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都督-第8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东林就这样将优势拱手送给了魏忠贤,那时候敢于当着天启面棒杀的,就不是魏忠贤,而是那帮百官了。

    顺着魏忠贤的话头,天启也担心的道:“毛文龙的家小,宁可安置在苦寒战乱的辽阳,也不放在京师安居,辽阳陷落,宁愿送到千里迢迢之外的苏杭,也不愿就近安置京师,看来这个毛文龙对朝廷还是有戒心啊。”

    感觉说的多了,天启端起茶杯还想喝一口,却看到茶已经冷了。

    魏忠贤立刻准备呼唤小太监换茶水,但天启却摇摇头阻止了他的动作,放下茶杯,眼睛盯着天棚悠悠的道:“我大明重文轻武也是不得不为的,经宴讲经的大儒们每每给我读史,都让我发现,纵观历史各朝各代,无不因藩镇割据而亡国。大明能享国祚几近三百年,便是当初洪武爷高瞻远瞩,但也不知道为此多少人头落地。”

    然后长叹一声:“国祚传到朕手,大明已经是风雨飘摇,如果再出藩镇,那帝国倾覆也就是瞬息之间的事情啊。”

    魏忠贤接口安慰道:“好在现在大明以文御武,各地总兵官都被督抚控制,一时半会还出不了什么乱子,到可以安稳一时。”

    天启却叹口气:“可是毛文龙却是一个例外啊,这次开镇江东,远离核心之地,虽然划归了登莱巡抚处管辖,可是毕竟鞭长莫及,再加上他的性格,也不要我们监军,一旦他利用无数辽东难民壮大了实力,到时候就难以制约了。”然后有些懊悔的埋怨自己:“都是朕一时高兴混了头,给出了这个大权力。将来毛文龙发展起来了,虽然会对复辽有大功,但也可能尾大不掉,会对大明有大患啊。”不知不觉间,天启称呼毛文龙从毛帅再次回到了毛文龙了。

    对于天启皇帝这样的判断,魏忠贤在心里却是有些不以为然。

    现在当务之急需要解决的是不断壮大的后金,毛文龙有能力将镶蓝旗打败,就有能力牵制后金,支援正面战场,而他成为藩镇,那还是没影子的事情呢,现在着急,是有些杞人忧天为时过早,什么事情先顾着眼前再说才是应该。

    于是为了扭转一下天启开始钻牛角尖,可能要反悔从新安置毛文龙而坏了复辽灭金的大事,于是魏忠贤就将原先的立场转变了一点,是一点。

    他慢条斯理的道:“原先毛文龙的确嚣张跋扈,大嘴巴满天飞,但从这次他报功上来看,似乎他转了性子的。”然后开始数落毛文龙这次的表现:“首先不再四处撕咬告状,四处得罪人,就是就事论事说这次战斗的经过,也没埋怨王化贞的坐视不理,没有指责熊廷弼的见死不救,不单如此,还将军功四处送人,阁部九卿面面俱到,就连御膳房都给了三个人头军功,这可谓是四处结缘,这和他四处树敌已经是大不相同。”

    结果他不说还好,这一说反倒是适得其反了。天启就豁然起身,在地中间焦躁的踱步:“如果他依旧四面树敌倒是好了,可怕就可怕在他四面结缘啊,如果他在外手握重兵,在内再有人响应帮助,那就是一个未来的安禄山啊。”

    魏忠贤现在都想狠狠的抽自己几个嘴巴,自己这不是没事找事,好心办了坏事了吗。

    天启不去看魏忠贤的表情,低着头疾走一阵之后:“可是现在毛文龙的存在对复辽灭金有利,这真的是让朕左右为难啊。”

    没办法,魏忠贤再次表示自己对皇帝的忠诚,于是建议道:“既然如此,那何不既扶持又限制呢。”

    天启皱眉:“怎么个既扶持又限制?”

    魏忠贤小心的建议:“老奴的意思是,现在毛文龙大战虚弱,就要扶持他,让他恢复元气继续给后金添堵,但等他实力渐长,我们就让登莱掐断他的粮草物资供应,让他虚弱下去,只要掌握好度,毛文龙就只能乖乖的听凭皇上您摆布了。”

    天启闻听,当时双手一拍,高兴的道:“大伴主意果然精妙,就按照这个办法办。”

    现在,现在的毛文龙若是在旁边听到这话,估计就明白了后世山东登莱为什么总是不遗余力的掐他脖子,满朝文武全部和他做对的原因了,即便不是他的臭嘴得罪人,大家也要和他对着干的。这就是政治。

    正在天启和魏忠贤计议的时候,门外一声轻轻的禀报:“启禀万岁,顺天府府尹沈光祚求见。”

    天启和魏忠贤就互相看了一眼,两个人就一起纳闷,毛文龙的舅舅沈光祚,他来干什么?

