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都督-第37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是,一个好好的和谐的会盟,就变得狰狞血腥了。

    不过这些事情都是毛文龙办的,韩爌和马维忠已经打道回府了。

第701章 百战而归() 
总是躲着不是办法,会盟结束了,蒙古的问题也已经解决,毛文龙也撤回到了遵化。

    毛文龙回遵化没有大张旗鼓,做人要低调,着是他一贯秉承的,两万京营已经随着黄爌马维忠回去了,三千国公亲兵也带着丰厚的战争缴获,和大部得意洋洋的勋贵子弟跟着回家,小胖子却没有回去,和五六十个亲近的兄弟跟着毛文龙。

    四千复辽军也一个不剩的回来,当然,毛文龙可以回去,而且必须回去,林丹汗认为现在的毛文龙就是自己的太上皇,压的自己难受。但毛文龙的四千复辽军,林丹汗要求留下来帮助自己。

    他们的确太能打了,有了这四千百战复辽军,林丹汗认为可以抵得上四万敌人的精锐。

    这样的要求被正义的毛文龙坚决的拒绝了,因为毛文龙义正言辞的道理,既然林丹汗要在草原独立发展,那就彻底的让他自己展现英雄的本色,自己是绝对不干涉他人内政的,这个恶劣的先河绝对不能开。

    低调的复辽军越过长城的时候,毛文龙站在长城之上,手扶着千百年大汉象征的长城,遥望长城内外万里江山,心中真的感慨万千。对迎接自己的杨嗣昌感慨“万里长城,是大汉魂魄的象征,更是一道抵挡外族入侵的藩篱,保护我们大汉民族的家园。但自秦汉以来,这道万里长城,却没有起到真正保护我们大汉家园的目的,无数异族,无数次的越过这道四处漏风的篱笆,给我们大汉民族的家园,带来了血火灾难。”

    对于这样的评论,杨嗣昌深有同感,只要内部虚弱了,外部强悍了,中原地区就会遭受异族的屠戮杀害。五胡乱华,五代十国,南北朝,南北宋,以及后来的大辽,还不是想来就来想走就走,所以这道被汉人依赖的防御战线,就等于形同虚设。以前是这样,以后还是会这样,历史的周而复始,总是循环上演,真的让人感觉到悲伤和无力。

    跺一跺脚,长城依旧坚固,并没有因为毛文龙的王霸之气而颤动一毫:“这道长城不但没有阻挡住敌人入侵的脚步,反倒成为我们汉人民族的一种依赖,总是想依赖着这道长城,防守住敌人的进攻,也就是在这种依赖里,慢慢的消磨了我们大汉民族进取的心,限制住了我的进取的思想,让大家忘记了,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

    张继先对大帅的这个论断深以为然。

    看着脚下鱼贯而入长城的军队最后一个压阵旗消失在城门洞里,就在暮色之中,已经洞开半年之久的长城关隘的大门,再次轰隆隆沉闷的关闭。

    听着那轰隆隆吱呀呀的声音,毛文龙心情沉重的用拳头轻轻的砸着墙头:“等到我毫无束缚的时候,等到我掌握一支天下震惊的强军,我会再次兵出长城,我要将草原纳入我们大汉民族为主导的帝国的疆域版图里,将把长城之外所有的民族,变成我们一个民族,我要让这长城,彻底的成为我们的一个象征,而不是防御体系。到时候,我要动员全国的汉民百姓,将这万里长城彻底的拆毁,放飞我们大汉民族对外进取的心。当然,我会留下这一段巍峨的城墙,还有这华美的城楼,但它不再是防御的关隘,不过是一个古迹,用于考古研究,供人凭吊先辈的血火以及耻辱。”

    所有的人都静静的看着这个突发奇想的大帅,迎着在中原吹过来的浩荡南风,扑向了草原无边无际的疆域,看着毛文龙头盔上的血红的长樱,身上那大红的战袍,身后那面血红的日月大旗向北飘舞,所有人的心中的热血,都随着这浩荡的南风,激昂的飞向那无边无际的北方。

    “我们一起为之奋斗吧。”毛文龙坚定的说了这句话之后,脚步铿锵,走下了长城。

    回到遵化,毛文龙写了一道奏折,包举毛承勇为遵化驻军守备,保举杨嗣昌为遵化巡抚,保举戚军为东江镇训诫参将。

    当然保举请功的人不下上千,但唯独这三个人的职务相当关键。

    毛承勇是自己的义子,草原之战中,他得到了锤炼,展现了他的忠诚,让他带着4000百战精锐复辽军的大军,驻扎在遵化,就等于扼住了大明北方帝都的门户,同时也让这4000复辽军,进行对草原蒙古的震慑。

