晃这次已经把心神全部放在了吊桥的另一只角上,甚至连听觉都自我封闭了起来。

    可是,还是未能看出来,究竟是什么东西击碎的吊桥。

    失去了绳索牵扯的吊桥轰然落下,砸起桥头的一片烟尘。

    当阳城墙上的守卒们惊慌失措,拿着武器四处奔跑呼喊,可他们直到现在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也没有看到一个敌人。

    对于这些久经沙场的士卒来说,敌袭并不可怕,在城墙的保护下,他们都可以从容应对,绝对不会像现在这个样子混乱不堪。

    可怕的是,明明袭击已经发生在眼前,却还没有看到敌人,甚至连敌人在什么地方、用的是什么攻击手段都不知道。

    徐晃头上的冷汗瞬间就冒了出来,当阳城里的人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可他们又怎么会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呢。

    一里之外的距离,几乎已经达到了肉眼能够分辨的极限,可这华夏国的人却可以轻易的击碎吊桥,甚至没有出现一点失误,这样的手段实在恐怖。

    悄悄的转过头去,发现那李严已经站了起来,收起那个奇怪的东西,对他主公说:“幸不辱命,只用了两颗子弹。”

    魏民生点了点头说:“这距离有点近了,根本没有挑战性,下次咱们找个远一点的试试。”

    李严说:“我也觉得近了点,刚才我甚至没有考虑风速的影响,第一枪的时候没有状态,扣扳机的时候用力过大,结果与我瞄准的位置稍微偏了一点。

    不过还好,这狙击枪的子弹威力大,虽然偏了一点位置,但仍然达到了同样的目的,没有浪费子弹。”

    听了他们的对话,徐晃快要疯了,百步穿杨也只是典故中的一个故事而已,事实上根本就没有人能做得到。

    至少除了故事中的养由基之外,历史上还没有第二个人有这样的本事。

    而故事中的养由基很有可能是一个虚构的人物,而且在故事情节的描写上,也不可避免的加入了一些夸张的手法,所以真实性还存在一些可疑之处。

    如果说谁有百步穿杨的本事,徐晃是第一个不信的,因为他还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人。

    可刚才发生的事却再一次颠覆了他的认知,在这样的神技面前,百步穿杨就是一个笑话。

    而且在他们的对话中发现,他们还嫌这一里多远的距离太近,你们还要不要别人活啊?

    在华夏国的这种神技面前,人都没有能够抵挡的自信。

    华夏国要想灭掉一个国家实在是太简单了,还用不着先前那恐怖的天罚之火,就凭这种可以超出肉眼极限距离杀人的神技,也没有哪个国家的王能够承受得起。

第348章 你去跟他们谈谈() 
李严意犹未尽地对着魏民生说:“主公,这吊桥虽然放下来了,但城门还关得紧紧的,不如您再检查一下我对那个六零炮或者火箭筒操作的熟练程度?”

    男人嘛,身上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暴力基因,尤其是在这以冷兵器为主的时代更为明显。

    而见识过热武器威力的李严,现在已经对那些刀啊剑的不感兴趣了。

    只有那些神奇的热武器所展示出来的狂暴力量,才能够让他身体里的热血沸腾起来,那种绝对掌控别人生命的感觉非常让人向往。

    只是魏民生手上虽然搞到了一些对于李严他们来说如同一样的武器,但除了少量的训练外,一般情况下是不允许他们随意使用的。

    现在好不容易找到一个机会,过过手瘾也不错嘛。

    魏民生笑了笑说:“现在这当阳城已经是我们华夏国的资产了,把它打烂了你赔吗?”

    李严讪讪地摸了摸鼻子,说:“主公,我只是说说而已,您别当真,别当真。”

    魏民生转过头来,对徐晃说:“徐将军,你觉得我现在应该怎么做,才能用最小的损失来取得当阳城的控制权呢?”

    徐晃用手指着自己的鼻子,眨了眨眼睛,说:“总统阁下,你让我一个魏国的将军给你想办法打魏国城池的主意,怕是有点不妥吧?”

