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都督-第48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于毛文龙的疑惑,知道军事的刘兴祚也纳闷,这的确是出乎常理,的确让人摸不到头脑。

    “算了,也不必为叛军的官员操心了,我们还是赶紧的走出这片大山,然后攻占清平里,到了清平里就到了北汉江的平原地区了,到时候我们就不必这么担惊受怕了。

    穿越出这片大山,就是朝鲜的著名城市清平里,到了这里,就等于走到了北汉江的江边,这里将有一块小小的平原。而清平里,也成为了从汉城进入江原道的门户,只要拿下这块地方,毛文龙就可以取得这块富庶地方的军饷钱粮,而后以这个地方为基础,向整个江原道发动进攻。

    现在,就看能不能轻松的过了这一道道的险山峻岭。

    也不知道是叛军的将领们怎么想的,在第8天,在毛文龙的大军即将粮草耗尽的时候,他们终于有惊无险的走出了这万千大山,清平里就出现在了一片不大的平原之上。而当毛龙看到这个所谓的朝鲜东西分界岭的重镇的时候,简直就失望极了。

    “这就是朝鲜人一直称道的险要的清平里吗?我真的怀疑他,是不是我们走错了地方?”

    刘兴祚也开始怀疑了,四下张望着。但他发现,站在这个高高的山顶上,目力所及之处,再也没有一个像样的城池,最终还是侦缉队的队长,委屈的向毛文龙禀报:“千真万确,这的确是清平里。”

    看着眼前的青平里城池,毛龙最终是长出了一口气:“如果朝鲜的城市都是这样,那么我将平推过去,何必有原先的担心?”

    说这话的确如此,毛文龙当初的担心是真的多余了。

    毛文龙认为,朝鲜王国的所有城池关隘,都应该向中原朝廷那样,城墙高大,护城河宽广,要想攻击下他们,必须要拿出巨大的伤亡。

    但结果看到这个城池,毛文龙简直认为就是玩笑,这个所谓有名的关隘,其实连中原朝廷的一个小小县城都不如,只能算是一个不错的镇子。

    所谓的城墙,高不过两人,所谓的护城河,也不过像一条蜿蜒弯曲的小溪,而整个城池的范围,东西南北也不足五里,看着上面那摇摇晃晃的军旗,自己大军到来之时,吸引他们防守得稀稀落落的守军伸着脖子观看,毛文龙的确是不明白,这还是接近三四个月的战争所应该有的防守能力吗?

    清平里是个州,但是按照正常的州来算,这里的州牧简直就是一个上不了台面的东西,是堂下官,连国王都没有资格见到。之所以设立这个州,只是因为它占据着一小块平原,并且掐着北汉江的要道,管辖的范围相当小。

    而在李适叛乱之后,这里就成了汉城和江原道的咽喉连接所在。不过整个战争是在汉城周围打的,这里只是负责转运运输物资和向李适输送人员。而说句实在话,江原道的留守是坚守本分,所以,他是全力支持李适的。

    但正是因为这一个全力支持,却苦了清平里,在这里,不但将所有的兵力都抽调上了前线,而且即便是剩下的年迈男子,有力气的女子,都成了运输的脚夫,将后面筹集过来的粮草,源源不断的输送到汉城,供给李适的大军。

    结果他早已经接收到了大明朝廷正式确认李倧为朝鲜大王的赦书,并且第一时间,接到了李适传过来的军情,让他卡断毛文龙深入江原道的通道。

    接到这个将令之后,这个州牧就只有痛苦的扎舌了,因为他的兵已经全部抽调到了前线,即便是想再抓一些青壮民夫武装起来,在崇山峻岭中阻挡住毛文龙,但是实力他不允许呀,即便是青壮女子,也已经输上了前线,被李适直接扣留,武装起来充当了炮灰。

    这才是毛文龙一直怀疑没有叛军设伏阻挡自己的原因,因为这个州牧实在是抽不出人手来了。他最明智的选择,就是将手中仅有的一点点人,留在自己的手中,保卫自己的这个城池。

    5万天朝大军,那绝对是不可阻挡的洪水猛兽,即便是有了这些留守的人在手中,其实根本也不可能挡住大明朝廷虎狼之师,这一点,这个州牧是心知肚明的。

    但是,他也明白,当初自己做上了李适叛乱的战车之后,就再也下不来了,即便是想下来,也是绝对不可能的了。因为他更清楚,李倧外表虽然仁厚,但内心却是狠毒无比,他连自己的宗亲都杀的绝不手软,对自己这些高层的将领反叛,那更是毫不留情。

