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都督-第27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彦袁可立可是一心为国为百姓的,天启是放心的,所以就实话实说。

    赵彦就道:“请内帑拨付三十万,其余我登莱和山东再出三十万,就可以应付过这个冬天,明春就好了。”

    天启就将赵彦奏折转给魏忠贤:“本来赵巡抚和袁师傅就没多要,计算的也算准确,就不要再票没了,就实打实的拨付吧,你现在就批红办理。”

    魏忠贤就唯唯诺诺点头,拿过来就在不远的小桌子上批红签字用玺,然后让一个小太监转给有司办理。

    “附逆的百姓如何处置啦。”

    赵彦就答:“附逆者一小半是被妖言蛊惑,首恶伏诛,也就不攻自破了,大部分都是被裹挟的,臣念其无知,训诫一番之后,发回原籍,交给地方里正看管三年。”

    天启就欣慰的点头:“都是无知小民,但又都是大明子民,如此处断不加杀戮,很好。”

    然后转头又拿起一个:“户部来人了吗?”

    户部尚书站出来施礼:“臣在。”

    “孙师傅关宁前线需要拨付银子两百万,你安排了吗?”

    户部尚书接口道:“先前已经拨付了三百万,臣以为再拨付两百万已经有些过了,所以臣以为可折半给付。”

    “孙师傅一心为国,花钱的地方多啊,你就按照孙师傅的要求做吧。”

    “臣遵旨,但臣的户部国库已经无钱可拨,还请皇上发内帑以应对。”

    天启想想:“内外各出一半吧。”然后再次将折子交给魏忠贤:“就按照朕的意思批红票拟吧。”

    魏忠贤就肉疼的接过来,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办理去了。

    “山西巡抚有何事情要说?”

    新任山西巡抚刘策道:“臣既日就要履新山西,但地方上已经有奏报上来,北方旱情严重,需要拨付内帑以赈济。”

    “这个我知道,当然,你新任山西父母巡抚,也应该给山西父老带点见面礼,那就给你十万内帑银子吧。”

    “谢万岁恩典。”

    那些都是过场小事,只是体现一下天启对这个大明的了解把控,下面的才是关键。

    “兵部来人了吗?”

    兵部立刻站出来侍郎周海,恭敬的道:“臣聆听圣训。”

    “你上折子说请再开辽饷以应对日益繁重的辽东军费开资,朕考虑之后,认为不妥啊。”

    辽饷的开征是万历年四十六年,主要用于辽东的军事需要。到四十八年止,全国除贵州等少数地区外,平均每亩土地加征银九厘,计五百二十万零六十二两。

    现在兵部再提从开,其中弊端天下人皆知,现在却被毛文龙化解了,于是就有了现在天启的底气反驳。

    周海立刻恳请道:“现在建奴猖獗,糜烂了整个辽西,孙师傅和袁崇焕每日催粮要饷,而户部却无钱粮可出,所以才请从开,还望万岁俯允。”周海不愿意不开辽饷,因为一来辽西催逼紧迫,花钱如流水一般,更主要的是,现在大明无数官吏已经跃跃欲试,就等着拿着这个借口上下其手呢,于是就拿孙师傅和袁崇焕说事,以堵住天启的嘴。

    天启就轻松的道:“按照你的预算,从开辽饷能得银多少?”

    周海就胸有成竹的回答:“预计二百万两。”

    天启就道:“为二百万两而闹的天下汹汹,的确是不值当的,这样吧,我内帑每年补足这二百万吧,这样百姓不被骚扰,地方也不会出现害民之事,这事情就这么定了,辽饷不开了。”

第518章 废掉辽饷(爆更啊)() 
不开辽饷,内帑补足?这个决断很是出乎了大家的意料之外,就连为是不是从开辽饷而痛苦煎熬的叶向高也感觉到了不可思议。什么时候天启如此大方啦,即便天启大方,按理魏忠贤也不可能大方啊,但看坐在一边的魏忠贤却是一副得意的样子,心中不由得纳闷。

    但是想起来现在街头巷尾的传言,大家疯传,兵部上书从开辽饷害民,但是魏公公为民而坚决予以抵制,并且信誓旦旦的向百姓承诺,一定将从开辽饷的事废掉。结果就是这种传言,让魏忠贤在民间的声望突然间拔高了许多。