    杨嗣昌作为自己的铁杆一员,提升为遵化巡抚,掌握军政大权,如此一来,让这一片广袤的地区,成为东江镇不可撼动的基础之一,和东江镇皮岛周围势力互相呼应,在和未来的天津新城紧密联系,就在这个大明的心脏地区,形成了毛文龙最坚定的铁三角,这是一种布局,一种为以后自己的发展,奠定下坚实的基础。

    虽然毛文龙说的隐晦,但这样的布局在那些政治精英们的眼中,就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但路人皆知又能如何?皇太极的丰润偷袭,已经让所有的人感觉到大家保护这片地区都无能为力,现在的情况来看,也只能采取权宜之计,让毛文龙这个奸计得逞,等待以后大明恢复了元气,再将毛文龙驱赶出去。

    当然,等以后大明恢复了元气,有能力驱赶毛文龙的时候,难道毛文龙会坐以待毙吗?那就是见仁见智了。

    安排了各种各样的事情之后,毛文龙第一时间前往遵化附近牧场的内附蒙古部。

    大汉民族对内地的百姓,大多实行的是残酷的暴政,但对依附过来的异族,却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怀柔,用这种办法来彰显内地朝廷的宽宏,自欺欺人的要一种万族归心的假象。

    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被毛文龙胁迫过来的这个蒙古部落,得到了大明朝廷最妥善的安置,将这一片巨大的关内草原,封赏给了他们,还是给他们粮食以及农具物资,让他们感受到帝国的恩情。

    当然,农具这东西给他们,简直就是莫名其妙的浪费,他们依旧在这里从事古老的生活习惯,放牧牛羊战马。

    所有帝国做的这些恩情,毛文龙当仁不让的扣在了自己的脑袋上,现在,毛文龙就以这种恩人的心态,走进了这个部落,因为他准备,这次给他们恩赐。

第702章 内附部族() 
围场,也叫坝上草原,归属开平左屯卫,后为诺音卫,再后划入乌梁海,周围面积近万平方公里,地形舒缓,河流纵横,青草肥美,气候宜人,正适合放养牛羊战马,这在内地,是难得的好牧场。本来大明朝廷实行马政的时候,在这里也建立过马场,聘请鞑靼人来经营管理。

    但大家也知道,大明的马政其实就是弊政,好心办了错事,还有其他为大明提供源源不断战马的目的,而且还成为了朝廷的一种累赘,最终也被朝廷放弃。再加上汉人强大的融合能力,那些鞑靼人,在这里生活了一段时间之后,竟然变成了地地道道的农民,这样的状况简直令人发指,却也无可奈何。

    成为了农民的鞑靼人本来对农业经验就少,再加上这一片地区土层薄,一把种子下去只有半把收入,于是就纷纷内迁,将这里彻底的放弃了。

    毛文龙胁迫过来的3万蒙古牧民,就被安置在这里,让他们继续进行他们古老的生计,倒也是物尽其用。

    刚刚内迁的时候,这些牧民带着一种离家别愁,还有对前途的迷茫,其实是心怀怨恨的。

    但是当他们迁徙到这里的时候,他们竟然惊喜的发现,这里水草丰美,气候宜人。这要比在蒙古草原环境优越的太多了,对他们来说,这里简直就是人间天堂,尤其大明官府,又为他们事先运来了粮食和生活物资,同时毛文龙在缴获的马群里,精挑细选了5000匹良种战马交给他们,这简直让他们对毛文龙感恩戴德的无以复加,于是就安心的在这里定居了下来。

    不过是半年的时间,这里再次出现了风吹草低现牛羊,战马奔腾牧歌嘹亮的场景,原先的灭族之痛早已经被他们忘记的干干净净。

    毛文龙带着一行人赶到这里的时候,他是被以恩人的规格接待的。

    老的部落首领和长老们都已经抱着他们的祖宗牌位,长眠在那漠南草原上了,剩下的一群人,就再也没有德高望重的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毛文龙在安置他们的时候,特意的规定,取消他们原先部落的规矩,直接沿用大明的保甲制度,那就是一百户设立一个里正,三万人,三千五百户,设立三十五个里,但在这里却特意的取消了在这上面的都和区,也就是说,这三十五个里正都是平级的,上面就再也没有一个管束统一他们的人。