    于是在毛文龙的大军出现在自己面前的时候,他没有选择投降,而是选择命令镇营将带着自己最后的家底,死守这个城池,希望用自己最后的力气,保住这块地方。

第910章 干净利索() 
“毛帅,需要外臣去喊话让他们投降吗?”随军的户部正郎小心的征求着毛文龙的意见。

    “不需要。”毛文龙就捏着下巴坚定的摇头,否定了他的提议,之所以否定他的提议,是因为这是一个再难得不过的捏软柿子练兵的机会,这样的机会怎么能放弃呢?还有最关键的一点,那就是,现在自己的粮草已经即将告罄,急需要补充。而自己对刘兴祚的军队,也需要发军饷了,这些自己绝对不能自掏腰包,都要从这个相对富庶的清平里来解决。而一旦他们投降了,那自己抢谁去呀?名正言顺的缴获,这才是天下的大道理。

    但是存在这样的心理,绝对是不能宣之于外的,于是,毛文龙就郑重的对这个为自己筹措军饷钱粮的,其实是变相监视自己的正郎说道:“平定叛乱,这是当务之急,而且要快速的平定叛乱,恢复整个朝鲜的安定秩序,这更是当务之急。怎么样做到这一点呢?”

    这个正郎就有些迷糊。

    毛文龙就果断的一挥手:“没有霹雳手段,就不显菩萨心肠,我带着大军出征平叛,第1仗,就是要向那些叛军们,展现我的霹雳手段,我要让以后阻挡我的叛军们,感觉到我强大的实力,感觉到惊恐恐惧,然后他们就会开城投降,没有任何抵抗决心。而如果我对第1战表现的软弱,他们就会以为我大明天朝大军是好欺负的,如此层层抵抗下来,什么时候是个头?”

    彻底说服了这个正郎,其实根本不懂这个道理,只能是唯唯诺诺。毛文龙对他就是冷脸相对:“从现在开始,你只要做好你的本分就行了,如果再胡言乱语,我将军法从事。”一群跟着的朝鲜人,就噤若寒蝉,唯唯诺诺,再也不敢发声了。

    给脸就蹬鼻子上脸,就会对自己指手画脚,这样的臭毛病绝对不能惯着。

    呵斥退了朝鲜人,毛文龙转头看向了刘兴祚:“刘将军,面对这个城池的进攻,你有没有决心?”

    虽然没有经历过真正的攻防战,但刘兴祚有了毛文龙带过来的炸药包,有了他给装备的武器军械,刘兴祚认为自己的新复辽军,攻下这座城池,是绝对没有问题的,当时大声的回答:“坚决完成任务。”

    得到了刘兴祚的保证,毛文龙信心坚定的说道:“我等待你胜利的消息,我给你三天的时间——”想了一下:“5天,我给你5天的时间,拿下这个城市。”

    其实这一座小小的城池,在毛文龙看来,自己的老复辽军在,只要半天时间就能拿下。但是刘兴祚的新复辽军部队的战斗力,最主要的是战斗决心,他实在是没有检验过。在这个年代,按照正常的道理来说,攻下一座城池,最短的也要半个月,最长的几年十几年都有,5天的时间,其实毛文龙认为,都是让刘兴祚的新复辽军勉为其难了。

    将令已经发布,毛文龙就将全权指挥交给了刘兴祚兄弟,他准备做一个看客,站在客观的角度上,去观察这一支军队的战斗力,最主要的就是观察这一支军队战斗的决心。

    刘兴祚当然知道毛文龙的心思,于是抽出自己的宝剑,在自己的四万(沿途留守各地一万)大军面前,骑着高头大马往来奔驰,对着自己的将士大声的吼道:“兄弟们,这是我们反正归明的第1战,这也是我们刘家军,真正变成复辽军的第一战,这也是我们大明天朝,在属国里的第一战,为了不丢我们的脸,为了我们不丢复辽军的脸,为了不丢我们大明的脸,我们必须豁出性命去,打好这一仗。”

    所有的将士都肃穆而立,看着自己的统帅,听着他激昂的鼓动。

    “兄弟们,我们吃谁的粮?”

    刘兴祚的几个兄弟带头大吼:“东江镇的粮。”

    “你们拿谁的饷。”

    所有的将士一起呼喊回答:“我们拿大帅的饷。”

    “我们为谁而战?”