    百姓论一个忠奸,不像文人士大夫那样,是以大义和道德作为准绳的。百姓们的准绳就是,谁为百姓着想,减轻百姓的负担,那么他就是忠臣,管他什么腌宦,腌宦怎么啦,这历史上也有大名鼎鼎的腌宦,比如三宝太监,那就是一个好腌宦,官员怎么啦,这年月,奸臣还少吗?现在在百姓的嘴里,这个魏忠贤就是天下一等一的大忠臣好腌宦。

    结果民间的呼声给内阁以巨大压力,可是不从开辽饷,这笔费用被划掉,整个大明财政就缺了200万的窟窿,而内帑要补足这个窟窿,那就要想办法赚来这笔钱,这可能又要害民了,但是大家想不明白,魏忠贤一面买好百姓以获得好名声,但为什么还要背这个黑锅呢,这不是折腾呢吗。

    结果天启皇帝道:“诸位爱卿一定怀疑朕拿得出拿不出这笔巨款,那么今天朕就如实的和大家说,朕拿得出,这样大家就可以放心了吧。”

    周海就疑惑的问道:“这笔巨款,万岁将如何筹措?”

    天启就得意的道:“这件事情还是让魏大伴给诸位解释吧。”

    魏忠贤就趾高气扬的站出来道:“天下百姓苦赋税久矣,皇上每日每夜为此忧心,乃至夜不能寐。”

    魏忠贤掉书包,这可是出了奇了,于是大家就怀着好奇的心情倾听他到底要说什么。

    于是魏忠贤就大谈特谈辽饷从开之弊端,那真是一副忧国忧民的良心。虽然大家撇嘴,但也不得不承认,魏忠贤说的是这个道理,也只能忍着听着。

    这一篇长篇大论之后,就将毛文龙鼓捣出来的那个皇家商队的办法全盘托出。

    说这些话的时候,魏忠贤没有一点贪占人家功劳的羞愧,毛文龙也没有自己的主意被别人抢去的愤怒,因为魏忠贤答应每年给毛文龙100万银子的分红,等于是对这个主意的买断,大家各取所需,当然也就心安理得。

    本来这是一个抢夺官僚士绅身后商队利益的办法,应该得到全部官僚集团的反对。

    但毛文龙设计这个事情当初,就已经将这样的状况考虑进来了,对关外蒙古的经商上,第一个就是大明朝廷的严格禁绝,让那些商队没有明目张胆贩运的机会,毕竟他们身上打着官僚的烙印,一旦出了事情,就会殃及上面的人。还有一个,就是北方的商贸,已经被晋商八大家垄断,所以在出口蒙古商品的事情上,各大家族也只能是小打小闹,也算是可有可无。

    如果朝廷真的能够放开一百支商队,名正言顺的对北方蒙古地区进行货物贸易,那些有着深厚背景的商队,就可以在这里分一杯丰满的羹汤。

    其实这是一件好事情,一个商队每年两万两的保证金报名费,还有那内帑拿走的两层干股红利,在巨大的贸易利润面前,简直就不值一提。至于锦衣卫跟队监督,大家其实也知道,锦衣卫无孔不入,每个商队里都隐藏着锦衣卫的探子,这已经是事实,与其互相猜疑,还不如让他们明目张胆光明正大的出现好呢。

    而叶向高也不得不对这严谨的办法拍手叫绝,这样既杜绝了无控制的走私,又能缓解蒙古人的日常需求。在蒙古能够合理的得到商品交换,那还干什么拼出人命来抢大明?如此一来,大明的边患也能缓解,这真是一举多得的好办法,当然要给予支持。

    于是在座第一得到消息的这些官员们,他们现在已经没有心思继续参加这个平台招对,他们心急火燎的想要回去,将这个天大的好消息,传达给自己身后的家族,抢占这一百个难得的份额。

    难得的自己说出来的东西没有被人反对,天启和魏忠贤都得意非常。看来毛文龙办事情还是比较周到圆滑的,这事情能够顺利的通过,天启得到了实惠,魏忠贤获得了好名声,百姓不再加赠负担而安心,这真是一件于国于民于个人都是利好的事情。

    “一百支商队,两百万两实打实的先期报名费,只要这一笔钱收上来,立刻就如数拨付给孙师傅。”魏忠贤底气十足的道,然后笑眯眯的冲着满堂的文武:“机会难得,名额有限,手快有手慢无,可别说我老魏不照顾在座的诸位,如果有那亲朋好友从事商务的,现在就可以提出来,我给大家先到先得的机会哟,亲。”