    魏民生这样神仙一般的人物,能够主动地咨询徐晃,徐晃心底还是有些感激的,因为这体现出了对他的尊重。

    可自己目前的身份让他有些尴尬,不好说得太多。

    魏民生说:“唉!主要是我现在的选择实在太多,可大多数手段都会造成城内之人的死伤。

    我只是再想,该用哪种办法才能够以最小的损失拿下当阳。

    目前我能想到的最好办法是招工,凡是愿意参加我们华夏国建设的,吃饭管饱之外,还可以根据工作情况获得相应的工钱。

    用这种方式把城内的普通百姓都吸引出来,没有了这些普通百姓,城内的生活秩序恐怕会出现混乱吧?”

    徐晃心中一阵冷笑,这华夏国的总统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了吧。

    如果城内没有了那些只消耗粮食而没有多少战斗力的百姓,他们的粮草反而可以支撑更长的时间。

    想用招工的方式削弱城里的中坚力量,还要看当阳城的守将们答不答应。

    只要他们紧闭城门不放人出来,你们的打算就会落空。

    想不费一兵一卒打下一座坚城,怕是有些想当然了吧。

    徐晃没有接话,李严却说话了。

    “主公,如此的话可能会耽搁太多的时间,不如我去把他们的粮草和辎重仓库给烧了。

    没有了粮草和辎重,当阳必然不攻自破。”

    魏民生说:“可是城里的房屋基本上是连在一起的,木质结构的房屋在这干燥的时节里,很可能烧成一片。

    我担心祸及无辜啊。”

    李严说:“我可以控制一下放火的节奏和范围,只需要把粮草和辎重仓库的外围和门窗处引燃,他们就没有办法抢救那些物资了。

    等我把火放完之后,我再从护城河里弄些水,如果发现大火有蔓延的趋势,我就在天上放水阻止。

    有汽油的地方用水灭不了,但这些木头产生的火焰灭起来应该不费事吧?”

    魏民生点了点头,说:“如果不想耽搁时间,也许这是最简单的办法了。

    只是水火不容情,仓库周围的住户们可能要遭受无妄之灾了。”

    “毕竟天上有风和空气的影响,我也只能尽力避免误差,而不敢保证不误伤到无关之人。”

    魏民生和李严就像平时的聊天一样,聊着如何如何烧掉这座城池里的物资,语气就像喝水吃饭一样简单。

    可他们聊的却让徐晃如坐针毡,原来,自己这些在普通百姓面前高高在上的所谓国之柱石、沙场良将,在他们华夏国人的眼里,也不过只是一只蝼蚁。

    本以为他们扣下自己的一万多士卒,是攻打当阳城。

    搞了半天人家根本就没有把这些士卒和当阳城内的守军放在眼里,随意的言谈之中就决定着这些人的生死。

    唯一让徐晃欣慰的是,这华夏国还没有准备大开杀戒。

    当阳城的守军不抵抗则罢,一旦他们的抵抗触碰到了那华夏国总统的底线,会落得个什么结局就不可预料了。

    可是,从刚才他们的对话中可以看出,那华夏国的总统完全是言出法随,决定都在他一念之间。

    这样的人物,根本无法用常理来猜测他的底线。

    而且,从那李严的话中可以知道,他们明显还有比先前那种五、六百步之外取人性命的东西还要厉害得多的手段。

    魏民生笑着对徐晃说:“徐将军,你看我们的手段的确都有些粗暴,无法做到完全不伤及无辜。

    水火不容情啊!

