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随身带着一个世界-第27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吴光良推出这样的措施,也仅仅是解决了十多个贫困人口的脱贫预期。

    第二种是由民生公司作出规定,凡是准备到新城中民生公司修建的医养中心工作的护士,至少要有在民生公司扶贫供养基地工作一年的工作经验。

    由于新城还处于建设之中,哪怕就是政府部门力配合,新城的医养中心要正式营业的话,怎么算都要一年之后。

    毕竟医养中心对护理人员的要求要比一般的养老院高,所以,提前通过这样的方式来筛选爱岗敬业、有责任心的护理人员,也是很有必要的。

    为了有效地促进此项工作,民生公司甚至通过任务发布平台提前公布了医养中心护理岗位的工资和基本要求,并把这一规定明确地写入了任职要求之中。

    当然,对于民生公司通过曙光集团引入的护理人员并不受此规定的影响,因为,曙光集团养老院里的护理岗位,对于护理人员的素质和要求本身就比国内高。

    第三种是在前两种方式都无法满足扶贫供养基地岗位需求的时候,通过民生公司的任务平台直接针对某一项或几项工作发布的临时工作岗位。

    这样的工作岗位需要的是基本的生活技能,只要是一个热爱生活的勤快人都能够胜任,但是,只有那些在民生公司登记注册过身份信息的人员才具有接受这些工作岗位的条件。

    在解决了基地的工作人员问题之后,吴光良就需要对剩下四十多名存在争议的贫困人员进行安排了。

    这些存在争议的贫困人员,其自身本来就有一定的收入,只不过这些收入是否超过贫困线没有明确的证据罢了。

    既然他们本身的收入至少已经达到或接近贫困线标准,所以,吴光良决定按照那些真正的贫困人员所享受待遇一半的标准来进行帮扶。

    这样的规定很简单,但是,在一个几乎不存在诚信意识的社会中,真正实行起来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毕竟,这些人之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老年人,而一些老年人的作派确实不敢恭维。

    他们如果无耻起来,甚至连警察都没有办法,更别说基地中的这些工作人员了。

    所以,吴光良决定,生活在基地之中的贫困人口,每天的待遇都是一样的。

    但两类人员的待遇区别,是从他们享受待遇的时间上来入手,这些存在争议的贫困人员,每个月只能在基地中享受十五天的扶贫待遇。

    为了让工作人员更好地专注于自身的本职工作,吴光良在基地食堂的大门处设置了人脸识别系统,只有经过登记的人员才能够进入食堂用餐。

    而在他们取餐的时候,也会通过人像识别的方式进行无感登记,只要那些存在争议的贫困人员用餐次数达到系统中设定的次数,将无法进入食堂,哪怕他们跟着别人一起进去,也无法进入取餐区进行取餐的操作。

    吴光良甚至在想,等到今后基地面完工之后,连四合院的大门处都要设置人脸识别系统,以限制那些没有在民生公司进行过身份注册的人随意进出基地。

第597章 不同生活层次的引导() 
    民生公司高效的人力资源管理能力,在这个扶贫供养基地得到了完美地体现。

    各个岗位的工作人员很快就配置到位,让这个基地开始进入运行状态。

    既然基地向这些没有主动提出脱贫申请的贫困人员提供了免费食宿,还可以享受到比在自己家里还要妥善的护理服务,那些符合条件的人员自然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

    那些已经被确定为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人,理所当然地可以享受到民生公司提供的全部待遇。

    而那些只能享受一半待遇的贫困人员,本来就是一些喜欢占点小便宜的人。

    在亲自体验了基地的伙食、住宿和护理条件后,便再也生不起回到自己家里生活的心思。

    因为在基地里住的话,每天根本就不用操心吃什么的事情,基地的工作人员那是每天变着花样准备大家的伙食,而这些伙食的味道比在家里自己弄要上档次得多了。

    同样的,这里的居住条件也比自己家里要好得多,因为如果自己家里的条件够好的话,是不可能被确定为贫困户的。

    虽然民生公司没有给予他们完全享受基地扶贫待遇的资格,但仅仅是这一半的待遇,如果放在外面的话,一年之内没有三、五千块钱是做不下来的。

    他们只需要听从基地工作人员的安排,不做那些违反基地规矩的事情,就相当于一年白白地获得了三、五千块的收益,何乐而不为呢?