    魏忠贤的就这一句话,立刻打破了大殿里严肃的气氛,很明显,魏忠贤的意思就是,你们身后都有商队,这个大家心知肚明,这时候还装什么?先下手为强,过了这个村,可就没了这个店儿了,也算是我老魏给大家一条财路,咱们也算是利益均沾,好处大家分润。

    撕开了这一层窗户纸,好好的一个平台招对,立刻就变成了招商大会,兵部的周海在风头猛转痛批了从开辽饷的诸多弊端之后,讪讪的向魏忠贤这个自己东林死敌阉党的头子道:“我家的表哥,就有一支商队,规模不大,在国朝内行走,多有排挤,这一次我就替他做主,申请一个线路,那就是张家口吧,魏公公您看可以吗?”

    在巨大的利益面前,有什么党派之争?原先的不离口的腌宦也变成了魏公公了。

    魏忠贤就既往不咎的大度的一挥手:“老周,你倒是挑了一个好路线,这真是先来先得,我看你这个表哥,不出一年就会变成家财万贯,不过我可告诉你,我那两成的干股红利,他若是敢拖欠隐瞒,我立刻就取消他皇商的资格。”

    周海就立刻拍着胸脯保证:“那两成干股红利,那是上缴了内帑,一来是对皇上的孝敬,二来皇上不也总是拿出补贴国库吗,这样算下来,也是我那个表哥在为国效力,这是大好事,这是千秋大义,他高兴还来不及呢,哪里还能贪墨?”看看,东林就是东林,总是站在道德的高度上说事,这不,就这下,马上就吧他们平时鄙夷的龌鹾的商贾铜臭便成了忠君大义。

    天启就一拍手:“周爱卿说的太好了,既然如此,朕这里承诺他,如果一年期满,他能上缴十万红利给内帑,朕就赏赐他一个锦衣卫百户世袭的告身。”

    此言一出,算是彻底的捅了马蜂窝,因为这些世家大族身后经商的子弟,都是没有机会进入仕途的,而且商人的身份地位极低,按照规定,出门在外连一身丝绸衣衫都不许穿,如果能得到一个锦衣卫百户的身份,那简直就是一步登天。

    周海立刻拍着胸脯保证:“万岁如此深恩,我现在就替我的这个表哥向万岁承诺,一年,就一年,二十万上缴。”

    “世袭锦衣卫千户就是他的了。”天启就一敲桌子,大度的金口玉言一开。

    面对这种次果果的利益交换,叶向高想出来反对,但想一想,自己的确没有反对的理由,因为锦衣卫是人家皇上的亲军,不归国朝管,人家拿出自己家的一个职位给人,那是皇上的恩典。然后再回头想一想,就这一个轻飘飘的告身,还是不费国家一两银子俸禄,就能给内帑增收二十二万银子,而其实内帑也变相的就是朝廷小金库,最终还是会用到朝廷上的,这何乐而不为呢。

第519章 发卖皇商(爆更)() 
这是一个成功的平台招对,这是一个继往开来的平台招对,这是一个有着巨大收获的平台招对。

    虽然庄严肃穆的皇家大殿变成了商务会所,但钱却是实实在在的得到了,等已经没心朝政,那些打了鸡血一样的大臣跑回家之后,魏忠贤和毛文龙紧急计算了一下今日所得。最终魏忠贤颤抖着双手将统计上交给天启:“刚刚老奴和毛帅统计了一下,单单就今日大殿上的官员,就定了三十三户商贾,明日就上缴定金六十六万,已经承诺上缴的红利足足有五百万之多啊,万岁,咱们的大明财政危机解决啦。”

    听到不过是仅仅33户商贾,就承诺上缴五百万的红利,当时天启一个踉跄,还是叶向高和赵彦手疾眼快,左右一把扶助,要不然天启可就丢了人了。

    是啊,自己至从当了这个皇上,没日没夜被银子困扰,要不是皇爷爷万历给自己留下七百万银子的家底,现在估计都被户部那些混蛋们挤兑的当裤子了。

    现在好了,就这一个办法,一年最起码能给自己带来近千万的银子收入,而且还是那种不刻薄百姓的收入,还是额外的多出来的。如此一来,自己就可以从容的过一下宽裕的日子啦。

    想到这里,当时对山东巡抚赵彦大手一挥:“刚刚你和袁师傅说要内怒出银子五十万,朕只能答应您老三十万,现在,朕就如您所愿,五十万,一文不少你的。”

    赵彦当时大喜,有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