    避免无辜百姓的伤亡,也给那些守军一条生路,不如你去跟他们谈谈。

    我只要当阳城,他们的将士想走的我不留,但是想留下来的他们不得干预。

    城内属于他们的粮草、辎重和武器,愿意带走的就带走,嫌麻烦不想带走的,折价卖给我们华夏国也成。”

    徐晃内心挣扎了半天,不断地权衡利弊之后,还是觉得只有按照魏民生说的去做,才能让当阳城免去一场兵祸之灾。

    这是一场根本就不可能取得胜利的保卫战,完全就是螳臂当车,还不如给魏王保留一点实力。

    从他们的对话中可以知道,这华夏国竟然已经在无声无息之中全面接管了江陵城,而吴国却没有抵抗,说明吴国都已经认清了形势。

    有华夏国驻扎在江陵城,魏国在这当阳城的方向也就失去了驻军的意义。

    因为吴国的军队过不来,不需要再防备。

    而华夏国要接管魏国城池的话,也没有必要防备,因为挡不住。

第349章 当阳易主() 
看了魏民生和李严随意施展的各种“神技”,徐晃已经算是想明白了,华夏国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存在。

    魏、蜀、吴三国多年的对峙,在华夏国横空出世的那一刻起,局势就已经完全发生了改变。

    听吴质说过,当时蜀国的使者参加华夏国开国大典的时候,竟然只带了贴身护卫,连马匹都没有带。

    当时自己听说这事,还搞不清楚他们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觉得他们有点托大了。

    现在想来,那蜀国的使者并不是托大,而是肯定知道了一些华夏国的底细,相信在华夏国的地盘上,华夏国有保障他们安全的能力。

    如果连华夏国都保障不了他们的安全的话,带上几千精锐也是起不了什么作用的,徒增伤亡而已。

    可笑吴、魏两国,带着几千精锐就想在华夏国耀武扬威,结果却是碰得灰头土脸地离开。

    那些突然暴毙的战马,人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现在想来,可能就是先前他们用过的那样东西了。

    只有这种远超武将警觉距离而又快如闪电的打击,才能够让那么多久经沙场的精锐士卒措不及防,甚至无法感知到攻击来自于什么方向,就像先前当阳城墙上那些巡逻的士卒一样。

    徐晃清楚,如果自己在不知道的情况下,身处那城墙之上,表现绝对比那些士卒好不了多少。

    华夏国在立国之时说的那个华夏无疆,原来并不是无的放矢。

    在他们的心里,可能其他的国家根本就是可有可无的存在。

    其他国家争得不可开交的地盘,对于他们来说只是需不需要、用不用得着的问题。

    如果有需要想要的话,直接去拿就行。

    如果不是怕耽搁时间,就以先前那华夏国总统说的那种招工的方式,这个世界上的那些平民百姓,有几个人不愿意跟着他们混。

    华夏国普通百姓的待遇比陛下亲兵的待遇还好,那些普通士卒还沉得住气吗?

    如果不是成员需要考核的话,就凭饭管饱这一条,就可以让万民来投,成就万世基业。

    其他的国家,没有了那些最下层的劳动百姓,田地荒掉是最直观的后果,可没有了税收来源才是动摇国之根本的问题。

    更可怕的是,那华夏国就可以理直气壮的把那些荒地据为己有,而其他国家的掌权者却对此毫无办法。

    富贵之家找不到下人服侍的话还称得上富贵吗?

    世家大族内部分支的裂痕,早就因为利益分配的不均而变得不可调和,如果不是乱世中需要一个强大的靠山,必须一致对外维护共同利益的话,这些世家、大族早就分崩离析了。

    可是,在这看得见的利益和无可匹敌的力量面前,那唯一能够维系的纽带悄然的烟消云散了。

    谁也不愿意生存在社会金字塔的最底层,以前只有努力向上层爬这一条路,爬不上去就只有忍受。

    而现在却多了一条路,那就是离开,投入华夏国的怀抱。

    只要做事饭管饱的待遇,对这些随时挣扎在生死边缘的人们来说,那里就是天堂。

    用利益搅动人心,分化对手的力量其自内部开始瓦解。

    就是大家都清楚的明谋,大家也知道这样做会有那样的效果,但他们不是不愿去做,而是没有那个能力去做。

    让天下人不挨饿,已是无法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