    在这一点上,毛文龙很贴心的向他们解释:“如果上面再设立一个统一的行政单位给你们,势必要由朝廷任命,他们对你们不熟悉,管理上也就可能出现偏差,如果摊上贪官酷吏,就会对你们百般剥削压迫,我这个人是最恨贪官污吏的,我是讲究人人平等的,既然你们的老部落首领将你们交给我,我就要看护好你们,所以我坚决的抵制了朝廷的这个安排。”

    这样的解释,简直让这些人感激的无以复加。

    “而让你们自己选出一个上司来,这会被朝廷怀疑,事情反倒不好,所以我就这样决定了,你们这三十五个里正都是平等的,大家有什么事情直接和我商量。”

    看着为一件小事,就开始争论不休的一群大明新附的里正们,那争吵不休的情景,毛文龙笑的是嘎嘎的,小样,还想抱团强大,还想保持你们游牧民族的本性,想的美。

    三十五个里正迎接毛文龙,没有按照草原的礼仪规矩扶胸躬身,而是按照对待恩人的规矩长跪不起,毛文龙没有赶紧伸手搀扶,而是坦然的接受了,就让他们多跪一会,习惯是培养出来的,只要慢慢的养成习惯,跪习惯了就好了。

    忘记了原先自己族群的礼仪,开始接受汉人的规矩,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啊,为什么不支持呢,这才是王道教化的丰硕结果吗。

    被一群蒙古里正众星捧月的簇拥进了一个大大的帐篷,毛文龙理所当然的坐在了正中上首,成为这里的主人,其他的人分列两边恭敬陪伴。随着一声吩咐,转眼之间,牛羊酒肉如流水一般的上来,果品菜蔬更是排满桌案,几个华服美少女,鱼贯而入,就在大帐中间,轻歌曼舞,一片歌舞升平。

    毛文龙端起酒杯,先冲着北京的方向举了一下:“让我们共同祝咱们大明帝国,繁荣昌盛。”

    三十五个里正一起站起来,冲着北京的方向高高的举起酒杯,先点酒祭拜了天地,然后一起肃然贺:“愿我们大明帝国繁荣昌盛。”然后一起喝干。

    毛文龙就发现,在他们说祝我们大明的时候,已经没有生涩感,看来他们已经有了对大明帝国的归属感,这就是被同化的第1步。

    再次归座,大家一起举杯:“祝毛帅万年安康。”

    毛文龙就坦然接受。

    然后毛文龙回敬:“祝在座的诸位,日子越来越好,祝你们的子孙后代,繁衍昌盛。”

    诸位诚惶诚恐的接受了祝贺,三杯酒互相祝贺,越来越有了汉族人酒宴的礼仪规矩了。

    放下酒杯,毛文龙歪着身子,满面和煦的嘘寒问暖:“在这里生活还习惯?水土还能接受?物资还充沛?”

    坐在手边的那个里长,就满脸感激的回答:“习惯习惯,非常习惯,在这里,草长水美,天兰地广,同样是草原,却没有我们在漠南的那种寒冷,冬天也不必再辛苦的转场,牛羊也不会掉膘,再也不会出现大批牛羊在冬天饿死的状况,繁衍生息的速度要远远超过我们原先,这还真的托了毛帅的福。”

    另一个里长接话道:“不但是这样,我们在这里,随时能够购买到中原的物资,让我们的老人孩子们有了棉布衣衫,大家再也不愿意穿老羊皮袄了,让我们的女子姐妹们有了胭脂水粉,让他们的脸庞更加娇艳。”然后一指在大帐中间轻歌曼舞的女孩子们:“她们还学习了汉人的歌舞,日夜有欢歌笑语,现在简直就是神仙的日子,我们真得感谢毛帅的安排。”

    接着一个里长,拿起一个苹果,充满了幸福的说道:“这个肥美可口的苹果,这在以往草原的时候,是我们这些人想也不敢想的吃食,结果您现在看看,用一头羊就可以换一筐,我们真的是想吃就吃。”然后就咔嚓一口,嚼得是滋水淋漓。

    “我交给你们的5000匹种马,现在是什么状况?”

    另一个里长赶紧接话:“好着呢,好着呢,大帅就请放心,我们对于饲养战马那绝对是行家里手,现在一大批战马已经揣了马驹,不久的将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