第148章 努尔哈赤的困局() 
后金努尔哈赤面对阿敏的大败,面对阵亡了大将安费扬古,却没有如以往那样暴跳如雷,也没有表现出他的有仇必报的果断决然,而是在毛文龙放出风声说安费扬古病死之后,在毛文龙没有跨过鸭绿江再窥视镇江的克制里,接受里毛文龙递过来的台阶,暂时放了毛文龙一马。

    这到不是努尔哈赤转了性,因为他被两件事拖住了后腿,实在难以分身再顾及毛文龙了。

    毛文龙能将阿敏打得伤筋动骨,想来毛文龙也已经苟延残喘,无力再给自己后背捅刀,但毕竟现在他已经被赶到了朝鲜,暂时不对自己产生威胁了,于是,努尔哈赤就准备倾全国之力,准备在正月里对压迫自己的广宁实行攻击,打开通向辽西的锁匙咽喉,以实现他早已制定好的占据山海关外的目标。

    之所以选择在正月,是因为在那个时间点,汉人绝对是懈怠的。

    从夏商周开始,中国人就养成了一个习惯,那就是天大地大,过年最大,即便双方仇怨刻骨铭心,但是过年了,这些也就必须放下。

    从自然角度上来说,大家都忙活一大年了,也只有这个被大家寄予美好愿望的新年,才能让大家舒缓一下神经,放松一下。

    同时,无论是君王官员,还是普通百姓,都要在这个时间点上,祭祀自己的祖宗。这种仪式繁琐但隆重,这是绝对不能慢待的。

    还有一个就是百姓的心态。为自己的上官辛劳奔忙了一大年,也需要通过这个时间来舒缓一下神经,否则就会出现大乱子的。

    所以汉人就留下了一个传统,正月不征战,大家安心的祭祀祖宗舒缓心情,等到出了正月,大家再有仇的报仇,有怨的抱怨,杀一个你死我活。

    但是这个约定成熟的东西,在努尔哈赤集团里却不被遵循,因为他们是野蛮人,其他一概不论。所以努尔哈赤选择了在正月中,汉人最懈怠的时候,对于大明的广宁进行攻击,绝对会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不过这次出兵是要举全国之力的,但镶蓝旗却被打残,需要再整顿,所以努尔哈赤决定,将原定正月初一的行动,拖后到正月十六。这比历史向后了五天。

    但改变的这五天对即将爆发的广宁之战有什么帮助吗?没有,什么都没有。

    而还有一件事情,却比这次出兵更让努尔哈赤头疼,同时也带来了让他身心俱疲的痛苦,那就是迁都辽阳。

    要不说努尔哈赤成为一代豪杰,绝对有他独特的眼光,在他拿下辽阳之后,就看好了辽阳这个关键之地。

    辽阳城城高墙坚,易守难攻,是辽东首府也是辽东重镇,为了拿下辽阳,努尔哈赤亲自督军,挑灯夜战,再加上里应外合,这才拿下辽阳。

    拿下辽沈后,喜滋滋的后金打算把城内除了城墙上的砖头,其他东西统统运回赫图阿拉,人背马拉车运,好比如“衣锦还乡”。

    这是游牧民族的传统,也是后金一向的惯例。

    所以王化贞在未经调查的情况下,就能上书朝廷拍着胸脯保证,后金必弃辽沈不守自己很快就能收复辽沈,这不光是王化贞的看法也是明朝上下一致的看法,就连后金的大多数人自己也这样认为。

    真要是按照原先的习惯,大家攻占一地,然后抢掠一番就走了,结果自己前脚走后脚明军就杀回来,好不容易攻克的辽沈不费吹灰之力又重新回到了明朝手中,明朝到时候严防死守,再想拿下辽阳可就没这次这么简单了,划不来。

    还有一点,努尔哈赤是有战略眼光的,他看到了辽阳的地理位置,看到了它的重要性。

    辽阳,是辽东地区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中心,这一切都因为它优秀的地理位置,是朝鲜、明朝、女真、蒙古四方势力的交通枢纽。

