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末文丑-第10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吹娜魇轮撕螅嗍切木灰选

    如此,这些妄想将文丑赶出高邑的右姓豪族就成了阶下囚了,而柳仲的威望也树立了起来。使得其他那些还有些小心思的人户,马上见风使舵,倒向了文丑一方。自此高邑县又进入了一众平和的时期,收拢流民、引人向善、建设学馆、组织商队等等,一切都在有序不紊的进行着。

    对于高邑县所经历的变化,文丑、文霸自是不知,如今的他们正在赶往魏郡的途中。

    从广平县出来后,文丑二人一路向南,自然看到了那些收容流民的乡里,证实了文丑先前的猜想。魏郡位于广平县的正南方百里处,而审配所居的阴安又在魏郡的东南部,文丑基本上需要南北贯穿魏郡,方才能够抵达阴安,见着审配。这可是一个不近的路程。

    文丑同文霸策马一路向南,期间自是言谈甚欢,多有教育文霸之时,更有梳理自家所得之日,虽一路所遇流民渐多,但却不能影响文丑对于大好河山的赞叹与观赏。日出而起,观晨光耀大地;日落而息,瞧晚霞透遍天。马踏大地,扬起一路烟尘;豪情万丈,直冲万丈霄穹。

    在经过了三天的走走停停后,文丑终于来到了魏郡阴安所在。之所以是走走停停,却是文丑想着在沿途所经的诸多县乡中,为自家赢取最大利益所致。当然也有时是任性观景,有所触动之因。

    来到阴安。略一打听,谁人不知审家?!就是在魏郡之中,审家也是首屈一指的大户豪族,算的上是郡中右姓!较之钜鹿之沮姓。还要威势的多,更不用说文丑文氏这样一个乡野人家了,根本就不是一个档次的。

    对于此,文丑也有自知之名,他也不寄希望于审配能够多么的高看他一眼。只要能够见着其人,并留下一个不错的印象,那么此行就算是成功了,文丑也不想着同审家交易什么!当然,若是真的能够谈成什么协议,那自是最好的。

    ‘审配先生,现居魏郡阴安县,其族为县内最大的宗族世家,拥族人数千人!徒附千记,家财不可胜数。其为审家家长。兼且听闻配天性烈直,每所言行,慕古人之节,可谓古义刚烈正直之人。’这是文丑从其管家陈叔口中得知的审配之状况。

    ‘审配家世代士人,官宦人家,人口繁茂,族大人多。审配更是这一代审氏家长,手握重权,势力很强。况且审配仰慕古人气节,有忠人之心。又学纵横之术。兼而能领兵,处理政事’这是文丑用今世之见闻,结合后世所知,所总结出来的。

    这两点都表明了审配乃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大才。若是真的要从中挑些什么瑕疵的话,那就是审配其族太过盛大,审配其人过于喜权吧!这也是其在史册上常常为人诟病的地方。

    官渡之战之前,这个时代有‘王佐之才’的荀彧曾评价袁绍众谋士言道:‘田丰刚而犯上、许攸贪而不知、审配专而无谋、逢纪果而无用’意思就是说,田丰这个人过于刚强,总是冒犯其主上袁绍、许攸这个人太过贪财。做事不够明智、审配这个人过于专横,没有什么谋略、逢纪这个人虽然果断,但没什么大用。

    当然,荀彧作为敌方阵营的人物,又为了能够达到鼓舞士气的效果,所说的难免有失偏颇,过于放大这些人的缺点。但是他所说的这些却很明了的指出了四人的缺点所在。

    在往后的发展之中,田丰果然是因为冒犯袁绍而死,许攸则因为纵容其族人过于贪而被审配所揭发,审配因为想要专霸袁朝,而矫诏立袁尚为嗣,导致兄弟相争,被曹操各个击破,逄纪则死在了袁谭刀下。

    文丑望着阴安县城,回忆这关于审配的一切,心中砰然,想到:“不管审配此人是治家、治国的大才也罢;还是专横无谋的庸才也好,他都是那个留有青史的著名人物,还不是现下的自己所能臧否的。能够会上一会,也好!”

