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末文丑-第1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是寄信的借口罢了。

    文丑在做完诸事之后,带着满脑子的困惑与无奈,沉沉的睡下了。

    翌日,时光的年轮来到中平五年,夏六月。

    而这一个原本寻常的月份,却因为王芬、许攸的谋划,而给冀州带来了些许的不寻常。

    这一月,入主神都洛阳二十年有余的天子刘宏,突然思念起了自己的出身之地——河间,从而“欲北巡河间旧宅”,这就给了一直谋划行‘废立’之事的王芬、许攸一个机会。他们以黑山寇事为由,大肆招募兵卒、急剧扩充兵力!并且想着趁刘宏北巡之机,以防黑山贼寇、发兵护驾为由,求得起兵,从而达成兵变之谋。

    但是天不遂人愿,却因为“会北方有赤气,东西竟天,太史上言‘当有阴谋,不宜北行‘。帝乃止。”于是朝廷就下敕命令让王芬罢兵,不久又征召他入京。王芬非常恐惧,于是自杀身亡。而许攸则早察觉到,事情不对,而远逃他方了。

    如此,‘八厨’王芬、南阳许攸、沛国人周旌等人所谋划数月之久的‘废立’之大计,就此破产。冀州之地同他们相勾连的地方豪杰,也随即化作猢狲四散而去,就此偃旗息鼓了。

    而在士林中有着‘八厨’之鼎鼎大名的王芬也就从此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是他们这次谋划之失败,到底是真如史上所言“会北方有赤气,东西竟天,太史上言‘当有阴谋,不宜北行‘。帝乃止。”,还是因为某些人背叛了士族呢?这是一个公案。谁也不知。但是王芬及附属其存在的小集团,却是确确实实的倒了。

    而这时,才堪堪度过中平五年,夏六月而已。这个消息传到文丑耳中之时。其也仅仅是一声哀叹罢了。相对而言,他更在意许攸的动向。但是以他的名望,是不足以知晓的,那个犯了‘天条’之人,敢于明目张胆的走访亲友?无不是寻到亲近信赖之人后。就此销声匿迹!文丑对于此,也只能惋惜一二而已。

    而在这之前,文丑却还因为朱、王、崔三姓之事,而费了不少思量。

    六月初一,天气阴,有微风。

    文丑早起之后,一反常态的并没有选择去晨练,兴许那糟糕、阴郁的天气使得他那本就不怎么好的心情,更加糟糕起来。来到书房——这是文丑一贯的办公之所,瞧着已经堆积如山的案综、书卷。颇有一种要仰天长啸的冲动,这当然不是快意,而是要宣泄其之烦闷。

    以姜哲的谨慎、仔细之性格,其在处理县中事务的同时,并没有因为文丑不在县中,而就停止了对事务的总结上呈之习惯,是故文丑的书房之中,案几之上,才有了那么多的案牍,需要其批阅、了解。

    文丑的苦恼没有多久。柳仲、卢亮等县中主要负责之人,也分别遣人陆续送来了,简洁、总结性的记录着他们所掌之事的案卷。这就使得,文丑颇感一阵头痛。但是又不能不翻阅。这一状况直持续到中午县丞程启闻讯而来时,方才停止。至此,文丑已经归来的消息,也迅速的传遍了全城、全县。

    当然不止是程启前来拜见,县中其他诸县吏、权贵等也都陆续而来,或是询问文丑此行之成果、或是打探文丑对于还在狱中的三姓人户的处理意向、或是表明自家态度、或是想探听文丑对于将来县城治理之策略、政举。等等不一而足。

    这些人的来访,文丑一一应之,多多少少的向外透漏出自己的为政思想、特点,以及对三姓人户的不喜态度。不过值得高兴的是,还没有那个权贵、县吏胆敢逆风而上、明目张胆的为此三姓求情,更不用说是以‘舆论、言辞’胁迫文丑释放他们了。文丑知道,这是其之铁军策略的成效了。虽说铁军、高压之策不利于长久的统治,但是在战乱时代,却是必经之阶段,不然谈何割据地方?!