    民生公司考虑得很周到,这些只能享受一半待遇的人员,也可以通过完成基地工作人员安排的一些简单任务,来获得更长的居住时间。

    也就是说,如果这些人愿意做基地工作人员安排的任务,也是有可能享受到全额扶贫待遇的。

    民生公司通过基地工作人员发布的工作任务,如果接受任务的人是贫困人员的话,其报酬并非是rb,而是对应着不同的居住时间。

    比如每天打扫一次基地全部宿舍的卫生,就可以额外获得一天的居住时间。

    如果某一项日常性工作任务的工作量较小,也可能需要完成三次任务才能够获得一天的居住时间。

    当然,在保证按时按质完成任务的前提下,一个人也可以同时接受多个并不冲突的工作时间。

    基地发布的工作任务,还可以就近由周围符合条件的群众来接受,只不过他们在接受任务前,仍然要按照民生公司的规矩进行严格的身份认证。

    而这些并不居住在基地的普通群众,他们完成任务后的报酬就会以现金的方式计入他们的个人账户。

    至于他们个人账户里的资金,是直接购买民生公司提供的各种商品或者服务,还是通过基地的工作人员兑换成纸币,那都是他们的自由。

    虽然存放在个人账户里的资金并没有利息收入,但是,由于民生公司的诚信制度是与平台所提供商品和服务的折扣挂钩的,不同的诚信值对应着不同的折扣率。

    而且,民生公司所提供的服务大多都与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除了服装行业之外,食、住、行这些方面本来就具有很高的性价比,在进一步享受折扣后,优势更加明显。

    所以,那些诚信值高的成员使用其个人账户中的资金来购买民生公司平台上的商品和服务,折扣下来的费用远高于放在银行中的存款利息。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简难,这些享受了更好生活方式的人,再也不会对自己原来的生活状态产生半点的留念。

    可是,每个月只有一半的时间能够在基地中享受这样的待遇,每隔十来天就会重新回到自己家里生活,完全不同的体验和巨大的心理落差不断地刺激着他们的神经,慢慢地改变着他们固执的观念。

    为了进一步体现出贫困人口与普通百姓之间的差距,并且把这些所谓的贫困人口引向正确的生活状态,民生公司对贫困人口接受民生公司发布的工作任务进行了特殊的规定加以限制。

    因为在基地中生活的人,每天的费用是按照二十元的标准来开支的,半年的费用就已经接近脱贫线了。

    如果他们要通过接任务的方式来获得更多居住时间的话,基地在一年时间内用在他们身上的开支就会达到脱贫线以上。

    所以,他们在接受任务报酬达到一个月待遇的时候,就必须主动提出脱贫申请,否则后面的任务就不再对其开放。

    当然,为了进一步打消他们的顾虑,他们在提出脱贫申请之后,基地仍然保证在三年时间内给予他们现有的待遇。

    也就是说,即使这些人已经不再算是政府的贫困人口了,他们仍然可以每年拥有在基地内免费居住生活半年的资格。

    如果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仍然想要争那“贫困户”的帽子,就只能让他们当真正的贫困户了。

    吴光良相信,那顶“贫困户”的帽子,并不能有效地改变他们的生活状态,这种扶不起又没有任何诚信可言的人,民生公司并没有任何一点帮扶的义务。

    如果他们不主动提出脱贫申请的话,每个月只能享受半个月的基地待遇,就算是自己再想做事,也只能延长一个月的待遇,这种无法满足自己需求的状况,对他们自己完全是一种煎熬。

