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都督-第49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不过都是小打小闹,根本不影响毛文龙的大队进城的脚步。

    当毛文龙的战马踏出城门洞之后,他前进的脚步被阻挡住了,因为就在他前面的街道中间,一个胡须花白的老人,穿着和大明朝廷二品官员一样的官服,在两个小斯的搀扶下,正跪倒在街道中央,双手高高的托举着象征着权力的印信和账册,向毛文龙纳降。

    在毛文龙双手搀扶起他的时候,这个老留守并没有追究毛文龙的卑鄙,而是连连的感叹:“天朝上国的王师,真的是仁义之师,信守承诺,让下官佩服的五体投地。”

    毛文龙就在心中感慨,穿越者的卑鄙,真的是高大上啊。

    “朝鲜不能再乱了,现在天朝上国已经册封了你们新的国王,承认了正统,其他的都是跳梁小丑,老大人何必为他继续卖命呢?”

    并肩走在街道上,看着跪在街道两边的百姓,毛龙语重心长的规劝着这个老留守。因为他坚决要致仕回家,并且恳请毛文龙,允许他将全族都搬到东江镇去,这让毛文龙实在不解。

    一行人来到了留守大堂,毛文龙当然被让到了上座,老留守在下座相陪,最终长叹一声:“天朝上官请听下臣说说我的苦衷。”

    然后长叹连连:“本来王朝更迭,都是他家的事情,我们做臣子的,也只能随风飘摇。但是天朝上官也应该知道,朝鲜王朝的更迭,每一次都伴随着惨烈的杀戮。在天朝上国,朝代的更迭,以及上位者的转换,虽然说一朝天子一朝臣,但对旧臣的杀戮,还是有一定的容忍度的,新的上位者,都会展现他的宽容与仁德。但是在我们这个小小的王国,每一次上位者的更迭,杀戮是无情的。”然后就愤愤不平的指责李倧:“李倧虽然被众人称为仁德之主,但您看看他上位之后所作所为,他连他的亲兄弟伯父叔叔都杀害,更何况放过别人?这不过是刚刚杀戮开始,要不是李适都元帅举兵造反,我们这些老臣,最终能有几个苟且偷生?造成今天这种局面,还不是因为党争,我是东人党,而扶持李倧上位的是西人党,在我们这里,党争之烈尤甚于天朝上国,就是你死我活的斗争,根本就没有一点宽容。”

    对于党争的惨烈,毛文龙深有体会,最终只能扶着双膝,长叹一声,默默无语了。

    两个人沉默了好久,老留守还是率先开口:“我们是小国寡民,侍奉天朝上国无比忠心,怎么敢对抗天朝上国的讨伐?但当我得知天朝上国承认了李倧的正统之后,已经心如死灰。之所以我们还要坚持抵抗,就是因为大家都知道,抵抗下去还可能有一丝生存的希望,而放弃抵抗,我们就是死路一条,我们不得不做孤注一掷,还请天朝上国善加理解。”

    李倧,被称为仁宗,但其实他在后面的所作所为,并没有和他的庙号相符合,这一点毛文龙当然知道。

    后来李倧治下的形势并不强于光海君,百姓生活并未明显改善,失望情绪在朝鲜社会不断蔓延。光海君时期权贵所掠夺的土地,李倧不但不归还原主,反而听任反正功臣据为己有,人们叹息:“只是变了下主人而已啊!“讽刺仁李倧及反正功臣的歌谣也开始出现,如“嗟尔勋臣,毋庸自夸,爰处其室,乃占其田,且乘其马,又行其事,尔与其人,顾何异哉?““孰谓清时?今亦昏时。昔在昏时,爵人以贿。今在清时,爵人以私“。

    之所以最终他被定为仁宗的庙号,是因为扶持他的西人党歪曲了历史,从这一点上就证明,历史的确是任人扭曲的,刀笔吏,那就看这个到底掌握在谁的手中。

第917章 包藏祸心() 
对于江源道老留守到东江镇避难的要求,毛文龙沉思了很久,权衡了利弊,最终还是点头答应:“既然你有如此的苦衷,我当成人之美,我允许你带着你的所有家产,包括你的全族,去我的东江镇,选择任何一个地方落户。”

    听到这个承诺,老留守欢欣不已,颤颤巍巍的站起来,艰难的给毛文龙跪下磕头:“我毕竟是朝鲜人,虽然不愿意侍奉假仁假义的李倧,但也不愿意离开故国,我选择在皮岛这一地方蜗居,不管怎么说,那里毕竟还是朝鲜的国土。”然后叩头在地,盈盈哭泣:“故土难离,毕竟这是我父母之邦啊。”