    在文丑闷头两日处理了县中众多事务之后,外界已经较为不耐烦了,不同、斥责的声音显露出来,虽说势头不大,但也表明了他们焦躁的心态。这其中兴许也有担心、害怕,担心文丑就这样将三姓关押下去,害怕文丑正在暗中策划着针对他们的更大行动。

    这就错怪文丑了,他正是因为没有什么好的办法,所以才选择将其他事务处理一番,等到回过头来,再做决定三姓之人的判罚。斩杀是不可能的,就是文丑做的再隐秘,也不可能一点风声都传不出的,再者此事历时近月的酝酿,已经不是他所能掌控的了。

    在第三天,也就是六月初二,文丑终于从书房之中走了出来,下令邀请了县中众多的实权人物、权贵,以讨论三姓之人的判罚之事。

    有着第一次会议的教训,文丑与会之上,当下抛出了自己深思熟虑后的底限决定。使众人在此基础之上,讨论对三姓之人的判罚、定罪等。文丑的底限是什么呢?那就是绝对不能影响到自己的统治,当然,意思是这个意思,但是话不能这么说。

    其言到:“自吾不在县中之期间,朱、王、崔三姓大族,仰仗自家势大根深、徒附众多,而有预谋、有计划的蛊惑不知情之县民,意欲谋乱,证据确凿,为右县尉柳仲以雷霆之势,擒拿之!现今吾欲剥夺其家之徒附,以为齐民,收拢其家之财资,以赈济流民,三姓之人逐出县境!诸君以为如何?!”却是要来个釜底抽薪之举,彻底斩断了他们之根基,意欲快刀斩乱麻。就是他们出境之后,能不能活着投亲奔友,也是另说的。

    文丑的这一番话一出,顿时使得堂内众人喧闹起来,纷纷交头接耳商谈不已。众多县中权贵、右姓家主,虽有愤愤之色,但却不敢先出头。生怕文丑将其记恨在心,日后定又少不了苦头。但也并非所有的人都那么的懦弱,总有愣头青,愿意先他们而出头的。

    正如他们所想,以耿直闻名的功曹乐松率先开口言道:“文君,如此却是要置人于死地!虽说他们有错在先,但却罪不至死!偶为权钱蒙蔽心智,棍棒惩罚一番,再使其戴罪立功,不失为方法也!这些人中可是大部分均为颇有才能的士子!”

    “正是,文君此等之惩罚却是有些重了!”

    “是矣,棍棒责之,使其悔改,以观后效!岂不妙哉?!”

    。。。。。。

    既然有人出头,自然就有人附和,而且还不止一个,一时间堂中都是略显斥责之声。

    “腐儒酸士之见,尔等不见其之聚众藏兵,意欲血洗我等?接管县城呼?若不是右县尉果断行动,汝等今日还能安坐在此?!”张烈脾性较为火爆,率先发难道,由于其之嗓门颇大,倒是唬住了堂上众文士,使得堂内为之一静。

    “哈哈,非是汝等今日还能安坐在此!而是我等今日还能安坐在此?文君今日还能安坐在此!?”文霸言辞更为激烈道。可谓句句诛心,直言明了这些为三姓说情之人,乃是三姓的同谋!只是不曾直接参与罢了!若是三姓取得了胜利,他们自会得到重用,而安然无恙了。文丑他们则就是阶下囚了。

    “哈哈,滑天下之大稽,既然有谋乱之心,自然就要有担责之备也!今其事败,怎能不受此处罚呢!若是按照大汉铁律,此等谋乱之人,与反叛同,当诛九族矣!文君宅心仁厚,只收其财资以赈济贫民,剥其徒附,以为齐民,而放任其离去,其当庆幸也!”姜恢出声言道。却是知晓文丑既然已经说出了自己的态度,自然不会轻易改变,是故大力支持之。

    功曹乐松本来只是觉得,这些人罪不至死,但却未想到,此事可大可小,若是文丑等人欲要上纲上线,那就是叛国之重罪,若是文丑对此并不在意,也可以只当是他们的一个疏忽。所以罪判只在乎文丑一个心意。但是文丑却还需要将此事办得漂亮,不使人诟病,最起码要在表面上办得漂亮。是故,如今其乃是最为尴尬之人,同文丑闹了一个不愉快。

    除他之外,其他声援那三姓之人的人物,在听闻了文丑军方势力的强硬态度之后,纷纷偃旗息鼓了。毕竟形势比人强,既然文丑意欲如此,那么他们的声音是起不到什么作用的。

    而在本地县人的军力代表——卢亮,独坐一旁,并未出声,很明显是认同于文丑之决策的;另外县丞程启,自入席以来,就开始了闭目养神,其中之意义很是明显了。既没有军方的认同,又没有德高之人领头,他们的想法,自是不可能实现的。

    最终,还是施行了文丑所定之判罚。(。)

第三十七章 七月即过() 
当日,那一场会议,在文丑责令驱逐三姓之人后,虽然有不少不同的声音出现,但是依然没有改变文丑对于三姓之人的处罚,从中可以一窥文丑铁血的一面,使得人们记起了,正是此人率领着精壮,同数倍于他的贼寇,历经数次血战,方才将他们救于水火之中的!