    而且,那些在基地接受任务的普通百姓,对他们来说也是一个可以看得见的例子,让他们知道,这世上还有更加好的生活方式。

    因为,普通百姓完成任务后得到的报酬相当于是现金,而且其劳动力价值更高。

    比如完成某一个工作任务,有贫困人口身份的人只能获得在基地中居住生活两天的报酬,而普通百姓却能获得比当地最低收入水平还要高的工资。

    在基地生活水平非常低的情况下,普通百姓得到的这点工资完全可以在基地中吃住三天。

    也就是说,做同样一件事,普通百姓要比贫困人口的收入高百分之五十。

    在民生公司的扶贫供养基地中,那种还具有一定劳动能力的人,贫困人口这个身份除了能够免费享受到比别人少一半的待遇外,并不能有效地提高自己的收入,只能让自己的年收入刚好超过贫困线。

    这样的事情,对于那些想尽一切办法都要占国家便宜的人来说,完全是不可忍受的。

    与其这样不痛不痒地吊着,还不如干脆地听从民生公司的引导,主动向政府申请摘掉自己贫困户的帽子。2k阅读网

第598章 民生养老院() 
    合理的引导,以及吴光良有意营造出来那种不同生活层次之间的差距,让所有基地中工作生活的人都看到了与其它地方不一样的东西,也让他们找到了自己应该努力追求的方向。

    基地中越来越多在“贫困线”上徘徊并有一定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主动扔掉贫困户的帽子,向着更高的生活层次努力。

    因为,虽然那顶贫困户的帽子可以让他们享受到民生公司提供的免费扶贫待遇,但由于基地规则的限制,贫困户的成长空间是有限的,一年能够享受到三千元左右的待遇就是他们这个生活层次的上限。

    要想突破这个上限,必须要摘掉“贫困户”的帽子,并付出一些对他们来说并不繁重的体力劳动而已。

    扶贫,如果扶得“贫困人口”的日子过得比普通百姓更好的话,那不是功劳,而是灾难的开始。

    通过扶贫供养基地的有序引导,当地登记在册的贫困人口全部得到了妥善的安置。

    只要这个基地一直运转下去,当地政府就不会再为扶贫工作的开展而发愁。

    基地对外提供的劳动机会,慢慢地在周围群众之中扩大着影响。

    这种新颖、灵活的短期就业方式,让越来越多的群众聚集到基地周围。

    哪怕每天没有什么事情,到基地看一看、转一转,说不定就会得到一个轻松的挣钱机会,这比在街上茶馆中打点小牌显得更有意义。

    吴光良在得到基地反馈的这些情况后,决定加快基地的建设,尽快让扶贫供养基地按照原定规划完工,以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和影响力。

    农村地区的养老,目前仍然还是以居家养老为主。

    各乡镇设置的敬老院,里面住的基本上都是“五保户”,一般有子女的家庭是不愿意把老人送到敬老院去生活的。

    因为,敬老院的生活条件毕竟不如自己家里,如果他们的子女那样做的话,很容易受到亲朋好友的指责。

    万一因此落个不孝的名声,他们的子女就没有办法在当地混了。

    但是,民生公司的这个基地不一样,因为在这个四合院的大门上挂着两块牌子,一块是民生扶贫供养基地,一块是民生养老院。

    只不过,民生扶贫供养基地只占用了一栋大楼,基础设施的建设已经基本完成,并且已经投入了正常的运转,需要继续投入的大额物资、设备并不是很多。

    而民生养老院占用了三栋大楼,如果这三栋大楼的房间全部用来居住的话,总共可以提供六百多个床位。

    可是,如果全部设置成床位,相应的配套设施和服务场所跟不上的话,这样的养老院与敬老院又有什么区别?

    所以,这三栋大楼的三楼以上被划成了居住区,一、二楼被规划成了功能和服务区。

    为了与贫困人员的伙食体现出差别,养老院在扶贫供养基地食堂对面的那栋楼房的底楼另外规划了一个食堂。

    养老院食堂的基本伙食标准比扶贫供养食堂的伙食标准稍高,而且,居住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