    被他这种亲切的爱国之心所感染,毛文龙不由得眼角蹦出泪花,再次双手搀扶:“我接受您的请求,我当竭尽全力的照顾你们的生活。”

    老留守抬起泪眼,颤颤巍巍的继续恳求:“李倧上位之后,必将对我们这些所谓的叛臣进行大清洗,救人一命胜造7级浮屠,我恳请毛帅好人做到底,让我带着7品以上的所有文武官员,以及他们的家眷族人,避难到您的东江镇。”

    对于这个要求,真的让毛文龙为难了。自己收留一个老留守到是没有什么,但要收留那么多反叛的官员将领,就真的过了。这个消息早晚会传到李倧的耳朵里,难免会在双方未来的合作中,产生嫌隙,那将对自己不利。

    刘兴贤似乎看出了毛文龙为难心思,上前一步请求道:“毛帅,请借一步说话。”

    毛文龙很看好这个聪明的年轻人,当然认为他有重要的话要说,于是先安慰了几句这个老留守,跟着刘兴贤走到了一个僻静的地方,然后询问“刘将军有什么话要说?”

    刘兴贤就沉稳的说道:“末将似乎明白毛帅的苦衷。”

    毛文龙就故意的问道:“本帅有什么苦衷?”

    刘兴贤神情不变的回答:“且让我为大帅分析一二。”

    毛龙就点点头,准备洗耳恭听。

    “当初老留守准备发动全力,不惜得罪天朝上国,进行决死一战,还不是希望能阻止我们帮助李适和兴安君能够扭转局面,但在大帅的环环相扣的算计之下,最终是一败涂地,让他的希望彻底的破灭。但他通过这一战,也深切的感受到了王师的仁德和诚信,所以在后来,他就干脆直接放弃了抵抗,干净利索的投降。”

    对于前面环环相扣的算计,毛文龙是深深得意的,但是对这说什么仁德和诚信,毛文龙认为这个小子,简直是在变相的指着自己的鼻子说自己是奸诈小人。当然这时候并不是恼羞成怒的时候,毛文龙也没有那么小气。他的脸皮现在变得越来越厚,厚过了那个春川城墙,绝对有了一种唾面之干的厚颜无耻的觉悟。这可能是自己深陷政治漩涡淬炼出来的。

    刘兴贤不管毛文龙尴尬的表情,继续说着自己的见解:“在他知道已经抵抗无望的情况下,在他感受了大帅的仁德和诚信之后,让他又看到了生的希望,正所谓,千古艰难唯一死,好死不如赖活着。他倒不一定是为了自己,他要为全族考虑,为曾经追随他的属下们考虑,所以才有了这个不情之请。”

    毛文龙就捏着下巴,眯着眼睛认同了这个说法。

    “但是大帅您的想法是,接受了这些叛将的要求,就等于庇护了反叛李倧的势力,在未来我们和李倧的合作中,必将出现嫌隙。”

    毛龙就无奈的点头说道:“你的分析相当正确,这也是我为难之处,我可以庇护一个两个,但是更多就非常难办了,这天底下就没有不透风的墙,一旦这个消息被李倧获得,的确会为我们两家后来的合作,制造出不必要的麻烦。”

    “但是大帅只考虑到了其一,却忽略了另一个关键。”

    毛文龙就纳闷的问:“我忽略了什么呢?”

    刘兴贤就阴沉着脸,一字一句的说道:“要挟。”

    毛文龙就一拍额头,当时恍然大悟,嘴里低声的抱怨自己:“自己穿越过来时间太久了,整个思想也就慢慢融入到了这个时代,思维也就成了这个时代的固有思维,我怎么就把流亡政府这一块给忘记了呢?”

    是的,毛龙穿越时间久了,为了适应这个时代的斗争,他的思维也慢慢的融入到了这个时代,而忘记了穿越以前,政治上更加黑暗龌龊的20世纪。

    一个强大的国家,去收容一个流亡政府,作为一个要挟新政府的条件,已经是司空见惯的。

    即便是一个弱小的国家,也想收留一个流亡政府,作为手中的一张底牌,行那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野望,即便是这东方大国,号称仁义国家,在那艰难的时代,不还是收容了两三个流亡政府。一面和他们原先等国家左拥右抱,一面时常给对方以政治上的压力吗?