    “为东江镇,为大帅而战。”

    “战死的,五十块银元的抚恤,战伤,三十块银元的抚恤,我绝不贪墨,我绝对将这些抚恤交给你们的家属,兄弟们,相信不相信我?”

    着才是最根本的,在汉人的心中,自己的一条命能换来父母妻儿的富足生活,那就是值得的。同时,他们更相信刘将军的信誉,绝对会将这笔钱交到自己的父母妻儿手中。

    为了父母妻儿的富足生活,所有的将士一起将手中的武器高高的举起,热血沸腾的大吼:“战战战。”

    刘兴祚根本没有打造工程器械,就那么转过身,将宝剑指向了那个低矮的城墙:“复辽军的将士们,跟着我,冲锋——”

    复辽军灰色的服装,形成了一道汹涌的灰色浪潮,扑向了那低矮的城墙,四万大军的规模,绝对是彻地连天的,4万大军的呐喊,那种巨大的声浪,能够直接撞翻城墙。这样的声浪,根本不需要战斗,就让那些孤单的守卫者瑟瑟发抖。

    当无数的汉军冲到了城墙下,一个又一个由人堆叠起来的罗汉,在城下铺满的时候,他们顶着城上纷飞的滚木雷石,义无反顾的向上攀爬的时候,毛文龙是真的被震撼了。

    难道这些汉子们真的就是为了那丰厚的抚恤吗?绝对不是。难道这些汉子就是为了那升官发财的理想吗?绝对不是。

    他们是为了什么?答案非常明显,他们是为了那无上的荣耀,为了这热血的大汉民族,为了存在他们心中的那口气,不惜抛头颅洒热血。

    看着城下铺天盖地脚步不停冲上去的汉军,从这一刻开始,毛文龙彻底的抛弃了他对这支军队汉军的称呼,而真正的将他们视为自己的军队——复辽军。

    上去了,第一个上去的是刘兴祚的弟弟刘兴治,就在无数兄弟的托举之下,在被砸中了几个石块,身上铠甲上挂满了箭矢,就如同一个浴血的天神一样,年轻的刘兴治第1个跃上了城头。他手中握着双刀,根本没有对自己的防护,双刀飞舞之间,杀得城上是血流滚滚,为后续的兄弟打开了一个缺口。

    后续的兄弟呐喊着,在他的热血振奋下,源源不断的冲上了城头,立刻向两边展开了绝死的厮杀。

    缺口在不断的扩大,更多的人跃上了城头,刘兴治抄起一杆复辽军的大旗,在兄弟们的保护下,冲向了城门楼,钢刀闪过之处,朝鲜叛军的旗帜飘落城下,大明的军旗,复辽军的军旗高高的飘扬在了城头,城上城下立刻爆发出了一片惊天动地的欢呼,更有无数的将士,舍生忘死的向城头攀爬,转眼间就淹没了这片城墙——清平里,沦陷了。

第911章 战场训将() 
清平里,平叛的第1战,在原本估计最少需要5天的时间,只不过用了短短的两个时辰,就被刘兴祚的汉军,不,现在已经是复辽军拿下了。

    毛文龙骑着马,在浑身是血的刘兴祚的陪伴下,昂然的走进了洞开的城门,看到跪倒在满街的朝鲜百姓,看着血染的城墙,毛文龙体恤的向刘兴祚道:“按照咱们复辽军的军规,凡是营头,只能在阵后指挥,绝对不允许亲自上战争的前线。”

    刘兴祚还没从兴奋中缓过神来,直接驳斥了毛文龙的说法:“身为大将,战争一起,必将身先士卒,如此才能让将士们跟着我勇猛杀敌,如果身为一军之主,总是躲在阵后,将士们怎么有决心杀敌呢?”

    毛文龙就一咧嘴,历史上就是因为你这样的身先士卒,结果却战死在了阵前。现在的毛文龙,绝对舍不得这样一个懂得事理进退,忠心为自己的将军战死。

    于是就耐心的教导他:“现在已经不是万人敌的年代了,大将身先士卒,单挑敌将的年代,早已经一去不复返,真正的将领,必须是在阵中指挥调度。就像你这样莽撞行事,一旦你有个三长两短,整个军队就将失去指挥,本来是一场胜利,也必将失败,这一点千万要记住,这也是咱们复辽军的军规纪律。你这是违反了军规纪律,我念你是初犯,我饶过你,下次再犯,50皮鞭是少不了的。”

    刘兴祚就一根脖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