    这样一个沐浴着鲜血而脱颖而出的强人,又怎会是如同寻常那般的老好人模样呢?!那只是,其不想着与人们计较罢了,只要不是特别过分之事,其就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但是人都有底线,龙还有逆鳞的!而危及了文丑的统治地位,阻挡了他的军政大计,那就是触碰到了文丑的逆鳞!当其认真对待你时,你才会恍然想起,这是一头食人的猛虎,而不是任人摆布的猫咪。

    在文丑展现了他的铁血一面之后,堂上众人的心思就起了微妙的变化,而之后的议事,效率就提高了许多,没有了那么多的扯皮、推脱,虽不至于在文丑面前唯唯诺诺,但在寻常之事上,他们还是不欲忤逆了文丑的意思的。

    效率提高的同时,也增大了事务办理的难度,因为没有经过充分的分析、论证,所以有些行使的政策、条令等并不是最适合的。这就是一言堂的危害之处了,虽说文丑的政令体系,还远谈不上是‘一言堂’。

    最起码那些从沙河乡跟随其前来的众官吏,还是比较了解文丑的知人善任的,只是高邑县中士子、官吏,对文丑产生了害怕的心里,一切事务不以好为目标,但求稳。这正是不求无功、但求无过的消极心态。只这一部分人的能力不能得到良好的发挥,就是的高邑县建设发展的速度慢上了二三成之多。

    对于此等现象,文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但也无可奈何。毕竟人与人之间的熟悉、了解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所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即谓此也!文丑也只能使得其他之人,尽量同这些心生惧意之人接触。好对其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尽早的使其摆脱这样的一个状态。

    如此,中平五年,夏六月,就这么在高邑县众人的重新磨合、了解、合作的过程过去了。当王芬事败、许攸潜逃的消息传来之时。已经是七月时分了。此时的高邑县才算是进入了一个正轨,一个快速发展的正轨。

    不过流民依旧在源源不断的朝着高邑县、沙河乡一带汇聚,这就不是从大山之中被贼寇们驱赶出来的老弱了,而是周边郡县的流民,循着文丑的名声、沙河乡的名声、高邑县的名声,拖家带口而来。当然这其中最主要的组成,还是哪些老弱,这些人基本上是这些郡县为了缓解自身压力,而向高邑、沙河分流的。

    虽说这些流民的整体素质不高,但是文丑还是尽数收纳之。并且充分的利用起来。致使原来计划数月不能成的诸多事项,在庞大的人力支持之下,进展神速!往往能够提速一二成,算是将六月份因为政策不完善、县吏不求好,所损失的部分,补充了过来。

    当然,收纳了如此众多的民众,所消耗的粮秣也是惊人的,致使文丑本还颇显富裕的粮仓,在以目光可见的速度。迅速消耗着!再加上文丑还要向广平、巨鹿、阴安等郡县输送一笔数目可观的粮秣、财资,以用来购买其所需的盐铁、典籍等。使得文丑本来存有的百万石精粮,仅仅在两三个月的时间内,就只剩下四十余万石了!其中的消耗之甚。可以窥见一斑了。

    不仅是粮秣的消耗,就是文丑所掌握的数千万财资,也早已消耗一空了,若是再不能通过普通的商务活动中,挣取些钱财来,他文丑下一个月的俸禄都不知道要从何处才能搜集出来了。

    ——普通商务活动。就是除了军用物品外,高邑县黔首同他地黔首之间的民用物资的交易,这其中,文丑所赦名成立的商队起到中介、运输一体的功能,从中赚取差价,包括但不限于,布匹、果蔬、成衣、农具、车马、牲畜等,基本包含了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

    八万有余的人口,其中男丁却只堪堪突破三万,可见高邑县黔首的男女比例是多么的畸形。而这三万男丁中,称的上是精壮的约有两万人,这是高邑县的根本所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