    文丑远道而来,入得阴安县城之后,直奔审府所在。来到一个富丽堂皇的硕大宅院处,不禁有些感慨审家的财大气粗,当真是奢华大气。在门卒的催促吆喝声中,文霸颇为恼怒的递上名刺,在文丑的安抚下,安稳的持立在门口静候之。

    此刻,阳光明媚。虽说文丑、文霸二人在门外忐忑等待之,但是审配其人却是享受的紧,命人抬来软榻放在院子内,然后躺在榻上,以白帛遮面,酣睡之。这些天来,家族势力发展顺利,是以其虽为族长,但却颇有闲情。

    “哒、哒、哒。”

    这时,脚步声响起,侍从从外走了进来。审配便颇有些揾意的问道:“又是谁来叨扰?”寻常时候,若无要事,侍从是不会来烦扰他的。

    “常山人文丑。”侍从道。

    “常山人文丑?没听过名声,这又是从哪里又冒出来的士人?!没听说过常山有什么文氏大族啊!”审配颇为疑惑道。

    “这里有那人的名刺,请君过目。”侍从恭谨的双手递上道。

    这下就引起了审配的兴趣,其接过名刺,展开扫视过后,不屑道:“吾道是谁,只是一个新近崛起的武人,任了个千石县令。”

    以武人判定文丑,说明来了其对文丑的不屑一顾,正要挥退侍从,又略微思索了一下之后,改变主意,掀开白帛起身,对侍从道:“去,请他入大厅,奉茶。”这其中所经历的思想转变也只有审配自己知道了。

    白帛下,露出一张极为刚强的容颜,眸光有神,气息甚为刚硬。观气知人,审配正如陈铭所说,仰慕古人,刚强而有气节。

    “诺。”侍从应诺一声,走了出去。

    “常山文丑,历时一年而能荡平一县之寇,光复一大县,有点意思,便见上一见,也无妨么?”审配颇为戏谑的边走边道。

    不久之后,审配来到大厅,便见一个气息沉稳之人端坐在堂,一个气息颇为燥乱之人,居于那人身侧后,既已知晓这次会面的主要之人。

    “恩,观感还不错,非是粗鲁之人,倒也难得。”审配心中暗道。面上,审配却什么都没有显露出来,径直到达主位上坐下,然后问道:“足下远从常山来见吾,何事?”

    “久闻审公大名,甚是仰慕之,是故前来。”文丑拱手,笑言道。

    “哈哈,吾乃文人一个,对于汝之武技可指点不上,汝又怎言仰慕鄙人之名呢?!”审配调笑言道。

    “非也,久闻君慕古人志,富有气节。怎有武人、文士之别也?!莫不是外界传闻不实?若是如此,那小子倒是来错了。”文丑却不苟言笑道。

    “哈哈,文子孝,能够破贼两部、安境两地,果非寻常人物,鄙人见教了。”审配闻言,先是一愣,没想到文丑竟然如此言说,隐隐有斥责于他的意思,不过这也是古人应有的气节,很是欣喜,当下笑言道。

    。。。。。。

    随后文丑同审配之间,进行了一场时长颇长的谈话,谈话的内容从魏郡展开而去,上至天文、下至地理,远涉海外、近谈民风,而文丑更是投审配所好,言语之间,富有气节、暗藏哲理,使得审配大呼畅快,如逢知己。

    这一番言谈,使得审配对于这个自己原来不屑的‘武人’有了全新的认识,也将文丑的地位在心中提了好几个层次,在听闻文丑欲要同他展开交易之时,当下就同意了。这不是审配的鲁莽、好说话,而是其犀利的眼光,能够看得出,文丑其人必非一时之才也!而审家正是在审配的这种犀利目光中,而发展壮大的。

    这一场的谈话最终因为另一个人的来访而终止。当然此人也因为文丑而吃不小的气,因为审配在听闻是他来访后,却并没有马上与其相见,而是使其在侧堂等了好长一会,直到送走文丑后,方才将其请到大厅。

    对于此,文丑自是不知,他还沉浸在同审配的谈话之中,对于审配的慷慨,以及审家的势力又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对于审配其人的学识、见解,也甚是感佩。在归去落脚点的途中,文丑梳理此次的收获,更是大呼不虚此行。

    不仅是文丑激动,就是文霸在听闻了审配的那些便宜的交易条件后,也早将先前在审府门口所受的憋屈抛到九霄云外了。

    审配在送走文丑之后,使侍从将那人从侧堂请来。不多时,只见一个气息稍微阴险之人,挂着满脸的阴郁走来。尽管这个人尽量掩饰阴险、阴郁,但是审配还是一眼看出来了,眉头不由一皱,心下不喜。

    ps:希望得到诸位读者的支持,不然真的撑不下去了,拜上。(。)

第二十六章 南阳许攸() 
“许攸,南阳名士,但却为何与常山文丑差别如此之大呢?!一个沉稳有容一个轻浮无物。”审配心下不喜的想到。心中虽说不喜,但是面上,审配却没有显露出来,只是礼节性的起身寒暄了一下,礼让许攸入座,然后问道:“足下远从南阳而来见我,所为何事?”