    拿下了辽阳,就可以进攻明朝和朝鲜,等于掌握了进攻的主动权,随时可以吹起进攻的号角,渡过辽河直抵辽西,拿下辽西进而意图关内,而明朝在这过程中只能被动防守,等着挨打,就是有足够的力量也只能以防守为主。

    这是明朝的困境。

    辽阳,是拿下辽西的跳板,也是为未来可能谋取中原的基础,它无疑就是让后金以及以后的清朝登上历史舞台的一张至关重要的入场券,迁都辽阳意味着后金的战略路线是“辽西——山海关——关内”,而回到赫图阿拉后金的战略路线是“辽阳——辽西——山海关——关内”。

    于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努尔哈赤向他的手下重臣们提出了要建都辽阳的想法。

    结果大家的意见出乎努尔哈赤意料,与会的后金高层全体一致反对,表示金窝银窝不如自家草窝,富贵不还乡这是忘本。大家现在日子抢掠的富足了,没必要瞎折腾了,就这么滴吧。

    其实说全体反对也有点夸张,准确的来说也就八旗有六旗反对“而已”。支持自己的只有自己的正黄旗镶黄旗,还有一个老八皇太极他的正白旗。

    这件事情就难办了。

    难办的原因就是后世那种清朝的辫子皇帝,站在高高的御案之后,大手一挥乾纲独断的情景,在这个时候还没有出现。

    努尔哈赤所带的女真部族,是从野蛮的部落联盟走出来的,虽然现在努尔哈赤也算是一个皇帝,但它的从上到下的架构依旧没有脱离部落联盟的影子,也就是说还没有彻底的从奴隶社会,走向封建社会。

    所以才有了大家耳熟能详的五理政大臣,八王议政,十王议政等等,在这一段时间,大家依旧沿袭着,有什么大事情一群部落酋长坐在篝火边,一边喝酒一边商量,互相妥协互相制约之后,才能决定大事。

    结果那些理政大臣和旗主们目光短浅,依旧抱残守缺的要回到他们的赫图阿拉去,过他们舒服的小日子。

    少数服从多数,继续回赫图阿拉,事情要是这么个发展下去,大金也别说什么逐鹿中原,历史上也没有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了,后金在辽东这一亩三分地是偏安一隅也好偏霸一方也罢,折腾几年乐呵几年,终归内外交困,逃不过消灭的命运,用句民间老百姓的话就是“秋后的蚂蚱——蹦哒不了几天”。

    虽然积重难返的明朝还会亡,但毕竟还是亡在咱们自己汉人手中,那是兄弟轮班做,便宜不出家。

    结果眼界决定格局,格局决定命运。如果在后金这些没上过学没读过兵书,不懂得什么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中矮子里面拔个将军,努尔哈赤算是一个有眼界的人,所以他一生两个至关重要的决定改变了两个民族和一个国家的历史:前一个是七大恨告天,建立了后金;后一个就是迁都辽阳,为后来建立清朝奠定了基础。

    努尔哈赤是铁了心的要为自己的子孙后代打下一片诺大的江山出来,在八儿子皇太极的帮助下,力排众议,终于决定迁都辽阳。

    但家是那么好搬的吗?选个黄道吉日,把原先的那些坛坛罐罐拉过来就算了。这是一国命脉根本,绝对的大动静。

    同时,这伙强盗集团走向了更广阔的舞台,迎接他们的也就是更多的困难和险阻,需要他们面对和解决。

    于是,在这段时间,努尔哈赤就全身心的投入到解决这些新问题之中了。

第149章 辽东百姓() 
辽阳西面丁家庄,丁家的成年族人正在自己小小的宗祠里听老族长开会。

    吧嗒着旱烟袋的族长眉头紧锁的介绍着自己知道的消息:“现在女真建奴来了,其实,他们来来往往的也不是一回两回了,原本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但这次却是和以往有所不同,我已经得到了确切的消息,他们要在辽阳建都,和咱们的大明分庭抗礼了,也就是说,他们这次是准备不走了,这里以后就是那群建奴的天下了,所以我们就要研究一下,我们是走还是不走?”

    这时候,蹲在门槛子上的一个本家汉子就嘟囔一句:“走,往哪里走,去大明还是去朝鲜?”

    老族长就接口道:“要走,当然是去大明了,那是我们的父母之邦。”天下汉人以中原为正统,那是父母之邦,那是大家的根。

    这个汉子就偷偷的撇下嘴:“我们一家在这里祖祖辈辈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