    当自己的思想从回到原先政治游戏里去的时候,毛文龙豁然开朗——送到手中的王牌,为什么自己要丢弃呢?要想彻底的掌控李倧的统治的朝鲜,时刻让他感觉到自己手中握着王炸,最终让他臣服于自己,才是最好的效果。

    毛文龙拍拍少将军的肩膀:“你的意思我明白了,就凭你这一个远见卓识的战略眼光,你的前途将无可限量,好好的努力吧。”然后背着手,重新走回了上座,对着一脸期盼的老留守承诺:“我理解你的良苦用心,也深深的同情你的遭遇,我现在答应你的请求,接受你们这些避难的官员,但是你们却不能在我的皮岛居住,这样吧,在我的皮岛西面,有一个大和小和岛屿,面积虽然不大,但却足可以容下几万人口,我就安排你们这些人在那里定居。”

    看到一脸迷茫的老留守,毛文龙就直言不讳的解释:“那里,将成为你们流亡政府的驻地,未来有可能,李适都元帅和你们的兴安君若是能逃出来,也可安置在那里,那里,西面和我大明相接,东面有我皮岛东江镇庇护,商业上也可分一杯我东江镇港口商业的羹,大富大贵不一定,一个温饱是没有问题的,我也可以接济你们一些,您老看如何?”

    这下这个精明的老留守豁然开朗,立刻趴伏在地,颤抖哽咽着承诺:“毛帅大恩,我等没齿不忘,现在我就写信给南方几个道的留守将官,立刻向天师投诚,然后七品以上官员——”

    毛文龙就加了一句:“当然,不愿在李倧统治下的义士也可以去的。”

    老留守闻听,简直激动的是浑身颤抖:“是是是,他们将得到毛帅的庇护。”

    毛文龙真的没想到,自己的一个充满阴谋的决定,竟然为自己快速平息朝鲜叛乱,起到了这么大的作用。

第918章 假仁假义() 
拿着老留守的书信,毛文龙直接分兵10路,浩浩荡荡的杀向了叛军的基础之地,南面的各道,沿途之上,简直就是摧枯拉朽。不对,用摧枯拉朽这个词语来形容,是非常不恰当的。

    有了老留守的书信,有了毛文龙的安置举措,所有明白已经大势已去的官员将军,在获得了生的希望之后,简直就是单壶提浆,迎接王师的到来。

    当然,他们坚决不效忠李倧,所以他们掌握的府库钱粮,本着宁给外贼,不便宜家人的心态,毫不吝惜的送给了复辽军,原则上,这样就省去了复辽军天高三尺的任务。在获得了充足的两三年的军饷钱粮之后,还赢得了巨大的名声威望,这真的是没想到的结局。

    但毛龙认为,这么一笔巨大的钱粮,并不能抵消自己所付出,而至于所谓的名声,自己的名声本身就烂大街了,还在乎那个干什么?同时,自己的好名声应该留在自己的祖国,在国外留下好名声,那有屁用,有用的就是实实在在的钱粮。

    所以他决定,将自己所有的占领区,再进行一次仔细的搜索,绝对不能有任何遗漏,名义上,在为自己筹措军饷之外,也是为防备还有不臣之心的野心家,利用这些钱粮再次造反。

    于是一场在南朝鲜进行的天高三尺的计划开始实行。无数的士兵,改变了职能,从战斗队,变成了贪官酷吏,对整个南朝鲜,进行地毯式的排查搜刮,绝对不放过一个铜板。

    当然,为了自己皮岛上的伪币生产基地准备充足的原料,为未来自己的铸炮场,准备充足的原料,铜是越多越好。

    就在前一段时间,毛文龙和孙元化规划铸造佛朗机炮的时候,发现虽然佛朗机炮射速快,瞄得准,但是他却有一个巨大的缺陷,那就是因为密闭的问题,让炮弹打不远,影响了它的巨大威力。

    在孙元化苦思冥想的时候,其实毛文龙却知道这个毛病的解决办法,那就是利用黄铜柔和的延展性,用黄铜来制作子炮,在火药点燃的瞬间,利用黄铜的延展性,瞬间膨胀。这倒不是毛文龙突发奇想,而是后世不管是大炮还是子弹,全是用黄铜铸造的经验摆在那。

    之所以大明朝廷的子炮没有采取用铜制作,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整个中原地区,是一个铜矿匮乏的地方。自古以来,所产不多的铜料,铸造铜钱还不够呢,四川等地不得不用铁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