    “吾非是从南阳而来,乃是自冀州刺史王公府内而来也!”许攸整了整袍袖,拱手举拳道。

    “王芬?!”审配眸中精光一闪而逝。心下想到:“王芬虽老,但却志大,其自出任冀州刺史以来,颇有政绩,总想着更有权柄,但确疏于武略!许攸虽为名士,但却为人阴险,好投机取巧。这二人联合在一起,必有苟且之事。”

    “原来是从王公府上来,不知道王公寻吾,意欲何事?”审配问道。丝毫不显心中激荡之涟漪。

    “欲要聘用足下为车骑长史。”许攸眨眼笑道,颇有些献宝的意思。

    “车骑长史?”审配倒是有些震惊了,豁然起立,然后惊异问道:“王公欲要何为?”

    之所以如此震惊,是因为这个车骑长吏,只从名字上就能看出是车骑将军的属官!车骑将军的职权有多大?想一想镇压了黄巾之乱的皇甫嵩才得了左车骑将军的任命,就能从中窥探一二了。那是掌握着帝国正规军大权的军职啊。

    说道车骑将军就不得不提上一提,本朝的军职系统。本朝的将军也是中央政府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前将军、后将军、左将军、右将军。

    大将军位在三公之上,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在三公下。前、后、左、右将军,位在九卿下,不常置。东汉中期以后,多有太后临朝称制,是以外戚以大将军执政,与太傅三公合称为五府。

    以上将军均有开府之权,府中属官有长史、司马各一人。从事中郎二人,掾属二十九人,令史御属三十一人。将军以本号领军的,又各有部曲、校尉等。

    另有所谓杂号将军。临事设置,事毕即撤。唯度辽将军因南匈奴所部时有内乱,自永平八年(即公元65年)后常设。

    而车骑将军就是仅次于骠骑将军和大将军的军职,是帝国的最有权力的职位,掌金印紫绶。

    车骑将军之位既然如此的位高权重。帝国汉庭自然不会轻易任命于人的,而‘疏于武略’的王芬就更是轮不上号了。那他这个‘车骑将军’的称号从何而来?莫不是要造反?这才是审配震惊的缘由所在。

    聪明人说话,一点就通。许攸见着审配震惊,便知道审配已经察觉到了他的意思,便笑着将自己与王芬的计划,和盘托出。

    要说这一件事还要从去年说起,中平四年,故太傅陈蕃之子陈逸和著名术士青州平原人襄楷都到王芬府上做客,襄楷对两人说:“天象显示不利于宦官,黄门、常侍这回真的要被灭族了。”陈逸大喜。

    王芬也高兴的说:“如果真的是这样。我愿意为天下人驱除他们。”于是与南阳人许攸、沛国人周旌等人相互交结谋划,连接冀州当地豪杰,谋废灵帝,立合肥侯为帝。

    他们先把计划告诉了赋闲在家的曹操,希望曹操也来匡扶大业,因为曹操先前仗打的小黄门,乃是大宦官蹇硕的叔叔,得罪了当权的宦官势力,想来应该支持他们这一消灭宦官、黄门的行动。

    但是事情的发展并没有顺着他们的意向发展。曹操知道后,写了一封信拒绝了王芬:“这废立皇帝的事。是天下间最不祥的。古代人有权衡成败、计较轻重然后施行的,只有伊尹和霍光。”

    又举例道:“伊尹是心怀至忠的诚意,又据有宰相的权势,位列百官之上。所以废立皇帝,才会计划得成,完成废立。等到了霍光,他先受到了先帝托国的重任,又凭借皇室宗亲的地位,而且内有太后秉政的权重。外有群臣同心的大势,加上昌邑王即位没多久,没有贵重宠幸的人,朝中也缺少同心的官员,他的话只能通过侍从表达,所以霍光计策施行便宜迅速,事情完成就像摧枯立朽。”

    最后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